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要解卷第九

關燈
唐天竺沙門般剌蜜谛譯 烏苌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 菩薩戒弟子前正議大夫同中書 門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筆受 溫陵開元蓮寺比丘戒如解 △二修行真要。

    阿難見性。

    未能證入。

    譬遇華屋不得其門。

    遂請修行方便。

    前示真基。

    則華屋之址也。

    此示真要。

    則華屋之門也。

    文二。

    一解結真要二一阿難牒請。

     阿難白佛言。

    世尊。

    如來雖說第二義門。

    今觀世間解結之人。

    若不知其所結之元。

    我信是人終不能解。

    世尊。

    我及會中有學聲聞亦複如是。

    從無始際。

    與諸無明俱滅俱生。

    雖得如是多聞善根名為出家。

    猶隔日瘧。

     前第二義門。

    令審業本。

    文雲不見所結雲何知解。

    故此牒之而請也。

    諸無明。

    通根本枝末也。

    方能暫伏。

    未能永斷。

    故如隔日瘧。

    由不知結解真要故也。

     惟願大慈哀愍淪溺。

    今日身心雲何是結。

    從何名解。

    亦令未來苦難衆生得免輪回不落三有。

    作是語已。

    普及大衆五體投地。

    雨淚翹誠。

    伫佛如來無上開示。

     身心結惑。

    實未來苦難之本。

    解結之元。

    實免脫輪回之要。

     △二真慈開示四。

    初金手摩頂。

     爾時世尊。

    憐愍阿難及諸會中諸有學者。

    亦為未來一切衆生。

    為出世因。

    作将來眼。

    以閻浮檀紫金光手。

    摩诃難頂。

     先摩其頂。

    表無上開示也。

     △二光瑞助顯。

     即時十方普佛世界六種震動。

    微塵如來住世界者。

    各有寶光。

    從其頂出。

    其光同時。

    于彼世界來祇陀林。

    灌環來頂。

    是諸大衆得未曾有。

     六震者。

    動起湧吼震擊。

    表破六根妄結也。

    諸佛頂光灌釋迦頂者。

    示同發明無上頂法。

    故次複同音宣告阿難。

     于是阿難及諸大衆。

    俱聞十方微塵如來異口同音告阿難言。

    善哉阿難。

    汝欲識知俱生無明使汝輪轉生死結根。

    唯汝六根。

    更無他物。

    汝複欲知無上菩提令汝速證安樂解脫寂靜妙常。

    亦汝六根。

    更非他物。

     異口同告者。

    示諸佛脫生死證菩提。

    皆由斯要也。

    俱生即根本無明也。

    生死妙常同因六根者。

    知見立知。

    故輪生死。

    知見無見。

    即證妙常。

    如下所明。

     △三阿難疑問。

     阿難雖聞如是法音。

    心猶未明。

    稽首白佛。

    雲何令我生死輪回安樂妙常。

    同是六根。

    更非他物。

     △四正示真要二。

    一總示二。

    一長行。

     佛告阿難。

    根塵同源。

    縛脫無二。

    識性虛妄猶如空華。

    阿難。

    由塵發知。

    因根有相。

    相見無性同于交蘆。

    是故汝今知見立知。

    即無明本。

    知見無見。

    斯即涅槃無漏真淨。

    雲何是中更容他物。

     根塵本真。

    故曰同源。

    結解俱幻。

    故曰無二。

    夢識無初。

    故譬空華。

    物境成有。

    故由塵發。

    知因根有相。

    此根塵識。

    譬如束蘆互相依倚。

    雖粗有相。

    其體全空。

    故曰相見無性同于交蘆。

    既無自性。

    則随緣轉變。

    故于知見立識知之心。

    則結為無明之本。

    于知見無見覺之妄。

    則解為涅槃真淨。

    既曰真淨。

    豈容立知。

    故曰雲何是中更容他物。

    此總示妄結依根塵識起。

    但妄識不立則妄結自解。

    是為解結真要。

    所以學道。

    務去識情也。

     △二偈頌。

     爾時世尊。

    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偈文句也。

    梵語祇夜雲應頌。

    應長行而頌也。

    伽陀雲諷誦。

    不應長行而孤起也。

    文二。

     △初祇夜。

     真性有為空  緣生故如幻  無為無起滅 不實如空華  言妄顯諸真  妄真同二妄 猶非真非真  雲何見所見  中間無實性 是故若交蘆 真性之中。

    有為之法皆空。

    則根塵本空。

    此頌根塵同源也。

    緣生之法皆幻。

    則縛脫亦幻。

    此頌縛脫無二也。

    起滅之法皆無。

    則妄識元無。

    此頌識性虛妄猶如空華也。

    妄法既無。

    真亦不立。

    若言妄顯真。

    真還同妄。

    真與非真。

    尚猶雙非。

    見與所見。

    雲何複存。

    當知俱無實體若交蘆耳。

    此頌相見無性同于交蘆也。

     結解同所因  聖凡無二路  汝觀交中性 空有二俱非  迷晦即無明  發明便解脫 結解同所因。

    聖凡無二路。

    頌同是六根更非他物也。

    汝觀下。

    牒根塵無體徒因妄結。

    迷晦下。

    頌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也。

     △二伽陀。

     解結因次第  六解一亦亡  根選擇圓通 入流成正覺 蹑前結解之義。

    起後圓通之文也。

    六解則根拔。

    一亡則湛圓。

    選得圓根。

    則入聖流。

    證聖果矣。

     陀那微細識  習氣成暴流  真非真恐迷 我常不開演 頌根結初起之由也。

    阿陀那。

    此雲執持。

    謂執持種子發起現行。

    即第八梨耶初起之相。

    故曰微細。

    含藏種子為習氣。

    積生識浪為暴流。

    湛由是分。

    結由是起也。

    此識依真如合生滅。

    雜乎真妄之間。

    故曰真非真也。

    若以為真。

    恐迷妄習而自誤。

    以為非真。

    恐迷自性而外求。

    故權小教中皆不開演也。

    深密經曰。

    阿陀那識甚微細。

    一切種子成暴流。

    我于凡愚不開演。

    恐彼分别執為我。

    外道所執神我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