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要解卷第七

關燈
也。

    業果相續。

    即業系苦相也。

     △三感結三。

    一總明。

     起為世界。

    靜成虛空。

    虛空為同。

    世界為異。

    彼無同異真有為法。

     妄覺動則勞擾發塵故。

    起為世界。

    妄覺伏則頑然冥漠故。

    靜成虛空。

    法界一空曰同。

    情器萬殊曰異。

    此乃于無同異中熾然成異。

    故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

     △二别明三。

    一世界起始。

     覺明空昧。

    相待成搖。

    故有風輪執持世界。

    因空生搖。

    堅明立礙。

    彼金寶者明覺立堅。

    故有金輪保持國土。

    堅覺寶成。

    搖明風出。

    風金相摩。

    故有火光為變化性。

    寶明生潤。

    火光上蒸。

    故有水輪。

    含十方界。

    火騰水降。

    交發立堅。

    濕為巨海。

    幹為洲潬。

    以是義故。

    彼大海中火光常起。

    彼洲潬中江河常注。

    水勢劣火。

    結為高山。

    是故山石。

    擊則成??。

    融則成水。

    土勢劣水。

    抽為草木。

    是故林薮。

    遇燒成土。

    因絞成水。

    交妄發生遞相為種。

    以是因緣世界相續。

     萬法自五行變化。

    五行由妄覺發生。

    故世界起。

    始肇于覺明。

    而依乎風金水火。

    以生成萬物也。

    真覺妙空。

    本非明昧。

    由妄為明覺。

    遂有昧空。

    明昧相傾。

    則不覺心動。

    故曰覺明空昧。

    相待成搖。

    故有風輪。

    世界最下依風輪住。

    故曰執持世界。

    因空生搖等者。

    因空昧動念。

    覺明堅執。

    而立礙感金也。

    大地最下依金輪起。

    故曰保持國土。

    堅覺寶成等者。

    因堅覺妄搖。

    觸起煩惱。

    而感火也。

    内外二界。

    革生為熟。

    化有為無。

    皆火大所變。

    故曰為變化性。

    寶明生潤等者。

    由堅覺生識。

    而蒸以煩惱。

    積情發愛。

    而感水也。

    世界居大海内。

    故曰含十方界。

    火騰水降等者。

    妄覺煩起。

    妄識橫流。

    交結立礙。

    而感土也。

    地性堅礙。

    故曰立堅。

    其高為山。

    其深為海。

    皆土也。

    水阜曰洲。

    沙汀曰潬。

    諸皆肇于妄覺。

    感于五行。

    故曰交妄發生。

    遞相為種也。

    土水生木。

    木土生金。

    金木生火。

    火金生水。

    水火生土。

    世界初由覺明發識為水。

    空昧結色為土。

    相待成搖。

    為風為木。

    即土水生木也。

    又因空昧之土生搖為木。

    而堅明立礙。

    即木土生金也。

    餘文甚明。

    土由水火所生。

    若子受父母氣分。

    故海中火起。

    潬中水注也。

    五行以我克為妻夫劣然後陰陽和而生子。

    故水劣火為山。

    土劣水為木。

    焰融明水火氣分。

    燒絞明土水氣分也。

    此世界相續之由也。

     △二衆生起始。

     複次富樓那。

    明妄非他。

    覺明為咎。

    所妄既立。

    明理不逾。

    以是因緣。

    聽不出聲。

    見不超色。

    色香味觸六妄成就。

    由是分開見覺聞知。

    同業相纏。

    合離成化。

     明妄者指堅明明覺搖明之妄無他特覺明妄心為咎耳。

    真明妙理本無能所。

    元一圓融清淨寶覺。

    由所妄既立。

    遂成隔礙。

    故明理不逾。

    以不逾故。

    聽見六根于是妄局。

    色香六塵于是妄染。

    覺知六識于是妄分。

    根塵識三為業性故發起妄業。

    于是同業相纏合離成化。

    此六道四生之始也。

    同業即胎卵類。

    因父母己三者業同故相纏着而有生。

    合離即濕化類。

    不因父母。

    但由己業。

    或合濕而成形。

    即蠢蠕也。

    或離異而托化。

    如天獄鬼等類也。

     見明色發。

    明見想成。

    異見成憎。

    同想成愛。

    流愛為種。

    納想為胎。

    交遘發生吸引同業。

    故有因緣生羯羅藍遏蒲昙等。

    胎卵濕化随其所應。

    卵唯想生。

    胎因情有。

    濕以合感。

    化以離應。

    情想合離更相變易。

    所有受業逐其飛沉。

    以是因緣衆生相續。

     妄見所明。

    而顯發妄色。

    曰見明色發。

    此由心生境也。

    因明起見。

    而因見生想。

    曰明見想成。

    此由境生情也。

    見異則境違故成憎。

    想同則心順故成愛。

    三愛交注曰流。

    三想相投曰納。

    愛為輪回根本。

    故流愛為種。

    想為傳命之媒。

    故納想成胎。

    藉交遘而發生。

    由同業而吸引。

    此受生托質之始也。

    胎中五位。

    七日一變。

    羯羅藍此雲凝滑。

    初七日之相也。

    遏蒲昙雲疱。

    二七日之相也。

    以至缽羅奢佉等也。

    四生之類。

    卵應于想。

    胎應于情。

    濕應于合。

    化應于離。

    故曰随其所應也。

    亂思曰想。

    結愛曰情。

    氣附曰合。

    合濕而生也。

    形遁曰離。

    離此生彼也。

    情想合離有生皆具。

    此以多分言耳。

    卵生居首者。

    想念初動。

    情愛後起。

    又兼胎濕化故也。

    此文論想。

    乃内分染想。

    非外分淨想。

    論化。

    乃轉蛻業化。

    非意生妙化也。

    情想合離更相變易者。

    或情變為想。

    合變為離。

    無定業也。

    卵易為胎。

    濕易為化。

    無定質也。

    故所受業報。

    或升或沈。

    無定趣也。

    此衆生相續之由也。

     △三業果始起。

     富樓那。

    想愛同結。

    愛不能離。

    則諸世間父母子孫。

    相生不斷。

    是等則以欲貪為本。

     父母子孫。

    非愛不聚。

    非欲不生。

     貪愛同滋。

    貪不能止。

    則諸世間卵化濕胎。

    随力強弱遞相吞食。

    是等則以殺貪為本。

     胎卵濕化。

    以弱遭食。

    緣貪起殺。

     以人食羊。

    羊死為人。

    人死為羊。

    如是乃至十生之類。

    死死生生互來相啖。

    惡業俱生窮未來際。

    是等則以盜貪為本。

     不與而取曰盜。

    又陰取曰盜。

    以人食羊。

    不與取也。

    羊死為人互來相啖。

    陰取也。

    世間相啖。

    皆盜貪也。

    淫殺盜三。

    為業果根本。

     汝負我命。

    我還汝債。

    以是因緣。

    經百千劫常在生死。

    汝愛我心。

    我憐汝色。

    以是因緣。

    經百千劫常在纏縛。

     上明業果之本。

    此明相續之由。

    負債殺盜由也。

    愛憐欲貪由也。

     唯殺盜淫。

    三為根本。

    以是因緣業果相總。

     結顯也。

     △三結答。

     富樓那。

    如是三種颠倒相續。

    皆是覺明明了知性。

    因了發相。

    從妄見生。

    山河大地諸有為相次第遷流。

    因此虛妄。

    終而複始。

     總牒前文。

    結答世界衆生業果皆覺明為咎也。

    覺明。

    即性覺必明者也。

    明了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