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經類解卷第三末

關燈
具足六通八解且如勸得一人二人持于五戒十戒據諸經說福已甚多何況令爾許億人成就辟支羅漢之果此福與前之福譬如海形牛迹又不可以比校雖少然如是都不如有人暫得聞此十方諸佛廣大靈明圓覺大自在無障礙一心法門于刹那極促頃刻之間用不背心于聞思修三慧熏修習學圓覺之功德何故如是以此法門能令行人不曆三祇便登佛位如法華說龍女獻珠一生成佛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曰。

     威德汝當知無上大覺心本際無二相随順諸方便其數即無量如來總開示便有三種類寂靜奢摩他如鏡照諸像如幻三摩提如苗漸增長禅那唯寂滅如彼器中锽三種妙法門皆是覺随順十方諸如來及諸大菩薩因此得成道三事圓證故名究竟涅槃。

     偈文初七句标舉次六句頌三觀後七句引例。

     于是辨音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佛以一音逗于萬類其所說法者說一乘法而衆生心地差别之故遂見佛所說之法各各不同如娑竭龍王一念降雨于一切處所見不同若大海中見雨清淨水名為無斷絕他化天雨箫笛乃種種音樂名為美妙化樂天雨大摩尼珠名為放大光明兜率天雨大莊嚴具名為乘髻夜摩天雨衆妙香名為悅意四天王天雨天寶衣名為?蓋龍王宮雨赤真珠名為湧出光明阿修宮雨諸兵仗名為降伏怨敵北郁單越雨種種華名曰開敷以龍王一味之雨各随諸天所感不同今佛亦然但說一乘之法若聲聞在座之時其所聽者乃是四谛法若緣覺在座之時其所聽者乃十二因緣法若菩薩在座之時其所聽者乃六度萬行法然諸文但說一心法門随衆生所聞時有差别今前門雖統明三觀而随機單複不同故二十五輪各有證入此菩薩善能辨别随類圓音故當其問也。

     大悲世尊如是法門甚為希有。

     此指前三觀法門甚是希奇少有也。

     世尊此諸方便一切菩薩于圓覺門有幾修習涅也請法也。

     此諸方便者即指前三觀于圓覺者指前所依了悟覺性之行本也有幾修習者謂前威德章中蒙佛開示三觀行相分明并已知了尚未審諸菩薩所修為複是一人具修三觀為複是三人各修一觀為前修為後修為同時修為不同時修為依次第為超次第故雲有幾修習也意問威德章中三觀如何而修矣。

     願為大衆及末世衆生方便開示令悟實相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複始爾時世尊告辨音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大衆及末世衆生問于如來如是修習汝今谛聽當為汝說時辨音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無相之相故曰實相出體即圓覺也。

     善男子一切如來圓覺清淨本無修習及修習者一切菩薩及末世衆生依于未覺幻力修習爾時便有二十五種清淨定輪。

     此答文舉意标數也一切如來者即指三世諸佛與十方諸佛廣大靈明圓覺清淨體上本無所修之人既然無修無證因甚諸教所說一切菩薩及末代衆生又有修有證耶良由于本覺上一念不覺迷真背湛喪本受輪以諸佛所說者但依不覺故說有幻力修習遂有修有證此之修習以被機之故便有二十五種清淨定輪輪有權義謂能摧惑障令正智輪故名為輪言二十五輪者且初三觀單修次三七二十一輪交絡複修後一輪圓修三觀悫法師疏中于二十五觀約喻各立一名而圭峰疏中全用之以管經文令行相顯著。

     若諸菩薩唯取極靜由靜力故永斷煩惱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此菩薩者名單修奢摩他。

     若菩薩等此下二十五輪皆有标列結亦應一一标雲悟淨圓覺以為起行所依之本今為前觀既标列有了今恐文繁故略不載又此三觀行相前已具釋了今但要分成二十五數被二十五種機并顯單複之相故略去不存今此澄渾息用觀也此觀譬如濁水先且澄令清潔清潔後則可于中以見于物今修此靜觀亦複如是謂行人自從無量劫來隻用此無明煩惱一切業障妄想颠倒攀緣分别之心未曾暫歇今既入此觀當以定力止息調伏勿令再起如人執杖視牛勿犯人苗稼唯取極靜者此明一味靜念更不依倚形色不依地水火風及見聞覺知良由靜念沈慮之力遂覺身心悉皆空寂至于瞥爾之念尚無煩惱如何得有既煩惱不起即全是覺心故雲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者謂不起當體法空之座便入諸佛寂滅涅槃真如理也。

     若諸菩薩唯觀如幻以佛力故變化世界種種作用備行菩薩清淨妙行于陀羅尼不失寂念及諸靜慧此菩薩者名單修三摩缽提。

     此庖一恣刃觀也本出莊子養生篇彼文乃寓言一著者姓庖名丁為文慧君解牛三年之前所見無非是牛三年之後不見有全牛其殺牛之刀十九年更不曾少損有若新刃初發于硎石之上也夫牛之百體有離有合有曲有直有竅有穴至于毫毛之末莫不各有法界而況解于細骨之間獨無修理乎且離處因而離之合處因而合之曲處橫而理之直處從而通之有竅則行無竅則止若夫解牛至此則猶土解也始動而百已判矣尚何用力于其間哉若然則牛已不傷而刀複如故蓋牛譬于物也刀譬于生也善解牛者所解之牛雖衆而刀初不少損善遇物者所遇之物雖繁而生元不傷也十乃陰數九乃陽數此見其年歲之往已久也三年之前見牛者此不見道而見物也三年之後不見有全牛者此見道而不見物也夫以吾之一生而處于無窮事變之間苟非順性命之情以頤養之則殘生傷性伐德損壽與死為鄰其能久而精神不耗魂魄不勞乎據莊子之意以牛喻世上高名厚利及榮華富貴酒色财氣種種虛幻不實之物以刀喻吾之一身以一身順萬物凡事付之以自然不越性分之理者則能保養一身遠乎患難終乎天年盡其壽考不夭斤斧處于中道分經之意即不然以牛喻萬行以刀喻靈明觀智喻如菩薩入此觀時利益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