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鈔辨疑誤卷之下

關燈
第七卷 九處 釋中實引藏和尚心經疏。

    作所诠義釋心字。

    意取萬法體為心。

    又作能诠義釋心。

    意是六佰卷之中等。

    評曰對校心經疏。

    于所诠義中。

    唯有約唯釋心字。

    又無能诠釋心字。

    此是後人不采心經疏文妄意加。

    此實非圭山本解。

    故大疏雲。

    中實名心。

    (如勝[缦]等)或名一心。

    (如華嚴起信等)大抄但雲中實者。

    是最中之義。

    是堅實義。

    其猶樹心中實之義。

    注雲如勝缦等者。

    文雲自性清淨心不染而染等。

    初不引心經疏為據以解中實故。

    殊非疏主之文耶。

    據大抄雲。

    然此經但雲從覺生。

    不釋生起行相。

    不釋生起行相卻是文殊章等驗之。

    今抄但雲不釋生起行相處。

    大脫一句。

    語勢巉施也。

     疏中喻真心者抄覺心即巾無明業識即幻師術法等。

    前所雲一真性(即巾)二心識(即幻師術法)抄雲法性如巾真心如師分别識如術法等。

    評曰。

    前師喻真心。

    今以巾喻真心。

    前即分師與術法義别。

    此則合喻無明業識。

    據清涼但亦合喻能起因緣。

    謂前惑等。

    不知此文前後何故自語不同耶。

     注複禮之偈雲。

    據問法相宗。

    又雲正迷法相宗等。

    而法集别行釋此偈正問法性宗。

    卻揀非問法相宗。

    當以法集為正。

    此中二處注語或刊闆删為妙。

     鈔注雲所以知者。

    次雲于心佛亦爾(雲雲)。

    評曰。

    合雲前雲如心佛亦爾等。

    以覺林十偈。

    若人欲了知偈第十其如心佛亦爾偈。

    偈第七故也。

    又粗書偈即唐經注。

    指偈即晉經也。

     鈔中下之流。

    縱不契合。

    亦茫然不知始終。

    惶悚失其所守(并注雲雲)評曰。

    經正雲。

    于是大衆非無學者。

    聞佛此言。

    茫然不知是義始終。

    一時惶悚。

    失其所守。

    如來知其魂慮變懾。

    生心憐愍。

    安慰阿難。

    乃至無法王。

    是真實語。

    如汝所說不狂等。

    既雲茫然是義始終佛知其魂慮變懾。

    是諸有學。

    不知是義。

    故驚懾也。

    今注雲是見非見俱非之義等。

    何得其魂變。

    然今引此文者。

    意者引證縱不契證亦知其義。

    然考楞嚴文意在相反。

    知者詳之。

     疏釋普令開悟引同法華開示悟入。

    雲以開示約能化。

    悟入約所化。

    準大疏。

    不配能所化。

    但雲以開攝示以悟攝入。

    謂大開之與曲示。

    始悟之與終入。

    大鈔釋雲。

    謂大開示正釋文即嘉祥疏也。

    彼先配開示約能化。

    悟入約所化。

    不取者。

    以此經雲普令開悟法華雲欲佛知見即開等皆通所化也。

    不必定配。

    唯示字則唯似能化。

    評曰。

    既今經雲普令開悟唯約所化。

    尤當。

    以大疏為正。

     鈔二障體義下八識章中當釋。

    評曰。

    然八識章。

    即大鈔八識十五門分别中。

    此中尚無釋處。

    況今略鈔耶。

    此合雲彌勒章中釋。

     第八卷 二十處 鈔今現見虛空遍一切處如生滅變異。

    評曰。

    大鈔雲無生滅變異。

    此中誤也。

     科三重法界中。

    二牒經釋中三。

    初略示觀門。

    二對釋經義。

    三正釋。

    評曰。

    此前二科在真空絕相觀下分之。

    所以後二觀皆以略示觀門配釋經義。

    定知科家誤也。

    應合于牒經釋中分三觀。

    于初觀下分二。

    初略示觀門。

    二釋經義。

    于中複分二。

    初會義。

    二釋文。

    于釋文中分二。

    初色相空淨。

    二空色同如。

    方允當也。

     鈔注問前說此識有三位。

    何故于三能變中。

    舉異熟。

    于此中。

    反舉藏之名也。

    故雲。

    評曰。

    據大鈔無此注語故。

    引正于攝持因果自相故也。

    今略鈔既加此說。

    問意更引次論顯執藏之過迷時釋相獨受此名。

    雖加此注。

    而失記引論。

    今為足知。

    應加粗書雲。

    此釋自相。

    分位雖多。

    藏識過重。

    是故偏說。

     鈔準前棱伽起信等意(雲雲)。

    評曰。

    合雲準後棱伽等。

    以大疏鈔即在前釋見塵時。

    一并引釋。

    故大鈔雲準前。

    今略疏分在釋眼識畢故牒。

    鈔方稱釋此文。

    故小鈔合修改也。

     鈔乃至名青等。

    評曰。

    準大鈔雲乃至名青等識故。

    此脫藏字耶。

     鈔又以依心意意識轉故等。

    下注雲相是六塵。

    評曰。

    此五字應注在次非末那之行相下。

    此注中止可注雲如上所引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