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真言門住如實見講演法華略儀卷上

關燈
别功德品等。

    雲得陀羅尼。

    又雲轉身得與陀羅尼菩薩共生一處。

    即其文也陀羅尼菩薩者。

    觀音異名也。

    慈與悲常不相離。

    故雲共生等也。

    次北方天鼓音如來葉者。

    神力等品明之。

    文雲一時磬咳。

    俱共彈指。

    是二音聲。

    遍至十方。

    即是天鼓音佛究竟之義相。

    次東北方觀世音菩薩葉印者。

    普門等品明之(雲雲)觀世音菩薩名。

    為世尊陀羅尼印。

    謂持諸佛身。

    例如彌勒若有人問言。

    何故以總持嚴王二品同為天鼓之攝者。

    即應答言。

    言陀羅尼者。

    自屬口輪。

    口輪能作一切佛事。

    故在般若雲。

    若得如是陀羅尼門。

    諸有所說一文一字。

    無非佛語嚴王品雲。

    我等為父已作佛事。

    又陀羅尼者。

    世尊陀羅尼。

    故下二品與普門品。

    同為作業智之攝也。

    當知。

    是經正說之文無非秘密五智八葉之義相也。

    如是八葉十方各有。

    同名一乘。

    是故文雲。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

    無二亦無三。

    除佛方便說。

    是故如來四十餘年。

    未顯如是真實秘要。

    今正是時。

    決定說一乘。

    即是顯說十方法界無量衆生心之實相。

    經言。

    其車無量。

    即此意也。

    第三普賢菩薩勸發品名為流通分者。

    即彼品雲。

    若法華經行閻浮提。

    當知普賢威神力。

    故今随順如來所說。

    判為流通分。

    然于流通有總有别。

    如普賢品廣冠一部。

    故名為總。

    如八葉文。

    各有付屬流通之文。

    豈此非别乎。

    又别流通有廣有略。

    說之具如别說 方便品 方者秘也。

    便者妙也。

    達于方即是真秘。

    點内衣裹無價之珠。

    與王頂上唯有一珠。

    無二無别指客作人是長者子。

    亦無二無别。

    如是之言秘即妙。

    故言方便品。

    今依真言門釋方便品者。

    即有二意。

    一者釋名。

    二者釋體。

    初釋名者方者萬德之本也。

    便者萬行之本也。

    大毗盧遮那經疏雲。

    方便者。

    是究竟之稱也。

    謂萬行圓極。

    無可複增。

    應物之權究盡能事。

    即醍醐妙果三密之源故名方便。

    今謂方者四方所謂四智也。

    便者四維。

    所謂四行。

    言四智佛所說之法四行菩薩随便奉行。

    故雲便也。

    如疏醍醐妙果。

    即指經四如是。

    名為方也。

    如疏三密之源即指經四如是。

    是名為便也。

    報及究竟非因非果此品密明是義。

    故名方便品也。

    複次釋體者。

    既雲妙果三密之源。

    非無其體體者實相也。

    即作頌曰 所言方便有能所能有一相所十相 阿字法門名能門如此一字具四力 所謂能開與能示及以能悟能入等 菩提心阿名能開菩提行阿為能示 證菩提阿為能悟入涅槃阿為能入 是即至極方便力相性力體作因緣 果報本末究竟等如是十法為所開 所示所悟及所入法界标幟名為相 金剛寶智名為性如來藏印即是體 萬德莊嚴即名力普賢行願稱為作 文殊教化稱為因三種緣慈稱為綠 普門示現稱為果毗盧遮那如是報 初相為本後報末同法身故究竟等 所言法者謂心法所言身者所依體 一具十義究竟等是名妙法蓮華體 是故大日經疏雲彼言諸法實相者 即是此經心實相複言文具二種體 一金剛界二胎藏諸佛智惠甚無量 是标金剛界之體十如是标胎藏體 上從如來下蠢動同具如是三種體 灰滅之火不能燒鹵池之水不能漂 是故雖生滅度想更在餘國為說之 以第五阿用前四由是四阿顯二體 菩提為非究竟義第五之引為究竟 牟尼自住是究竟今演開示悟入法 所謂方便為究竟發心畢竟二不别 如是二心前心難蓋即此之謂平也 由上四字開心蓮乘八蓮華遊四方 直至金剛内道場不住寂滅内道場 還發本有曼荼羅盡未來際作佛事 是名第五引字相是能是所約三密 引之身密成佛部引之口密蓮華部 引之意密金剛部心是萬行之本源 三密萬行從此生應物之權究此處 佛及衆生自内身究竟八葉體如是 已釋此品名義竟 問曰一心何有二種體耶。

    答曰。

    于一心蓮分别中胎。

    則得金剛界三十七智。

    分别八葉。

    則得胎藏界普門三昧。

    非謂修二 譬喻品 釋譬喻品名有二釋。

    一譬喻。

    二當體。

    初譬喻者。

    是品中說大車譬。

    喻地上心之實相十如。

    故名譬喻品也。

    等一大車總譬諸法實相之句。

    實謂中實。

    名為質多相謂八印名也。

    幹?馱。

    是九處通呼諸法流出之源。

    故名諸法實相。

    一華八葉在一肘間。

    合名八印。

    開名八辨。

    又諸經法随緣多相還定其實。

    不出一心。

    故雲實相。

    其車高廣者。

    譬如是相。

    以車輪譬大圓鏡智。

    此智不動能運法界。

    直往之行。

    豎相名高。

    現三世事。

    橫相名廣。

    鑒十方界大日如來法界之相。

    故名為如是相。

    大日疏雲。

    寶幢是法界幖幟。

    即是義也。

    衆寶莊校者。

    譬如是性。

    性謂平等性智。

    真如理性體平等故。

    故以衆寶譬寶部實相華開敷佛也。

    周匝欄楯者。

    譬如是體。

    體謂如來藏印亦雲蓮華藏。

    以四蓮華周匝圓輪。

    即四智皆如來藏義。

    故以周匝譬如來藏印。

    阿彌陀佛也。

    四面懸鈴者。

    譬如是力。

    力謂方便力。

    天鼓音佛是方便義。

    是諸如來作業之智。

    名佛音莊嚴印說四種智。

    各用四辨。

    如四面懸鈴。

    故以鈴譬佛音相天鼓音佛也。

    又于其上下。

    更為隅角四葉。

    作譬故雲。

    又也初言張設幰蓋者。

    譬如是作。

    作謂行願菩提心。

    幰蓋張法界上。

    無機不蓋。

    故以缦蓋譬菩提心相普賢菩薩。

    珍奇雜寶者。

    譬如是因。

    因謂入理。

    仁王雲。

    入理般若為住。

    住生功德名薩埵大日疏明。

    文殊師利名法住印。

    大智為命。

    令法久住。

    又法住者。

    謂以無住法。

    住般若中是名智者之住也。

    然其漫荼羅如虹形。

    有諸色間錯。

    猶如虹之晖色。

    是故故随其色作譬喻。

    雲珍奇雜寶。

    今虹表無住。

    虹體者即無住之法。

    以無住體依空而住。

    猶如智者以無住法身住般若之中虹喻文殊。

    空喻般若。

    珍珍玩。

    表入寶部。

    導三車行及一切行。

    故般若經雲。

    第六般若波羅蜜多。

    能與前五波羅蜜多乃至佛十八不共法。

    為尊為導守護經雲。

    如來三業智為先導。

    随智惠行文雲。

    凡有善欲智為先導。

    自滿善欲是名般若導萬行也。

    奇謂奇特。

    如入龍宮導頓證行是也。

    雜謂雜行。

    表入九界導。

    彼彼着是也。

    寶謂寶處。

    譬智導衆行終會寶處。

    手持梵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