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持明藏瑜伽大教尊那菩薩大明成就儀軌經卷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字。
成不動尊明王。
手執螺及罥索。
次于心中現卒字。
成觀自在菩薩。
次于兩臂複現隸字。
成光積明王。
次于心中複現隸字。
成于賢聖。
面有三目手執蓮華罥索軍持等。
次于臍輪中複現卒字。
成本尊尊那菩薩。
次于兩股現祢字。
成金剛手菩薩。
次于兩腨現莎字。
成伊迦惹吒菩薩。
面有三目六臂身青色。
以象皮為衣。
次于兩足現賀字。
成嚩日啰曩契菩薩。
如玻璃色。
如是觀想已次即持誦。
持誦之法亦有二種。
一無相二有相。
無相持誦者。
先結禅定印跏趺而坐。
端身澄心項頸微低。
于鼻尖上想出入息。
非粗非細不緩不急。
心緣大明專注持誦勿令間斷。
亦勿令心有所勞惓。
如是持誦名為最上。
有相持誦者即持珠定數。
每一持誦須及無數。
直至獲得悉地。
不得阙少一數。
若阙一數名為間斷。
于所求事不獲成就每欲持誦先結數珠印。
以無名指頭指屈中節。
與中指中節相撚成印。
随印誦大明曰。
唵(引)遏讷部(二合)帝(引一)尾惹曳(引二)悉提(引三)悉馱(引)哩替(二合引)娑嚩(二合引)賀(引四) 誦此明已。
即二手合掌捧珠誦大明七遍。
加持其珠大明曰。
唵(引)曩谟(引)婆誐嚩底(一)悉提(引二)娑(引)達野(三)娑達野(四)薩哩嚩(二合引)哩他(二合)娑(引)達你(五)悉馱(引)哩替(二合引)娑嚩(二合引)賀(引六) 誦此明已。
即持珠頂禮三賢聖。
然後依法持誦誦數滿足。
複誦佛眼大明七遍。
結根本印。
複誦佛眼明三遍。
獻賢聖阏伽。
又複白言。
我今盡此持誦奉獻菩薩。
又獻香華燈塗而作供養。
次複用佛眼大明。
而自擁護及結界。
次用阿三[牟*含]拟你印護身五處。
阿三[牟*含]拟你印。
以二手相并。
二無名指相颠倒入掌内。
二中指與小指如針。
複頭指如針。
安側二拇指直下。
複無名指入掌成印。
随印誦阿三[牟*含]拟你大明曰。
唵(引)阿三[牟*含]拟你(引)尾(引)啰(一)捺曳帝(引二)吽(引)癹吒(半音)娑嚩(二合引)賀(引三) 次結根本印及誦大明以為發遣。
印相如前。
大明曰。
誐蹉底(一)仡哩(二合)系怛吠(二合引)[牟*含](二)巘唐補瑟半(二合三)度半末陵(四)缽啰(二合)祢(引)半左(五)[口*洛]乞叉(二合引)缽啰(二合)底賀多(六)嚩攞缽啰(引)訖啰(二合)彌(引)娑嚩(二合引)賀(引七) 如是發遣已。
複持數珠向心前作擁護。
又結甘露軍茶利印而自擁護已。
然後頂禮諸佛菩薩。
而起出于道場。
唯得讀誦大乘方廣華嚴及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
或塗曼拏羅及造塔像。
不得談說世俗典籍。
此為恒式。
行人食時。
恒用尊那菩薩根本大明。
加持已然後可食。
或睡眠時亦誦根本大明。
作擁護已即可睡眠。
根本大明曰。
曩莫三滿多(一)沒馱(引)喃(引二)唵(引)嚩蘭那祢(引三)帝(引)喏逾(二合)摩(引)裡你娑嚩(二合引)賀(引四) 複次宣說佛及賢聖微妙字觀想法。
此字皆是諸佛賢聖根本表真實理。
乃至無相持誦及息災等四種之法。
皆于尊那法中之所演說。
行人若作息災增益敬愛降伏等法。
于此諸法應須一一如儀了知。
今當略說微妙字。
于曼拏羅中安布九位。
次第之法。
第一于東北隅安唵字。
第二于東南隅安左字。
次隸字次卒字。
如是四隅安已。
次于中位安尊字。
次安隸字次安祢字。
次安莎字次安賀字。
此九字乃是根本大明成九賢聖。
複次唵字為無相法界。
左字為大輪。
隸字為不動尊。
卒字為觀自在。
又隸字為不空罥索菩薩。
尊字為尊那菩薩。
祢字為金剛手菩薩。
莎字為伊迦惹吒菩薩。
賀字為嚩日啰曩契菩薩。
如是等微妙字于一切大明。
若以唵字為首者。
能成就一切法若左字。
于息災增益降伏三法有大威力。
隸字能破壞設咄噜。
亦作發遣及擁護法功力最大。
卒字能作破壞及散他軍。
如金翅鳥能食于龍。
隸字破諸大惡有最勝力。
尊字能成就一切事。
能破堅固禁嚩。
祢字能破魔怨及諸大
成不動尊明王。
手執螺及罥索。
次于心中現卒字。
成觀自在菩薩。
次于兩臂複現隸字。
成光積明王。
次于心中複現隸字。
成于賢聖。
面有三目手執蓮華罥索軍持等。
次于臍輪中複現卒字。
成本尊尊那菩薩。
次于兩股現祢字。
成金剛手菩薩。
次于兩腨現莎字。
成伊迦惹吒菩薩。
面有三目六臂身青色。
以象皮為衣。
次于兩足現賀字。
成嚩日啰曩契菩薩。
如玻璃色。
如是觀想已次即持誦。
持誦之法亦有二種。
一無相二有相。
無相持誦者。
先結禅定印跏趺而坐。
端身澄心項頸微低。
于鼻尖上想出入息。
非粗非細不緩不急。
心緣大明專注持誦勿令間斷。
亦勿令心有所勞惓。
如是持誦名為最上。
有相持誦者即持珠定數。
每一持誦須及無數。
直至獲得悉地。
不得阙少一數。
若阙一數名為間斷。
于所求事不獲成就每欲持誦先結數珠印。
以無名指頭指屈中節。
與中指中節相撚成印。
随印誦大明曰。
唵(引)遏讷部(二合)帝(引一)尾惹曳(引二)悉提(引三)悉馱(引)哩替(二合引)娑嚩(二合引)賀(引四) 誦此明已。
即二手合掌捧珠誦大明七遍。
加持其珠大明曰。
唵(引)曩谟(引)婆誐嚩底(一)悉提(引二)娑(引)達野(三)娑達野(四)薩哩嚩(二合引)哩他(二合)娑(引)達你(五)悉馱(引)哩替(二合引)娑嚩(二合引)賀(引六) 誦此明已。
即持珠頂禮三賢聖。
然後依法持誦誦數滿足。
複誦佛眼大明七遍。
結根本印。
複誦佛眼明三遍。
獻賢聖阏伽。
又複白言。
我今盡此持誦奉獻菩薩。
又獻香華燈塗而作供養。
次複用佛眼大明。
而自擁護及結界。
次用阿三[牟*含]拟你印護身五處。
阿三[牟*含]拟你印。
以二手相并。
二無名指相颠倒入掌内。
二中指與小指如針。
複頭指如針。
安側二拇指直下。
複無名指入掌成印。
随印誦阿三[牟*含]拟你大明曰。
唵(引)阿三[牟*含]拟你(引)尾(引)啰(一)捺曳帝(引二)吽(引)癹吒(半音)娑嚩(二合引)賀(引三) 次結根本印及誦大明以為發遣。
印相如前。
大明曰。
誐蹉底(一)仡哩(二合)系怛吠(二合引)[牟*含](二)巘唐補瑟半(二合三)度半末陵(四)缽啰(二合)祢(引)半左(五)[口*洛]乞叉(二合引)缽啰(二合)底賀多(六)嚩攞缽啰(引)訖啰(二合)彌(引)娑嚩(二合引)賀(引七) 如是發遣已。
複持數珠向心前作擁護。
又結甘露軍茶利印而自擁護已。
然後頂禮諸佛菩薩。
而起出于道場。
唯得讀誦大乘方廣華嚴及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
或塗曼拏羅及造塔像。
不得談說世俗典籍。
此為恒式。
行人食時。
恒用尊那菩薩根本大明。
加持已然後可食。
或睡眠時亦誦根本大明。
作擁護已即可睡眠。
根本大明曰。
曩莫三滿多(一)沒馱(引)喃(引二)唵(引)嚩蘭那祢(引三)帝(引)喏逾(二合)摩(引)裡你娑嚩(二合引)賀(引四) 複次宣說佛及賢聖微妙字觀想法。
此字皆是諸佛賢聖根本表真實理。
乃至無相持誦及息災等四種之法。
皆于尊那法中之所演說。
行人若作息災增益敬愛降伏等法。
于此諸法應須一一如儀了知。
今當略說微妙字。
于曼拏羅中安布九位。
次第之法。
第一于東北隅安唵字。
第二于東南隅安左字。
次隸字次卒字。
如是四隅安已。
次于中位安尊字。
次安隸字次安祢字。
次安莎字次安賀字。
此九字乃是根本大明成九賢聖。
複次唵字為無相法界。
左字為大輪。
隸字為不動尊。
卒字為觀自在。
又隸字為不空罥索菩薩。
尊字為尊那菩薩。
祢字為金剛手菩薩。
莎字為伊迦惹吒菩薩。
賀字為嚩日啰曩契菩薩。
如是等微妙字于一切大明。
若以唵字為首者。
能成就一切法若左字。
于息災增益降伏三法有大威力。
隸字能破壞設咄噜。
亦作發遣及擁護法功力最大。
卒字能作破壞及散他軍。
如金翅鳥能食于龍。
隸字破諸大惡有最勝力。
尊字能成就一切事。
能破堅固禁嚩。
祢字能破魔怨及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