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持明藏瑜伽大教尊那菩薩大明成就儀軌經卷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引)野虞尼(引)哩虞(二合)嚨(四)阿嚩路吉多僧倪也(二合)野(一)曩谟(引)[寧*吉](切身)怛也(二合)訖哩(二合)播(引)怛摩(二合)你(引二)摩賀(引)嚩攞(引)野贊拏(引)野(三)尾彌也(二合引)啰(引)惹(引)野娑(引)達吠(引四)讷哩難(二合引)多那摩迦(引)夜(引)野(五)曩莫悉帝(二合引)嚩日啰(二合)播(引)拏曳(引六)
複次行人如是贊三寶及本尊尊那菩薩已。
合掌志心發露忏悔雲。
某甲自從無始已來至于今日。
輪回諸趣作大惡業行不善法。
自作教他見聞随喜。
如是之業無量無邊。
對佛菩薩發露忏悔。
從今已去更不敢作。
願佛菩薩大慈大悲。
受我忏悔。
又複說言我某甲從今已後。
直至坐于菩提道場。
誓畢。
歸依正等正覺無上如來寂靜法界。
乃至歸依四方所有阿吠嚩哩底迦大菩薩衆。
乃至為佛菩薩舍于身命無所悔吝。
惟願慈悲攝受于我。
又複說言。
我某甲從今已去。
直至坐于菩提道場。
于蘊處界諸所有法。
一切無我無取無舍。
離一切相自性虛空本來平等。
亦複不生虛空之心。
唯如諸佛及諸菩薩發菩提心。
又如諸佛從初覺心知最上福。
謂以諸佛菩薩緣覺聲聞等。
乃至盡衆生界。
諸所有福悉皆随喜。
我亦随喜。
以此功德願我當來。
亦于一切衆生之界。
如佛大悲降大法雨種種方便。
于諸世間作大利益利樂衆生。
以勇猛心速于事業。
何以故此凡夫界是其難地而不究竟。
我于此界一切衆生。
願皆令得安樂寂靜出世間道。
已得道者。
我更令得最上功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行人如是贊歎忏悔随喜回向發願已。
即結大印。
結已。
複結三昧印。
以二手作拳相。
并二中指如針。
二頭指外如金剛杵相二拇指安頭指側成印。
結此印誦大明曰。
唵(引)商羯哩(引一)摩賀(引)三摩曳(引)娑嚩(二合引)賀(引二) 次結三摩地印。
以左手安臍輪。
右手安左手内。
二拇指與二頭指相著成印。
誦大明曰。
唵(引)尊(一) 結三摩地印誦明已。
即入三摩地。
觀自心中如前。
出生一大蓮華。
衆寶所成。
于蓮華上有尊那菩薩。
具五分法身。
于彼身中出大光明。
其所出光随所作法。
或白或黃或赤或黑。
随現一色遍滿其身。
想彼光中出微妙字。
于微妙字出大光明。
其光變為金剛界。
行人自想己身與賢聖無異。
然後又觀鼻尖上有物。
專注其心作堅固慈。
微微出息正坐。
令頭頸腰微側低。
複于自心内觀有如來。
又觀如來心中現于日輪。
于日輪中現一開敷蓮華。
衆寶所成。
于蓮華中現尊那菩薩。
身如金色著白色衣。
種種莊嚴。
于尊那兩脅出大光明。
又想耳目口中出大熾焰。
作如是觀想。
得一一現前已。
使其分明無有錯謬。
然後收光頂禮。
奉上阏伽。
複誦佛眼菩薩大明七遍或二十一遍。
或作法時在曼拏羅内眠卧。
或得惡夢。
即誦佛眼菩薩大明八百遍。
當誦明時。
右手持珠左手執金剛杵。
大明曰。
唵(引)度曩嚩日啰(二合)郝(一) 複次說加持數珠印。
以二手中指展舒。
以二頭指捏中指持以二拇指與二無名指小指。
持珠誦大明曰。
唵(引)阿讷部(二合)帝(引一)尾惹曳(引二)悉提(引)悉馱哩替(二合引)娑嚩(二合引)賀(引三) 複以二手合掌安頂。
次安心上誦大明曰。
唵(引)曩谟(引)婆誐嚩底(一)悉提(引二)娑達野(三)娑(引)達野(四)悉馱(二合引)哩替(二合引)娑嚩(二合引)賀(引五) 複次說造數珠法。
或用菩提子或砗磲玻璃等。
當用一百八為數。
用童女合線。
以二十一條合成一條穿珠。
或持誦時以大拇指掏。
每掏一珠一誦大明。
其大明字亦有三種。
或用心月輪中大明字。
或用頂禮微妙字。
行人持誦時。
志心專注勿暫懈怠。
若作息災增益法時。
輕輕誦吽字及癹吒字。
若作調伏法。
亦用吽字及癹吒字。
唯起忿怒心厲聲持誦。
此為常則。
每作法持誦畢。
常誦佛眼大明而獻阏伽。
随有所願至心祈求。
複作供養贊歎忏謝。
某甲上來供養絕無殊妙。
唯願菩薩布施歡喜。
又獻阏伽而作頂禮。
作法畢已發遣賢聖。
卻用勾召印。
隻以拇指而三搖動。
為發遣大明曰。
野(引)呬野(引)呬底(一)尾摩(引)曩(引)噜枨(二)尾薩哩惹(二合)曳(引三) 發遣賢聖已。
行人複作曼拏羅縛印擁護自身。
次作阿三[牟*含]拟你印。
即以三昧印磔開拇指。
各如針左旋。
誦大明曰。
唵(引)纥哩(二合引)阿三[牟*含]拟你吽(引一)癹吒(半音) 複結三昧印亦作擁護。
複誦無能勝大明。
此明能成就
合掌志心發露忏悔雲。
某甲自從無始已來至于今日。
輪回諸趣作大惡業行不善法。
自作教他見聞随喜。
如是之業無量無邊。
對佛菩薩發露忏悔。
從今已去更不敢作。
願佛菩薩大慈大悲。
受我忏悔。
又複說言我某甲從今已後。
直至坐于菩提道場。
誓畢。
歸依正等正覺無上如來寂靜法界。
乃至歸依四方所有阿吠嚩哩底迦大菩薩衆。
乃至為佛菩薩舍于身命無所悔吝。
惟願慈悲攝受于我。
又複說言。
我某甲從今已去。
直至坐于菩提道場。
于蘊處界諸所有法。
一切無我無取無舍。
離一切相自性虛空本來平等。
亦複不生虛空之心。
唯如諸佛及諸菩薩發菩提心。
又如諸佛從初覺心知最上福。
謂以諸佛菩薩緣覺聲聞等。
乃至盡衆生界。
諸所有福悉皆随喜。
我亦随喜。
以此功德願我當來。
亦于一切衆生之界。
如佛大悲降大法雨種種方便。
于諸世間作大利益利樂衆生。
以勇猛心速于事業。
何以故此凡夫界是其難地而不究竟。
我于此界一切衆生。
願皆令得安樂寂靜出世間道。
已得道者。
我更令得最上功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行人如是贊歎忏悔随喜回向發願已。
即結大印。
結已。
複結三昧印。
以二手作拳相。
并二中指如針。
二頭指外如金剛杵相二拇指安頭指側成印。
結此印誦大明曰。
唵(引)商羯哩(引一)摩賀(引)三摩曳(引)娑嚩(二合引)賀(引二) 次結三摩地印。
以左手安臍輪。
右手安左手内。
二拇指與二頭指相著成印。
誦大明曰。
唵(引)尊(一) 結三摩地印誦明已。
即入三摩地。
觀自心中如前。
出生一大蓮華。
衆寶所成。
于蓮華上有尊那菩薩。
具五分法身。
于彼身中出大光明。
其所出光随所作法。
或白或黃或赤或黑。
随現一色遍滿其身。
想彼光中出微妙字。
于微妙字出大光明。
其光變為金剛界。
行人自想己身與賢聖無異。
然後又觀鼻尖上有物。
專注其心作堅固慈。
微微出息正坐。
令頭頸腰微側低。
複于自心内觀有如來。
又觀如來心中現于日輪。
于日輪中現一開敷蓮華。
衆寶所成。
于蓮華中現尊那菩薩。
身如金色著白色衣。
種種莊嚴。
于尊那兩脅出大光明。
又想耳目口中出大熾焰。
作如是觀想。
得一一現前已。
使其分明無有錯謬。
然後收光頂禮。
奉上阏伽。
複誦佛眼菩薩大明七遍或二十一遍。
或作法時在曼拏羅内眠卧。
或得惡夢。
即誦佛眼菩薩大明八百遍。
當誦明時。
右手持珠左手執金剛杵。
大明曰。
唵(引)度曩嚩日啰(二合)郝(一) 複次說加持數珠印。
以二手中指展舒。
以二頭指捏中指持以二拇指與二無名指小指。
持珠誦大明曰。
唵(引)阿讷部(二合)帝(引一)尾惹曳(引二)悉提(引)悉馱哩替(二合引)娑嚩(二合引)賀(引三) 複以二手合掌安頂。
次安心上誦大明曰。
唵(引)曩谟(引)婆誐嚩底(一)悉提(引二)娑達野(三)娑(引)達野(四)悉馱(二合引)哩替(二合引)娑嚩(二合引)賀(引五) 複次說造數珠法。
或用菩提子或砗磲玻璃等。
當用一百八為數。
用童女合線。
以二十一條合成一條穿珠。
或持誦時以大拇指掏。
每掏一珠一誦大明。
其大明字亦有三種。
或用心月輪中大明字。
或用頂禮微妙字。
行人持誦時。
志心專注勿暫懈怠。
若作息災增益法時。
輕輕誦吽字及癹吒字。
若作調伏法。
亦用吽字及癹吒字。
唯起忿怒心厲聲持誦。
此為常則。
每作法持誦畢。
常誦佛眼大明而獻阏伽。
随有所願至心祈求。
複作供養贊歎忏謝。
某甲上來供養絕無殊妙。
唯願菩薩布施歡喜。
又獻阏伽而作頂禮。
作法畢已發遣賢聖。
卻用勾召印。
隻以拇指而三搖動。
為發遣大明曰。
野(引)呬野(引)呬底(一)尾摩(引)曩(引)噜枨(二)尾薩哩惹(二合)曳(引三) 發遣賢聖已。
行人複作曼拏羅縛印擁護自身。
次作阿三[牟*含]拟你印。
即以三昧印磔開拇指。
各如針左旋。
誦大明曰。
唵(引)纥哩(二合引)阿三[牟*含]拟你吽(引一)癹吒(半音) 複結三昧印亦作擁護。
複誦無能勝大明。
此明能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