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禅教考
關燈
小
中
大
峰(四祖号)子。
法明孫。
慎行曾孫。
導範玄孫。
惠隐末孫也。
(謂智證)杜中書正倫纂銘雲。
(四祖銘)遠方奇士。
異域高人。
無憚險途。
來至珍所。
(謂法朗)肅宗皇帝。
躬贻天什曰。
龍叟渡海不憑筏。
玄亮禅師 寂照塔銘雲。
正法大統釋玄亮。
聲九臯獻康。
大王允之。
教南泉郡統僧訓弼。
(亦金姓)标别墅劃生場。
俊恭禅師 寂照塔銘雲。
沈忠。
聞大師名白言。
弟子有剩地。
在曦陽山。
鳳岩龍谷。
至中和幸醜年。
教遣前安輪寺僧統俊恭。
标定強域(塔銘又雲。
門人性蠲。
敏休。
楊子孚。
繼徹等。
鹹得鳳尾○又雲。
門人英爽來促受辛)。
真鑒禅師 真鑒碑雲。
(碑。
在智異山雙溪寺)師諱慧昭。
俗姓崔氏。
全州金馬人。
父曰唱元。
貞元二十年。
舟入唐。
行至滄州。
谒禅鑒大師(馬祖之旁傳)削染。
徒中目為黑頭陀。
元和五年。
與鄉僧道義邂逅。
太和四年來歸。
(文宗庚戌年)憩錫於尚州露嶽長柏寺。
又至康州知異山。
因於花開谷三法和尚蘭若遺基。
纂修堂宇。
師乃曹溪之玄孫。
是用建六祖影堂。
(魚山梵呗。
即師之遺音)文聖王時。
示滅(慧昭。
一作慧照)。
近所刻佛祖源流所載。
新羅名德[馬*春]駁。
缪不可征信。
今姑附見。
以備參考。
阿度和尚 寂照塔注雲。
阿度。
作桃李寺于冷山中。
神行禅師 源流雲。
新羅兵部侍郎全獻貞。
撰神行碑。
在晉州斷俗寺(寂照塔注雲。
憲德王十三年。
北宗神行先導。
南宗道義繼主)。
谷成禅師 源流雲。
茲莊律師弟子三人。
即僧實。
祖日。
谷成。
無上禅師 源流雲。
普依大師。
字智法。
(已見上)元曉義湘。
嘗在塔下。
親禀涅盤經。
有弟子十一人。
曰無上。
寂滅。
義融。
智薮。
一乘。
水澤。
四大。
開元。
明德。
開心。
普明。
真表律師 源流雲。
創邊山文殊寺。
有弟子九人。
曰永心。
融宗。
信芳。
體真。
珍海。
真善。
釋忠。
佛陀耶。
觀機禅師 道成禅師○源流雲。
江包山二聖也。
又有弟子七人。
曰白牛。
師檄。
師楪。
師道。
義子。
陽成。
梵令勿女。
圓安禅師 源流雲。
圓光法師弟子。
順應大德 源流雲。
與決言。
創海印寺。
其聲迹可尋者。
亦不詳着其源委。
勝佺禅師(華嚴宗主。
以石髑髅十餘闆。
為其徒講論)。
和淨國師(高麗平章事幹文俊。
撰碑銘)。
廉居禅師(長興寶林寺先德)。
迦智山普照禅師(廉居法嗣。
名體真。
姓金氏。
熊津人)。
玄光法師(熊川人。
行真大師法嗣)。
緣光法師(智音大師法嗣)。
永才法師(嘗遇賊六十餘人。
作歌化之。
賊皆落發為徒。
同入智異山。
不複迹世)。
智宗國師(名勝妙。
碑在原州玄溪山居須寺。
高麗崔沖撰)。
朗空禅師(碑。
在昌原鳳林寺。
新羅兵部侍郎崔仁衷撰)。
道诜國師(碑在光陽玉龍寺。
高麗崔惟清撰)。
洞真大師(名度甫。
姓金氏。
靈岩人。
碑。
在光陽玉龍寺)。
表訓禅師(創建表訓寺)。
惠丘法師(創建邊山來蘇寺)。
安信法師(創建寶光寺)。
耽密禅師(創建寶賢寺)。
義照和尚(創建美黃寺)。
惠清禅師(嘗居芭蕉寺)。
南雲禅師(嘗居雙峰寺)。
順支禅師(嘗居五台山)。
寂禅師(嘗居金山寺)。
僧統龍正禅師(疑亦金山寺)。
通靈和尚(嘗居天冠山)。
覺真國師(嘗居佛岬寺)。
杜雲禅師(嘗居喬僧寺)。
能如禅師(嘗居喬僧寺)。
義信禅師(嘗居法住寺)。
其絕無聲迹者。
開列名字。
以備後考。
寶讓和尚 去會長老 備虛法師 玄泰法師 良志法師 惠業大彌 阿離拔麼 惠輪法師 求等法師 玄恪法師 圓勝律師 大安法師 玄遊法師 惠宿法師 靈熙禅師 能仁禅師 零照禅師 蛇福聖者 崇濟法師 浮雪居士 神休禅師 惠空禅師 梵修法師 心地大師 大賢瑜珈 法海華日 理貞大師 惠通和尚 希浪祖師 繹結大師 密本法師 緣會大師 明朗大師 朗智法師 安惠大師 朗融大師 惠現法師 秀台大師 義安大德 廣學大德 國教大德 波君大德 孔宏長者 迎如大師 大緣大德 念佛大師 廣德法師 嚴莊法師 景興國師 彥沖禅師 法州禅師 宏廓禅師 瑞岩和尚 遵梵禅師 哲鑒國師 賢俊禅師 煙起祖師 佛頂和尚 定賢禅師 大無為禅師 補遺 無為寺回微國師(唐懿宗鹹通五年生。
照宗大順二年入中國。
天佑二年。
重修基北。
石晉開運三年立碑○無為寺。
在康津)。
至若高麗禅教。
本出杭州慧日之宗。
年代未遠。
今姑略之。
佛祖通載雲。
宋太祖末年。
杭州慧日永明智覺禅師示寂。
(諱延壽)師。
着宗鏡錄一百卷。
高麗國王。
覽師言教。
遣使赍書。
叙弟子禮。
奉金縷袈裟。
紫晶數珠。
金澡灌等。
彼國僧三十六人。
親承印記歸國。
各化一方○慈弘案。
宋太祖末年。
即高麗光宗末年也。
(即開寶八年乙亥)光宗戊辰。
以僧惠居為國師。
坦文為王師。
(史雲。
王。
崇奉缁流。
以為師傅。
自是以後。
子孫相承。
世為家法。
多創寺剎)此二人。
亦必在三十六人中。
然則高麗禅宗。
皆出於杭州慧禅師矣。
法明孫。
慎行曾孫。
導範玄孫。
惠隐末孫也。
(謂智證)杜中書正倫纂銘雲。
(四祖銘)遠方奇士。
異域高人。
無憚險途。
來至珍所。
(謂法朗)肅宗皇帝。
躬贻天什曰。
龍叟渡海不憑筏。
玄亮禅師 寂照塔銘雲。
正法大統釋玄亮。
聲九臯獻康。
大王允之。
教南泉郡統僧訓弼。
(亦金姓)标别墅劃生場。
俊恭禅師 寂照塔銘雲。
沈忠。
聞大師名白言。
弟子有剩地。
在曦陽山。
鳳岩龍谷。
至中和幸醜年。
教遣前安輪寺僧統俊恭。
标定強域(塔銘又雲。
門人性蠲。
敏休。
楊子孚。
繼徹等。
鹹得鳳尾○又雲。
門人英爽來促受辛)。
真鑒禅師 真鑒碑雲。
(碑。
在智異山雙溪寺)師諱慧昭。
俗姓崔氏。
全州金馬人。
父曰唱元。
貞元二十年。
舟入唐。
行至滄州。
谒禅鑒大師(馬祖之旁傳)削染。
徒中目為黑頭陀。
元和五年。
與鄉僧道義邂逅。
太和四年來歸。
(文宗庚戌年)憩錫於尚州露嶽長柏寺。
又至康州知異山。
因於花開谷三法和尚蘭若遺基。
纂修堂宇。
師乃曹溪之玄孫。
是用建六祖影堂。
(魚山梵呗。
即師之遺音)文聖王時。
示滅(慧昭。
一作慧照)。
近所刻佛祖源流所載。
新羅名德[馬*春]駁。
缪不可征信。
今姑附見。
以備參考。
阿度和尚 寂照塔注雲。
阿度。
作桃李寺于冷山中。
神行禅師 源流雲。
新羅兵部侍郎全獻貞。
撰神行碑。
在晉州斷俗寺(寂照塔注雲。
憲德王十三年。
北宗神行先導。
南宗道義繼主)。
谷成禅師 源流雲。
茲莊律師弟子三人。
即僧實。
祖日。
谷成。
無上禅師 源流雲。
普依大師。
字智法。
(已見上)元曉義湘。
嘗在塔下。
親禀涅盤經。
有弟子十一人。
曰無上。
寂滅。
義融。
智薮。
一乘。
水澤。
四大。
開元。
明德。
開心。
普明。
真表律師 源流雲。
創邊山文殊寺。
有弟子九人。
曰永心。
融宗。
信芳。
體真。
珍海。
真善。
釋忠。
佛陀耶。
觀機禅師 道成禅師○源流雲。
江包山二聖也。
又有弟子七人。
曰白牛。
師檄。
師楪。
師道。
義子。
陽成。
梵令勿女。
圓安禅師 源流雲。
圓光法師弟子。
順應大德 源流雲。
與決言。
創海印寺。
其聲迹可尋者。
亦不詳着其源委。
勝佺禅師(華嚴宗主。
以石髑髅十餘闆。
為其徒講論)。
和淨國師(高麗平章事幹文俊。
撰碑銘)。
廉居禅師(長興寶林寺先德)。
迦智山普照禅師(廉居法嗣。
名體真。
姓金氏。
熊津人)。
玄光法師(熊川人。
行真大師法嗣)。
緣光法師(智音大師法嗣)。
永才法師(嘗遇賊六十餘人。
作歌化之。
賊皆落發為徒。
同入智異山。
不複迹世)。
智宗國師(名勝妙。
碑在原州玄溪山居須寺。
高麗崔沖撰)。
朗空禅師(碑。
在昌原鳳林寺。
新羅兵部侍郎崔仁衷撰)。
道诜國師(碑在光陽玉龍寺。
高麗崔惟清撰)。
洞真大師(名度甫。
姓金氏。
靈岩人。
碑。
在光陽玉龍寺)。
表訓禅師(創建表訓寺)。
惠丘法師(創建邊山來蘇寺)。
安信法師(創建寶光寺)。
耽密禅師(創建寶賢寺)。
義照和尚(創建美黃寺)。
惠清禅師(嘗居芭蕉寺)。
南雲禅師(嘗居雙峰寺)。
順支禅師(嘗居五台山)。
寂禅師(嘗居金山寺)。
僧統龍正禅師(疑亦金山寺)。
通靈和尚(嘗居天冠山)。
覺真國師(嘗居佛岬寺)。
杜雲禅師(嘗居喬僧寺)。
能如禅師(嘗居喬僧寺)。
義信禅師(嘗居法住寺)。
其絕無聲迹者。
開列名字。
以備後考。
寶讓和尚 去會長老 備虛法師 玄泰法師 良志法師 惠業大彌 阿離拔麼 惠輪法師 求等法師 玄恪法師 圓勝律師 大安法師 玄遊法師 惠宿法師 靈熙禅師 能仁禅師 零照禅師 蛇福聖者 崇濟法師 浮雪居士 神休禅師 惠空禅師 梵修法師 心地大師 大賢瑜珈 法海華日 理貞大師 惠通和尚 希浪祖師 繹結大師 密本法師 緣會大師 明朗大師 朗智法師 安惠大師 朗融大師 惠現法師 秀台大師 義安大德 廣學大德 國教大德 波君大德 孔宏長者 迎如大師 大緣大德 念佛大師 廣德法師 嚴莊法師 景興國師 彥沖禅師 法州禅師 宏廓禅師 瑞岩和尚 遵梵禅師 哲鑒國師 賢俊禅師 煙起祖師 佛頂和尚 定賢禅師 大無為禅師 補遺 無為寺回微國師(唐懿宗鹹通五年生。
照宗大順二年入中國。
天佑二年。
重修基北。
石晉開運三年立碑○無為寺。
在康津)。
至若高麗禅教。
本出杭州慧日之宗。
年代未遠。
今姑略之。
佛祖通載雲。
宋太祖末年。
杭州慧日永明智覺禅師示寂。
(諱延壽)師。
着宗鏡錄一百卷。
高麗國王。
覽師言教。
遣使赍書。
叙弟子禮。
奉金縷袈裟。
紫晶數珠。
金澡灌等。
彼國僧三十六人。
親承印記歸國。
各化一方○慈弘案。
宋太祖末年。
即高麗光宗末年也。
(即開寶八年乙亥)光宗戊辰。
以僧惠居為國師。
坦文為王師。
(史雲。
王。
崇奉缁流。
以為師傅。
自是以後。
子孫相承。
世為家法。
多創寺剎)此二人。
亦必在三十六人中。
然則高麗禅宗。
皆出於杭州慧禅師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