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文尼佛金剛一乘修行儀軌法品一卷
關燈
小
中
大
歸命大智海毗盧遮那如來秘密主金剛手大菩薩。
我善無畏蒙佛聖旨。
竊案梵本聊得修三密門秘密軌則。
所以今說釋迦世尊修瑜伽行。
欲修此法者先發無上正真之心。
身著忍辱聖衣。
口常讀誦如是三密相應不違。
然後往詣瑜伽阿阇梨所。
受秘密儀持念修行速得成就。
毗盧遮那言。
彼阿阇梨。
若見衆生堪為法器遠離諸垢有大信解勤勇深信常念利他。
若弟子具如是相貌者。
阿阇梨應自往勸發之。
複有二種弟子。
一者已發菩提心。
師往弟子所而勸進。
二者未發菩提心。
弟子往師所而勸進。
其中有智最為殊勝。
如是知已乃可傳受。
金剛手菩薩白毗盧遮那佛言。
我見佛色身戴大寶冠。
冠中現五佛标非因非果。
處大月輪住于虛空常寂光處。
恒說金剛秘密之教。
聲聞緣覺所不能知。
或居蓮華台上現報佛身。
更說金剛一乘法界唯心無上秘法。
我等依内證之德常見常聞。
唯諸新者迷惑不解。
唯願世尊随衆生意。
而作利益。
佛若許可。
我欲宣說如來應現釋迦牟曩曳法。
為諸愚人得佛慧故。
唯願如來随機說法聞方便慧。
令諸衆生示真實相悟金剛乘入阿字門。
說是語已。
毗盧遮那言。
善哉普賢能知我心。
令我生悅。
我于昔時修三密門證執金剛。
乃坐金剛妙菩提座。
降伏衆魔成等正覺。
從是以來經于多世。
而諸衆生由宿福故。
雖會我所随機得見。
任根得聞如汝見我。
于色界頂第四靜慮成等正覺。
即下蘇彌盧頂。
于金剛大因陀羅壇。
一切如來請我轉法四種輪。
一一輪中各有三十七聖者。
住非愍三昧降衆天魔令入正見。
今正是時。
更欲演說大乘無上秘法。
然後當歸圓寂之道。
如來秘密神通之力。
無智人中勿妄宣傳我今聽許。
宜應速說我之應形随類之法。
汝依真實法儀。
應說應秘。
說是語已寂然而坐。
于時金剛手。
心懷踴躍。
乃現衆前而說是法。
若欲報無上世尊恩德者。
先作曼荼羅。
其中央畫釋迦牟曩像。
金色之身具四八相。
被服袈裟應身說法相。
智手吉祥印。
理手向上置智前。
于白蓮花台結跏趺坐。
普賢文殊觀音彌勒住于四隅。
如胎藏說。
各坐蓮花半跏而居。
于佛前有如來缽。
于佛右邊有賢瓶含花。
于佛後有錫杖。
于佛左邊有寶螺。
各安蓮葉上光炎圍繞。
畫曼荼羅已。
于空閑寂寞仙人得道所。
或淨室或舍利塔前或山頂樹下。
在一處安置曼荼羅。
次設壇場莊嚴供具。
所謂塗香時花燒香飲食燈明及與阏伽香水以為六種。
或有智慧以理為供。
晝夜三時澡浴身體。
或觀理以真實明灑頂為水。
每到道場時作禮。
禮有三種。
一者音禮。
二者心禮。
三者身禮。
是則三業禮拜也。
若行若住若坐若卧。
稱南谟字是為音禮。
複于恒時雖不出音。
歸唯心中觀世尊德。
随喜歸命是為心禮。
複五輪著地(額二手二膝也神心回轉故名為輪)或作合掌低頭是為身禮。
禮者要不須身投地。
但歸敬為
我善無畏蒙佛聖旨。
竊案梵本聊得修三密門秘密軌則。
所以今說釋迦世尊修瑜伽行。
欲修此法者先發無上正真之心。
身著忍辱聖衣。
口常讀誦如是三密相應不違。
然後往詣瑜伽阿阇梨所。
受秘密儀持念修行速得成就。
毗盧遮那言。
彼阿阇梨。
若見衆生堪為法器遠離諸垢有大信解勤勇深信常念利他。
若弟子具如是相貌者。
阿阇梨應自往勸發之。
複有二種弟子。
一者已發菩提心。
師往弟子所而勸進。
二者未發菩提心。
弟子往師所而勸進。
其中有智最為殊勝。
如是知已乃可傳受。
金剛手菩薩白毗盧遮那佛言。
我見佛色身戴大寶冠。
冠中現五佛标非因非果。
處大月輪住于虛空常寂光處。
恒說金剛秘密之教。
聲聞緣覺所不能知。
或居蓮華台上現報佛身。
更說金剛一乘法界唯心無上秘法。
我等依内證之德常見常聞。
唯諸新者迷惑不解。
唯願世尊随衆生意。
而作利益。
佛若許可。
我欲宣說如來應現釋迦牟曩曳法。
為諸愚人得佛慧故。
唯願如來随機說法聞方便慧。
令諸衆生示真實相悟金剛乘入阿字門。
說是語已。
毗盧遮那言。
善哉普賢能知我心。
令我生悅。
我于昔時修三密門證執金剛。
乃坐金剛妙菩提座。
降伏衆魔成等正覺。
從是以來經于多世。
而諸衆生由宿福故。
雖會我所随機得見。
任根得聞如汝見我。
于色界頂第四靜慮成等正覺。
即下蘇彌盧頂。
于金剛大因陀羅壇。
一切如來請我轉法四種輪。
一一輪中各有三十七聖者。
住非愍三昧降衆天魔令入正見。
今正是時。
更欲演說大乘無上秘法。
然後當歸圓寂之道。
如來秘密神通之力。
無智人中勿妄宣傳我今聽許。
宜應速說我之應形随類之法。
汝依真實法儀。
應說應秘。
說是語已寂然而坐。
于時金剛手。
心懷踴躍。
乃現衆前而說是法。
若欲報無上世尊恩德者。
先作曼荼羅。
其中央畫釋迦牟曩像。
金色之身具四八相。
被服袈裟應身說法相。
智手吉祥印。
理手向上置智前。
于白蓮花台結跏趺坐。
普賢文殊觀音彌勒住于四隅。
如胎藏說。
各坐蓮花半跏而居。
于佛前有如來缽。
于佛右邊有賢瓶含花。
于佛後有錫杖。
于佛左邊有寶螺。
各安蓮葉上光炎圍繞。
畫曼荼羅已。
于空閑寂寞仙人得道所。
或淨室或舍利塔前或山頂樹下。
在一處安置曼荼羅。
次設壇場莊嚴供具。
所謂塗香時花燒香飲食燈明及與阏伽香水以為六種。
或有智慧以理為供。
晝夜三時澡浴身體。
或觀理以真實明灑頂為水。
每到道場時作禮。
禮有三種。
一者音禮。
二者心禮。
三者身禮。
是則三業禮拜也。
若行若住若坐若卧。
稱南谟字是為音禮。
複于恒時雖不出音。
歸唯心中觀世尊德。
随喜歸命是為心禮。
複五輪著地(額二手二膝也神心回轉故名為輪)或作合掌低頭是為身禮。
禮者要不須身投地。
但歸敬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