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中論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石女兒中亦應許爾。
故末生中功能非有。
設作是念:若識當從此功能生,心想彼當生之識,而雲:「此是彼識之功能」。
及雲:「彼當從此生」。
如是能别與所别事,皆可成立。
如世間雲:「煮飯」及雲「此線織布」。
論中亦雲:「前三種入胎,謂輪王二佛」。
此亦全無心要。
頌曰: 若想當生而說者既無功能無當生 且若有生者,乃可說當生。
其常不生者,如石女兒等或虛空等則決定不生。
是故此中若有功能,乃可說識當來生,若未來識非有,則無彼功能。
既無功能,則識之當生非有,如石女兒等。
此亦解釋煮飯等喻。
複次識與功能,應互相待。
如是亦無依他起性。
頌曰: 若互相依而成者諸善士說即不成 要已有識乃有彼功能,要有功能,乃從彼生識。
如是即成互相依待。
若許此者,則識非有自性。
喻如有長乃戍短,有短乃成長,有彼乃成此。
如四百論雲:「若法因待成,是法還成待,今則無因待,亦無所成法」。
此義是說若識等法,因待功能差别而戍,其所待法功能差别,還因觀待此識乃得成立。
是則當說此二誰是所待,誰是所成。
又雲:「若法因待成,未成雲何待,若成已有待,成已何用待」。
此義是說,若識因待功能而成者,為識已成而待功能?為識未成而待功能?若未成者,未成故如兔角,應不待功能:若謂已成而待者,彼已成故複何用待。
故諸善士說,互相依待而成,即不得成。
故未來識中功能亦非有。
今更當說過去識中亦無功能。
頌曰: 若滅功能成熟生從他功能亦生他 若謂已生正滅識,為生果故,于阿賴耶識熏成功能差别,從彼已滅識之功能成熟,而生當生之識者,則應從他功能而生他果。
何以故?頌曰:諸有相續互異故 如雲:「達努謂增廣」。
以展轉義名曰相續,猶如河流相續不斷。
因果相續轉時,由于生死展轉無間,次第不斷,是三世諸行刹那之能取。
由此遍于相續支分刹那中有,故相續支分之諸刹那,名有相續。
彼等互異各别為他,是敵宗所許,故果刹那後時生者,離因刹那習氣而是他性,是則從他功能應有他生。
若謂許故無此過者,是亦不然。
應一切法從一切法生。
頌曰:一切應從一切生 此于破他生時已說,故不更述。
設救,頌曰: 彼諸刹那雖互異相續無異各無過 若作是念:彼是有相續諸刹那性,更互為他,此相續唯一,故非一切法從一切法生,若如是者可容無過。
然彼不成。
頌曰: 此待成立仍不成相續不異非理故 自性互異諸法,是不異相續之所依,不應道理,是他性故,如他。
頌曰: 如依慈氏近密法由是他故非一續所有自相各異法是一相續不應理 如是說此是一相續亦不應理。
此中前說由識功能成未成熟,生不生識,非由所知有無。
今說功能非有即破其執,故無所知,識定非有。
如是說已,諸唯識師複欲申述自宗,成所樂義。
頌曰: 能生眼識自功能從此無間有識生即此内識依功能妄執名為色根眼 眼識習氣,是由餘識正滅時于阿賴耶識熏習而成,由此成熟,便于後時生彼行相相同之識。
彼識所從生之無間功能刹那,即彼所依。
世間愚人妄執彼為有色眼根,實離内識,眼根非有。
所餘諸根亦如是知。
已說無有離識之眼等根,當說色等亦不離識。
頌曰: 此中從根所生識無外所取由自種變似青等愚不了凡夫執為外所取 如汾都唧縛迦,及甄叔迦等生為紅相者,非如摩尼要待外色渲染。
是彼芽等相續,從自種子功能而有差别相生。
如是雖無青等外色亦有識生變似青等,世間于此變似青等,即執為識外境自性。
譬如湖中淨水充滿,湖岸樹枝系以紅寶,水中影像似寶相現,故覺湖中似有真寶。
然此湖中彼寶非有,當知識亦如是,故離内識别無外境。
複有異門。
頌曰: 如夢實無餘外色由功能熟生彼心如是于是醒覺位雖無外境意得有 此皆不然。
頌曰: 如于夢中無眼根有似青等意心生無眼唯由自種熟此間盲人何不生 如醒覺位眼觀衆色能生明了眼識。
如是夢中,若無眼根唯由自内習氣成熟,能生意識如眼識者,則醒覺位之盲人,由自習氣成熟,何故不生如是行相之意識如不盲者?二位無眼相同故。
若謂如是行相意識之因,非是無眼,是由彼形相意識功能成熟,若有彼功能成熟者,乃生如是形相意識。
此複要仗睡眼為緣,故唯夢中乃有,醒時非有。
此不應理。
頌曰: 若如汝說夢乃有第六能熟醒非有如此無第六能熟說夢亦無何非理 第六謂意識,若汝僅憑口說,夢中乃有如是行相意識功能成熟,非是醒時。
吾等亦說,如醒時無有如是行相意識功能成熟,如是夢中亦非有。
頌曰: 如說無眼非此因亦說夢中睡非因 夢中見境,應無眼識行相相順意識功能變異成熟所起意識,識所依根無作用故,如醒時之盲人。
是故如無眼,非醒時盲人生識之因,如是睡眠亦非夢中彼識習氣成熟之因。
于是頌曰: 是故夢中亦應許彼法眼為妄識因 是故夢中亦應許有如是行相之境,如是行相之識,及如是行相眼識之所依。
頌曰: 随此如如而答辯即見彼彼等同宗如是能除此妄诤 自宗說雲:醒位三法皆自性空,是所緣故,如夢。
他便說雲:醒時内識由外境空,是識性故,如夢中識。
又雲:醒時所緣境,是虛妄性,以是境故,如夢中境。
如是又雲:若無依他起性,染淨非有,無所依故,如龜毛衣。
翳喻亦如是說。
此唯識師由如是等門随作如何答辯,中觀智者,見彼彼答辯,同所立宗,即能除遺此妄诤也。
如是說亦不違聖教。
頌曰:諸佛未說有實法 如經雲:「三有唯假立,全無自性法,于假立分别,執為法自性。
無體無了别,無賴耶無事,凡愚惡分别,如屍妄計度」。
若謂于此一法無彼一法之空性,是無事者,亦不應理。
經說:「大慧!于一法無一法之空性,是一切空性之最下者」。
由牛非馬故說牛非有,不應道理,自體有故。
如是經雲:「世尊入諸根時,即是入法界。
言諸根者,所謂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女根、男根、命根、樂根、苦根、喜根、憂根、舍根、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欲知根、已知根、俱知根。
其中眼根于三世中俱不可得。
若于三世不可得者,即非眼根。
若非眼根,雲何當知彼眼根名?譬如空掌,虛诳無物但有假名,于勝義中空不可得,拳亦無得。
如是眼根亦如空拳,虛妄無實,而現虛相,诳惑愚夫。
但有假名,于勝義中,眼及眼根俱不可得。
如是世尊得一切智已,為度颠倒衆生故,說名眼根,非勝義中有,彼等諸根自性離故。
根自性空,彼眼眼性不可得,眼根性不可得,何以故?是眼離眼自性故。
若法無自性,彼即非物,以非物故即非成就,非成就者即不生不滅,不可說言彼是過去未來」。
如是廣說。
又雲:「世尊!譬如有人于其夢中受樂喜笑遊戲。
寤後憶念,然不可得,何以故?彼人夢中受樂等事尚不可得,何況
故末生中功能非有。
設作是念:若識當從此功能生,心想彼當生之識,而雲:「此是彼識之功能」。
及雲:「彼當從此生」。
如是能别與所别事,皆可成立。
如世間雲:「煮飯」及雲「此線織布」。
論中亦雲:「前三種入胎,謂輪王二佛」。
此亦全無心要。
頌曰: 若想當生而說者既無功能無當生 且若有生者,乃可說當生。
其常不生者,如石女兒等或虛空等則決定不生。
是故此中若有功能,乃可說識當來生,若未來識非有,則無彼功能。
既無功能,則識之當生非有,如石女兒等。
此亦解釋煮飯等喻。
複次識與功能,應互相待。
如是亦無依他起性。
頌曰: 若互相依而成者諸善士說即不成 要已有識乃有彼功能,要有功能,乃從彼生識。
如是即成互相依待。
若許此者,則識非有自性。
喻如有長乃戍短,有短乃成長,有彼乃成此。
如四百論雲:「若法因待成,是法還成待,今則無因待,亦無所成法」。
此義是說若識等法,因待功能差别而戍,其所待法功能差别,還因觀待此識乃得成立。
是則當說此二誰是所待,誰是所成。
又雲:「若法因待成,未成雲何待,若成已有待,成已何用待」。
此義是說,若識因待功能而成者,為識已成而待功能?為識未成而待功能?若未成者,未成故如兔角,應不待功能:若謂已成而待者,彼已成故複何用待。
故諸善士說,互相依待而成,即不得成。
故未來識中功能亦非有。
今更當說過去識中亦無功能。
頌曰: 若滅功能成熟生從他功能亦生他 若謂已生正滅識,為生果故,于阿賴耶識熏成功能差别,從彼已滅識之功能成熟,而生當生之識者,則應從他功能而生他果。
何以故?頌曰:諸有相續互異故 如雲:「達努謂增廣」。
以展轉義名曰相續,猶如河流相續不斷。
因果相續轉時,由于生死展轉無間,次第不斷,是三世諸行刹那之能取。
由此遍于相續支分刹那中有,故相續支分之諸刹那,名有相續。
彼等互異各别為他,是敵宗所許,故果刹那後時生者,離因刹那習氣而是他性,是則從他功能應有他生。
若謂許故無此過者,是亦不然。
應一切法從一切法生。
頌曰:一切應從一切生 此于破他生時已說,故不更述。
設救,頌曰: 彼諸刹那雖互異相續無異各無過 若作是念:彼是有相續諸刹那性,更互為他,此相續唯一,故非一切法從一切法生,若如是者可容無過。
然彼不成。
頌曰: 此待成立仍不成相續不異非理故 自性互異諸法,是不異相續之所依,不應道理,是他性故,如他。
頌曰: 如依慈氏近密法由是他故非一續所有自相各異法是一相續不應理 如是說此是一相續亦不應理。
此中前說由識功能成未成熟,生不生識,非由所知有無。
今說功能非有即破其執,故無所知,識定非有。
如是說已,諸唯識師複欲申述自宗,成所樂義。
頌曰: 能生眼識自功能從此無間有識生即此内識依功能妄執名為色根眼 眼識習氣,是由餘識正滅時于阿賴耶識熏習而成,由此成熟,便于後時生彼行相相同之識。
彼識所從生之無間功能刹那,即彼所依。
世間愚人妄執彼為有色眼根,實離内識,眼根非有。
所餘諸根亦如是知。
已說無有離識之眼等根,當說色等亦不離識。
頌曰: 此中從根所生識無外所取由自種變似青等愚不了凡夫執為外所取 如汾都唧縛迦,及甄叔迦等生為紅相者,非如摩尼要待外色渲染。
是彼芽等相續,從自種子功能而有差别相生。
如是雖無青等外色亦有識生變似青等,世間于此變似青等,即執為識外境自性。
譬如湖中淨水充滿,湖岸樹枝系以紅寶,水中影像似寶相現,故覺湖中似有真寶。
然此湖中彼寶非有,當知識亦如是,故離内識别無外境。
複有異門。
頌曰: 如夢實無餘外色由功能熟生彼心如是于是醒覺位雖無外境意得有 此皆不然。
頌曰: 如于夢中無眼根有似青等意心生無眼唯由自種熟此間盲人何不生 如醒覺位眼觀衆色能生明了眼識。
如是夢中,若無眼根唯由自内習氣成熟,能生意識如眼識者,則醒覺位之盲人,由自習氣成熟,何故不生如是行相之意識如不盲者?二位無眼相同故。
若謂如是行相意識之因,非是無眼,是由彼形相意識功能成熟,若有彼功能成熟者,乃生如是形相意識。
此複要仗睡眼為緣,故唯夢中乃有,醒時非有。
此不應理。
頌曰: 若如汝說夢乃有第六能熟醒非有如此無第六能熟說夢亦無何非理 第六謂意識,若汝僅憑口說,夢中乃有如是行相意識功能成熟,非是醒時。
吾等亦說,如醒時無有如是行相意識功能成熟,如是夢中亦非有。
頌曰: 如說無眼非此因亦說夢中睡非因 夢中見境,應無眼識行相相順意識功能變異成熟所起意識,識所依根無作用故,如醒時之盲人。
是故如無眼,非醒時盲人生識之因,如是睡眠亦非夢中彼識習氣成熟之因。
于是頌曰: 是故夢中亦應許彼法眼為妄識因 是故夢中亦應許有如是行相之境,如是行相之識,及如是行相眼識之所依。
頌曰: 随此如如而答辯即見彼彼等同宗如是能除此妄诤 自宗說雲:醒位三法皆自性空,是所緣故,如夢。
他便說雲:醒時内識由外境空,是識性故,如夢中識。
又雲:醒時所緣境,是虛妄性,以是境故,如夢中境。
如是又雲:若無依他起性,染淨非有,無所依故,如龜毛衣。
翳喻亦如是說。
此唯識師由如是等門随作如何答辯,中觀智者,見彼彼答辯,同所立宗,即能除遺此妄诤也。
如是說亦不違聖教。
頌曰:諸佛未說有實法 如經雲:「三有唯假立,全無自性法,于假立分别,執為法自性。
無體無了别,無賴耶無事,凡愚惡分别,如屍妄計度」。
若謂于此一法無彼一法之空性,是無事者,亦不應理。
經說:「大慧!于一法無一法之空性,是一切空性之最下者」。
由牛非馬故說牛非有,不應道理,自體有故。
如是經雲:「世尊入諸根時,即是入法界。
言諸根者,所謂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女根、男根、命根、樂根、苦根、喜根、憂根、舍根、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欲知根、已知根、俱知根。
其中眼根于三世中俱不可得。
若于三世不可得者,即非眼根。
若非眼根,雲何當知彼眼根名?譬如空掌,虛诳無物但有假名,于勝義中空不可得,拳亦無得。
如是眼根亦如空拳,虛妄無實,而現虛相,诳惑愚夫。
但有假名,于勝義中,眼及眼根俱不可得。
如是世尊得一切智已,為度颠倒衆生故,說名眼根,非勝義中有,彼等諸根自性離故。
根自性空,彼眼眼性不可得,眼根性不可得,何以故?是眼離眼自性故。
若法無自性,彼即非物,以非物故即非成就,非成就者即不生不滅,不可說言彼是過去未來」。
如是廣說。
又雲:「世尊!譬如有人于其夢中受樂喜笑遊戲。
寤後憶念,然不可得,何以故?彼人夢中受樂等事尚不可得,何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