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關燈
小
中
大
即比丘或出家團體,由佛陀所創辦,現仍存在于緬甸、泰國、斯裡蘭卡、柬埔寨、老撾及孟加拉國的吉大港市,且仍保持着本來的面貌。
它與耆那教的出家團體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出家團體。
在佛陀的時代,最出名的徒弟有:舍利弗(Sāriputta),除了佛陀,他就是最理解佛法的人士;目犍連(Moggallāna),他是有最大神通的人士;阿難(Ananda),他是忠實的弟子,亦是佛陀随身的同伴;大迦葉(Mahā-Kassapa),為佛陀般涅槃後不久,在王舍城(Rājagaha)召開大集會的主席;阿那律(Anuruddha),他有天眼通及精通正念;羅侯羅(Rāhula)則是佛陀的親生子。
僧團提供外在的體制,為所有想認真奉獻自己的生命去領悟最高解脫的目标者提供不被世俗擾亂的有利條件。
因此,當宗教發展到成熟的階段時,僧團就有其世間和不受時間限制的重要性。
三皈依 佛、法、僧被稱為‘三寶’,是在于它們無上的清淨,對佛教徒來說是世上最珍貴的對象。
‘三寶’(ti-ratana)也是佛教徒的‘三歸依’(ti-sara?a),他通過語言來表示信奉,或重申那個信奉,為接受它們為他的生命及思想的導師。
目前的三歸依巴利文套語乃跟佛陀時代所應用的一樣: Buddha?sara?a?gacchāmi Dhamma?sara?a?gacchāmi Sa?gha?sara?a?gacchāmi 我皈依佛 我皈依法 我皈依僧 隻要一個人重複朗誦這樣簡單的套語三次1,就等于宣布自己是個佛教徒了。
五戒 朗誦了三歸依的套語之後,經常接下來持五戒。
守持五戒是正命基本所需要的最低标準,并再進一步的朝向解脫之道去提升。
①Pā?ātipātāverama?ī-sikkhāpada?samādiyāmi 我守持制止殺生的戒條。
②Adinnādānaverama?ī-sikkhāpada?samādiyāmi 我守持制止偷盜的戒條。
③Kāmesumicchācārāverama?ī-sikkhāpada?samādiyāmi 我守持制止邪淫的戒條。
④Musāvādāverama?ī-sikkhāpada?samādiyāmi 我守持制止妄語的戒條。
⑤Surāmeraya-majja-pamāda??hāverama?ī-sikkhāpada?samādiyāmi 我守持制止飲酒的戒條。
它與耆那教的出家團體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出家團體。
在佛陀的時代,最出名的徒弟有:舍利弗(Sāriputta),除了佛陀,他就是最理解佛法的人士;目犍連(Moggallāna),他是有最大神通的人士;阿難(Ananda),他是忠實的弟子,亦是佛陀随身的同伴;大迦葉(Mahā-Kassapa),為佛陀般涅槃後不久,在王舍城(Rājagaha)召開大集會的主席;阿那律(Anuruddha),他有天眼通及精通正念;羅侯羅(Rāhula)則是佛陀的親生子。
僧團提供外在的體制,為所有想認真奉獻自己的生命去領悟最高解脫的目标者提供不被世俗擾亂的有利條件。
因此,當宗教發展到成熟的階段時,僧團就有其世間和不受時間限制的重要性。
三皈依 佛、法、僧被稱為‘三寶’,是在于它們無上的清淨,對佛教徒來說是世上最珍貴的對象。
‘三寶’(ti-ratana)也是佛教徒的‘三歸依’(ti-sara?a),他通過語言來表示信奉,或重申那個信奉,為接受它們為他的生命及思想的導師。
目前的三歸依巴利文套語乃跟佛陀時代所應用的一樣: Buddha?sara?a?gacchāmi Dhamma?sara?a?gacchāmi Sa?gha?sara?a?gacchāmi 我皈依佛 我皈依法 我皈依僧 隻要一個人重複朗誦這樣簡單的套語三次1,就等于宣布自己是個佛教徒了。
五戒 朗誦了三歸依的套語之後,經常接下來持五戒。
守持五戒是正命基本所需要的最低标準,并再進一步的朝向解脫之道去提升。
①Pā?ātipātāverama?ī-sikkhāpada?samādiyāmi 我守持制止殺生的戒條。
②Adinnādānaverama?ī-sikkhāpada?samādiyāmi 我守持制止偷盜的戒條。
③Kāmesumicchācārāverama?ī-sikkhāpada?samādiyāmi 我守持制止邪淫的戒條。
④Musāvādāverama?ī-sikkhāpada?samādiyāmi 我守持制止妄語的戒條。
⑤Surāmeraya-majja-pamāda??hāverama?ī-sikkhāpada?samādiyāmi 我守持制止飲酒的戒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