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薩行論廣解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摩》中:「佛告諸比丘,若此大地變為大海,中有浮木唯具一孔,為風所漂,飄忽動搖,海中複有盲龜,百千萬年恒昂其首。
汝等比丘,於意雲何?大海浮木唯一孔中,盲龜之項甯易趣入否?不也,世尊。
佛言汝等比丘得人身難,亦猶如是。
若不修善,惟積諸惡,善趣之名亦不得聞。
以此之故,佛言如大海洶湧中,海波飄蕩往來,有一孔之浮木,經百千萬年始浮出水面之盲龜,其頸得穿入浮木之孔,其事甚難,得人身難,亦猶如事。
」故於此得暇滿之時,當於善法勤緻力也。
子二、勤修善。
分三: 醜一、由先積有無邊之罪,應勵力斷除;醜二、僅唯一次受惡趣苦,苦雖已盡而惡業不盡之理;醜三、是故於罪應勤對治之理。
今初: 於一刹那作罪惡,當堕無間經長劫, 無始輪回積衆罪,不生善趣何待言。
如於菩薩起瞋恚心,僅一刹那所作之罪,亦當曆劫堕無間獄。
無始輪回所積之罪,若不以對治力而摧毀之,因自相續有罪,不能生於善趣,更何待言。
故應依四力門勤治罪障也。
醜二、僅唯一次受惡趣苦,苦盡而惡趣業不盡之理: 非唯僅受此罪已,便從惡趣得解脫, 即於正受此罪時,又複廣造諸餘罪。
或謂所造惡業之果盡已,當生善趣,故解脫惡趣并非難事。
不爾,僅唯受先所造業之果已,唯盡彼業果,彼補特伽羅未能便從惡趣而得解脫,如是正受先業苦果之時,時時複造積别餘能生重苦之罪故。
惡趣所依善力微劣,常積諸罪,當勤精進滅惡趣因也。
醜三、於罪應勤對治之理。
分四: 寅一、得暇滿不勤修善是為自欺;寅二、現生當受苦;寅三、後世當為惡趣之苦所逼;寅四、應勤止惡修善之理。
今初: 獲得如是有暇身,我今若不修善法, 诳惑自欺無逾此,愚蒙過此亦無有。
如是有暇之身極為難得,得之能成大義,我今既已得之,於增上生及解脫因之善法,若不勤修,其為自欺,無餘方便能過於此,昧於取舍,亦更無愚蒙過此者也。
寅二、現生當受苦: 若我既達如是理,由愚癡故行怯弱, 逮其臨欲命終時,必當心生大憂悔。
若我既知當勤止惡修善之理,由愚癡故,於菩提心行之諸學處,後複怯弱,将死之時,自知當堕惡趣,必起大憂惱,是故當生大精進也。
寅三、後世當為惡趣之苦所逼: 地獄烈火難堪忍,若於我身久燔矣, 熾然難忍憂悔火,定當熱惱逼我心。
由失壞菩提心等罪,當生地獄中,地獄難忍之火長時焚燒我身,爾時難忍憂悔之火,定當熱逼我心,故應勵力毋為罪堕所染也。
寅四、應勤止惡修善之理。
分二: 卯一、虛度暇滿複牽堕地獄等同無心;卯二、當思愚昧之因。
今初: 極難幸遇有利地,何幸我今忽遭逢, 我身若尚具慧心,後複牽纏入地獄, 豈非咒術迷我心,令我於此無知覺。
應當作是思維,此極難獲得,得已能成大義,暇滿有利之地,以誰之力而幸得之?我若尚具能辨利害之慧心,後複牽引堕於地獄者,恐是為惡咒所迷,故我於此時無成辦義利之心爾。
卯二、當思愚昧之因: 不知何物令愚蒙,究竟我心有何物。
何物令我愚蒙耶?若為懈怠自在轉時,當作是思維,我雖不知何物所迷,令我惑亂,然我心中必有何物令我愚迷也。
子三、勤斷惑。
分三: 醜一、思維煩惱過患;醜二、於斷煩惱之難行不應疲厭;醜三、於勤斷能斷之性修歡喜心。
初中分三: 寅一、思維煩惱害己之理;寅二、不應於煩惱修忍;寅三、為摧煩惱奮起心力。
初中分四: 卯一、令我不能自主;卯二、造無量苦;卯三、為害之時無盡;卯四、不可為煩惱助伴之理。
今初: 瞋恚貪慾諸怨敵,并無手足能動轉, 亦非善巧具雄力,雲何役我如仆使。
跟随煩惱所攝之貪瞋等我之諸敵,既無手足,亦未持兵仗,既非大力勇士,亦非善巧智臣,雲何此諸煩惱,能役使我,令我不能自主也。
卯二、造無量苦: 泰然安住我心中,恣意於我作侵損,於彼含忍不憤發,所忍非處堪诃譴。
若時諸天及非天,悉皆群起為我敵,彼終不能牽挽我,令入無間烈火中。
彼煩惱敵具大力,能一刹那抛擲我,須彌一觸成灰燼,猛烈無間巨焰中。
彼安住於我心中,
汝等比丘,於意雲何?大海浮木唯一孔中,盲龜之項甯易趣入否?不也,世尊。
佛言汝等比丘得人身難,亦猶如是。
若不修善,惟積諸惡,善趣之名亦不得聞。
以此之故,佛言如大海洶湧中,海波飄蕩往來,有一孔之浮木,經百千萬年始浮出水面之盲龜,其頸得穿入浮木之孔,其事甚難,得人身難,亦猶如事。
」故於此得暇滿之時,當於善法勤緻力也。
子二、勤修善。
分三: 醜一、由先積有無邊之罪,應勵力斷除;醜二、僅唯一次受惡趣苦,苦雖已盡而惡業不盡之理;醜三、是故於罪應勤對治之理。
今初: 於一刹那作罪惡,當堕無間經長劫, 無始輪回積衆罪,不生善趣何待言。
如於菩薩起瞋恚心,僅一刹那所作之罪,亦當曆劫堕無間獄。
無始輪回所積之罪,若不以對治力而摧毀之,因自相續有罪,不能生於善趣,更何待言。
故應依四力門勤治罪障也。
醜二、僅唯一次受惡趣苦,苦盡而惡趣業不盡之理: 非唯僅受此罪已,便從惡趣得解脫, 即於正受此罪時,又複廣造諸餘罪。
或謂所造惡業之果盡已,當生善趣,故解脫惡趣并非難事。
不爾,僅唯受先所造業之果已,唯盡彼業果,彼補特伽羅未能便從惡趣而得解脫,如是正受先業苦果之時,時時複造積别餘能生重苦之罪故。
惡趣所依善力微劣,常積諸罪,當勤精進滅惡趣因也。
醜三、於罪應勤對治之理。
分四: 寅一、得暇滿不勤修善是為自欺;寅二、現生當受苦;寅三、後世當為惡趣之苦所逼;寅四、應勤止惡修善之理。
今初: 獲得如是有暇身,我今若不修善法, 诳惑自欺無逾此,愚蒙過此亦無有。
如是有暇之身極為難得,得之能成大義,我今既已得之,於增上生及解脫因之善法,若不勤修,其為自欺,無餘方便能過於此,昧於取舍,亦更無愚蒙過此者也。
寅二、現生當受苦: 若我既達如是理,由愚癡故行怯弱, 逮其臨欲命終時,必當心生大憂悔。
若我既知當勤止惡修善之理,由愚癡故,於菩提心行之諸學處,後複怯弱,将死之時,自知當堕惡趣,必起大憂惱,是故當生大精進也。
寅三、後世當為惡趣之苦所逼: 地獄烈火難堪忍,若於我身久燔矣, 熾然難忍憂悔火,定當熱惱逼我心。
由失壞菩提心等罪,當生地獄中,地獄難忍之火長時焚燒我身,爾時難忍憂悔之火,定當熱逼我心,故應勵力毋為罪堕所染也。
寅四、應勤止惡修善之理。
分二: 卯一、虛度暇滿複牽堕地獄等同無心;卯二、當思愚昧之因。
今初: 極難幸遇有利地,何幸我今忽遭逢, 我身若尚具慧心,後複牽纏入地獄, 豈非咒術迷我心,令我於此無知覺。
應當作是思維,此極難獲得,得已能成大義,暇滿有利之地,以誰之力而幸得之?我若尚具能辨利害之慧心,後複牽引堕於地獄者,恐是為惡咒所迷,故我於此時無成辦義利之心爾。
卯二、當思愚昧之因: 不知何物令愚蒙,究竟我心有何物。
何物令我愚蒙耶?若為懈怠自在轉時,當作是思維,我雖不知何物所迷,令我惑亂,然我心中必有何物令我愚迷也。
子三、勤斷惑。
分三: 醜一、思維煩惱過患;醜二、於斷煩惱之難行不應疲厭;醜三、於勤斷能斷之性修歡喜心。
初中分三: 寅一、思維煩惱害己之理;寅二、不應於煩惱修忍;寅三、為摧煩惱奮起心力。
初中分四: 卯一、令我不能自主;卯二、造無量苦;卯三、為害之時無盡;卯四、不可為煩惱助伴之理。
今初: 瞋恚貪慾諸怨敵,并無手足能動轉, 亦非善巧具雄力,雲何役我如仆使。
跟随煩惱所攝之貪瞋等我之諸敵,既無手足,亦未持兵仗,既非大力勇士,亦非善巧智臣,雲何此諸煩惱,能役使我,令我不能自主也。
卯二、造無量苦: 泰然安住我心中,恣意於我作侵損,於彼含忍不憤發,所忍非處堪诃譴。
若時諸天及非天,悉皆群起為我敵,彼終不能牽挽我,令入無間烈火中。
彼煩惱敵具大力,能一刹那抛擲我,須彌一觸成灰燼,猛烈無間巨焰中。
彼安住於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