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薩行論廣解卷三

關燈
庚二、先修随喜衆善等積集資糧,順緣次正受持菩提心。

    分二: 辛一、釋論文;辛二、出品名。

    初中分三:壬一、加行;壬二、正行;壬三、結行。

    初中分五: 癸一、随喜衆善;癸二、請轉法輪;癸三、請不涅盤;癸四、衆善回向;癸五、先修舍身财善根之心,以為修布施波羅蜜多之因。

    初中分三: 子一、随喜增上生因果之善;子二、随喜唯解脫因果之善;子三、随喜無上菩提因果。

    今初: 一切有情惡趣苦,能令解脫諸善根, 令受苦者安樂住,我心欣悅常随喜。

     住輪回中一切有情之惡趣苦,能令止息,且得殊勝增上生之善因,及其所得果,謂諸受苦者皆住增上生之安樂,於彼意樂歡喜,念言能得如是不亦善哉而随喜也。

     子二、随喜惟解脫因果之善: 成菩提因積諸善,我心於彼亦随喜, 有情脫離生死苦,決定解脫我随喜。

     積集能為聲緣菩提因之順解脫分善根,於彼随喜,其果諸有情決定脫生死苦而得涅盤,亦於彼随喜。

     子三、随喜無上菩提因果: 諸救護尊證菩提,諸菩薩地皆随喜, 令諸有情得安樂,發心妙善廣大海, 於諸有情作饒益,我心欣悅常随喜。

     諸救護衆生者,圓滿菩提及諸菩薩十地功德,我皆随喜。

    其因謂為令一切有情安樂故,於殊勝菩提發心,其善猶如大海,及以加行饒益有情之行,於彼悉修喜相應之清淨信心而随喜。

     癸二、請轉法輪: 普於十方一切佛,合掌志心作祈請, 為諸有情除苦暗,清然妙法光明炬。

     普於十方成佛未久,安住未說法之諸佛前,威儀合掌,恭敬祈請,為諸苦及無明黑暗所困惑之有情,顯示解脫道故,願燃光明法炬也。

     癸三、請不涅盤: 諸佛若許入涅盤,合掌志心作祈請, 勿盲一切衆生目,願住世間無數劫。

     諸佛若許般涅盤者,當於其前合掌祈請,勿令衆生為無明暗盲其慧目,為除無明暗故,願祈住世經無數劫也。

     癸四、衆善回向。

    分四: 子一、總回向;子二、回向病者;子三、回向除饑渴;子四、回向随欲出生之因。

    今初: 如是所修一切行,我今所積諸善根, 以便回向諸有情,悉令解除一切苦。

     如是已修供養乃至啟請諸行,凡我所積善根,願悉回向一切有情,除一切苦。

     子二、回向病者: 有情諸病所逼惱,乃至盡其病癒時, 願我為醫或為藥,或為侍疾看病人。

     以此諸善之力,所有一切病苦衆生,乃至盡其病癒中間,願我為藥為醫,及為彼病者之看病人也。

     子三、回向除饑渴: 若遇兇年饑馑劫,願我化身供飲食, 降澍食飲如甘霖,普為有情除饑渴。

     願於諸饑渴有情,能降飲食之雨,以種種飲食,令除一切饑渴逼惱,於三中劫之饑馑劫中,為彼諸有情飲食除彼饑渴也。

     子四、回向随欲出生之因: 有情貧困乏資财,願我成為無盡藏, 随心所欲諸資具,莫不現前鹹備陳。

     於有情匮乏資具者,我願成為無盡受用寶藏,凡心所欲種種五欲資具,不勞勵力,即能成辦,現前備陳。

     癸五、先修舍身财善根之心,以為修波羅蜜多之因。

    分三: 子一、修舍身财善根之心;子二、願為無盡善根之因;子三、願為受用之因。

    初中分三: 醜一、舍之法;醜二、應決定舍之因;醜三、舍後如何修法。

    今初: 如是我身及受用,乃至三時諸善根, 為成有情義利故,悉能施舍無顧惜。

     應以我身及衣食等受用及三時依三處所攝之一切善根,悉為一切有情成辦暫時及究竟義利故,意無顧而施舍也。

     醜二、應決定舍之因。

    分二: 寅一、於一切舍離貪着而得涅盤;寅二、有情為布施殊勝福田故應於彼施舍。

    今初: 一切能施得涅盤,為證涅盤始修行。

     身财及諸善根,悉應施以利他,如是能舍一切則能得涅盤,我心亦正,唯求證無住涅盤故。

     寅二、有情為布施殊勝福田故應於彼施舍: 總攝一切布施中,施諸有情最為勝。

     總言一切皆施,布施雖同,而以施諸有情最為殊勝,以由是能成佛故。

     醜三、施已雲何修行之法。

    分三: 寅一、今後於自身舍主宰之心;寅二、廣釋其義;寅三、用於應作之事。

    今初: 我於一切有情前,此身已施自恣請, 若殺若罵若捶楚,随其所樂常順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