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本)八宗綱要鈔(下)

關燈
終身不懈。

    居清涼山、諡号華嚴菩薩。

    第七宗密禅師、承清涼大師、盛弘華嚴。

    兼通諸宗、制作甚多。

    居圭峯草堂寺、諡号定惠禅師。

    此之七祖淨源法師奉敕記之。

     若據震旦、杜順已下唯立五祖。

    日本所翫、特仰四祖。

    杜順.智俨.香象.清涼。

     流傳日本、道璿律師為其始祖。

    律師承香象大師、律師授良辨僧正。

    自爾已來至今繼迹、血脈相承、敢不中絕。

     第三節 教判 問。

    此宗立幾宗教、攝一代法門乎。

     答。

    立五教十宗、攝一代法門。

     其五教者、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大乘終教.四頓教.五圓教也。

     初小乘教者、如來出世為說一乘開化衆生故、菩提樹下說本教一乘。

    高山先受光、而獲大益、日輪初耀照、而覺群機。

    然小志衆生、不堪聞深法。

    故如來於一乘中、分别三乘、漸誘淺機、以令趣大道。

    此中小乘教、是如來權方之施設、暫授羊鹿、以誘小志、假設化城、而息勞窮。

    故所說義理随機淺近、所指果證、唯存狹劣。

    如此誘攝、漸令趣大乘故也。

    問。

    此經中所說義理、其相如何。

     答。

    所說義理、衆多無量。

    且舉一二、謂言法相則七十五數、為無為之相曆然。

    談法源、則六識三毒、染不染之義宛爾。

    四果證入、隻存入寂、三隻進趣、專在五分。

    外道邪見之幢、如塵而碎、分段見思之員、如雲而晴。

    然未盡法源故、诤論極多。

    二十部黨類、即此教相貌也。

     次大乘始教者、此教既出小乘、始入大乘。

    故少雖影似小教、多談直進深義、三隻修行、趣極證之大果、二空顯證高出偏小之情。

    百法鏡明、決擇分明。

    故诤論斯止、法苑即平。

    四智心品自用之月明、三身妙果、斷證之光圓。

    八識建立、法相廣張、二谛法門、重重深奧。

    二障伏斷、衆惑氷消、六度修行、自他竝運。

    妙理沖遠、寔非小乘所闚。

    大義深玄、迥超羊鹿權車。

     然真如無知、緣起之途未通。

    事理不即、相融之門未開。

    故五性分機、出世有成不成。

    二乘有差、佛果立趣不趣。

    是有性無性之隔别、定性不定之差異也。

    故此教無性不出生死、定性都無回心、即此教意也。

    退雖出大衆.上座之黨、進未及随緣皆成之談。

    始教之名寔由此矣。

     次終教者、此教諸相融即、入不二之定門。

    真如随緣、榮森羅之法苑。

    故如來藏海通八識而氷水。

    有性無性唱皆成、而虛空。

    依他無性即是圓成、衆生煩惱即是涅盤。

    第一義空、該真妄而寥寥、生住異滅、離三時而絕絕。

    是即大乘深義、方此中盡、法義建立、既此教窮。

     然未談事事無礙、未明主伴具足。

    及泯絕之門未絕、昇進之相立位。

     是故猶名為漸教也。

     次頓教者、此教一念不生、即名為佛。

    法相之差異、都亡泯、真性之妙理、直顯現。

    一切所有、唯是妄想、一切法界、皆是絕言。

    五法三自性、俱空亡、八識二無我雙呵遣。

    階位悉泯佛不都絕。

     然未知。

    森焉諸法皆悉毘盧果德浩然衆相俱是佛海妙相。

    故尚号淺教也。

     後圓教者、此教明事事無礙、窮諸法之體相、談主伴無盡彰果相之圓備。

    故十玄緣起融諸法而即入。

    六相圓融通衆相而無礙。

    一即多而無隔、多即一而圓通、攝九世以入刹那、舒一念而該永劫。

    三生證果還彰本成、十信道圓沒同果海。

    行布之施設、備經多劫、圓融之妙義現身證果。

    行布不礙圓融、圓融不妨行布。

    故得一切相即相融。

    此是教意也。

     如來所說一代教文、淺深雖區、不出此五。

    寔判諸法而無遺攝法門而莫餘。

    此之五中、初一小乘、後一一乘、中三 竝三乘教。

    始終二教是漸、合為漸頓二教。

    漸中分始終故成三也。

     此五總束以為一大善巧。

    廣大法綱、攝法分齊、圓教備足。

    四法界中收攝窮盡故、凡一代最長、諸宗玄底、莫如此圓教。

    唯此教窮極。

    華嚴如須彌、諸教似群山。

    諸教皆會華嚴大海、三乘竝出今經廣苑。

    如此教名為根本法輪。

    圓極自在教也。

     次十宗者、上之五教、約宗分之、不過十宗。

    一我法俱有宗.二法有我無宗.三法無去來宗.四現通假實宗.五俗妄真實宗.六諸法但名宗。

    已上宗竝小乘教中開之。

    七一切皆空宗是始教也。

    八真德不空宗、是終教也。

    九相想俱絕宗是頓教也。

    十圓明具德宗、是圓教也。

     第四節 五教行位 問。

    五教行位、其相如何。

     答。

    小乘教中、行位分齊、全同小論。

     大乘始教亦明三乘位。

    其菩薩乘立五十一位。

    以其十信、立為位故、此據直進機也。

    或立三乘共十地等。

    此據廻心機也。

     終教一切衆生、皆成佛道、立四十一位。

    以其十信、不為位故。

    等覺一位開合之異。

     頓教泯絕無寄、本不立位。

     圓教有二。

    一同教一乘、全同終教。

    二别教一乘、全别三乘。

    與彼不同故。

    此有二門。

    一次第行布門、因果次第、進修證入故。

    二圓融相攝門、因果融攝無礙即入故。

    以行布故經不可說不可說微塵數劫、以圓融故一念速疾證佛果也。

    此教立三生成佛。

    見聞.解行.證入是也。

     圓教義理、四法界中一切攝盡、無有餘矣。

    一事法界.二理法界.三事理無礙法界.四事事無礙法界也。

     第五節 佛身佛土 問。

    此宗佛之身土、立幾種乎。

     答。

    五教不同。

    且圓教中、土立三類。

    皆是華藏莊嚴世界、淨穢融即、一多無礙。

    佛有十身。

    衆生身.國土身.業報身.聲聞身等、一切諸法無非佛體。

    萬德莊嚴、包攝無窮。

     故言斷則一斷一切斷、言證則一成一切成。

     十身具足毘盧遮那、最初顯開無盡玄宗、一切諸法此中皆盡。

     為淺近機、漸漸分流、乃至法華會三歸一、遂令悟入華嚴一乘。

     一代化儀唯舒此經、終窮攝歸、唯入此經。

    舒則一代八萬、森羅交絡、卷則九會妙說、深廣該攝。

     大方廣佛華嚴經、理智冥合、題名已顯。

     華嚴海會善财童子、一生證入。

    後會寔明。

    欲得速疾大果、無過此經。

    教理甚深、何宗及此。

     十玄緣起花鮮矣。

    六相圓融月朗矣。

    衆經上首諸宗尊主洋洋矣蕩蕩矣。

    不可得稱者唯此經宗而已。

     第八章 真言宗 第一節 宗名所依經 問。

    何故名真言宗。

     答。

    此以大日經.蘇悉地經等秘密真言教為其所憑為雲爾也。

     第二節 三國相承 問。

    此宗誰人而傳弘於之乎。

     答。

    如來滅後七百年時龍猛菩薩開南天鐵塔遇金剛薩埵。

    受職灌頂然後廣流傳之。

    金剛薩埵親承大日如來。

    大日如來是教主也。

    龍猛菩薩授之龍智菩薩。

    自爾已來善無畏三藏金剛智三藏一行禅師不空三藏惠果和尚互各繼迹血脈流傳。

     至于日域之流傳者弘法大師渡於海波谒惠果阿闍梨廣傳此宗遂還日本盛開此宗。

    自爾已來日本一國花洛田舍無不受學至今不絕。

    凡此教盛于日域偏是弘法大師之力也。

    大師是大權應迹盛德絕倫行業無雙。

    顯密諸宗無遺兼通大小三藏皆悉窮盡。

    護法感通威驗才藝豈有及大師之人乎。

    寔照千古之明燈耀來後之日月也。

    遂於高野山入定。

    人天歸敬八部尊重。

    内證外用不可思議矣。

     第三節 教判 問。

    此宗立幾教乎。

     答。

    立十住心攝大小顯密等諸教窮盡無遺。

     問。

    其十住心者何。

     答。

    一異生羝羊心二愚童持齋心三嬰童無畏心四唯蘊無我心五拔業因種心六他緣大乘心七覺心不生心八一道無為心九極無自性心十秘密莊嚴心。

    是名十住心。

     初三住心是世間乘。

    於中第一是三惡道第二即人乘第三是天乘。

    後七住心是出世間乘。

    於中第四聲聞第五緣覺乘總是小乘。

    後五大乘。

     他緣覺心是三乘教。

    一道極無即一乘教。

    第十是金剛乘教最尊最極之實教也。

     九種住心皆是權乘。

    竝是因位第十住心獨是實果。

     第四節 依正二報 大日如來心王覺體塵數諸聖心數眷屬。

    五智所成依正二報本有金剛界自在大三摩耶現覺諸法本初不生大菩提心不壞金剛光明心殿(是依報也。

    )三十七尊九會曼荼十三大會四重曼荼重重帝網塵刹聖衆。

    (是正報也。

    )依正無盡自在圓滿高超諸宗而聳聳。

    廣包衆典而廓廓。

    然則顯乘大果未上此堂出世小聖豈得入室乎。

    是以四大乘宗以空寂而謂實理、九界情執、覆心城而未開顯。

    唯此密教、明見實理、深入心城。

    密嚴華藏、塵數諸尊、森羅而住、一切衆生、萬德妙用、曆然而具。

    故一切衆生、皆毘盧遮那也。

    一切諸相、悉是覺王境界。

     第五節 六大.四曼.三密 此宗建立六大總明佛體。

    四種曼荼此上相貌、三密相應即其業用。

    六大之中、前五大者是理、第六識大即智、理智之上、各有相用。

    四曼三密所以建立。

    智即金剛界、理是胎藏界、是名兩界兩部大日。

    所以而成六大即大日如來。

    一切諸法不離六大、六大法性、周遍諸法。

    故一切諸法無非大日、大日如來周遍法界。

     當知、兩部者是大日如來理智之德也。

    理德無量故、胎藏有四重聖衆。

    智德無量故、金剛界有三十七尊。

    兩部不二、為理智冥合。

     第六節 佛身教主 此宗佛立四身。

    自性.受用.變化.等流、是名四種法身。

    五方.五智、以成四身、即身成佛、大覺速證。

    毘盧覺王、登之方極。

    即事而真、森然諸相、宛爾諸法、皆是真如。

     顯教是釋迦說、密教即大日說。

    是故二教說主、炳然差别。

    若得實義、即二佛無二。

    離此釋迦、别無大日。

    故十住階級、舍劣得勝、皆是遮情之分齊、十心諸法、平等怛然、即是表德之義門。

    常差别門、常平等門、不二而二、二而不二、表德故一塵不棄、皆毘盧妙德。

    遮情通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