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啟蒙
關燈
小
中
大
欲很重,經常饫甘餍肥、麟肝鳳髓。
每天都是大魚大肉,葷腥的東西吃多了,身體的負擔加重,就很容易造成高血脂、高血壓、脂肪肝。
古人講“清心寡欲”,唯有口腹清淡的人,才更容易延年益壽。
孔子講:“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清心寡欲、粗茶淡飯、身心安然,樂趣就在其中了。
相反,往往一個人注重口腹之欲的享受,正說明了他道義的淺薄、欲望的熾熱。
蔬食衛生,肉食[2]傷生,殺時恨心,其毒非輕。
勿貪吃肉,吃了須還[3],還的時候,真個可憐。
【注釋】 [1]疏食:粗食。
以草菜為食。
[2]肉食:葷食,肉類的食物。
[3]還:償還。
【譯文】經常食用蔬菜、谷類的飯菜,能夠養生,而且身心自在;而吃各種肉類,不但會傷害動物的生命,而且大魚大肉吃多了還會傷身。
因為動物是不情願被殺掉食用的,它們往往會懷有恐懼和怨恨的心理,從而,體内産生大量的毒素。
我們吃肉的時候,這些毒素就容易轉移到我們身體上來,久而久之,身體的各個機能就容易出現問題。
不要為了貪圖口腹之欲,而殺生食肉。
吃它半斤,還它八兩,吃了動物的肉,終究還是要償還的。
如果真的到償還的時候,那種痛苦難言的處境唯有自己知道,是無比的可憐! 惜字[1] 【題解】 倉颉造字,流傳至今,含義深刻,博大精深,具有幾千年的曆史。
也正是文字的出現才标志着人類進入文明的時代。
中華民族的古聖先賢勤勞智慧,創造出了世界上輝煌燦爛的中國文字。
古時聖賢造字,闡天地秘奧,開萬世文明,不論禮儀準則,轶事趣聞,秘典寶藏,天文地理都要藉文字以記述。
文字是世間最貴重的寶物。
如果沒有了文字,中華文化将無法傳承,一切的事理都将無從談起,人也就和禽獸沒有什麼區别了。
正因為文字的存在,才使得人類創造的文明成果得以世代相傳。
文字猶如聖賢的面目,是神聖和崇高的。
我們的祖先對文字非常恭敬珍惜,寫在紙上的文字,不能随意亵渎。
即使是廢字紙,也必須誠心敬意地燒掉。
我們敬惜字紙也就是敬重聖賢。
我們珍重愛惜文字,處處居敬存誠,才能參研義理,學有所成。
字為至寶[2],遠勝金珠[3],人由字智,否則愚癡。
世若無字,一事莫成,人與禽獸,所異唯名。
【注釋】 [1]惜字:珍惜文字。
[2]至寶:極其珍貴的寶物。
這裡指文字的珍貴。
[3]金珠:指金銀珠寶。
【譯文】文字堪稱為世上最貴重的寶物,其價值遠遠勝過金銀珠寶。
每一個人都要通過閱讀、學習而使自己的智慧得以增長,否則就是一個愚癡之人。
世上若沒有文字,則一些事理都無法成立。
人和禽獸的區别就在于能思考、有智慧、明善惡、懂義理。
否則,人和禽獸也就隻能在稱謂上有所不同了。
惜谷 【題解】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上天有好生之德”,天地長養五谷都是用來滋養百姓,活人性命的,而且每一粒米都是通過辛勤勞動才獲得的。
正如古詩所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珍惜糧食就是尊重農民的勞動,就是珍惜寶貴的地球資源。
我們唯有珍惜現在的一谷一麥,才對得起自然的贈予。
《朱子家訓》講“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我們要知道成果來之不易,從現在開始,節約愛惜一粒糧、一度電、一滴水,時刻牢記“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教訓,厲行節約。
古人說:“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就是說節儉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惡中的大惡。
浪費糧食就是不尊重勞動,不恭敬自然,就是對五谷的亵渎。
田中五谷[1],以養人民,愛惜五谷,即是善心。
修善者存,不善者亡,惜谷獲福,殄谷遭殃[2]。
【注釋】 [1]五谷:古代所指的五種谷物。
“五谷”,古代有多種不同說法,最主要的有兩種:一種指稻、黍、稷、麥、菽;另一種指麻、黍、稷、麥、菽。
[2]殄谷:殄,盡,絕。
這裡指任意糟蹋谷物。
【譯文】農田中收獲的五谷雜糧,都是用來養活百姓的。
我們愛惜糧食,就是對勞動的一種尊重,對上天長養五谷養育百姓的一種敬畏,自然也就是一種善心的流露和表現。
能夠積累善行的人,就會很有福報,自然幸福安康,身心自在;而那些作惡多端的人,就要承受困苦和災難的折磨。
如果我們能珍惜糧食,有一種敬畏的心和恭敬的心,自然就會獲得很大的福報。
反之,如果任意糟蹋食物,就會遭受不幸和災殃。
惜陰[1] 【題解】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易被忽視而又最令人後悔的就是時間。
古往今來,有不少感歎時間的流逝,光陰易失,人生易老。
自古就有很多關于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這些警句告誡我們要珍惜時間,勤奮努力。
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我們感歎時光流逝,古詩雲:“百川到東海,何時複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百川千江往東流入大海,一去不返。
同樣,年輕時若不努力學習,逝去的歲月有去無回,等到年老時一無所成,隻有徒自悲傷!陶淵明說:“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所以,我們要珍惜寶貴的光陰,努力進取。
否則,浪費時間,虛度一生,悔恨不已。
七十古稀[2],彈指即過,過則已無,何敢懈惰[3]。
努力勤學,立德立業[4],自利利他[5],為世作則。
【注釋】 [1]惜陰:珍惜光陰,愛惜時間。
[2]古稀:中國人自古指七十高齡的說法。
[3]懈惰:懶惰懈怠。
[4]立德立業:立德,樹立德業。
立業,建立事業;成家立業等。
[5]自利利他:提高自己的修養,也利益他人。
【譯文】人活到七十歲,古來稀少。
然而,看似漫長的七十年卻在彈指之間,時光逝去,一去不返。
我們怎麼能懈怠懶惰,讓大好時光白白地流失掉呢? 我們應當從現在開始努力學習,樹立德業,建立事業,提高修養,砥砺品格,利益他人,為世人作出表率。
仗義 【題解】 “義”的正體是“義”,由“我”和表示善良吉祥之意的“羊”組成,意思是為我善良,蘊含着人性本善的道理,是人與生俱有的德行。
因此,“義”代表的是道德的準則、是立身處事的依據、是順乎天道自然的法則。
義者,宜也,就是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意思。
義是公道正義,講誠信,重友情,大義秉公,光明磊落,作風正派,不搞陰謀詭計。
适合自己去做的事就去做,不應該去做的堅決不去做,不取不義之财,不貪不義之物,不行不義之事。
《論語》雲:見得思義,見利思義,義然後取。
看到财物、利益、名譽,就要先問自己:“這符合道義嗎?”然後再去獲取。
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君子愛财,取之有道”,若非取之有道,則後患無窮。
一舉一動,唯義是取,義之所在,無往不利。
小人見利,即忘其義,雖得小利,究竟吃虧。
【譯文】我們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道義。
擁有道義的人,不管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所求所願都會順利暢達,沒有障礙。
這就是大丈夫所行所為。
卑鄙低劣的小人,他們隻顧追求眼前的利益,忽視道義的所在。
雖然暫時也能得到一些表面的小利益,但終究吃虧的還是他們自己。
清廉[1] 【題解】 “廉”,上從“廣”、下從“兼”,本義指堂屋的側邊。
“兼”是手拿兩棵禾苗,有合二為一的意思。
所以,“廉”雖指堂側,實際和堂屋是一體相連的,而且堂側的廉石大多平整修潔、棱角高聳峭利,因此,“廉”引申的意義是高尚的德行、正直、節儉、價錢低、便宜等。
清正廉潔即指不貪不占、潔身自好、清廉自守、一心奉公、淡薄名利、安貧樂道。
勤廉者平安一世,貪婪者自毀一生。
所以我們做人要活得清清白白,需要清廉自愛。
人生福澤[2],前世所修,非義而取,是食毒物。
清而不污,廉而不貪,世所崇敬[3],榮無加焉。
【注釋】 [1]清廉:清正廉潔。
[2]福澤:幸福與恩惠。
[3]崇敬:崇拜尊敬。
一般指對人和事物的敬仰。
【譯文】我們每個人一生的福澤恩惠都是前世修來的。
如果我們不明白這個道理,用不正當的手段、不符合道義的方法去獲取财物,那就如同吃有毒的食物一樣,
每天都是大魚大肉,葷腥的東西吃多了,身體的負擔加重,就很容易造成高血脂、高血壓、脂肪肝。
古人講“清心寡欲”,唯有口腹清淡的人,才更容易延年益壽。
孔子講:“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清心寡欲、粗茶淡飯、身心安然,樂趣就在其中了。
相反,往往一個人注重口腹之欲的享受,正說明了他道義的淺薄、欲望的熾熱。
蔬食衛生,肉食[2]傷生,殺時恨心,其毒非輕。
勿貪吃肉,吃了須還[3],還的時候,真個可憐。
【注釋】 [1]疏食:粗食。
以草菜為食。
[2]肉食:葷食,肉類的食物。
[3]還:償還。
【譯文】經常食用蔬菜、谷類的飯菜,能夠養生,而且身心自在;而吃各種肉類,不但會傷害動物的生命,而且大魚大肉吃多了還會傷身。
因為動物是不情願被殺掉食用的,它們往往會懷有恐懼和怨恨的心理,從而,體内産生大量的毒素。
我們吃肉的時候,這些毒素就容易轉移到我們身體上來,久而久之,身體的各個機能就容易出現問題。
不要為了貪圖口腹之欲,而殺生食肉。
吃它半斤,還它八兩,吃了動物的肉,終究還是要償還的。
如果真的到償還的時候,那種痛苦難言的處境唯有自己知道,是無比的可憐! 惜字[1] 【題解】 倉颉造字,流傳至今,含義深刻,博大精深,具有幾千年的曆史。
也正是文字的出現才标志着人類進入文明的時代。
中華民族的古聖先賢勤勞智慧,創造出了世界上輝煌燦爛的中國文字。
古時聖賢造字,闡天地秘奧,開萬世文明,不論禮儀準則,轶事趣聞,秘典寶藏,天文地理都要藉文字以記述。
文字是世間最貴重的寶物。
如果沒有了文字,中華文化将無法傳承,一切的事理都将無從談起,人也就和禽獸沒有什麼區别了。
正因為文字的存在,才使得人類創造的文明成果得以世代相傳。
文字猶如聖賢的面目,是神聖和崇高的。
我們的祖先對文字非常恭敬珍惜,寫在紙上的文字,不能随意亵渎。
即使是廢字紙,也必須誠心敬意地燒掉。
我們敬惜字紙也就是敬重聖賢。
我們珍重愛惜文字,處處居敬存誠,才能參研義理,學有所成。
字為至寶[2],遠勝金珠[3],人由字智,否則愚癡。
世若無字,一事莫成,人與禽獸,所異唯名。
【注釋】 [1]惜字:珍惜文字。
[2]至寶:極其珍貴的寶物。
這裡指文字的珍貴。
[3]金珠:指金銀珠寶。
【譯文】文字堪稱為世上最貴重的寶物,其價值遠遠勝過金銀珠寶。
每一個人都要通過閱讀、學習而使自己的智慧得以增長,否則就是一個愚癡之人。
世上若沒有文字,則一些事理都無法成立。
人和禽獸的區别就在于能思考、有智慧、明善惡、懂義理。
否則,人和禽獸也就隻能在稱謂上有所不同了。
惜谷 【題解】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上天有好生之德”,天地長養五谷都是用來滋養百姓,活人性命的,而且每一粒米都是通過辛勤勞動才獲得的。
正如古詩所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珍惜糧食就是尊重農民的勞動,就是珍惜寶貴的地球資源。
我們唯有珍惜現在的一谷一麥,才對得起自然的贈予。
《朱子家訓》講“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我們要知道成果來之不易,從現在開始,節約愛惜一粒糧、一度電、一滴水,時刻牢記“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教訓,厲行節約。
古人說:“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就是說節儉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惡中的大惡。
浪費糧食就是不尊重勞動,不恭敬自然,就是對五谷的亵渎。
田中五谷[1],以養人民,愛惜五谷,即是善心。
修善者存,不善者亡,惜谷獲福,殄谷遭殃[2]。
【注釋】 [1]五谷:古代所指的五種谷物。
“五谷”,古代有多種不同說法,最主要的有兩種:一種指稻、黍、稷、麥、菽;另一種指麻、黍、稷、麥、菽。
[2]殄谷:殄,盡,絕。
這裡指任意糟蹋谷物。
【譯文】農田中收獲的五谷雜糧,都是用來養活百姓的。
我們愛惜糧食,就是對勞動的一種尊重,對上天長養五谷養育百姓的一種敬畏,自然也就是一種善心的流露和表現。
能夠積累善行的人,就會很有福報,自然幸福安康,身心自在;而那些作惡多端的人,就要承受困苦和災難的折磨。
如果我們能珍惜糧食,有一種敬畏的心和恭敬的心,自然就會獲得很大的福報。
反之,如果任意糟蹋食物,就會遭受不幸和災殃。
惜陰[1] 【題解】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易被忽視而又最令人後悔的就是時間。
古往今來,有不少感歎時間的流逝,光陰易失,人生易老。
自古就有很多關于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這些警句告誡我們要珍惜時間,勤奮努力。
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我們感歎時光流逝,古詩雲:“百川到東海,何時複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百川千江往東流入大海,一去不返。
同樣,年輕時若不努力學習,逝去的歲月有去無回,等到年老時一無所成,隻有徒自悲傷!陶淵明說:“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所以,我們要珍惜寶貴的光陰,努力進取。
否則,浪費時間,虛度一生,悔恨不已。
七十古稀[2],彈指即過,過則已無,何敢懈惰[3]。
努力勤學,立德立業[4],自利利他[5],為世作則。
【注釋】 [1]惜陰:珍惜光陰,愛惜時間。
[2]古稀:中國人自古指七十高齡的說法。
[3]懈惰:懶惰懈怠。
[4]立德立業:立德,樹立德業。
立業,建立事業;成家立業等。
[5]自利利他:提高自己的修養,也利益他人。
【譯文】人活到七十歲,古來稀少。
然而,看似漫長的七十年卻在彈指之間,時光逝去,一去不返。
我們怎麼能懈怠懶惰,讓大好時光白白地流失掉呢? 我們應當從現在開始努力學習,樹立德業,建立事業,提高修養,砥砺品格,利益他人,為世人作出表率。
仗義 【題解】 “義”的正體是“義”,由“我”和表示善良吉祥之意的“羊”組成,意思是為我善良,蘊含着人性本善的道理,是人與生俱有的德行。
因此,“義”代表的是道德的準則、是立身處事的依據、是順乎天道自然的法則。
義者,宜也,就是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意思。
義是公道正義,講誠信,重友情,大義秉公,光明磊落,作風正派,不搞陰謀詭計。
适合自己去做的事就去做,不應該去做的堅決不去做,不取不義之财,不貪不義之物,不行不義之事。
《論語》雲:見得思義,見利思義,義然後取。
看到财物、利益、名譽,就要先問自己:“這符合道義嗎?”然後再去獲取。
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君子愛财,取之有道”,若非取之有道,則後患無窮。
一舉一動,唯義是取,義之所在,無往不利。
小人見利,即忘其義,雖得小利,究竟吃虧。
【譯文】我們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道義。
擁有道義的人,不管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所求所願都會順利暢達,沒有障礙。
這就是大丈夫所行所為。
卑鄙低劣的小人,他們隻顧追求眼前的利益,忽視道義的所在。
雖然暫時也能得到一些表面的小利益,但終究吃虧的還是他們自己。
清廉[1] 【題解】 “廉”,上從“廣”、下從“兼”,本義指堂屋的側邊。
“兼”是手拿兩棵禾苗,有合二為一的意思。
所以,“廉”雖指堂側,實際和堂屋是一體相連的,而且堂側的廉石大多平整修潔、棱角高聳峭利,因此,“廉”引申的意義是高尚的德行、正直、節儉、價錢低、便宜等。
清正廉潔即指不貪不占、潔身自好、清廉自守、一心奉公、淡薄名利、安貧樂道。
勤廉者平安一世,貪婪者自毀一生。
所以我們做人要活得清清白白,需要清廉自愛。
人生福澤[2],前世所修,非義而取,是食毒物。
清而不污,廉而不貪,世所崇敬[3],榮無加焉。
【注釋】 [1]清廉:清正廉潔。
[2]福澤:幸福與恩惠。
[3]崇敬:崇拜尊敬。
一般指對人和事物的敬仰。
【譯文】我們每個人一生的福澤恩惠都是前世修來的。
如果我們不明白這個道理,用不正當的手段、不符合道義的方法去獲取财物,那就如同吃有毒的食物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