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善惡勸懲

關燈
人幫忙。

    ’翌晨半信半疑,改走小路,中途遇一小姐,笑問汝是寬金,要去鞋廠做工嗎?忙應是,即邀入廣元面粉廠,承董事長張吉親切問雲:‘汝子要服兵役三年,你要找一較好工資嗎?本廠有一女工,專管燒火泡茶,因怕指甲弄斷,茶壺盤碗都洗不淨,要換一能洗淨者,請你來任此職如何?每月工資四百五十元,年終獎金一月。

    ’即喜謝轉入,認真工作。

    各職工啧有煩言,建議換一年輕伶俐者,張雲:‘不可。

    這寬金阿婆非我親戚,因夢一少女,自稱觀世音菩薩化身前來拜托:有虔誠老信女寬金,因其子要當兵,要求雇用三年,如有人反對,不可灰心,要幫忙到底。

    明早七時後,她拿飯盒去鞋廠做工,會從你門前經過,要依時派人在門口守候。

    說畢即不見。

    ’寬金聞言,疑雲頓釋,亦當衆說明求職經過,皆雲佛法無邊,不可思議。

     六、失衣複得張津雲居士,旅居美國新澤西州,民國五十九年十一月乘灰狗旅行社長途旅行專車,停芝加哥午餐,将大衣挂女休息室,被黑女偷去,當報警遍尋不獲。

    聞該城地大人雜車多,失物從無找回希望,一時情急,忽憶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急念聖号,讵觀世音三字甫念出口,大衣即赫然出現。

    偷衣黑女正坐斜對面,将大衣反折放煙灰缸旁,此地曾同警察尋找數遍,一無所見,何忽現眼前?此女曾在休息室交談,據雲立刻回家,何久留在此?非蒙菩薩垂祐,何能順利找回,而免受凍。

    函告台中慈善寺振光法師,原信尚存。

     七、無求亦得餘愧負笈出遊,學書未成,學劍未遂,庸碌無能,謀生乏術,隻合歸耕養親,老死窮鄉,絕無名利之念也。

    而力耕終年,收獲不足以歡承菽水,舌耕兩載,束修差堪以仰奉甘旨,決以此終老而自足。

    民國二十年冬,忽奉親命勉應湖北省特種考試,分發崇陽縣政府服務,吾父即誠以‘公門中好修行,亦易造孽,應廣行陰骘以濟人,毋稍貪名利以喪德。

    ’餘懔而志之不敢忘,因自号惕園,以時自警惕奮勉也。

    适值剿匪,以安内而攘外,奉中央情報人員吸收,決獻身革命工作,以救國而救民。

    廿六年夏考入湖北省縣政人員訓練所普通行政組二期受訓甫畢,适值抗戰,即調駐黃石港工作,令兼當地區長,藉以肅清日寇撤退時密布于漢冶萍等礦廠之敵諜,并組訓各廠礦警,破壞各礦設備,免留資敵。

    至廿七年十月随軍撤退,輾轉赴渝,奉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調襄軍法業務,非餘所長,恐造孽罪大,堅辭未準,竟能平誣雪冤,為國慎刑以立德,摘奸發伏,為利抗戰以立功,疊蒙升遷勳獎,皆觀音菩薩冥感顯應之所賜也。

    因自幼即寄名大士座下,供奉雖誠,尚不知竭誠禮念,能求名利得名利也。

    勝利後即呈請退役還鄉,忽調主華北肅奸委員會及敵僞财産調查委員會審檢工作,兼主北平行營及十一戰區匪諜匪俘之偵捕審判感訓等業務,對漢奸之檢肅從寬,以仰體主席蔣公之德意,救人甚多;對共匪之偵捕從嚴,以肅清滲透潛伏之匪諜,使平津頓安,經審判設班感訓,使思想皆轉變,樂為我用,活人尤多。

    迄平津危急,又令兼北平警備總部稽查處長,勉維平市治安,以利堅守。

    北平陷匪時,蒙派機飛青轉滬、妻随子棄。

    甫請準還鄉,忽武漢撤退,又攜眷赴穗,調軍法局秘書,随政府遷渝,始獲皈依三寶。

    撤退途中,恭攜彌陀觀音聖像,常念觀音聖号,履愈險而心愈誠,惟求安全脫險,更無絲毫名利之念也。

    成都撤退時,機少人多,不能攜眷同行,被友邀赴西康發動夷民遊擊,頻逢艱險,仍獲安抵西昌,奉部電召攜眷飛台,即奉調保密局工作。

    旋改組為情報局,奉派主管特警特勤單位,維護總統及國家安全,責大任重,絕非餘之庸才所能勝任,因恃觀音之威神加被,及總統之洪福庇蔭,故敢勉任艱巨,竟能弭患無形,确保安全,完成任務,謬蒙勳獎,決非僥幸!雖有家難歸,而退役後,一家三口,勉維生活,俾安心念佛著書,以樂餘年。

    現已編印淨土叢書、續淨土十要、淨土聖賢錄四編、念佛法要、念佛三要、苦海夢等十餘萬冊,流傳中外,以廣弘揚,而報佛恩!回憶一生所任各職,或文或武,皆自知無此能耐,所印各書,或纂或述,尤自知無此才慧,随緣偶成,當先志不及此,自無心禱求,又皆大士顯感應之所賜也。

     八、失款璧還民國六十四年六月廿五日上午因事外出,攜帶台币伍佰一十三元,回時于吳興街下車,至二七○巷口即四四東村,取寄修小傘,付修理費十元,抵寓方覺錢包遺失,急求大士垂祐,俾能找回,而來往人多,無迹可尋,忽接本新工裡劉裡長太平電話招領,始悉劉住該巷廿五号,當由其六歲小孫劉箴言拾回,因錢包系用廢信封,上有餘之姓名地址,即通知往取。

    若被他人拾獲,決無璧還之望,誠感應不可思議也。

     按名利本空,何苦營求,求之不得,而又求佛與菩薩加被以滿其願者,蓋名乃立身之具,利乃衣食之源,生活享受之所需,仰事俯畜之所給,濟人利物之所施,忠黨愛國之所獻,利己利人,惟利是賴。

    名固虛榮,而名成利附,實亦為利,以求名利雙收耳。

    以上六人,皆有求必應,各如其願,以堅其信心,期皆入佛智。

    故雖一衣之微,美國之遙,甫念即應,使鹹知念觀音之靈感,惟在心之誠否?不在事之大小,地之遠近也。

    庸碌如餘,雖未禱求,亦得微名微利者,皆蒙冥顯感應之所賜也。

    惟名利既得之後,若常存享福之念,用以損人利己而為惡,則天厭神棄,惡愈積而報應愈慘,或遭天災以喪身,或遇橫禍以傾家,且受報于來生,沉淪于永劫,豈僅旋得旋失名利皆空已耶?若常存造福之念,用以利人利物而行善,則人敬神祐,善愈積而名利愈大,或富貴榮華以光前,或積德累仁以裕後,且身後福報無窮也。

    若以此功德,念佛及觀音回向淨土,命終必生極樂,福壽無量。

    善惡兩途,禍福攸關,高明者當知所抉擇也。

     第十九節行善得子 一、長齋生男則悟大師,名印明,号智朗,浙江湖州人。

    父母俱長齋奉佛,垂老乏嗣,禱觀音大士而生師。

    天資俊秀,聰慧過人,葷不入口。

    秉性恬靜,見沙門佛像,辄踴躍歡喜。

    年十五至杭州天目山,見法苑莊嚴,僧規整肅,薰發出世之心,遂辭親出家,受具足戒,遍參諸方,惟圖見性。

    後闡淨土家風,至民國二年知淨業既成,世緣已畢,端坐念佛合掌而逝。

     二、繡像得子浙江慈溪北鄉洪渭漁居士,操金融業,潛心學佛。

    妾楊氏,法名悟貞,家設佛堂,亦禮誦無間寒暑。

    生二子俱殇,後不複孕。

    力勸納妾陳氏,視之若妹,亦久無夢熊之兆,遂每日五時起床,禮佛誦經,兼念觀音聖号,求陳氏早生貴子,并祐夫健康。

    素精刺繡,購黃緞一疋,制彩幢四,高各一丈,寶蓋一,徑寬三尺,滿繡雙龍花鳥,曆三載而始竣。

    又購白緞繡彌陀及觀音聖像,皆精裝鏡框,并送本鄉史祥寺供養。

    民國三十二年孟秋陳氏果得一男,所謂求子得子,于斯大驗。

     三、許願即孕唐湘清居士,曾任台灣省保安司令部軍法官,退役後住台北市延平南路廿六号,以中醫濟世。

    初學佛時,喜研佛學,民國卅六年秋應蘇州婦科名醫王慎軒老居士之邀,往蘇州興辦佛教慈善教育文化等事業,任慈風義務中學教務主任,及佛光義務診療所醫務,兼辦佛學圖書館。

    次春妻患婦科病,醫藥無效,經王診治,認為孕育無望,母以獨子久婚不育而焦急。

    聞蘇州百善橋觀音廟觀音菩薩靈感卓著,香火興盛,遂于三月間恭往燒香祈禱,并許願雲:‘倘在三個月内妻能受孕,當于得子後送一鏡框,并作一文發表于佛教刊物,宣揚觀音靈感。

    ’果于六月初受孕,卅八年三月初安産一男。

    即寫‘尋聲救苦’四字,配鏡框送廟懸挂,并撰觀音靈感一文,交人生月刊公布,以報佛恩。

     四、捐資得孫蕭梅居士,住台灣省嘉義市北社尾,皈依台中市慈明寺聖印法師。

    兒媳結婚多年,久不生育,常到各廟祈求,終無感應,向師妹林慈超請教,林雲:‘聞慈明寺觀音菩薩最靈,有一按摩師年輕眼瞎,常去禮拜,漸複光明。

    請往祈求,定有感應。

    ’遂邀往禮拜觀音菩薩,并捐資助造寶蓋,請聖師代為懇求,師即贈以觀音菩薩項煉雲:‘将此給媳佩挂,明年定會生子。

    ’翌年果生一孫,甫四歲,又生一孫,深感慈恩不可思議。

     五、放生得男民國卅八年一月北平陷匪,餘匆促撤離,妻随子棄,輾轉來台,托人往接,已先返裡。

    四十六年遷居士林,内子鄭侶梅以長途勞瘁,近始康複,六月十九日求子于觀音菩薩座前,願以每月買菜節餘之款,随時在士林菜場買鳅鳝蛤蜊等生物,随放河中,念佛及觀音為其回向西方,令皆永離惡道,命終往生極樂,先後數以萬計。

    旋得一男,生于四十七年十一月五日,即陰曆九月廿四日辰時,因在家早産,不知食乳,以大悲水延命五日,始送住台大醫院,以小膠管通鼻至胃,定時定量灌以牛乳,半月後始知吸食,竟能養活成人。

    因名佛祐,字志仁,俾知蒙佛垂祐而生,必志于仁,以報佛恩! 按子嗣有無,人皆知主之者天,而不知操之者我也。

    世有妻妾滿室,兒女全無,孑然一婦,子女盈前。

    更有多方滋補而無效,而未沾藥餌者先得,百計嘗試而無功,而暫共衾裯者偏遇,此天也,非人也。

    語雲:‘寡欲必多男,貪淫每無後。

    ’佛說:‘淫人婦女者得絕嗣報。

    ’則世之斬焉無後者,非今生所造之因,即前世所招之果,天理循環,報應不爽。

    然作惡既應絕嗣,行善自可得子,法華經普門品:‘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

    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

    ’此人也,非天也。

    以上求子求孫者,皆以發心行善,禱即生男。

    願天下之無子者,知所效法,而得求子之道也。

     第二十節懲惡現報 一、淫殺悉誅廣州城北越秀山,有觀音閣,高逾五丈,為明廣州指揮使花英所建,供觀音大士石像,高逾一丈,形神肖妙,且多靈異。

    明亡之際,清軍耿尚兩王入粵,屠戳甚衆。

    耿繼茂部将楊虎臣,嗜殺貪淫,屠城後複縱兵大掠民間,锱铢盡取。

    凡民女妍麗者,悉被擄淫辱,不從者殺。

    楊據越秀山,擄獲美女,皆囚閣上,列室而居,恣其淫暴,凡數十人,無一幸免。

    逃生不得,多絕食求死竟無恙,乘夜自缢而繩皆絕,自殺而剪被奪,惶顧無人,乃泣曰:‘若有神祐,乞拯我歸。

    ’立聞應曰:‘汝等勿悲!佛将保歸團聚,毋入枉死城中。

    ’皆驚信忍候,楊至,悉瞑目合掌念阿彌陀佛。

    将施狂暴,忽聞空中呵斥聲曰:‘虎臣勿妄動,明日當盡赦諸女,否則,萬死不足蔽其辜也。

    ’楊大駭!疑瓦上有人,派兵搜索,影迹杳然。

    返室淫心又起,而壁上呵斥聲又作,喪膽而退,悸不成寐,坐至天明,命釋諸女。

    而軍中擄得者又至,仍囚閣中,将施狂暴,呵斥如前,白晝聲近,不禁股栗。

    潛告左右,左右曰:‘聞閣中大士靈異,盍徙勿留?’楊怒入殿,見大士像,拔劍将砍,忽劍墜頭暈,左右挾持退出,即卧病不起,顧左右曰:‘大士誠不可侮,今即遷居。

    ’忽風雨竟日,欲行不得。

    是夕獨宿,病稍愈,淫念複熾,忽聞叩門聲曰:‘聞将軍抱恙,特來緻候耳。

    ’竊喜延入,女衣白袍,明眸皓齒,花貌雪膚,為生平所未見,急問‘姊何人?深夜來此,将慰我寂寞耶?’遽擁之,女忽轉身,撲空而倒,痛楚不堪,女旁笑曰:‘急色如此,宜其仆也。

    ’楊慚起立,視女矯捷,疑為異人,不敢輕犯。

    女複笑曰:‘吾被擄至此,願以身獻将軍,當從吾誡。

    ’楊欣然曰:‘姊欲如何?’女正色曰:‘當令軍中嚴禁奸淫擄掠,犯者殺無赦,汝宜以身作則,否則号令不行。

    ’楊沉吟曰:‘姊願歸我,阃令當依,惟軍中事不宜過問耳。

    ’語次,欲焰難禁,挺起擁女,女身一閃,又仆于地,癱瘓難起。

    女笑曰:‘今從吾誡否?’立應曰:‘唯命是聽,姊當有以解吾饑渴也。

    ’女掖之起,體力複振,瞷女不備,擁之不釋,大肆輕薄。

    左右窺聆耹語,悄然引避,诘旦往谒,叩門不應,遂排闼入,見其僵卧榻上,袍服未卸,鮮血滿面,氣絕久矣。

    驚呼将校鹹集,驗其屍,雙目被挖,餘無所損。

    軍中震駭,飛報清帥緝兇,如左右言:‘殺楊者必白衣女子也。

    ’将校中有陳明者,與楊狼狽為奸,淫污亦衆,是夕宿閣上,白衣女忽現床前笑曰:‘将軍亦不堪寂寥乎?’陳驚起,拔劍斥曰:‘汝必妖物,既害楊将軍,複敢祟我耶?’女笑曰:‘汝輩罪孽深重,不死何俟?’陳大怒,舉劍刺之,劍忽逆轉,自刺仆地,洞胸而死,左右震駭,女忽不見。

    當夜軍中亦大亂,将校士卒橫死者百餘人,皆殒于枕上,挖目裂胸,與楊陳無異。

    于是大嘩,佥雲:‘白衣女子為觀音大士,所以刑戳淫兇者也。

    ’清派儒将廖志接統楊軍,并查究其事,廖詣觀音閣,悉縱囚女,令閣中将弁士卒,皆頂禮後徙出,并禱于大士,乞示佛意!獨宿閣上,冀有所見,夢白衣大士莊容告曰:‘軍中犯奸淫擄掠者,吾悉以法劍誅之,汝當引為大戒也。

    ’廖驚醒,立傳令軍中曰:‘犯奸淫擄掠者必殺。

    ’自是軍紀漸肅。

    後數年像失閣坍,遍尋不獲。

     按清初入關,縱兵殃民,凡罪孽深重者,悉誅以示警,俾引為大戒,以肅軍紀,而救民難。

    楊陳等百餘人,嗜殺貪淫,現報慘速,後報更甚。

    普勸執掌兵權者,皆當以此為鑒戒也。

     二、淫殺必死清末湖南寶慶縣趙婦,中年喪夫,僅一子天資愚蠢,就讀私塾。

    趙婦日理家務,晨夕必焚香禮念觀音菩薩,懇祐子平安。

    一日黃昏後,子偕同學胡某放學回家,途經周姓門前,見未婚妻周女倚門盼望,胡即近前戲谑,謊稱‘趙某,是汝未婚夫,有此機緣,何妨一叙。

    ’周羞駭曰:‘兄嫂均在家,見殊不雅。

    ’胡竟強執其手曰:‘我們是夫婦,他人豈能幹涉。

    ’周女求去不得,乃诿稱:‘本月某日為嫂兄家生兒彌月之期,吾家兄嫂均将赴宴,可來一叙。

    ’胡始欣然偕趙子離去,屆時又冒充趙子,闖入周女閨房,滅燈求歡,在萬不得已之情況下,任其輕薄。

    讵嫂回家取小兒尿布,聞小姑房中有男子聲,平日姑嫂不和,即将其兄找回,揭破奸情。

    其兄忿取菜刀大罵,胡聞惶駭,不知所措,忽見房中有一防盜土槍,即持槍奪門而出,女兄持刀攔阻,被開槍射死而逃。

    嫂即報官,時安徽全椒邱公景章,字端甫,以進士分發湖南,任寶慶縣正堂,立拘周女,訊據供認奸夫為未婚夫趙某,拘趙到案,口稱冤枉。

    複據周供:‘兩次見面,均黑夜無燈,面貌未能細辨,惟自稱為氏未婚夫無訛,因知父母生前,憑媒許配趙家。

    ’再刑訊趙生,供認因奸殺人不諱,立判趙周死刑,留監候決。

    趙婦自子被拘後,痛不欲生,在觀音菩薩前默禱曰:‘我兒愚笨,絕不會做此傷天害理之事,但無親友,又無錢财,無力申訴;惟求菩薩慈悲,保兒生命。

    ’哀哀泣訴,血淚交流。

    夜夢菩薩雲:‘你兒冤枉,秋可大白,且即娶妻生子。

    ’醒後将信将疑,而奔走無門,惟有靜候。

    邱公嚴正廉明,恐有冤獄,常宿獄中,察聽犯人言語。

    自判趙案後,心感不甯,常于夢中驚醒,細思趙生屢呼冤枉,而周惟哭泣,其中必有隐情,令将兩犯集禁一處,趙罵女無故攀害,我始終未到汝家,汝何說我殺人?言之憤憤不平。

    周女不辯一詞,惟哭泣而已。

    邱即回衙,請妻樊氏往獄中,私訪周女,囑盡量直言,周泣述詳情,并雲:‘伊進門即滅燈求歡,緻不詳其面貌,僅觸及其胸部有毛而已。

    似此無恥之事,殊非心願,既已傷兄緻死,何顔見人,惟求早死。

    ’泣不成聲。

    樊囑從卒,驗明趙生并無胸毛。

    回告邱公,知趙無辜,複訊其某日與同學何人同至女宅門前?趙驚悸過份,語言恍忽,案仍未明。

    籌思再三,乃柬請塾師到衙,告之曰:‘趙生因奸殺人,已判死刑,等候秋決,拟某日請貴塾諸生餐叙,與趙話别,使鹹知趙犯罪之由,用資炯戒!須先造一名冊,不缺一人。

    ’塾師遵率諸生同往聚餐,酒過數杯,邱曰:‘今日熱甚,可不拘形迹,脫衣痛飲,我與汝師先脫。

    ’說畢即裸上體,饬衆均脫上衣,惟胡露出胸毛,知為兇手無疑,立谕拿下,當衆開庭,提周指認。

    趙子亦憶起某日與胡同過周門,當時戲谑,認為玩笑,孰料其假戲真唱,竟騙奸殺人耶?胡生經此質證,未經刑求,即坦白供認,案情大白。

    當改判胡生死刑,周女被騙成奸,情尚可原,與趙生均無罪釋放,報請覆核,并自請處分。

    上憲覆查屬實,準予改判,并以其重視民命,雖屬誤判,猶能即時平反,勇于認錯,明令獎勉!邱即邀請兩姓家屬親鄰到衙,提釋趙生周女,親自主持婚禮,頒贈男女新衫各一襲,及夫人手制枕頭一對。

    一時歡聲雷動,鹹頌為青天。

    趙婦母子感恩戴德,為立長生牌位于觀音菩薩之旁,按時燒香禮拜。

    鹹認冤獄平反,為趙婦禮念觀音聖号,得蒙救護也。

    事見寶慶縣志,足資征信。

    邱公繼任邵陽等五縣正堂,民國還鄉,任縣議會議長,兼中學校長,子女發達,乃為官清正之善報也。

     按胡生見色而起淫心,騙奸殺人,既難逃死刑之現報,必遭三途之後報,貪歡一時,受苦無窮,悔之晚矣。

    趙生無辜,由其母常念觀音聖号,而獲冤獄平反,娶妻生子,其為善惡之勸懲絲毫不爽也。

    邱公嚴正廉明,恐有冤獄,常宿獄中,以察隐情。

    本案得以查明改判,不惜自請處分,其慎刑好善之心,既得明令獎勉,連任五縣正堂,及子女發達之現報,必得人天福壽之後報,願天下之為司法官者知所效法也。

     三、犯殺即死台中陳秋泉,常患胃病,民國五十四年四十五歲,經醫院診斷為胃癌,須即割治。

    姊陳吉為台中蓮社般若班班長,平時常勸念佛而被拒,現依普門品所說觀音菩薩尋聲救苦之事理,詳為講解,苦勸誠念,以求速愈。

    手術完成之當晚,姊在旁為念觀音聖号,忽聞夢中大聲雲:‘觀音菩薩持丈餘腸胃,将我壞者換掉,謝謝!謝謝!’醒後詳告:蒙白衣觀音為換腸胃,即時清爽。

    一切順利安全,一周後即能行走,醫師喜告:三周即可康複出院,衆為祝福。

    讵出院前三日,同院病人對陳妻雲:‘汝夫病後須營養,應買活魚炖姜絲,為補身體。

    ’姊立阻雲:‘既蒙菩薩為換腸胃,萬不可殺生營養。

    如奶粉雞蛋當歸人參等,皆富營養之補品,何必殺生吃葷耶?’但忠言逆耳,乘姊回家時,即為買活魚煮食,候姊返院,已吃一大碗,如吃農藥,即腹痛甚厲,刀痕裂開,不省人事,醫皆束手無策。

    姊亦不敢再念觀音,改念地藏菩薩,忽露笑容,謂蒙菩薩提攜。

    次晨姊因急事回家,未克助念,即氣絕身亡。

     按優婆塞戒經曰:‘一切衆生因殺生故,現在短命,财物耗減,眷屬分離,橫罹其殃,舍此身已,當堕地獄。

    ’陳因殺生食肉,緻招胃癌必死之現報,因勸念觀音而速愈,乃轉重報為輕報也。

    因殺生營養而即死,乃增上惡業之所感召也。

    為改念地藏而蒙提攜,或不緻即堕地獄,但後報仍為可慮。

    凡為營養或貪口福而殺生食肉者,可以此為殷鑒!茲節錄近代有關葷食素食之科學醫學等實驗結果于後,以供明哲保身之參考: (一)國父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闡述:中國常人所飲者清茶,所食者淡飯,加以蔬菜豆腐,此等食料,為今日衛生家所認為最有益于養生者也。

    故中國窮鄉僻壤之人,飲食不及肉者,常多上壽。

    是素食為延年益壽之妙術,已為今日科學家、衛生家、生理學家、醫學家所公認矣。

    而中國人之素食,尤為适宜。

     (二)蔬食之益八九頁唐敬杲敬勸同胞實行素食雲:一、為身體健康必須素食:美國營養家兼醫學家米勒耳博士說:‘吾人若偏食各種動物類,身體必病,因肉類中缺少維他命、石灰質、炭水化合物故也。

    又肉類中囤積原有之廢料,及各種動物疾病而來之毒素,與屠宰後所起之腐化作用。

    故食肉須排洩多量之廢物及毒質;久之,則腎髒發炎、肝髒心髒亦病、頭痛、便秘、精神疲倦、周身發痛風病,況又有肉類中之寄生蟲乎?’此外尚有血壓增高、動脈硬化、中風、腸胃病、膽及膀胱結石、癌、瘤、癰疽、消化不良、神經錯亂、牙齒早損等所謂奢侈病是也。

    又自幼慣于肉食者,必緻志氣委靡,體力衰弱,成為庸懦無能之人。

    ‘如偏食各種植物類,身體必日益健康,因蔬菜果品米麥中,含有各種維他命、石灰質、炭水化合物故也。

    又素食者體力最能持久,抵抗疾病之力強,智能優越,病後亦易複原,消化亦較肉為易。

    ’況植物質素具有強大之殺菌作用,素食除為以上各病之不藥必效治療法外,并有頗多嚴重病症,如麻瘋病等,終生吃素,亦可不藥而愈。

    凡醫藥治愈者,茹素則不複發。

    二、為避免刀兵災難必須素食:古德雲:‘世上欲無刀兵劫,須自衆生不食肉。

    ’可見刀兵災劫,是人類肉食,恣殺動物生命所釀成之共業。

    而共業中也有别業,所以在兵亂大屠殺中,也有幸免之人。

    惟一避免之道,就是素食。

    所以先賢曰:‘一日不殺生,天下刀兵無我分。

    ’三、為免身後酬償血債必須素食:人與動物,三世輪回,循環互食,今吃其肉八兩,後必還其半斤,這是無往不複的因果律。

    乃知當汝吃肉時,塊塊皆自身肉,所以梅村拟寒山詩雲:‘咬菜君笑我,吃肉我憐君。

    菜淡免償債,實自愛其身。

    肉肥要酬報,端自戕其身。

    形殊性不殊,山谷看理真。

    ’ (三)民國五十三年十二月十七日台灣新生報副刊素食與壽命:據歐美科學家之化驗及醫學界之研究統計:素食長壽,肉食早衰。

    素食嗜欲淡,肉食嗜欲濃。

    素食神志清,肉食神志濁。

    素食的腦力敏捷,肉食的神經遲鈍。

    素食的持久力充足,肉食的持久力缺乏。

    素食的血液清,富于抵抗力,肉食的血液濁,易生痛風症。

     (四)原載大同半月刊五十六卷十期,轉載獅子吼月刊十三卷七、八期合刊,依中道‘檢讨你的健康,吃葷好或吃素好?’略說:據美國肉類檢查員因職業知識和經驗,在所有食物中,最害人的莫過于肉類。

    肉食能引起風濕、癌症、各種腸胃、心髒、肝腎等疾病,因動物一經宰割,屍體内積存廢物加多,人食其肉,把廢物加入自身,人身排洩系統祗能排出很少的一部份,其他都被肌肉吸收。

    肉類的廢物,尿酸是顯明的一種,長期下來,尿酸結晶刺到那裡,那裡就痛,所以不敢吃肉。

    據外國生物學家說:動物和人一樣,情緒緊張時,會産生内分泌,當被宰殺時,極度恐怖,内分泌驟然産生,分布全身肌肉内,本可以新陳代謝排洩,死即存在體内變成毒素,人吃了就要中毒。

    且肉類稍有腐壞,所生細菌,少則每公克十萬,多至九千萬,普通燒煮的溫度,無法全部殺死。

    此外動物體内的寄生蟲,和牲畜的病例,也很普遍,并被吃下,有害無益。

    據台大醫學院陳瑞三教授,為全省二四九位出家人作各項檢查及血液分析,另又調查一○五七位吃葷者及患心髒病或血管硬化症者,作為對照群,其結果是:一、吃素者并無貧血現象,經作血蛋白鑒定,亦完全正常,并無營養不良現象。

    二、膽固醇沉積過多,使脈壁變厚或硬化,發生心髒病。

    普通人血中膽固醇在二二○毫克以下都算正常,愈低愈好。

    吃素的平均為一五八毫克,吃葷的平均為一八○毫克,血管硬化的平均為二三一毫克。

    三、血管硬化症,吃素者祗百分之十六有硬化現象,但甚輕微;吃葷者則為百分之四十。

    四、血壓、正常人為八○~一二○,吃素者都比吃葷者低。

    這說明素食對預防高血壓及心髒病,比吃葷更有效。

    據專家意見:人是屬于吃蔬果類的動物,洪水前十代,人民平均壽命九百一十二歲,洪水後人們開始食肉,十代後平均壽命隻三百一十七歲。

    愛斯基摩人及遊牧民族,肉食為主,不但早熟,而且早死,平均壽命僅廿七歲半。

    喜馬拉雅山谷中有一小部落,缺乏燃料,人民以蔬菜水果為主食,九十到一百歲的老人,看來隻四、五十歲;看到影片中那些跳躍打球的中年人,誰信他們都是百歲以上的人瑞呢?美國保林教授建議人們多食水果蔬菜,因其中含大量維他命C,可防止感冒和延長壽命。

    耶魯大學教授艾爾文·菲秀博士曾提出實驗報告:素食運動員,和校内精選運動員對抗,其耐久力勝兩倍多。

    在影壇号人猿泰山的約翰·威斯慕拉,是一馳名世界的遊泳冠軍,疊創世界新紀錄六十六次,最後表演身手,竟獲六個新紀錄的驚人成績,因在練習期間戒絕肉食,所有食物都選營養豐富的蔬菜,故精力充沛,遠勝昔日肉食時。

    曾經奧林匹克世運遊泳冠軍的茂林羅斯,自幼素食,從未間斷,不但速度驚人,且耐久力特強,每次比賽最後關頭,速度加倍。

    醫學界對疾病的起因,都認為由細菌而來,在預防針與環境衛生雙管齊下的結果,傳染病減少,而慢性病增加,先進的醫生和營養專家,始信疾病的真正罪魁,不全是細菌,而是食肉慢性中毒。

    畢爾勒醫生在食物才是您的良藥中說:在行醫五十五年的經驗,得到三個結論:第一、一切疾病的根本原因,不是細菌,而由慢性中毒,緻造成細胞組織破壞後,才引起細菌的侵襲。

    第二、絕大多數用藥治病是有害的,藥的副作用常會引起新病,表面上的好處隻是暫時而已。

    第三、适當的食物能治好疾病。

    講究營養的人,以往特别強調動物蛋白質的重要性,所生不良反應,近才重視。

    根據最近研究結果,在華盛頓世界食物營養會,已降低蛋白質需要标準,近乎原先的一半。

    綠色植物和未加工的五谷所含蛋白質的品質,要高于所有動物性的蛋白質—肉、蛋、牛奶。

    在德國麥·伯蘭克學術中心營養生理部,自一九六七年以來得到肯定的結論:植物蛋白質均比動物性蛋白質高。

    停止或減少肉食,對健康總是好的。

    丹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中,因糧食不足,全國素食,死亡率降低,生病率也減少;次年恢複肉食,死亡率又回升到以前的數字。

    肉食遲早要付出健康的代價,雖年輕時看來身體強壯,到後來肝腎定受損害。

    猩猩猿猴是素食者,活潑矯健;牛馬吃草,能跑能做。

    人能素食多吃天然食物,一定更壯健,更長壽。

    約翰哈金醫科大學麥柯林博士,為當代營養學最高權威,曾說人若願意廢去肉食,将獲益甚大。

     四、犯淫即死羅濟川居士,四川人。

    年四十六,業船商于上海,性情忠厚,深信佛法,與關絅之等合辦淨業社。

    民國十四年病膨脹數月,勢極危險,中西醫均無效。

    至八月十四日清理藥帳,為數甚钜,遂生氣曰:‘縱死不再服藥。

    ’其妾于佛及觀音座前懇禱,願終身吃素念佛,祈愈夫病。

    即日下午大瀉淤水,不藥而愈。

    适印光大師至上海,寓太平寺,九月初八日與妾同受三皈五戒,雖身體尚未大健,而氣色光華,遠勝常人。

    初十日請師至家吃飯,謂師父即弟子等之父母,弟子等即師父之兒女也。

    師曰:‘父母唯其疾之憂,汝病雖好,尚未複原,當慎重!’惜未明言所慎重者房事也。

    至月底于功德林開監獄感化會,見其面貌直同死人,知其犯房事所緻,切悔當時未說其所以然,緻複濱于危也。

    不數日即死,死時關邀諸居士助念,其得往生西方與否未可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