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救産嬰苦

關燈
摸索不已,意殆索其母也,不知其母已受翁勸,别處他室。

    如是者曆兩晝夜,适值星期日,祝在家心極慘痛,至辦公室,見案上有朱石僧之夢痕錄,信手取閱,内有一節雲:‘凡人臨終時,若能至誠念佛,并得他人助念,即能蒙佛接引,往生淨土。

    雖其人業障深重,亦能帶業往生。

    ’牢記在心。

    午餐後,突想到虹廟禮佛,見正中端坐觀音菩薩,即虔跪默禱雲:‘小孫如松出痘垂危,壽若未盡,求菩薩加被、速賜痊愈。

    若壽僅此,亦望使早解脫,免受痛苦。

    酣園不德,自知宿世現生罪業深重,倘蒙慈悲,許我忏悔,願皈依佛法,廣行方便,冀消宿業。

    ’拜畢回家,見如松仍卧地上,試呼其名,猶能舉小手作招呼狀。

    入夜,家人皆倦極熟睡,惟祝一人在側,即朗念佛号,随念随注視其動作,見其小口翕張,取蘆根荸荠湯灌之,并為點眼藥水,恐兩目受傷也。

    旋亦倦極睡去,醒已天明,而如松俯睡地上,将身撥正,突見左鼻孔外有黃濃鼻涕一條,竊以為怪,猶不知已蒙佛慈加被,仍取眼藥水點之,猶小手撐拒,突出哭聲,家人鹹為驚醒,蓋哭不能出聲者已數日矣。

    雇婦從地上抱起,為換尿布,見腎囊已恢複如常人,始恍然知蒙佛佑,已不藥而愈,旋即康複。

    從此念佛憶佛,深悔從前不信之非也。

     四、麻疹即愈蕭阿雪,住台中半平厝。

    民國五十七年三月小女阿英出麻疹,忽變症不省人事,倒卧地上,即将斷氣,急迎兄蕭合居士,大聲念南無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求大悲水灌入小口而即愈,以後服藥見效,體漸康複。

     第五節救嬰兒病 一、洩瀉即愈周阿張,住上海新閘路金家巷,藝花為活,婦以洗衣為助。

    一子甫周歲,民國卅二年六月初患洩瀉,求土方煎服,病益劇。

    家貧摒擋求醫,服藥三劑亦無效。

    面黃骨瘦,無以為計。

    巷内住有張伯良居士,服務郵政儲彙局,家供西方三聖及觀音瓷像,早晚念佛。

    十七日退值回家,周婦即抱兒扣門,持香三枝,求代禱觀音菩薩。

    見其意誠,乃潔杯盛開水,焚香禮拜,虔誦大悲咒七遍,觀音菩薩一百聲,回向禮畢,以水交周婦飲兒。

    周婦夜夢一人破門入,在兒腹用力一捏,忽驚醒,知為菩薩來醫,即起焚香朝天拜謝,翌晨大便已見濃厚。

    下午候張回,懇再求水一次,即大便正常,病已愈矣。

    勸常茹素念觀音聖号,歡喜稱謝。

     二、起死回生僑務委員會統計主任鐘騰浩之子,民國卅五年冬甫三歲,患高度熱燒症,住南京中央醫院,醫治近旬而死,醫囑速殓,催促至再,鐘心不忍,故意推延,與妻龔志道出外痛哭,忽憶周慶光夫人楊慧卿居士嘗言觀音菩薩靈感不可思議,即深夜至周家,焚香禮請所加持之大悲水,初為摩擦其顔面口鼻,繼及胸腹手足。

    疲甚倚床而睡,忽覺兒手摩身而醒,乃再為摩擦,并撬開牙關,以水灌之,忽能轉動呻吟,呼饑索餌,大喜過望!次晨醫至,嚴責何尚不殓?告以已愈,且能笑語,視之果然,驚問何藥能起死回生?鐘以瓶水對。

    醫不信,持往化驗,别無所有。

    龔為基督徒,因此靈感,特攜子叩謝觀音菩薩,常津津樂道。

     三、驅鬼救兒台中蓮社施财班班員林阿铨之妹,住台中東區南門橋附近,以耕田為業。

    民國卅七年生次子金星,身體瘦弱,常抱懷中,醫藥不斷。

    三歲時病重,僅存一息,忽見三四兇鬼,強奪懷兒,緊抱不放。

    觀音菩薩即從空降,用楊枝一揮,鬼即不知去向。

    向金星之母雲:‘汝要念阿彌陀佛,子即好養。

    ’但不會念,向姊提及,即将念佛及念觀音菩薩之利益與意義等詳告,方開始念佛,子即轉弱為強,易養成人。

     四、諸症痊愈何毅生居士,廣西平南人。

    母奉觀音菩薩最誠,弱冠從戎,臨别誡曰:‘如遇苦難,但誠心念觀音聖号,定消災禍。

    ’民國卅八年冬率隊撤離大陸,退入越南,居富國島,四十年長女雲霞生,次年患瘧疾兼黃疸病,全身發黃,兼高熱小便閉塞,荒島醫藥兩缺,病極危殆。

    忽憶母訓,虔誠燃香三炷,向天空虔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約一小時,即小便如注,危險化除。

    再念聖号數日,諸症痊愈。

    現已台灣大學經濟系畢業。

     五。

    咳喘根除何毅生居士,民國四十二年夏由越返台,十一月十二日生次子何傑,适值台風,住茅屋大房中,緻患咳嗽氣喘等病,因無錢醫治,拖延日久,體質日弱,發熱三十九度五,頭已不能擡起。

    同室數十眷屬,皆搖頭歎息!據彼等經驗,凡嬰兒病至頭伸不直,即無法挽救之征。

    當夜即抱兒至曬谷場,繞念觀音聖号通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