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救刀兵劫
關燈
小
中
大
伏,曾奉準交卸公職後赴漢口或宜昌報到。
次晨始率區署員兵後撤,遭敵前哨追擊,且戰且退,尚存随身數人。
将攜出武器等趕交縣長向鐵,請準離職,适我軍撤離武漢,被迫随軍沿粵漢路轉進,又遭敵機沿路狂炸,前後左右,血肉橫飛,斷肢殘臂,怵目驚心,竟毫發無傷。
改行湘鄂公路,至通城縣,舊病複發,得返家調養而即愈。
因我軍撤守九嶺,家在敵前,急率全家避難相師山,協助李國器表叔組訓嶽通臨邊區遊擊總隊,保衛桑梓,拒敵侵擾,每臨危轉安。
因宜昌路阻失聯,被誤報臨危潛逃,法應處死,廿八年秋經敵前線,赴宜轉渝,一路平安,待罪中樞,終獲昭雪。
調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工作,頻遭敵機狂炸,屋毀人安。
三十年疏散童家橋,一日空襲,正趕辦要公,甫辦畢出門,機已臨頭,距防空洞尚遠,急卧橋旁溝中,彈從空降,正當卧處,突呼觀音求救,聲甫出口,彈随風飄,斜落對岸,竟又幸免。
此後頻逢艱險,皆遇難成祥。
當時尚不知念佛及念觀音聖号,猶冥感顯應,屢蒙救護,無往而不蒙其覆禱也。
第三節救盜匪劫 一、安離匪窟黃蓮芳居士,原籍嶺南,遷蘇三世。
曾留學日本,官法部。
民國七年陷匪窟,諸難友中有李居士,日誦經咒不辍。
黃初厭之,旋聞李述觀音靈感,淨土莊嚴,與因果業報輪回之說,稍發信心,效李趺坐,念阿彌陀佛及觀音名号,念久,果覺心中無限受用,一切恐怖怨恨悲愁怒郁之念,霎時盡去。
匪旋内哄,與李安然脫離。
由是信奉益笃,翌年皈依谛閑法師,戒殺持齋。
廿一年奉母朝普陀,廿三年七月母喪後哀毀緻病,念佛安詳而逝。
二、火起匪竄諸城王硯生居士,祖母張氏持觀音齋甚虔,齋期必誦白衣大士神咒。
童年侍側,習聞日久,亦能成誦。
民國八年七月廿四夜匪突砸門入宅,急救父逃避。
及負母越牆而被擒,匪以兇器擊母背,王哀号求救,匪釋母而縛王,逼索銀洋未遂,被解衣架竈上,燃火燒拷,無計奈何,惟忍痛默念觀音聖号。
匪忽說:‘火燒無效,快拿刀割。
’正尋刀之際,忽村東南梨園屋内起火,烈焰沖天,匪疑救兵到,負貨架王出村。
捆于樹上,紛紛逃竄,解縛逃回,得慶再生。
其他轉禍福之事,多不勝述。
三、燈引脫險王國桢居士,字澄齋,湖北人,笃信佛法。
民國九年十月奉簡任庫倫交涉司長,未及到任,奉派陸參辦公處會同籌畫外蒙後路事宜,陳鎮撫使令兼代财政司長。
次年一月蒙匪勾結俄軍,攻陷庫倫,陳使出走,匪尋财政司索款,并搜殺漢官,遇害者甚夥。
王即默禱觀音大士護祐,隻身變服,傍晚由後門逃出,疾走十餘裡始脫險。
惟外蒙地本寒荒,人煙稀少,時值臘月,冰雪遍地,況在夜間,如不依台站,走失道路,每行至四五日,不見一蒙古包,不得一水井,不渴死即餓死,不凍斃即為野獸所斃。
忽見半空隐約有一紅燈,時現時滅,依燈前行,至翌晨始見一蒙古包,入内休息,詢悉所行即為庫恰大道。
旋有漢籍軍官數人,亦由庫倫逃出,偕往恰克圖,假道俄境,由西伯利亞鐵道回國。
後回家壽終。
四、光引脫逃陳善吾,住江西石城縣屏山市。
民國十一年七月匪軍過境,拉夫開槍,擊斃農婦,農人以鋤抵抗,奪獲兩槍,擊傷一匪,匪遂放火燒屋,逢人亂捉,陳避上山,中途被擒,捆縛毒打。
十七晚押宿閩邊水泗村,欲逃無由。
十八日至禾口村,前傷匪死,匪團長欲以陳抵命,定次晨槍斃。
陳惟默念觀音菩薩救苦救難,約至三時,監守之匪皆熟睡,遂向後山逃走,遇四哨兵,竟未發覺,得達山頂。
見對山一火,大如西瓜,以為寺燈,欲投藏匿,乃若近若遠,卒不能至,導引逃脫。
過後思之,始知是佛光照引,寺燈安有如是之大,且深夜斷無不關寺門之理。
匪多防嚴,非佛光加被,安能脫逃耶? 五、彈穿未傷貴陽尊吾居士之至戚某,充某部團長,出兵銅仁,尊為持大悲咒,尊妻為持白衣咒,以求加被。
敵以重兵攻團部,弁兵死傷甚多。
某身當敵沖,槍彈數顆,穿入所著短襖,而身無微傷,卒能以少勝衆。
按戚為持咒,即蒙加被。
普勸我陸海空三軍官兵于作戰時,皆虔念觀音聖号,其家屬戚友亦皆為念,必蒙護祐,彈不能傷,戰無不勝也。
六、匪竟無睹王相勤,世居濰縣東鄉之湧泉莊,營商外埠,恒不歸。
妻胡氏,性慈善,笃信佛法,虔奉觀音菩薩,三十餘年未稍懈。
民國十六年其鄉匪熾,各村騷然。
七月十六夜匪突闖入,鄰某起禦而被擊斃。
胡聞槍聲,急喚二子令速匿,長子汝仁已成童,次子汝義方總角,均就學鄉校,夢中驚醒,倉皇失措,胡即攜子奔西屋佛堂,叩求默祐。
俄聞諸匪越垣入,恐匪知二子匿處,乃阖門立庭中,遂被執。
喝問将子匿何所?詭雲在校未回。
匪不信,遍搜不得,入佛堂三次,時皓月當空,火光照耀,纖微畢見,二子呆立案傍,匪竟無睹,亦未搶掠。
臨行釋胡,抱其甥女而去,因女啼哭不止,難于藏匿,越二日夜忽送回,非蒙菩薩呵護而能若是乎?親友鹹勸控究,胡曰:‘甥女已回,财物未失,不願再結怨也。
’未幾,通匪之人忽發疔毒暴斃,諸匪亦罹法網,此作惡之現報也明矣。
七、甫念即釋隆溪師,字界虛,俗姓谷,初學道,外号谷老道。
收徒緻中,憨厚耿直,心無曲折,久居山中,多行善事,修橋鋪路,施舍濟貧。
谷告緻中雲:‘我師常說出家錯,道教不能了生死,悔恨已遲。
汝有機會,可另投明師出家為僧。
’民國十四年遇倓虛大師,代師收為師弟,緻中為徒侄。
十六年大師在長春修般若寺,由隆師徒上山采木料,曾在大森林中迷路,數日不得飲食,正饑渴時,念觀音菩薩救苦,忽一六十餘歲之老人持籃送飲食至,食畢指引一路,轉眼即不見。
迨木料砍齊,趁冬天在冰上滑下山,編成木排,俟春冰雪融化,順水放下,至江邊裝火車運往市區。
放木排時,忽遇土匪索款,毆以柳條,隆師體壯,為法忘軀,竟不言語。
後用木棍打,無錢要命,痛極念觀音菩薩,匪忽放木棍雲:‘你不早念,早念我早就不打了,你去吧!’真是菩薩感應,回長春後尚有傷痕。
八、贖回病愈鎮海李觐丹之子,為洋行買辦,得吐血病二年,時吐時止,即不吐時,痰中亦常帶血。
忽被匪綁去,全家為念觀音求救,并請法藏寺僧助念。
匪當索銀五十萬元,李家隻允五萬,匪首謂非五十萬不可,但每說五十萬時即頭痛,後竟以五萬元贖回。
且自匪綁去後,非但不吐血,連吐痰亦不帶血,二年餘之痼疾,竟由被綁為念觀音而痊愈矣。
九、安保一鄉陳允傑居士,字子英,皈依印光大師,法名智英,江蘇南通東社人。
喜修廟造橋築路等善事,常持觀音聖号。
民國十九年該鄉疊遭匪患,每化險為夷,幸未遭難。
遂在本鎮普陀寺組織定課念佛同志會第六分會,每逢朔望,集會念佛及觀音,得保一鄉平安。
十、指點脫難山東諸城王舜卿居士,茹素念佛,求生淨土。
子熙敬充普慶學校教員,每放學皆張某送歸,見王念佛,問有何利益?王謂能避災劫,張信之。
民國二十九年九月張被匪擄,同難者七人,三日不得食,張惟默念阿彌陀佛及觀音聖号,以求解脫。
因國軍追剿,匪亦饑困,至費縣,令踰圍就食,一雲不能,匪即斃之,仍迫令六人赴圍外洋溝口,先坐少憩。
張忽覺背後有人指點,乃起沿牆根南行數十步,陡聞炮聲,同難五人,已血肉橫飛為炮彈轟斃矣。
張即潛逃返裡,向王道謝,此念佛靈感之不可思議者也。
十一、獨免損傷郭振聲居士,在蘇州景德路開合發紙店。
民國十九年至報國寺皈依印光大師,當蒙開示:‘現處多難之世,當至誠念佛,并念觀音聖号,即可逢兇化吉,遇難成祥。
’次年臘月去上海,适值一二八事變,不能回蘇。
至二十一年春火車路斷,由輪船繞嘉興,往返蘇滬,常被盜匪搶劫。
郭乘小火輪回籍,因怕搶而默念觀音聖号。
盜匪忽來,船上中人,均被搶光,惟郭一人為大胖子,身穿皮袍,在衆人中,盜匪并不問他,毫無損傷,平安而回。
可知念觀音菩薩,決蒙加被,不至或有意外之禍也。
十二、求救得脫王昌聲,住安徽宿縣順河集,營雜貨業。
承友贈普門品,如獲至寶,朝夕虔誦不辍。
常負善書,逢人勸化。
讵土匪蜂起,燒殺搶劫,喪命傾家者不少。
集有通匪之徒,約匪于民國廿一年九月廿日晚來集搶劫,并劫佛堂。
匪到即先捉王,再挨戶搶劫,将盡遭毒手。
正默求觀音垂救,忽有先一日至集東二裡許之縣保衛團隊數百人,聞匪警即四面包圍,獲匪二十餘人,救出肉票兩名,王亦脫險,此念觀音之感應也明矣。
十三、每求必應江蘇黃慧淳居士,在黃泾鎮開小店。
民國二十六年十一月十九日妻方産一死孩,廿一日盜匪忽來,無法逃避,遂默念觀音菩薩,惟求匪勿上樓,免驚産婦,餘無所惜。
匪遍尋店内四次,果無一上樓,得保無恙。
而全鎮被匪搶劫,無一幸免。
廿三日七時半突聞湖匪又來,市民逃走一空。
黃率妻兒匆逃荒郊,銀貨均未攜帶,遂在荒地禮拜觀音菩薩,懇求慈祐,俾匪稍留餘銀,以維一家七口之生活,免遭凍餒。
匪去回店視之,樓上樓下,洗劫一空,惟床鋪底下之銀數十兩,果均存在,藉維一家生計,得免饑寒之苦,皆蒙菩薩感應之所賜也。
次晨始率區署員兵後撤,遭敵前哨追擊,且戰且退,尚存随身數人。
将攜出武器等趕交縣長向鐵,請準離職,适我軍撤離武漢,被迫随軍沿粵漢路轉進,又遭敵機沿路狂炸,前後左右,血肉橫飛,斷肢殘臂,怵目驚心,竟毫發無傷。
改行湘鄂公路,至通城縣,舊病複發,得返家調養而即愈。
因我軍撤守九嶺,家在敵前,急率全家避難相師山,協助李國器表叔組訓嶽通臨邊區遊擊總隊,保衛桑梓,拒敵侵擾,每臨危轉安。
因宜昌路阻失聯,被誤報臨危潛逃,法應處死,廿八年秋經敵前線,赴宜轉渝,一路平安,待罪中樞,終獲昭雪。
調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工作,頻遭敵機狂炸,屋毀人安。
三十年疏散童家橋,一日空襲,正趕辦要公,甫辦畢出門,機已臨頭,距防空洞尚遠,急卧橋旁溝中,彈從空降,正當卧處,突呼觀音求救,聲甫出口,彈随風飄,斜落對岸,竟又幸免。
此後頻逢艱險,皆遇難成祥。
當時尚不知念佛及念觀音聖号,猶冥感顯應,屢蒙救護,無往而不蒙其覆禱也。
第三節救盜匪劫 一、安離匪窟黃蓮芳居士,原籍嶺南,遷蘇三世。
曾留學日本,官法部。
民國七年陷匪窟,諸難友中有李居士,日誦經咒不辍。
黃初厭之,旋聞李述觀音靈感,淨土莊嚴,與因果業報輪回之說,稍發信心,效李趺坐,念阿彌陀佛及觀音名号,念久,果覺心中無限受用,一切恐怖怨恨悲愁怒郁之念,霎時盡去。
匪旋内哄,與李安然脫離。
由是信奉益笃,翌年皈依谛閑法師,戒殺持齋。
廿一年奉母朝普陀,廿三年七月母喪後哀毀緻病,念佛安詳而逝。
二、火起匪竄諸城王硯生居士,祖母張氏持觀音齋甚虔,齋期必誦白衣大士神咒。
童年侍側,習聞日久,亦能成誦。
民國八年七月廿四夜匪突砸門入宅,急救父逃避。
及負母越牆而被擒,匪以兇器擊母背,王哀号求救,匪釋母而縛王,逼索銀洋未遂,被解衣架竈上,燃火燒拷,無計奈何,惟忍痛默念觀音聖号。
匪忽說:‘火燒無效,快拿刀割。
’正尋刀之際,忽村東南梨園屋内起火,烈焰沖天,匪疑救兵到,負貨架王出村。
捆于樹上,紛紛逃竄,解縛逃回,得慶再生。
其他轉禍福之事,多不勝述。
三、燈引脫險王國桢居士,字澄齋,湖北人,笃信佛法。
民國九年十月奉簡任庫倫交涉司長,未及到任,奉派陸參辦公處會同籌畫外蒙後路事宜,陳鎮撫使令兼代财政司長。
次年一月蒙匪勾結俄軍,攻陷庫倫,陳使出走,匪尋财政司索款,并搜殺漢官,遇害者甚夥。
王即默禱觀音大士護祐,隻身變服,傍晚由後門逃出,疾走十餘裡始脫險。
惟外蒙地本寒荒,人煙稀少,時值臘月,冰雪遍地,況在夜間,如不依台站,走失道路,每行至四五日,不見一蒙古包,不得一水井,不渴死即餓死,不凍斃即為野獸所斃。
忽見半空隐約有一紅燈,時現時滅,依燈前行,至翌晨始見一蒙古包,入内休息,詢悉所行即為庫恰大道。
旋有漢籍軍官數人,亦由庫倫逃出,偕往恰克圖,假道俄境,由西伯利亞鐵道回國。
後回家壽終。
四、光引脫逃陳善吾,住江西石城縣屏山市。
民國十一年七月匪軍過境,拉夫開槍,擊斃農婦,農人以鋤抵抗,奪獲兩槍,擊傷一匪,匪遂放火燒屋,逢人亂捉,陳避上山,中途被擒,捆縛毒打。
十七晚押宿閩邊水泗村,欲逃無由。
十八日至禾口村,前傷匪死,匪團長欲以陳抵命,定次晨槍斃。
陳惟默念觀音菩薩救苦救難,約至三時,監守之匪皆熟睡,遂向後山逃走,遇四哨兵,竟未發覺,得達山頂。
見對山一火,大如西瓜,以為寺燈,欲投藏匿,乃若近若遠,卒不能至,導引逃脫。
過後思之,始知是佛光照引,寺燈安有如是之大,且深夜斷無不關寺門之理。
匪多防嚴,非佛光加被,安能脫逃耶? 五、彈穿未傷貴陽尊吾居士之至戚某,充某部團長,出兵銅仁,尊為持大悲咒,尊妻為持白衣咒,以求加被。
敵以重兵攻團部,弁兵死傷甚多。
某身當敵沖,槍彈數顆,穿入所著短襖,而身無微傷,卒能以少勝衆。
按戚為持咒,即蒙加被。
普勸我陸海空三軍官兵于作戰時,皆虔念觀音聖号,其家屬戚友亦皆為念,必蒙護祐,彈不能傷,戰無不勝也。
六、匪竟無睹王相勤,世居濰縣東鄉之湧泉莊,營商外埠,恒不歸。
妻胡氏,性慈善,笃信佛法,虔奉觀音菩薩,三十餘年未稍懈。
民國十六年其鄉匪熾,各村騷然。
七月十六夜匪突闖入,鄰某起禦而被擊斃。
胡聞槍聲,急喚二子令速匿,長子汝仁已成童,次子汝義方總角,均就學鄉校,夢中驚醒,倉皇失措,胡即攜子奔西屋佛堂,叩求默祐。
俄聞諸匪越垣入,恐匪知二子匿處,乃阖門立庭中,遂被執。
喝問将子匿何所?詭雲在校未回。
匪不信,遍搜不得,入佛堂三次,時皓月當空,火光照耀,纖微畢見,二子呆立案傍,匪竟無睹,亦未搶掠。
臨行釋胡,抱其甥女而去,因女啼哭不止,難于藏匿,越二日夜忽送回,非蒙菩薩呵護而能若是乎?親友鹹勸控究,胡曰:‘甥女已回,财物未失,不願再結怨也。
’未幾,通匪之人忽發疔毒暴斃,諸匪亦罹法網,此作惡之現報也明矣。
七、甫念即釋隆溪師,字界虛,俗姓谷,初學道,外号谷老道。
收徒緻中,憨厚耿直,心無曲折,久居山中,多行善事,修橋鋪路,施舍濟貧。
谷告緻中雲:‘我師常說出家錯,道教不能了生死,悔恨已遲。
汝有機會,可另投明師出家為僧。
’民國十四年遇倓虛大師,代師收為師弟,緻中為徒侄。
十六年大師在長春修般若寺,由隆師徒上山采木料,曾在大森林中迷路,數日不得飲食,正饑渴時,念觀音菩薩救苦,忽一六十餘歲之老人持籃送飲食至,食畢指引一路,轉眼即不見。
迨木料砍齊,趁冬天在冰上滑下山,編成木排,俟春冰雪融化,順水放下,至江邊裝火車運往市區。
放木排時,忽遇土匪索款,毆以柳條,隆師體壯,為法忘軀,竟不言語。
後用木棍打,無錢要命,痛極念觀音菩薩,匪忽放木棍雲:‘你不早念,早念我早就不打了,你去吧!’真是菩薩感應,回長春後尚有傷痕。
八、贖回病愈鎮海李觐丹之子,為洋行買辦,得吐血病二年,時吐時止,即不吐時,痰中亦常帶血。
忽被匪綁去,全家為念觀音求救,并請法藏寺僧助念。
匪當索銀五十萬元,李家隻允五萬,匪首謂非五十萬不可,但每說五十萬時即頭痛,後竟以五萬元贖回。
且自匪綁去後,非但不吐血,連吐痰亦不帶血,二年餘之痼疾,竟由被綁為念觀音而痊愈矣。
九、安保一鄉陳允傑居士,字子英,皈依印光大師,法名智英,江蘇南通東社人。
喜修廟造橋築路等善事,常持觀音聖号。
民國十九年該鄉疊遭匪患,每化險為夷,幸未遭難。
遂在本鎮普陀寺組織定課念佛同志會第六分會,每逢朔望,集會念佛及觀音,得保一鄉平安。
十、指點脫難山東諸城王舜卿居士,茹素念佛,求生淨土。
子熙敬充普慶學校教員,每放學皆張某送歸,見王念佛,問有何利益?王謂能避災劫,張信之。
民國二十九年九月張被匪擄,同難者七人,三日不得食,張惟默念阿彌陀佛及觀音聖号,以求解脫。
因國軍追剿,匪亦饑困,至費縣,令踰圍就食,一雲不能,匪即斃之,仍迫令六人赴圍外洋溝口,先坐少憩。
張忽覺背後有人指點,乃起沿牆根南行數十步,陡聞炮聲,同難五人,已血肉橫飛為炮彈轟斃矣。
張即潛逃返裡,向王道謝,此念佛靈感之不可思議者也。
十一、獨免損傷郭振聲居士,在蘇州景德路開合發紙店。
民國十九年至報國寺皈依印光大師,當蒙開示:‘現處多難之世,當至誠念佛,并念觀音聖号,即可逢兇化吉,遇難成祥。
’次年臘月去上海,适值一二八事變,不能回蘇。
至二十一年春火車路斷,由輪船繞嘉興,往返蘇滬,常被盜匪搶劫。
郭乘小火輪回籍,因怕搶而默念觀音聖号。
盜匪忽來,船上中人,均被搶光,惟郭一人為大胖子,身穿皮袍,在衆人中,盜匪并不問他,毫無損傷,平安而回。
可知念觀音菩薩,決蒙加被,不至或有意外之禍也。
十二、求救得脫王昌聲,住安徽宿縣順河集,營雜貨業。
承友贈普門品,如獲至寶,朝夕虔誦不辍。
常負善書,逢人勸化。
讵土匪蜂起,燒殺搶劫,喪命傾家者不少。
集有通匪之徒,約匪于民國廿一年九月廿日晚來集搶劫,并劫佛堂。
匪到即先捉王,再挨戶搶劫,将盡遭毒手。
正默求觀音垂救,忽有先一日至集東二裡許之縣保衛團隊數百人,聞匪警即四面包圍,獲匪二十餘人,救出肉票兩名,王亦脫險,此念觀音之感應也明矣。
十三、每求必應江蘇黃慧淳居士,在黃泾鎮開小店。
民國二十六年十一月十九日妻方産一死孩,廿一日盜匪忽來,無法逃避,遂默念觀音菩薩,惟求匪勿上樓,免驚産婦,餘無所惜。
匪遍尋店内四次,果無一上樓,得保無恙。
而全鎮被匪搶劫,無一幸免。
廿三日七時半突聞湖匪又來,市民逃走一空。
黃率妻兒匆逃荒郊,銀貨均未攜帶,遂在荒地禮拜觀音菩薩,懇求慈祐,俾匪稍留餘銀,以維一家七口之生活,免遭凍餒。
匪去回店視之,樓上樓下,洗劫一空,惟床鋪底下之銀數十兩,果均存在,藉維一家生計,得免饑寒之苦,皆蒙菩薩感應之所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