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集
關燈
小
中
大
過惡深重者,亦有效驗。
或心神昏塞轉頭即忘;或無事而常煩惱;或見君子而赧然消沮;或聞正論而不樂;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夢颠倒;甚則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
苟一類此,即須奮發,舍舊圖新,幸勿自誤!(袁了凡) 34、隻‘強順人情,勉就世故。
’八個字,誤卻你一生大事。
道業未成,無常至速!急宜斂迹韬光,一心向道,不得再誤!(西方确指) 35、深潛不露,是名持戒,若浮于外,未久必敗。
有口若啞,有耳若聾,絕群離俗,其道乃崇。
(西方确指) 36、種種惡逆境界,盡情看作真實受益之處。
名利、聲色、飲食、衣服、贊譽、供養種種順情境界,盡情看作毒藥毒箭(蕅益大師) 37、将身心世界全體放下,作一超方特達之觀。
(蕅益大師) 38、善友罕逢,惡緣偏盛,非咬釘嚼鐵,刻骨镂心,何以自拔哉?(蕅益大師) 39、何不趁早放下幻夢塵勞,勤修戒定智慧?(蕅益大師) 40、勿貪世間文字詩詞而礙正法!勿逐悭、貪、嫉妒、我慢,鄙覆習氣,而自毀傷!(蕅益大師) 41、内不見有我,則我無能;外不見有人,則人無過;一味癡呆,深自慚愧!劣智慢心痛自改革!(蕅益大師) 42、籬菊數莖随上下,無心整理任他黃,後先不與時花競,自吐霜中一段香。
(誦帚襌師) 43、從今以後,願遁世不見知而不悔,作一齋公齋婆,向廚房竈下安隐過日,今生不敢複作度人妄想(彭二林) 44、幸賴善緣得聞法要,此千生萬劫轉凡成聖之時。
尚複徘徊歧路,乍前乍卻,則更曆千生萬劫,亦如是而止耳!況輾轉淪陷,更有不可知者哉?(彭二林) 45、輪轉生死中,無須臾少息,猶複熙熙如登春台,曾不知佛與菩薩為之痛心而慘目也。
(彭二林) 46、汝信心頗深,但好張羅及好遊、好結交,實為修行一大障,祈沉潛杜默,則其益無量。
戒之!(印光大師) 47、汝是何等根機,而欲法法鹹通耶?其急切紛擾,久則或緻失心。
(印光大師) 48、當主敬存誠,于二六時中,不使有一念虛浮怠忽之相,及與世人酬酢,唯以忠恕為懷,則一切時,一切處,惡念自無從而起。
(印光大師) 49、直須将一個死字挂到額顱上。
(印光大師) 50、若善男子、善女人,聞說淨土法門,心生悲喜,身毛為豎如拔出者。
當知此人,此過去宿命已作佛道來也。
(無量清淨平等覺經依迦才淨土論引文) 51、汝今亦可自厭生死老病痛苦,惡露不浮,無可樂者!(無量壽經) 52、無憂惱處,我當往生,不樂閻浮提濁惡世也。
(觀無量壽佛經) 53、才有病患,莫論輕重,便念無常,一心待死。
(善導大師) 54、我未曾見聞,慈悲而行惱,互共相嗔恚,願生阿彌陀。
若人如恒河,惡口加刀杖,如是皆能忍,則生清淨土。
(諸法無行經) 55、生宏律範,死歸安養,平生所得,唯二法門。
(靈芝元照律師) 56、凡聞惡聲,則念阿彌陀佛以消禳之,願一切人不為惡行。
凡見善事,則念阿彌陀佛以贊助之,願一切人皆為善行。
無事則默念阿彌陀佛,常在目前,便念念不忘。
能如此者,其于淨土決定往生。
(王龍舒) 57、人生能有幾時?電光眨眼便過!趁未老未病,抖身心,撥世事;得一日光景,念一日佛名;得一時工夫,修一時淨業;由他命終,我之盤纏預辦,前程穩當了也。
若不如此,後悔難追!(天如禅師) 58、如就刑戮,若在狴牢,怨賊所追,水火所逼;一心求救,願脫苦輪。
(天如襌師) 59、于此土聲色諸境,作地獄想、苦海想、火宅想。
諸寶物作苦具想。
飲食衣服,如膿血鐵皮想。
(妙什襌師) 60、此界釋迦已滅,彌勒未生,賢聖隐伏。
衆生奔波苦海,猶失父之兒,若不以極樂願王為歸,誰為救護?(妙什襌師) 61、聞教便行,奚待更勸?(妙什襌師) 62、惟名聞利養,甜愛軟賊,及嗔心嗔火;雖有佛力,不能救焉!行者當深加精進,以攘卻之!(妙什襌師) 63、又複當護人心,勿使誇嫌,動用自若;息世雜善,不貪名利,将過歸己,捐棄伎能,惟求往生。
(妙什禅師) 64、娑婆有一愛之不輕,則臨終為此愛所牽;矧多愛乎?極樂有一念之不一,則臨終為此念所轉;矧多念乎?(幽溪法師) 65、若生恩愛時,當念淨土眷屬無有情愛,何當得生淨土?遠離此愛。
若生嗔恚時,當念淨土眷屬無有觸惱,何當往生淨土?得離此嗔
或心神昏塞轉頭即忘;或無事而常煩惱;或見君子而赧然消沮;或聞正論而不樂;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夢颠倒;甚則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
苟一類此,即須奮發,舍舊圖新,幸勿自誤!(袁了凡) 34、隻‘強順人情,勉就世故。
’八個字,誤卻你一生大事。
道業未成,無常至速!急宜斂迹韬光,一心向道,不得再誤!(西方确指) 35、深潛不露,是名持戒,若浮于外,未久必敗。
有口若啞,有耳若聾,絕群離俗,其道乃崇。
(西方确指) 36、種種惡逆境界,盡情看作真實受益之處。
名利、聲色、飲食、衣服、贊譽、供養種種順情境界,盡情看作毒藥毒箭(蕅益大師) 37、将身心世界全體放下,作一超方特達之觀。
(蕅益大師) 38、善友罕逢,惡緣偏盛,非咬釘嚼鐵,刻骨镂心,何以自拔哉?(蕅益大師) 39、何不趁早放下幻夢塵勞,勤修戒定智慧?(蕅益大師) 40、勿貪世間文字詩詞而礙正法!勿逐悭、貪、嫉妒、我慢,鄙覆習氣,而自毀傷!(蕅益大師) 41、内不見有我,則我無能;外不見有人,則人無過;一味癡呆,深自慚愧!劣智慢心痛自改革!(蕅益大師) 42、籬菊數莖随上下,無心整理任他黃,後先不與時花競,自吐霜中一段香。
(誦帚襌師) 43、從今以後,願遁世不見知而不悔,作一齋公齋婆,向廚房竈下安隐過日,今生不敢複作度人妄想(彭二林) 44、幸賴善緣得聞法要,此千生萬劫轉凡成聖之時。
尚複徘徊歧路,乍前乍卻,則更曆千生萬劫,亦如是而止耳!況輾轉淪陷,更有不可知者哉?(彭二林) 45、輪轉生死中,無須臾少息,猶複熙熙如登春台,曾不知佛與菩薩為之痛心而慘目也。
(彭二林) 46、汝信心頗深,但好張羅及好遊、好結交,實為修行一大障,祈沉潛杜默,則其益無量。
戒之!(印光大師) 47、汝是何等根機,而欲法法鹹通耶?其急切紛擾,久則或緻失心。
(印光大師) 48、當主敬存誠,于二六時中,不使有一念虛浮怠忽之相,及與世人酬酢,唯以忠恕為懷,則一切時,一切處,惡念自無從而起。
(印光大師) 49、直須将一個死字挂到額顱上。
(印光大師) 50、若善男子、善女人,聞說淨土法門,心生悲喜,身毛為豎如拔出者。
當知此人,此過去宿命已作佛道來也。
(無量清淨平等覺經依迦才淨土論引文) 51、汝今亦可自厭生死老病痛苦,惡露不浮,無可樂者!(無量壽經) 52、無憂惱處,我當往生,不樂閻浮提濁惡世也。
(觀無量壽佛經) 53、才有病患,莫論輕重,便念無常,一心待死。
(善導大師) 54、我未曾見聞,慈悲而行惱,互共相嗔恚,願生阿彌陀。
若人如恒河,惡口加刀杖,如是皆能忍,則生清淨土。
(諸法無行經) 55、生宏律範,死歸安養,平生所得,唯二法門。
(靈芝元照律師) 56、凡聞惡聲,則念阿彌陀佛以消禳之,願一切人不為惡行。
凡見善事,則念阿彌陀佛以贊助之,願一切人皆為善行。
無事則默念阿彌陀佛,常在目前,便念念不忘。
能如此者,其于淨土決定往生。
(王龍舒) 57、人生能有幾時?電光眨眼便過!趁未老未病,抖身心,撥世事;得一日光景,念一日佛名;得一時工夫,修一時淨業;由他命終,我之盤纏預辦,前程穩當了也。
若不如此,後悔難追!(天如禅師) 58、如就刑戮,若在狴牢,怨賊所追,水火所逼;一心求救,願脫苦輪。
(天如襌師) 59、于此土聲色諸境,作地獄想、苦海想、火宅想。
諸寶物作苦具想。
飲食衣服,如膿血鐵皮想。
(妙什襌師) 60、此界釋迦已滅,彌勒未生,賢聖隐伏。
衆生奔波苦海,猶失父之兒,若不以極樂願王為歸,誰為救護?(妙什襌師) 61、聞教便行,奚待更勸?(妙什襌師) 62、惟名聞利養,甜愛軟賊,及嗔心嗔火;雖有佛力,不能救焉!行者當深加精進,以攘卻之!(妙什襌師) 63、又複當護人心,勿使誇嫌,動用自若;息世雜善,不貪名利,将過歸己,捐棄伎能,惟求往生。
(妙什禅師) 64、娑婆有一愛之不輕,則臨終為此愛所牽;矧多愛乎?極樂有一念之不一,則臨終為此念所轉;矧多念乎?(幽溪法師) 65、若生恩愛時,當念淨土眷屬無有情愛,何當得生淨土?遠離此愛。
若生嗔恚時,當念淨土眷屬無有觸惱,何當往生淨土?得離此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