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顯炬論卷八

關燈
文義外,應更求餘義。

    若爾,彼義雲何?此中西藏諸師說:一切語聲,從音韻出。

    一切音韻,從短阿出。

    短阿複從身内空隙,光明出故。

    故一切聲與虛空等以空性為根本。

    故當知彼聲所诠蘊等一切義,亦皆無自性如同虛空。

    即聲之真實義。

    自宗如前所引,金剛曼荼羅莊嚴經說,心中如燈熾然之不壞息,為阿字義。

    彼與稱贊名經說:阿為一切字中尊。

    餘續所說,阿為一切法門。

    此處應解為同是一義。

    攝行論說:臨命終時,諸風入處,為不壞息。

    即是彼義也。

    短阿了義既如是說。

    經說,彼為一切音韻字之因。

    則音韻字之了義,亦是說依不壞細風所起諸風,行至身内諸處,發為音韻行相之音韻。

    非說由舌颚功用所生之音韻也。

    桑補劄續說:臍間八脈中央,有最勝阿字。

    諸有情咒,皆從彼生。

    所說短阿,是指猛利塵紋拏達。

    此如金剛鬘續中問所說百八諸風,為從何處生起、增長。

    答雲:‘諸風處所相,周遍六輪風,常住于法輪,名命遍衆生。

    無分别夜半,從勝虛空現,風自性開分。

    ’此說風處總為六輪。

    特于心中空處現起命風,由彼分開動起一切風。

    彼風周遍衆生之一切風。

    又說最初成時先成心間命風,最後收時仍收彼中。

    故前說從不壞短阿生一切咒者,通說安住心中之命風,與菩提心之不壞短阿也。

    教授穗論說,經說臍間有八部字者,有體性不顯而住,與言說時,于薄伽蓮中諸風生處不顯而生,由颚等作用明顯而生。

    由心間短阿,是現起光明之最勝依處,故說是一切字中之尊。

    故具大義,是最勝字。

    ‘本來即無生’句,卡師譯為‘大命無文字’。

    命,即命風。

    大是最勝義。

    無文字,謂不壞風無諸字形也。

    ‘遠離諸言說’者,謂無言說體性也。

    言說因者,總為一切風,主因乃不壞風。

    ‘善顯一切語’者,亦是說,從彼起風行至喉間,能生聲音顯了之諸語也。

    言一切法門者,謂一切靜慮之門。

    以樂空光明,是一切三摩地之心要故。

    若三摩地,能于不壞阿字,收諸風者,則能以大樂智,決定本性無生之空性,現起光明。

    故雲:‘本來不生故。

    ’非僅說,本性無生之空性也。

    如是前說,于何處轉等三,是短阿義,此即佛道究竟要義。

    故說一切佛皆從阿出。

    總之,由知心間不壞風,是内身音韻行相一切風之根本,通達由于彼處總攝諸風而證光明者,即是了知金剛念誦咒真實性之不共規。

    即是獲得,由‘短成無餘語’文義,所表餘義之了義也。

    以是自說,以指端示物時,應觀指所表義,不可唯視能表。

    而仍多自如是轉者,故廣慧者,不可易滿,應遠觀察。

     子五、明語遠離,為命力之支分。

     明語遠離,為六加行中命力支分之理,先明後續中說彼支分,如雲:‘五智體性息,五大為自性,以丸形外出,善觀于鼻端,寶具五種色,說名命與力,自咒思心中,命安置為點。

    ’燈明論解釋此義,謂前四句,明于秘密鼻端,修物質點。

    初二句,與‘寶’至‘自咒’,明于上鼻端作金剛念誦,修光明點。

    ‘心中’以下,一句半文,明于心中鼻端修不壞點,及所為義。

    即于三鼻端,修三種點,修三命力也。

    其中五智息者,謂周遍風為大圓鏡智,乃至持命風為法界智。

    五大者,謂地乃至虛空。

    即下遣風為地自性等。

    地等為自性之五智息,從自金剛孔出,至明妃蓮花鼻端,修菩提心為圓丸形,即明點形也。

    諸風成明點自性之理,如第六品燈明論說:方便般若住等至時,由等至喜,引上部命力風,以愛火溶化,轉成明點。

    第六品燈明論所引後續一切譯本。

    及第十二品疏中所引二新譯本,并卡師所譯五次第論與攝行論皆說:‘于蓮花鼻端。

    ’第十二品疏二舊譯本,及大譯師所譯後續、五次第論、攝行論中皆無蓮花。

    故在梵本亦有有無二種本,然攝行論說‘五智’等六句,明顯于上鼻端,修四風輪,三字金剛念誦。

    故知無蓮花者清淨。

    黑行師雖說,面蓮花鼻端。

    然不合理。

    若配現在于面鼻端,修金剛念誦者,如攝行論說,除周遍風之四風,鼻端謂上鼻門。

    以丸形外出者,謂一一風為首行時,餘三風攝入依内而出也。

    甘露密論說,彼諸風,入住出三,即為丸義。

    彼複成三字形而出。

    福緣稱說,言于蓮花鼻端修者僅是一例。

    亦顯于金剛鼻端修。

    此是男女各于鼻端修習之規。

    比中是于自與明妃二鼻端修。

    其于各别鼻端修者,于微細生起次第時與身遠離時,已說訖故。

    第六品燈明論說,此諸經明,生起次第者修下門細點者,是由相同門說,實義乃圓滿次第者所修也。

    于二鼻端修者,金剛鬘續雲:‘遍諸脈降注,菩提心堅固,金剛端蓮端,持風刹那頃,于颚字加行,卡芒(圖略)咒加行,說得勝瑜伽。

    ’彼義謂以下所說于諸脈中降注菩提心溶化方便,由于二鼻端,堅固任持,能得最勝瑜伽。

    堅固之方便,疏中釋雲:颚,謂法生中央之長脈。

    于彼撞擊之加行,謂極緊縛。

    卡芒謂于金剛端修。

    言‘持風刹那頃’者,謂修命風真實之最勝瑜伽而能獲得。

    若如彼說,應是‘于颚擊加行’。

    餘譯本雲:‘由風攝持’較善。

    然說‘于颚字加行,補慶咒(圖略)加行。

    ’則非善譯。

    如是于金剛端任持者,亦即于蓮花鼻端任持,以于二脈相接處故。

    根本續亦雲:‘受用一切欲,不失咒支誦。

    ’謂有殊勝大瑜伽師,于此位中,依羯摩印,亦不相違。

    此中亦依智印而修也。

    燈明論中所說此義,若能于五次第講授中取修者,實是于中脈攝風之最勝命力也。

    燈明論雲:‘彼性上行息,具足五色。

    ’跋曹譯雲:‘即彼息’較善。

    故前說為智與大種息之彼風,于上根門行。

    具足五色,即以五佛為體。

    以是名寶。

    舊譯本雲:命謂存活。

    力義為伸長。

    跋曹譯雲:‘由此伸長增長,故名命力。

    ’較妥義謂由何風力,能使壽命長久,說名命力。

    力之梵語為阿耶摩。

    通于勵力、遮止、伸長諸義。

    此是後義。

    故言‘命與力’者,是翻譯錯誤。

    以離合釋成二詞故。

    是藏中智者所說。

    時輪法中取中間義,說遮止命,為命力義。

    藏語之力字,雖不通遮止與伸長二義。

    然梵語上,有彼二義。

    如是藏語别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