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谷上人語燈錄卷第八

關燈
初雲。

    佛說。

    一切衆生根性不同。

    有上中下。

    随其根性佛皆勸專念無量壽佛名。

    其人命欲終時。

    佛與聖衆自來迎接盡得往生。

    由知三輩共是念佛一行也。

    凡一向者遮餘之詞。

    例如彼五天竺有三種寺。

    一者一向大乘寺。

    此寺之中無學小乘。

    二者一向小乘寺。

    此寺之中無學大乘。

    三者大小兼行寺。

    此寺之中大小兼學。

    故雲兼行寺也。

    是則大小兩寺有一向言。

    兼行之寺無一向言。

    由是當知。

    此經一向之言亦遮餘也。

    若夫念佛之外兼修餘行則非一向也。

    然此三輩文中說餘行者即有三意。

    一者為廢諸行歸于念佛而說諸行也。

    二者為助成念佛而說諸行也。

    三者為念佛與諸行各立三品而說諸行也。

    此三義中初義為正。

    其旨如上應知。

    次此經流通分中說雲。

    佛語彌勒。

    其有得聞彼佛名号。

    歡喜踴躍乃至一念。

    當知此人為得大利。

    則是具足無上功德(已上)雖上三輩文中念佛之外說諸功德。

    今至流通不贊餘善。

    但贊念佛為大利無上也。

    念佛功德勝餘功德明矣。

    是則諸行一往随機說之而已。

    夫大利者對小利之言。

    無上者對有上之言也。

    既指一念雲大利亦雲無上。

    何況百念千念萬念乎。

    普勸一切往生人等。

    應當一向專稱大利無上名号。

    何舍無上大利念佛。

    而執有上小利餘行乎。

    又此經下卷雲。

    當來之世經道滅盡。

    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

    其有衆生值此經者。

    随意所願皆可得度。

    夫釋尊遺法有正·像·末三時差别。

    然其正法五百年間教·行·證三俱具足。

    故有如教修行現得證者。

    其像法一千年間但有教·行無得證者。

    末法萬年之間但有教法無行·證人。

    至末法萬年後。

    如來遺教皆悉滅盡。

    爾時但有此無量壽經止住百歲。

    此經止住者。

    即念佛止住。

    問曰。

    經唯雲特留此經。

    何雲念佛止住乎。

    答曰。

    此經所诠全在念佛。

    其旨見前不能再出。

    善導·懷感·惠心等意亦複如是。

    所以然者此經雖有菩提心之言。

    未說菩提心之行相。

    而說菩提心行相者廣在菩提心經等。

    而彼經先滅。

    菩提心之行何因修之。

    又雖有持戒之言。

    未說持戒行相。

    而說持戒之行相者廣在大小戒律。

    而彼戒律先滅。

    持戒之行何因修之。

    自餘諸行準此可知。

    故善導往生禮贊釋此文曰。

    萬年三寶滅。

    此經住百年。

    爾時聞一念皆當得生彼。

    又釋此文略有四意。

    一者聖道淨土二教住滅前後。

    二者十方西方二教住滅前後。

    三者兜率西方住滅前後。

    四者念佛諸行二行住滅前後也。

    一聖道淨土二教住滅前後者。

    謂聖道門諸經先滅。

    故雲經道滅盡。

    淨土門此經特留。

    故雲止住百歲也。

    當知聖道機緣淺薄。

    淨土機緣深厚也。

    二十方西方二教住滅前後者。

    謂十方淨土往生諸教先滅。

    故雲經道滅盡。

    西方淨土往生此經特留。

    故雲止住百歲也。

    當知十方淨土機緣淺薄。

    西方淨土機緣深厚也。

    三兜率西方二教住滅前後者。

    謂上生兜率諸教先滅。

    故雲經道滅盡。

    往生西方此經特留。

    故雲止住百歲也。

    當知兜率雖近緣淺。

    極樂雖遠緣深也。

    四念佛諸行二行住滅前後者。

    諸行往生諸教先滅。

    故雲經道滅盡。

    念佛往生此經特留。

    故雲止住百歲也。

    當知諸行往生機緣最淺。

    念佛往生機緣甚深也。

    問曰。

    既雲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

    世尊慈悲何教不留。

    而不留餘經特留此經有何意也。

    答曰。

    特留此經者其有深意欤。

    若依善導意者。

    此經之中已說彌陀如來念佛往生本願。

    故釋尊慈悲為留念佛殊留此經也。

    凡四十八願皆雖本願。

    殊以念佛為往生規。

    故善導釋雲。

    弘誓多門四十八。

    偏标念佛最為親。

    人能念佛佛還念。

    專心想佛佛知人。

    故知四十八願中特以念佛往生之願為本願中之王也。

    故特留此經也。

    例如彼觀無量壽經中不付屬定散之行。

    唯獨付屬念佛之行。

    是即順彼佛願故付屬念佛一行也。

    總此無量壽經說念佛往生文有七所。

    一本願文。

    二願成就文。

    三上輩中一向專念文。

    四中輩中一向專念文。

    五下輩中一向專念文。

    六無上功德文。

    七特留此經文也。

    上來雙卷經大意略述如斯。

     次五祖者。

    昙鸾法師·道綽禅師·善導禅師·懷感法師·少康法師是也(傳出下第九卷。

    故今略之)凡圖祖師真影者即有二意。

    一為報恩德。

    二為見賢思齊也。

    然淨土宗師資相承乃有二說。

    一菩提流支三藏·慧寵法師·道場法師·昙鸾法師·大海禅師·法上法師次第相承。

    此出安樂集。

    二菩提流支三藏·昙鸾法師·道綽禅師·善導禅師·懷感法師·少康法師次第相承。

    此出唐宋兩傳。

     第六七日阿彌陀佛觀無量壽經 凡諸佛功德不可思議。

    然酌巨海一滴提高山片塊前已贊歎。

    然今更為諸人增進功德再歎其少分。

    諸佛有相好功德。

    有名号功德。

    相好功德如先已釋。

    名号功德者一切諸佛各有二種名号。

    謂通号别号也。

    别号者釋迦·藥師·阿閦等是也。

    阿彌陀者即彼佛别号也。

    此雲無量壽無量光。

    此别号功德如前已釋之。

    通号者如來應供乃至佛世尊等十号是也。

    于中佛者具雲佛陀。

    此翻覺者。

    此有三意。

    自覺·覺他·覺行窮滿也。

    自覺者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