卍山禅師住東林寺語錄下卷
關燈
小
中
大
探奇偶入(山+耆)阇窟。
撞着天台五百尊。
山下水流來處遠。
石橋香刹是靈源。
碌碌一千頑石子。
點頭化作地藏尊。
請看手裡寶珠影。
常照衆生心水源。
詣宇佐八幡宮 維神本迹妙難宣。
來往何唯度八千。
百億分身明皎皎。
波心月落不離天。
登禦許山四首 望日足谷鍛冶翁遺迹 神昔垂蹤鍛冶翁。
化鷹化鴿化兒童。
陰陽不測底靈變彌出彌存橐籥中。
途中口号 硯水岩阿一勺潨。
琵琶石上四弦風。
仰頭忍渴盜泉下。
神在虛無缥缈中。
禮石體權現 堅密身心石體神。
消磨歲月未曾磷。
點頭震吼我何要。
懶效昔人饒舌颦。
歸路吃點心戲作 偶陵絕頂取歸程。
腳倦恰如跛鼈行。
忽值點心供一頓。
雲門胡餅弄蹄輕。
昨九月。
盡宿中津壽福寺。
偶值龍穩山主來訪見留二偈。
去後展覽以慰客況于燈下。
今朝孟冬初一應招扣室。
因和前韻聊助火爐頭話雲。
風生萬竅互呼号。
自是大塊噫氣高。
借此天公那一曲。
不勞三寸答禅騷。
前宵目擊恍如夢。
今日道存笑蕩胸。
相對爐邊何所見。
火中坤馬産乾龍。
宿山鹿村 山貧誰識金銀氣。
人樸隻看麋鹿遊。
一宿醒來幽谷夢。
日上阿含苑裡秋。
望求菩提山 鑽仰堅高求菩提。
幾人披頂蔔幽栖。
欲成下化衆生願。
先向彼中路莫迷。
望香春山 雖為彥山遭拔樹。
又因傳教得生肌。
至今藥草喻中雨。
潤色香春舊翠微。
白馬山安國寺懷古 白馬山中阿練兒。
普門示現甚慈悲。
寺頹誰是創開主。
問着老松總不知。
宿松岩院院主宗純上座呈偈次韻酬之 宰府彥山羅漢寺。
次經宇佐涉中津。
處處同行純上座。
珍重着衣成主人。
望若杉山 山号若杉杉老蒼。
老蒼蓊郁潑神光。
人生莫恃青年好。
鬒發雲成蓬首霜。
歸寺口号(往來涉十三日) 出入往來都十三。
依前間坐舊禅龛。
途中辛苦半宵夢。
覺後對人助笑談。
次韻酬謝金龍隐室省堂和尚以偈見招 前日已為荞面約。
途中憶着卷衣回。
黃金一諾今猶在。
珍重令徒傳命來。
次韻長圓和尚見賀演法 此交真匪一時緣。
暗感曩分接幾筵。
吐語互無紅粉迹。
未慚頭上有青天。
次韻安國和尚見賀演法 欲整洞門已墜綱。
新開一處菩提場。
強令野衲臨缁素。
恰似楚雞冒鳳凰。
垂老單單唯有死。
利生每每别無方。
幸因諸德扶持力。
赢得孤燈引壁光。
次韻明光和尚見賀演法 東林窟起阿蘭若。
鐘梵遏雲翠竹間。
月照新梁遊玉宇。
門當古路隔塵寰。
間中消息最堪樂。
世昨日國君潛入門。
我眠堂裡默無言。
此中卻是道通處。
笑彼仲尼目擊存。
酬和歌見呈偈(并序) 當山護法實山居士命畫手彩繪紗縠。
制唐樣燈籠一雙。
淨心喜舍以挂大雄氏之須彌座前。
添以和歌見祝悠久普照之光瑞。
山僧素不善和歌。
故不能以歌答歌。
但摘其最後一字為韻。
打偈聊酬盛意也。
偈中五個燈字用表傳燈等之五禅燈。
并拟維摩無盡燈。
且此中些子火種密付居士。
盡未來令不斷絕。
雲爾。
紗籠一對護雙燈。
即是毗耶無盡燈。
續焰傳光來際遠。
燈燈何隻百千燈。
示行牧禅人 行亦牧牛坐亦然。
慧為鼻纏戒為鞭。
時時毒打空頭角耕破祖翁一片田。
詠初雪 白盡四山頂。
逼來稍及門。
舞空空有色。
落地地無痕。
竹傲虛心節。
梅回寒苦魂。
蒲團鏖坐睡。
清氣洗乾坤。
示實山居士(并序) 昨小至夜。
為實山居士。
開血脈戒壇。
依宗門儀則。
授菩薩大戒。
今朝至日更付一偈。
應君子道長之時節。
祝授受之機緣。
雲。
二氣交通珠走盤。
循環宛轉竟無端。
夜來石女咬梅破。
天曉木人口帶酸。
酬承天間居北源和尚見寄偈(并序) 野衲暫戢倦翼于此鳳山。
一發楚雞鳴。
承天東堂北源和尚。
法齡八十一。
不但以老為達尊。
平素樸實之白眉。
而今傳聞雞聲遺響。
殊辱見寄清和三章。
所謂。
朱弦三歎者也。
老成存問不可默置。
依韻以酬者二篇蓋以輸一籌為謝。
呵呵。
承天敕寺法王城。
古代典刑有老成。
豈意朱弦三歎韻。
助吾一唱楚雞聲。
仙衣拂石芥盈城。
海屋應觀壞又成。
九九何唯八十一。
無量壽佛是同聲。
和實山居士偈(并序) 予在鷹峰。
曾制一枚竹篦。
蓋模建長大覺禅師持來底古樣也。
這回西遊途中為物礙卻。
一頭少折。
則重下刀子截其折頭。
以為短篦而心自念。
凡物長則有礙。
短則不然。
然從來古樣亦不可失焉。
一日遊實山居士松月庵。
出彼短篦告居士曰。
請居士為予别制一枚篦子。
少許令長而可也。
居士許諾焉。
即收短篦去。
今新篦已成添以偈并序。
持來呈之。
序也偈也抓着予癢處。
此時一衆列坐長圓湛公亦在座。
予乃撫摩竹篦舉首山背觸話了曰。
我即不然。
喚作竹篦不觸。
喚不作竹篦不背。
有時背也可憐生。
有時觸也可憐生。
語未訖居士微笑點頭。
即禮三拜。
予曰。
前日以短竹篦留于居士庵中。
然居士若無今日事。
背手奪取以拟彼趙璧。
今卻加拙和一篇。
以付焉。
夫以予短授居士。
令居士常避其長以居其短。
則長自在其中予今雖得居士長而不敢忘其短。
昔楚昭王與吳人戰。
軍敗走王亡其踦履。
行三十步後還取之。
左右曰。
大王何惜于此。
王曰。
楚國雖貧豈無此一踦履哉。
吾悲與之偕出而不與之偕返。
于是楚俗無相棄者。
少原之婦泣惜蓍簪。
亦不忘其故也。
予與此短篦出鷹峰而不與之偕返鷹峰。
然非忘之也。
何也如居士已是予室内人。
他日雖隔千裡不可離予左右。
而短篦屬居士則此物亦常在予左右也。
長篦出于居士手向後雖在鷹峰。
亦豈忘松月舊主人哉。
其唯不忘是以長短二篦如君臣如父子。
如師資如兄弟。
而傳受用于無窮也。
祝祝。
付短留長意作麼。
從來少欲不較多。
點頭微笑禮三拜。
直得呼蛇又遣蛇。
冬夜夢鷹峰 歲寒松秀四時夜。
燈淡花生一日冬。
坐睡坐忘胡蝶夢。
飛尋春信入鷹峰。
酬和歌見呈偈(并序) 昔玄沙封三張白紙。
呈雪峰。
峰示衆曰。
不見道君子千裡同風。
今也黑田重敬居士。
見呈一張墨紙。
有歌有序。
國語綴之國字寫之。
聞。
此土歌詠以人心為種。
詞花言葉根于性情。
自然能動天地。
令感鬼神。
況于人乎。
予之木讷無心亦不能不感。
終摘歌之末字為韻。
賦偈一篇聊酬同風句。
雲。
感人君子同風句。
親自胸襟流出來。
一紙頓超三白紙。
心聲心畫又奇哉。
示心牛祖印禅人 祖師心印鐵牛機。
無尼無頭知者稀。
去住誤随風穴後。
莫追昔日瞎盧陂。
示一山行者 一二三四。
四山逼人。
能觀無我。
是名出身。
示禅海禅尼 禅如江海成百谷王。
若是知足。
倒流難防。
和黑田無法居士偈(并序) 山僧往日拈石鞏牧牛公案。
示人天衆。
今偶值黑田無法居士來參。
重為舉揚助一席談。
居士頓領話頭下手處。
退見呈得意偈一篇。
再三展覽甚慰老懷。
乃鳴瓦釜以和清韻。
聊表相見之因緣雲。
一等牧牛紛似塵。
就中誰是獨超倫。
豈圖石鞏舊公案。
新屬宰官有力人。
六十三元正口号 可憐破爪小童男。
已作秃頭一老憨。
七九隻今非十
撞着天台五百尊。
山下水流來處遠。
石橋香刹是靈源。
碌碌一千頑石子。
點頭化作地藏尊。
請看手裡寶珠影。
常照衆生心水源。
詣宇佐八幡宮 維神本迹妙難宣。
來往何唯度八千。
百億分身明皎皎。
波心月落不離天。
登禦許山四首 望日足谷鍛冶翁遺迹 神昔垂蹤鍛冶翁。
化鷹化鴿化兒童。
陰陽不測底靈變彌出彌存橐籥中。
途中口号 硯水岩阿一勺潨。
琵琶石上四弦風。
仰頭忍渴盜泉下。
神在虛無缥缈中。
禮石體權現 堅密身心石體神。
消磨歲月未曾磷。
點頭震吼我何要。
懶效昔人饒舌颦。
歸路吃點心戲作 偶陵絕頂取歸程。
腳倦恰如跛鼈行。
忽值點心供一頓。
雲門胡餅弄蹄輕。
昨九月。
盡宿中津壽福寺。
偶值龍穩山主來訪見留二偈。
去後展覽以慰客況于燈下。
今朝孟冬初一應招扣室。
因和前韻聊助火爐頭話雲。
風生萬竅互呼号。
自是大塊噫氣高。
借此天公那一曲。
不勞三寸答禅騷。
前宵目擊恍如夢。
今日道存笑蕩胸。
相對爐邊何所見。
火中坤馬産乾龍。
宿山鹿村 山貧誰識金銀氣。
人樸隻看麋鹿遊。
一宿醒來幽谷夢。
日上阿含苑裡秋。
望求菩提山 鑽仰堅高求菩提。
幾人披頂蔔幽栖。
欲成下化衆生願。
先向彼中路莫迷。
望香春山 雖為彥山遭拔樹。
又因傳教得生肌。
至今藥草喻中雨。
潤色香春舊翠微。
白馬山安國寺懷古 白馬山中阿練兒。
普門示現甚慈悲。
寺頹誰是創開主。
問着老松總不知。
宿松岩院院主宗純上座呈偈次韻酬之 宰府彥山羅漢寺。
次經宇佐涉中津。
處處同行純上座。
珍重着衣成主人。
望若杉山 山号若杉杉老蒼。
老蒼蓊郁潑神光。
人生莫恃青年好。
鬒發雲成蓬首霜。
歸寺口号(往來涉十三日) 出入往來都十三。
依前間坐舊禅龛。
途中辛苦半宵夢。
覺後對人助笑談。
次韻酬謝金龍隐室省堂和尚以偈見招 前日已為荞面約。
途中憶着卷衣回。
黃金一諾今猶在。
珍重令徒傳命來。
次韻長圓和尚見賀演法 此交真匪一時緣。
暗感曩分接幾筵。
吐語互無紅粉迹。
未慚頭上有青天。
次韻安國和尚見賀演法 欲整洞門已墜綱。
新開一處菩提場。
強令野衲臨缁素。
恰似楚雞冒鳳凰。
垂老單單唯有死。
利生每每别無方。
幸因諸德扶持力。
赢得孤燈引壁光。
次韻明光和尚見賀演法 東林窟起阿蘭若。
鐘梵遏雲翠竹間。
月照新梁遊玉宇。
門當古路隔塵寰。
間中消息最堪樂。
世昨日國君潛入門。
我眠堂裡默無言。
此中卻是道通處。
笑彼仲尼目擊存。
酬和歌見呈偈(并序) 當山護法實山居士命畫手彩繪紗縠。
制唐樣燈籠一雙。
淨心喜舍以挂大雄氏之須彌座前。
添以和歌見祝悠久普照之光瑞。
山僧素不善和歌。
故不能以歌答歌。
但摘其最後一字為韻。
打偈聊酬盛意也。
偈中五個燈字用表傳燈等之五禅燈。
并拟維摩無盡燈。
且此中些子火種密付居士。
盡未來令不斷絕。
雲爾。
紗籠一對護雙燈。
即是毗耶無盡燈。
續焰傳光來際遠。
燈燈何隻百千燈。
示行牧禅人 行亦牧牛坐亦然。
慧為鼻纏戒為鞭。
時時毒打空頭角耕破祖翁一片田。
詠初雪 白盡四山頂。
逼來稍及門。
舞空空有色。
落地地無痕。
竹傲虛心節。
梅回寒苦魂。
蒲團鏖坐睡。
清氣洗乾坤。
示實山居士(并序) 昨小至夜。
為實山居士。
開血脈戒壇。
依宗門儀則。
授菩薩大戒。
今朝至日更付一偈。
應君子道長之時節。
祝授受之機緣。
雲。
二氣交通珠走盤。
循環宛轉竟無端。
夜來石女咬梅破。
天曉木人口帶酸。
酬承天間居北源和尚見寄偈(并序) 野衲暫戢倦翼于此鳳山。
一發楚雞鳴。
承天東堂北源和尚。
法齡八十一。
不但以老為達尊。
平素樸實之白眉。
而今傳聞雞聲遺響。
殊辱見寄清和三章。
所謂。
朱弦三歎者也。
老成存問不可默置。
依韻以酬者二篇蓋以輸一籌為謝。
呵呵。
承天敕寺法王城。
古代典刑有老成。
豈意朱弦三歎韻。
助吾一唱楚雞聲。
仙衣拂石芥盈城。
海屋應觀壞又成。
九九何唯八十一。
無量壽佛是同聲。
和實山居士偈(并序) 予在鷹峰。
曾制一枚竹篦。
蓋模建長大覺禅師持來底古樣也。
這回西遊途中為物礙卻。
一頭少折。
則重下刀子截其折頭。
以為短篦而心自念。
凡物長則有礙。
短則不然。
然從來古樣亦不可失焉。
一日遊實山居士松月庵。
出彼短篦告居士曰。
請居士為予别制一枚篦子。
少許令長而可也。
居士許諾焉。
即收短篦去。
今新篦已成添以偈并序。
持來呈之。
序也偈也抓着予癢處。
此時一衆列坐長圓湛公亦在座。
予乃撫摩竹篦舉首山背觸話了曰。
我即不然。
喚作竹篦不觸。
喚不作竹篦不背。
有時背也可憐生。
有時觸也可憐生。
語未訖居士微笑點頭。
即禮三拜。
予曰。
前日以短竹篦留于居士庵中。
然居士若無今日事。
背手奪取以拟彼趙璧。
今卻加拙和一篇。
以付焉。
夫以予短授居士。
令居士常避其長以居其短。
則長自在其中予今雖得居士長而不敢忘其短。
昔楚昭王與吳人戰。
軍敗走王亡其踦履。
行三十步後還取之。
左右曰。
大王何惜于此。
王曰。
楚國雖貧豈無此一踦履哉。
吾悲與之偕出而不與之偕返。
于是楚俗無相棄者。
少原之婦泣惜蓍簪。
亦不忘其故也。
予與此短篦出鷹峰而不與之偕返鷹峰。
然非忘之也。
何也如居士已是予室内人。
他日雖隔千裡不可離予左右。
而短篦屬居士則此物亦常在予左右也。
長篦出于居士手向後雖在鷹峰。
亦豈忘松月舊主人哉。
其唯不忘是以長短二篦如君臣如父子。
如師資如兄弟。
而傳受用于無窮也。
祝祝。
付短留長意作麼。
從來少欲不較多。
點頭微笑禮三拜。
直得呼蛇又遣蛇。
冬夜夢鷹峰 歲寒松秀四時夜。
燈淡花生一日冬。
坐睡坐忘胡蝶夢。
飛尋春信入鷹峰。
酬和歌見呈偈(并序) 昔玄沙封三張白紙。
呈雪峰。
峰示衆曰。
不見道君子千裡同風。
今也黑田重敬居士。
見呈一張墨紙。
有歌有序。
國語綴之國字寫之。
聞。
此土歌詠以人心為種。
詞花言葉根于性情。
自然能動天地。
令感鬼神。
況于人乎。
予之木讷無心亦不能不感。
終摘歌之末字為韻。
賦偈一篇聊酬同風句。
雲。
感人君子同風句。
親自胸襟流出來。
一紙頓超三白紙。
心聲心畫又奇哉。
示心牛祖印禅人 祖師心印鐵牛機。
無尼無頭知者稀。
去住誤随風穴後。
莫追昔日瞎盧陂。
示一山行者 一二三四。
四山逼人。
能觀無我。
是名出身。
示禅海禅尼 禅如江海成百谷王。
若是知足。
倒流難防。
和黑田無法居士偈(并序) 山僧往日拈石鞏牧牛公案。
示人天衆。
今偶值黑田無法居士來參。
重為舉揚助一席談。
居士頓領話頭下手處。
退見呈得意偈一篇。
再三展覽甚慰老懷。
乃鳴瓦釜以和清韻。
聊表相見之因緣雲。
一等牧牛紛似塵。
就中誰是獨超倫。
豈圖石鞏舊公案。
新屬宰官有力人。
六十三元正口号 可憐破爪小童男。
已作秃頭一老憨。
七九隻今非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