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安國語卷七
關燈
小
中
大
刻諸錄。
一紙亦無可取。
縱國師亦有分外事。
豈足鼓牙齒評唱焉。
于此懊惱而不樂。
一日攜雛僧一兩肩西訪石氏老翁。
有一僧知予常行彼淹留重日。
把彼一帙走來投入予肩輿。
予複不顧。
既而二裡餘。
西到柏樹茶店。
肩輿且休。
予竊翻帙披閱者兩三紙。
戰栗侵肌漸汗浃背。
老淚下滴白須。
不覺拍手大笑曰。
大好老居士好耳朵。
不得聞者般迅雷霹靂。
雪山之大定欤。
劉伶之醉裡欤。
大好老居士好耳朵。
唱了拍手大笑。
裡人行旅皆怪見。
進上青楊堤上。
是風光殊絕之地而予常甚愛之。
每往來眺望移時。
此日也全不顧左右。
載悅載閱行到石氏柴門。
石翁及舊友老幼十四五輩皆迎立門外。
予一見不人事不演間闊。
唯言。
大好老居士好耳朵。
不聞者般迅雷霹靂。
大好老居士好耳朵。
老幼皆怪。
既而在石氏室者三五日。
二時粥飯之外。
行廁入浴應請對客餘。
皆看讀不釋卷。
或恨或瞋且悲且喜。
一者恨宿緣淺薄馬齒既近從心不知有此錄則拜披甚晚。
二者瞋今時往往棄廢參禅大事不能出見泥獄裡死守八識賴耶暗窟錯一生了縱修得十成不出二乘相似化城甘稱直指向上禅而雖有者般無比金文總不顧。
三者悲二十四番活祖師跨鲸海淩鷗波傳此向上宗旨被此澆末弊風吹倒而息亦斷。
四者喜鹄林半死殘喘才留撞着四百年歲秘之聖典而結難思勝緣。
既而歸來入門。
諸子欣迎而複請評唱之。
予不覺大笑而言彼迅雷霹靂。
諸子大怪。
終說彼始終。
諸子亦各歡喜忘蹈舞。
予又言。
且喜。
住庵諸子各具擇法眼。
于數千卷諸錄中特取此難遭秘典。
挑惠日于扶桑澆末昏衢。
且慰鹄林老後悲歎者。
非諸子多年參禅苦學得力哉。
諸子言。
不然。
總是依我師二十年左提右攜功果。
豈是我輩力哉。
予曰。
縱予提攜雖盡力。
諸子無實參真修。
豈有此盛事哉。
諸子有實參真修。
祖師不留難透話頭。
豈得到此田地哉。
畢竟依佛祖深恩矣。
時甲陽海岩主人節岩新命見來訪。
是亦舊參庵居一員也。
即曰。
如大燈錄者未曾有之勝會也。
随喜不知所言。
願于處處緊要之處見下語者。
是又一場佛事欤。
如雪窦錄者。
雖龍寶大士非其子孫。
且貴其高韻親見下語。
況師其兒孫哉。
不惜眉毛。
請供養一堂衲子。
予曰。
國師向上遺音謾評唱且罪科彌天。
況輕于添凡解哉。
待向後明眼宗師是可也。
他曰。
諸方往往言。
如大燈錄者徹下險竣通上孤危。
古今衲子如攀萬丈鐵闆障。
無所挾手終為四百年間滞貨。
豈待傭鹄林手舉揚。
大可怪矣。
有謗者有疑者。
願老師下語以拟彼解嘲。
舊參破衲六七輩相随請不止。
于此燒香禮拜下語者七八句。
諸子慶賀充贊歎如見夜光。
予亦日進不屈。
如入群玉府似立昙華林。
不時大展炷拜。
不時大笑獨語。
動欲忘食味煮數次。
終到拈古趙州勘婆則。
師拈語雲。
盡言日下挑孤燈。
殊不知失錢遭罪。
予一見不覺吐舌。
不遑裝香。
禮七八拜。
自彈指忏悔曰。
鳴呼如龍寶國師大和尚者參學精萃也。
不知幾生大善知識乎。
雲門再世誠不錯。
到日下孤燈一語勝雪窦七步。
可驚可慎。
吾輩張羝羊眼恃孤狸智拈弄下語大錯了也。
況我華園大定聖應祖師。
恭承荻原法皇之宸翰所編撰者焉。
可恐可敬矣。
是雖但止住庵諸子啼者而非備大方明德高照者。
蠟等罪犯無所容忏悔。
諸子一見了必付丙丁童。
擲筆曰。
謹白住庵諸子。
若人欲披覽大燈錄。
先須參翠岩夏末話。
次南泉遷化話。
鹽官犀牛扇子。
乾峰三種病。
五祖牛窗棂話。
國師三轉語。
及柏樹子話。
有賊機。
如上數段因緣不得見徹如見掌上。
莫亂加了知。
況評唱拈弄哉。
大增罪結。
若又毫厘生毀謗之心。
永劫堕苦輪。
勉旃勉謝。
寬延第二(己巳)。
仲秋二十五蓂 謹下語畢 參學(一諾)編緝 同(元魯宗寶)訂校 槐安國語卷七(終)
一紙亦無可取。
縱國師亦有分外事。
豈足鼓牙齒評唱焉。
于此懊惱而不樂。
一日攜雛僧一兩肩西訪石氏老翁。
有一僧知予常行彼淹留重日。
把彼一帙走來投入予肩輿。
予複不顧。
既而二裡餘。
西到柏樹茶店。
肩輿且休。
予竊翻帙披閱者兩三紙。
戰栗侵肌漸汗浃背。
老淚下滴白須。
不覺拍手大笑曰。
大好老居士好耳朵。
不得聞者般迅雷霹靂。
雪山之大定欤。
劉伶之醉裡欤。
大好老居士好耳朵。
唱了拍手大笑。
裡人行旅皆怪見。
進上青楊堤上。
是風光殊絕之地而予常甚愛之。
每往來眺望移時。
此日也全不顧左右。
載悅載閱行到石氏柴門。
石翁及舊友老幼十四五輩皆迎立門外。
予一見不人事不演間闊。
唯言。
大好老居士好耳朵。
不聞者般迅雷霹靂。
大好老居士好耳朵。
老幼皆怪。
既而在石氏室者三五日。
二時粥飯之外。
行廁入浴應請對客餘。
皆看讀不釋卷。
或恨或瞋且悲且喜。
一者恨宿緣淺薄馬齒既近從心不知有此錄則拜披甚晚。
二者瞋今時往往棄廢參禅大事不能出見泥獄裡死守八識賴耶暗窟錯一生了縱修得十成不出二乘相似化城甘稱直指向上禅而雖有者般無比金文總不顧。
三者悲二十四番活祖師跨鲸海淩鷗波傳此向上宗旨被此澆末弊風吹倒而息亦斷。
四者喜鹄林半死殘喘才留撞着四百年歲秘之聖典而結難思勝緣。
既而歸來入門。
諸子欣迎而複請評唱之。
予不覺大笑而言彼迅雷霹靂。
諸子大怪。
終說彼始終。
諸子亦各歡喜忘蹈舞。
予又言。
且喜。
住庵諸子各具擇法眼。
于數千卷諸錄中特取此難遭秘典。
挑惠日于扶桑澆末昏衢。
且慰鹄林老後悲歎者。
非諸子多年參禅苦學得力哉。
諸子言。
不然。
總是依我師二十年左提右攜功果。
豈是我輩力哉。
予曰。
縱予提攜雖盡力。
諸子無實參真修。
豈有此盛事哉。
諸子有實參真修。
祖師不留難透話頭。
豈得到此田地哉。
畢竟依佛祖深恩矣。
時甲陽海岩主人節岩新命見來訪。
是亦舊參庵居一員也。
即曰。
如大燈錄者未曾有之勝會也。
随喜不知所言。
願于處處緊要之處見下語者。
是又一場佛事欤。
如雪窦錄者。
雖龍寶大士非其子孫。
且貴其高韻親見下語。
況師其兒孫哉。
不惜眉毛。
請供養一堂衲子。
予曰。
國師向上遺音謾評唱且罪科彌天。
況輕于添凡解哉。
待向後明眼宗師是可也。
他曰。
諸方往往言。
如大燈錄者徹下險竣通上孤危。
古今衲子如攀萬丈鐵闆障。
無所挾手終為四百年間滞貨。
豈待傭鹄林手舉揚。
大可怪矣。
有謗者有疑者。
願老師下語以拟彼解嘲。
舊參破衲六七輩相随請不止。
于此燒香禮拜下語者七八句。
諸子慶賀充贊歎如見夜光。
予亦日進不屈。
如入群玉府似立昙華林。
不時大展炷拜。
不時大笑獨語。
動欲忘食味煮數次。
終到拈古趙州勘婆則。
師拈語雲。
盡言日下挑孤燈。
殊不知失錢遭罪。
予一見不覺吐舌。
不遑裝香。
禮七八拜。
自彈指忏悔曰。
鳴呼如龍寶國師大和尚者參學精萃也。
不知幾生大善知識乎。
雲門再世誠不錯。
到日下孤燈一語勝雪窦七步。
可驚可慎。
吾輩張羝羊眼恃孤狸智拈弄下語大錯了也。
況我華園大定聖應祖師。
恭承荻原法皇之宸翰所編撰者焉。
可恐可敬矣。
是雖但止住庵諸子啼者而非備大方明德高照者。
蠟等罪犯無所容忏悔。
諸子一見了必付丙丁童。
擲筆曰。
謹白住庵諸子。
若人欲披覽大燈錄。
先須參翠岩夏末話。
次南泉遷化話。
鹽官犀牛扇子。
乾峰三種病。
五祖牛窗棂話。
國師三轉語。
及柏樹子話。
有賊機。
如上數段因緣不得見徹如見掌上。
莫亂加了知。
況評唱拈弄哉。
大增罪結。
若又毫厘生毀謗之心。
永劫堕苦輪。
勉旃勉謝。
寬延第二(己巳)。
仲秋二十五蓂 謹下語畢 參學(一諾)編緝 同(元魯宗寶)訂校 槐安國語卷七(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