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覺普明國師春屋和尚語錄卷第三

關燈
塵塵爾。

    物物爾。

    信手拈來用着着真。

    念念真。

    菩薩持之救迷情。

    龍女得之唱正覺。

    不可以有心求。

    不可以無心得。

    隻從當人一念信得來。

    敢問諸人。

    一念未起前此大寶着在何處。

    若能見得落處。

    菩薩濟度也恁麼時節。

    龍女成佛也恁麼時節。

    檀那信心成就也恁麼時節。

    山僧說法諸人聽法也恁麼時節。

    所以道。

    欲知佛性義。

    當觀時節因緣。

    時節若至其理自彰。

    且作麼生是彰底理(拈拄杖卓一下曰)。

    此法住法位。

    世間相常住。

    複曰。

    今日法會旨趣無他。

    檀越源氏女切念有無始罪性可忏悔。

    力修當當來世佛果正因。

    因玆建造此勝光寶殿。

    奉安地藏大薩埵尊像。

    嚴備種種妙供。

    以伸供養。

    仍命山僧開堂演法。

    贊揚薩埵功德。

    伏以地藏大薩埵親受靈山付囑。

    德越恒沙菩薩。

    濁惡末劫方便日新。

    無佛世界化尊彌力。

    此菩薩曾欲來佛會。

    預現希有事。

    在會四衆各各見自手中持寶珠。

    寶珠中雨種種寶放種種光。

    光所照觸者。

    皆獲勝妙樂離苦怖事。

    世尊知衆所疑告曰。

    有菩薩名地藏。

    過去塵沙久遠劫先。

    已入如來境界。

    成一切智。

    于諸佛法得大自在。

    能入種種方便智海。

    度苦惱有情。

    以本願力故誓不取正覺。

    恰似衲僧氣概相似。

    長在塵勞海中。

    于一一晨朝正入不可說不可說諸佛妙定。

    現身恒河沙不可計數國土。

    于不可思不可議衆生前。

    與其同事為得解脫。

    亦複忉利天上說法會中。

    十方恒沙十惡業道化導。

    分身地藏菩薩來集佛所。

    共複一形受佛付囑。

    山僧有一問。

    而今此會中比丘比丘尼善男子善女人等來集者。

    是為菩薩分身耶。

    将複非分身耶。

    若曰非分身。

    各各心地藏。

    豈無此一寶乎。

    若曰分身。

    為什麼受用不得。

    佛言。

    信為道源功德母。

    出生一切諸善法。

    是豈得非菩薩示人人手持寶珠之證據乎。

    隻隔信不信一念而已。

    是以一念歸之。

    永不堕惡趣。

    若複依教修行。

    不起于座便證無生忍。

     複舉。

    世尊一日指一片地曰。

    此地宜建梵刹。

    于時賢于長者插一莖草曰。

    建梵刹畢。

    世尊曰。

    庶子有大智。

    拈曰。

    大覺世尊擇八吉祥地。

    巨辟鴻基萬代。

    賢于長者向一莖草上圓成梵刹彈指。

    雖然于理上會則易。

    在事上見甚難。

    山僧今日當陽重為點發去(豎起拂子曰)。

    今日應無墜。

    分明在目前。

     善入默庵和尚七周忌請(香詞不錄)。

     (拈拄杖曰)十方薄伽梵。

    一路涅槃門。

    過去諸如來依此一路入泥洹。

    現在諸菩薩依此一路成正覺。

    從上列祖依此一路行棒下喝。

    天下衲僧依此一路超佛越祖。

    拄杖子依此一路出來雲。

    我世尊曰。

    若謂吾滅度非吾弟子。

    言不滅度亦非吾弟子。

    畢竟意在那裡。

    畫一畫雲。

    若不得流水定應過别山。

    默庵老師聽得忍俊不禁。

    喝一喝。

    直得。

    海嶽忽昏。

    看看(擲杖)。

    又把拄杖子。

    擲向他方世界去。

    也欲求蹤迹。

    日月倒奔。

     複舉。

    耽源為忠國師設忌齋。

    因僧問。

    未審國師應供否。

    源曰。

    未具他心。

    僧雲。

    恁麼用設齋作麼。

    源曰。

    不斷世谛。

    拈曰。

    耽源平地起波瀾。

    此僧無端遭陸沈。

    今日忽有人緻恁麼問。

    隻對他道。

    汝等諸人吃個什麼。

    當年若以此語還他。

    免使後語拖泥帶水(拄杖以下默庵末後示徒語也。

    海嶽以下三句着語辭世頌)。

     為先考了性先妣圓和三十三年忌請。

     群靈一源假名為佛。

    根塵迥脫體露真常。

    超古超今。

    覆天載地。

    如空含諸相。

    似海納衆流。

    去來不以形。

    動靜甯有意。

    未有世界。

    早有此性。

    世界壞時此性不壞。

    隻如僧問大隋。

    劫火洞然大千俱壞。

    未審者個還壞也無。

    隋曰。

    壞。

    僧又持此語問修山主劫火洞然大千俱壞。

    未審者個還壞也無。

    主曰。

    不壞。

    僧曰。

    為什麼不壞。

    主曰。

    為如同大千。

    曰壞也無孔鐵錘。

    曰不壞也鐵錘無孔。

    若人咬破兩個鐵錘。

    無生死可脫。

    無菩提可求。

    其或不然。

    雲在嶺頭閑不徹。

    水流澗下大忙生(卓杖一下。

    意旨不錄)。

     複舉。

    百丈大智禅師一日在方丈裡坐。

    有僧忽哭入曰。

    父母俱喪。

    請師擇日。

    丈曰。

    明日為汝一時埋卻。

    大慧禅師拈曰。

    者個因緣如何提持。

    如何下語。

    曰父母俱喪。

    請師擇日。

    明日為汝一時埋卻。

    曰提持也提持了。

    下語也下語了。

    切忌作禅在口唇皮子上會。

    今日有人緻恁麼問。

    對他道。

    明日為汝一時埋卻。

    者個因緣為此僧拈掇也得。

    為古人出氣也得。

    就中有諸訛處。

    若人檢點得出。

    今日供養功不浪施(卓杖一下)。

     北山圓應開山大樸和尚三十三回忌請(大元賜号真覺廣慧禅師)。

     大樸未散先将謂。

    黃連甜若蜜。

    大樸已散後誰知。

    蜜若似黃連。

    是以來無所從。

    千江有水。

    千江月去無所至。

    萬裡無雲。

    萬裡天衲僧家。

    說甚融三世當念會十方目前。

    拈拄杖挑起三千日月。

    放缽囊抖擻百城風煙。

    有時倒吹少林無孔笛。

    有時高奏僞山太古弦。

    有時握金剛劍。

    有時執鐵牛鞭。

    況複臘雪呈瑞應此法筵(時雪下)。

    祖風蕩蕩。

    王道平平。

    無固無必。

    無黨無偏。

    諸人若能于此薦得。

    北山山上月。

    夜夜照無邊。

    其或未然隻履西歸去三十又三年(意旨不錄)。

     複舉。

    适來禅客。

    舉南泉因為馬大師設忌齋古則。

    山僧别無家常可拈出。

    更提掇一遍供養大衆去。

    若能咬破必知百味具足。

    即今有人。

    問大中和尚為先師設忌齋未審先師來否。

    祗對他道。

    胡亂以來三十年。

    未曾缺鹽醬。

     康曆二年四月八日江州景瑞山金剛禅寺佛殿慶贊。

     我本無心有所希求。

    今此法王大寶自然而現。

    佛佛喚作金剛正覺。

    祖祖指名如意寶人。

    仰彌高鑽彌堅。

    在前忽焉在後。

    轉辘辘活鱍鱍。

    流出萬端範模一切。

    千聖窟宅。

    群有本源。

    脫體圓明。

    全絕名相。

    天地蓋載也。

    籍此。

    日月運轉也從他。

    聖主依之回風羲皇。

    宰臣得之安民淳素。

    此化行則風調雨順。

    此道正則子孝父慈。

    是以度關不費雞鳴。

    賓鎮塞甯用狼煙火。

    好筒清平世界何往不樂無為。

    便見三十二國土身無刹不現。

    一十六阿羅漢有禱必通。

    八大金剛為之擁護。

    二九天主為之降臨。

    奇哉入此場者點開圓通慈眼。

    洞見金剛正體。

    同處空王菩提座。

    長祝吾皇無量壽。

    山僧與麼告報。

    猶是功勳邊事。

    更有佛祖頂??一着子。

    試向諸人面前說破去(卓上一下)。

    天上天下四月八日(意旨不錄)。

     複舉。

    雲門大師四月八日垂語曰。

    十五日以前不問汝。

    十五日以後道将一句來。

    自代曰。

    日日是好日。

    山僧有一偈。

    應此時節布施諸人去。

    古佛出興稱獨尊。

    法幢随處大悲門。

    重重性海一樓閣。

    五五圓通六用根。

    隻此孤明含萬象。

    無邊三昧破群昏。

    虛空開得贊歎口。

    枯渴蒼生雨露恩。

     北山靈鹫寺第二世佛通禅師三十三回忌請。

     靈山一會俨然未散。

    人人腳蹈黃金地。

    個個頭戴午夜天。

    一念萬年今古應無墜。

    萬年一念分明在目前。

    所以道祖師心印。

    似鐵牛機去則印住。

    住則印破。

    衲僧家向不去不住處。

    直下一印印定。

    不妨卷舒立方外乾坤。

    縱橫挂域中日月。

    有時高高峰頂行鐵船。

    有時深深海底鞭鐵牛。

    捏聚放開全由我。

    抗行回互不讓他。

    奴呼釋迦彌勒。

    婢視菩薩聲聞。

    到者裡縱似寒潬月影靜夜鐘聲應扣擊。

    以無虧觸波瀾而不散。

    猶是生死岸頭事。

    何況眷锢鏴着生鐵。

    把方木逗圓孔。

    隻如生佛未分先一着子。

    落在何處(蓦拈拄杖。

    卓一下曰)。

    看看。

    山僧眉毛有幾莖(又卓一下)。

     複舉。

    洞山因為雲岩設忌齋。

    僧問。

    和尚肯先師否。

    山曰。

    半肯半不肯。

    僧雲。

    因甚全不肯。

    山曰。

    若全肯孤負先師。

    即今若有人問為先師設忌齋未審肯也無。

    山僧代他道。

    全不肯。

    又問因甚全不肯。

    代他道。

    若全肯衷我兒孫去。

    若向洞山語下會取。

    堪為佛祖作師。

    若向山僧代語下了得。

    兒孫如稻麻竹葦。

    至竟是一是二(以拂擊禅床曰)。

    鶴飛千尺雪。

    龍起一潬冰。

     土岐豫州太守雲岫慶公居士斷七請。

     群靈一源假名為佛。

    未有世界早有此性。

    便從者裡流出一切波羅蜜。

    建立無邊三昧門。

    去來不以形。

    動靜甯有意。

    釋迦彌勒呼作他奴。

    菩薩聲聞不足婢視。

    上無攀仰。

    孤迥迥峭巍巍。

    下絕己躬。

    淨裸裸赤灑灑。

    所以道。

    我為法王于法自在。

    得失是非安有挂礙。

    若能恁麼見得。

    雲岫居士昔不曾生。

    今亦無滅。

    其或未然。

    葉從霜後落。

    花向雪中開(卓杖一下)。

     複舉。

    龐居士末後枕于迪相公膝囑曰。

    但願空諸所有。

    慎莫實諸所無。

    拈曰。

    龐居士平生氣呑佛祖。

    争奈臨行手腳俱露。

    隻如道慎莫實諸所無。

    如何辨拆去(擊拂曰)。

    二十空門元不着。

    一性如來體皆同。

     施主請預修大祥忌辰。

     諸佛妙門衆生心源。

    蕩蕩乎該橫窮豎恢恢焉蓋幹載坤。

    便見獨脫無依而如同一切。

    孤明自照以爍破群昏。

    譬如空随方圓器。

    又似春長草木根。

    泯其所以豈以言宣。

    所以道。

    有物先天地。

    無形本寂寥。

    能為萬象主不逐四時凋。

    是以一人發真十虛消殒。

    六塵迥脫萬法歸元。

    生耶死耶。

    無可道。

    左之右之逢其源。

    到者裡百草頭上薦取活祖。

    鬧市門頭識得至尊。

    猶是功勳邊事。

    不涉離微一句。

    作麼生道(卓杖一下)。

    自攜瓶去買村酒。

    卻着衫來作主人(意旨不錄)。

     複舉。

    世尊曰。

    一念普觀。

    無量劫無去無來。

    亦無住。

    如是了知三世事。

    超諸方便成十力。

    此是釋迦老子誘獎孩提底。

    山僧又有一偈。

    布施大衆去。

    一念頓超塵點劫。

    全非聖解與凡情。

    誰知佛祖那邊路。

    直蹈毗盧頂上行。

     永德二年七月十九日。

    承大丞相命就于等持禅院。

    為大聖寺殿從一品無相圓公大禅定尼盡七忌辰。

    丞相自書金剛經。

     垂語曰。

    登山不避虎豹樵夫之勇也。

    入海不怕蛟龍漁夫之勇也。

    法戰當場不顧危亡衲僧之勇也。

    大坐當軒決勝千裡上将之威也。

    今朝台旆列砌。

    日月照臨法筵。

    驚群作略要見其人。

    有麼(問答罷)。

    乃曰。

    寶劍出匣四海清平。

    明鏡當台萬象影現。

    迦葉靈山微笑。

    達磨小林安心。

    西天四七葉葉聯芳。

    東土二三燈燈分焰。

    祖師吐露一句。

    截斷生死魔軍。

    知識直示一機。

    照破黑山鬼窟。

    自爾說法攪長河作蘇酪。

    手段變大地成黃金。

    黃梅七百叢中飛出嶺南瑞鳳。

    黃檗六十棒下敲出濟北麒麟。

    是以大樹風标蔭涼遍布天下。

    曹源正脈支派暗注東西。

    皇道不言化藉之遠傳。

    祖苑教化春為之改觀。

    是名淨名掌上妙喜世界。

    亦謂法王毫端浮幢刹海。

    如是難測難量希有事。

    諸人還信得及麼。

    其或未然。

    試向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