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 三苦八苦
關燈
小
中
大
三界無安,衆苦充滿,不獨我們的娑婆世界是如此,十方國土,除佛國外,也都是同樣的情形。此土有情,以苦為樂,不思出離,故佛說四谛,以苦為首,使之知苦斷集,慕滅修道,是為千佛出世的共例。
諸經言苦,有二苦(1)、三苦(2)、四苦(3)、五苦(4)、八苦、十苦(5)、百苦(6)之别。其實五濁惡世,無一非苦,其品類之多,非言能盡。三惡道無論已,即就人道而言,吾人在人生四苦中,所經曆者,僅一生苦,然已談虎色變。不久的将來,尚有老病死三劇苦,加諸吾人身上,所以必須跳出三界,以絕苦本。
苦谛是四聖谛中的首要,不容不說。茲姑就最普通的三苦八苦,加以說明,雖然隻是大海中的一勺(7),然而嘗此一勺,即知大海之味,聞一知十,固在于學者的感悟也。
所謂三苦者,是對于三受而言。一切衆生,在六道中,所受的境界,不出三類:即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此三受悉皆是苦。苦受如饑痛,寒暑,貧病等,心身受苦時則生苦,是為苦苦。樂受如富貴壽考,花好月圓等,樂境變壞時則生苦,是為壞苦。不苦不樂受,雖然無苦,然而外則四相遷流(8),内則諸想不斷,是為行苦。欲界三苦俱全,色界隻有壞行二苦,無色界隻有行苦。
八苦者:一、生苦。在胎如處監牢,出胎如鑽穴隙,是為生苦。二、老苦。眼昏耳聾,氣虛體弱,是為死苦。三、病苦。四大不調(9),面黃肌瘦,是為病苦。四、死苦。疾痛喪生,水火殒命,是為死苦。五、愛别離苦。骨肉分離,魂牽夢萦,是為愛别離苦。六、怨憎會苦。惡眷敗家,仇人見面,是為怨憎會苦。七、求不得苦。名利愛樂,圖謀不成,是為求不得苦。八、五陰熾盛苦。五陰的作用熾盛,蓋覆真性,故舍報(10)之後,複須受生,是為五陰熾盛苦。上七苦是果苦,後一苦是因苦。
若論八苦和三苦的關系:則生、怨憎會、求不得、皆為苦苦;愛别離為壞苦,五陰熾盛為行苦、老、病、死、則通于苦苦及壞苦。
【注釋】
(1)一内苦。此有二種:一切疾病為身苦,憂愁嫉恨為心苦。二外苦。此亦有二種:一為盜賊虎狼之害,二為風雨寒暑之災。
(2)除本課所列苦苦、壞苦、行苦之外,複有二說:甲說:身心所受之苦,名依内苦,人物見害之苦,名依外苦,風雪水旱之苦,名依天苦。乙說:一切衆生,有三種身苦,謂老病死;三種心苦,謂貪嗔癡;三種後世苦,謂地獄饑鬼畜生。
(3)即生老病死四苦。
(4)在上列四苦外,另加一獄苦,謂違法犯罪,受諸刑罰,枷銷系身,不得自由之苦,統稱五苦。
(5)在生老病死四苦之外,加五、愁苦,六、怨苦,七、苦受苦,八、憂苦,九、病惱苦,十、生死流轉苦。
(6)三界二十五有,各有生住異滅四有為相,生住異滅者,無常也,無常為苦,故合之則有百苦。
(7)勺音酌,古飲器名,形如湯匙。
(8)即生住異滅四相,遷流不息,此滅彼生,此生彼滅。
(9)四大不調,即身體上地水火風不調和,系生病的異名。
(10)謂舍棄報身,即死的異名。
【習題】
(一)佛說四谛,何以以苦為首?
(二)二苦是什麼?
(三)何謂依苦?依外苦?依天苦?
(四)何謂三種身苦?三種心苦?三種後世苦?
(五)三種受是什麼?由三受生的三苦是什麼?
(六)在三苦中,欲界、色界、無色界、各有那幾種苦?
(七)八苦是什麼?其中那幾種是果苦?那幾種是因苦?
(八)八苦和三苦的關系如何?(試劃一關系表)
諸經言苦,有二苦(1)、三苦(2)、四苦(3)、五苦(4)、八苦、十苦(5)、百苦(6)之别。其實五濁惡世,無一非苦,其品類之多,非言能盡。三惡道無論已,即就人道而言,吾人在人生四苦中,所經曆者,僅一生苦,然已談虎色變。不久的将來,尚有老病死三劇苦,加諸吾人身上,所以必須跳出三界,以絕苦本。
苦谛是四聖谛中的首要,不容不說。茲姑就最普通的三苦八苦,加以說明,雖然隻是大海中的一勺(7),然而嘗此一勺,即知大海之味,聞一知十,固在于學者的感悟也。
所謂三苦者,是對于三受而言。一切衆生,在六道中,所受的境界,不出三類:即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此三受悉皆是苦。苦受如饑痛,寒暑,貧病等,心身受苦時則生苦,是為苦苦。樂受如富貴壽考,花好月圓等,樂境變壞時則生苦,是為壞苦。不苦不樂受,雖然無苦,然而外則四相遷流(8),内則諸想不斷,是為行苦。欲界三苦俱全,色界隻有壞行二苦,無色界隻有行苦。
八苦者:一、生苦。在胎如處監牢,出胎如鑽穴隙,是為生苦。二、老苦。眼昏耳聾,氣虛體弱,是為死苦。三、病苦。四大不調(9),面黃肌瘦,是為病苦。四、死苦。疾痛喪生,水火殒命,是為死苦。五、愛别離苦。骨肉分離,魂牽夢萦,是為愛别離苦。六、怨憎會苦。惡眷敗家,仇人見面,是為怨憎會苦。七、求不得苦。名利愛樂,圖謀不成,是為求不得苦。八、五陰熾盛苦。五陰的作用熾盛,蓋覆真性,故舍報(10)之後,複須受生,是為五陰熾盛苦。上七苦是果苦,後一苦是因苦。
若論八苦和三苦的關系:則生、怨憎會、求不得、皆為苦苦;愛别離為壞苦,五陰熾盛為行苦、老、病、死、則通于苦苦及壞苦。
【注釋】
(1)一内苦。此有二種:一切疾病為身苦,憂愁嫉恨為心苦。二外苦。此亦有二種:一為盜賊虎狼之害,二為風雨寒暑之災。
(2)除本課所列苦苦、壞苦、行苦之外,複有二說:甲說:身心所受之苦,名依内苦,人物見害之苦,名依外苦,風雪水旱之苦,名依天苦。乙說:一切衆生,有三種身苦,謂老病死;三種心苦,謂貪嗔癡;三種後世苦,謂地獄饑鬼畜生。
(3)即生老病死四苦。
(4)在上列四苦外,另加一獄苦,謂違法犯罪,受諸刑罰,枷銷系身,不得自由之苦,統稱五苦。
(5)在生老病死四苦之外,加五、愁苦,六、怨苦,七、苦受苦,八、憂苦,九、病惱苦,十、生死流轉苦。
(6)三界二十五有,各有生住異滅四有為相,生住異滅者,無常也,無常為苦,故合之則有百苦。
(7)勺音酌,古飲器名,形如湯匙。
(8)即生住異滅四相,遷流不息,此滅彼生,此生彼滅。
(9)四大不調,即身體上地水火風不調和,系生病的異名。
(10)謂舍棄報身,即死的異名。
【習題】
(一)佛說四谛,何以以苦為首?
(二)二苦是什麼?
(三)何謂依苦?依外苦?依天苦?
(四)何謂三種身苦?三種心苦?三種後世苦?
(五)三種受是什麼?由三受生的三苦是什麼?
(六)在三苦中,欲界、色界、無色界、各有那幾種苦?
(七)八苦是什麼?其中那幾種是果苦?那幾種是因苦?
(八)八苦和三苦的關系如何?(試劃一關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