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疏百條第三重第九

關燈
三性前後說 疏文。

    八識三性三無性爾者可雲三性三無性如次前後說也乎。

    答。

    淄州大師存三義釋。

    且依第二釋。

    三性前說無性後說之義可存申也。

    雨方也。

    若雲如次前後說也者。

    凡以三時之次第案三性三無性之前後。

    三無性般若皆空之義當第二時教。

    三性第三時中道顯了教故。

    無性前說三性後說。

    依之義燈。

    無性前陳三性後說若又依之雲爾者。

    天親本頌雲即依此三性立彼三無性。

    護法釋論。

    即依此前說三性立彼後說三種無性三性膠說無性後說之義誠以分明也。

     答。

    本自所答申三性前說無性後說也。

    深密經第一卷說八識。

    第二卷初法相品說無性。

    次無自性品說三無性。

    即以之為三性三無性。

    故前後之業分明欤。

    但至難勢者。

    于三無性有顯了隐密之二義欤。

    隐密之義。

    本當第二時之教。

    然雲後說事。

    義燈有二釋。

    一雲。

    經辨三時非約前後。

    但經類相從一雲。

    又據漸悟一類菩薩說此三時。

    非望頓悟若又顯了義。

    第二時總說無性故說諸法皆空也。

    三無性三性上空義邊搜出說無性。

    第地理無性開會即三性上無自性義也故。

    三性後說無性也。

    如此成申不可有相違。

     本裹付雲 隐密義。

    唯識疏雲。

    總密意說三種無性顯了義義林章雲。

    以顯了言說三無性非空非有中道教故。

     重難雲。

    凡三無性者指第地理之般若皆空之祥雲事。

    唯識論之文分明也。

    故論第九釋三無性故。

    佛密意說一切法皆無自性。

    非性全無。

    說密意言顯非了義是豈非指第二時般若總說無性為三無性教乎。

    若爾者約三時次第。

    無性第二時之說也。

    三性第三時之說也。

    可無性先陳之義勿論也。

    但至雲慈恩釋雲以顯了言說三無性故非三無性第二時者。

    此義林章釋也。

    彼釋唯識論疏雲。

    總密意說三種無性。

    非無後二性。

    但無計所執此釋既雲總密意說三種無性。

    三無性隐密之說也雲事分明也。

    一師釋不可成以析。

    故知義林之釋。

    第二時之無性教開地第三進之三性之上無性義也成顯了之說故。

    雲以顯了言說三無性也。

    凡無性後說之義。

    指深密經無自性品所說三無性雲無性後說欤。

    若爾者于一時一會所說之經何秘論前後乎。

    前說後說義專于說時各别之它可論之也。

    故義燈雲又準深密同麻一經非前後說故之難專葉道理者乎。

    次至雲天親本頌并唯識釋依三性雲說無性故可三性前說性後說者。

    凡相宗意依解深密經勝義生菩薩之問判一代依為三時教為立教之大宗。

    初時有教第二時空教第三時中道教也。

    今此三無性者示三性之上空義故當第二時之空教之條勿論也。

    若以是雲說三性之後。

    一代說教可雲有四時乎。

    若爾者大背如來答說判為三時。

    若又雲第三時之攝屬也者。

    三性教與無性教其旨大别也。

    何合為之時之教乎。

    又義燈加一難雲。

    說三性之教可為第地理。

    在空前故(雲雲)故知解空密經無自性品雖在二性之後。

    意說第二時諸法空即述此三性之上無自性之義也故。

    所指無性教全指第二時也。

    次至雲唯識論即依此前三種自性立彼後說三種無性之釋三性前無性後之旨分明也者。

    不可設私會通。

    義燈雲此前兼二。

    依此論前及依經前說三自性觀生意樂。

    密意趣故後說無性。

    今此為地顯不相違也此釋意。

    前後者非相對之前後欤。

    前二有前。

    論前者指唯識論第八卷說三性之文。

    今三無性之釋第九卷故。

    經前者指深密經之法相品也。

    說三種自性之故。

    對無自性品雲前也。

    後說無性者。

    依勝義生菩薩之之問有前說空後說無自性空義故雲後說也。

    故知前者若論若經對後段之文前段雲前。

    後說者約三時教之次第對初時之有教第二時之空教雲後說也。

    此釋意。

    思若唯識論前後說無性之賓。

    無性第三時之說故。

    不可雲隐密之說。

    而釋觀生意樂密意趣故後說無性(雲雲)既雲隐密說。

    又雲觀生意樂之意。

    無争指第二時之空教為後說無性雲事。

    若爾者先說三性後說無性全非相對之前後故。

    不可為無性後說之證文。

    彼師此釋殊第二三性前說無性後說之下釋也。

    後說無性尤可雲指深密經無自性品所說三無性。

    釋指第二時空教意以唯識論文全不為三性無性前後證文也。

    故唯識論之文意。

    依前所明三性初時之有教之後說第二時之空教也可意得也。

     答。

    本自答申處可三性前說無性後說也。

    付此法門淄州大師設三釋。

    第一無性先陳三性後說。

    第二三性先說無性後說。

    第三三性無性之前後未必一定。

    随在何義無性教指空教此三義中自判。

    然第二勝(雲雲)故知以三性前無性後之義可為證也。

    是以顯揚論雲。

    當知無性不離自性是故前說三種自性說無性事依三性故。

    三性先說無性後可說。

    道理分明也。

    但至雲三時次第無性有第二三性在第三者。

    是燈問答也。

    有二會釋。

    一雲。

    經辨三時非約前後但以類相從一雲。

    又據漸悟一類菩薩說此三時非望頓悟初釋意。

    深密經判一代教為三時事。

    未必說時次第。

    以法門有空中從淺至深次第為三時也。

    若約正說時。

    說三性事先有。

    說三無性在後也。

    依三性可說三無性之旨分明故。

    故最初說。

    花嚴經為第三時之教。

    最後說遣教為初時之教也。

    不約說時之前後之條分明也。

    第二釋意。

    約漸悟一類機立三時教。

    約頓悟機先說三性教也。

    花嚴經是也。

    故三性前說花嚴經。

    無性後說第二時之般若也。

    次雲三無性教密意之說故。

    可無性前說雲事。

    付之有縱奪二義。

    縱義自元答成意以第二時般若為三無性教故。

    無性教隐密說也。

    然有三性教後雲事。

    如先出成義燈釋。

    奪義雲無性教之時第二時之隐密說也。

    雲三佛性之時開會第二明雲三性上無性之義也故。

    顯了之說也。

    即當深密經無自性品所說三無性也。

    故知隻雲無性教。

    可雲無性前陳。

    若雲三無性教。

    可雲無性後說也。

    次至同座一經非前後故之釋者。

    前于後說無性出隐密顯了之二義之中。

    依隐密之義同座一經之義無相違。

    自元深密經無性不雲性教故。

    若依顯了之義設雖一經中。

    何不雲前後之說乎。

    可有說時前後之故。

    次本頌并唯識論會釋不可然。

    先經前論先者對何後乎。

    論先者對第九卷三無性之說指第八卷三性說雲前也。

    是豈非一雙前後相對乎。

    又經前者對深密經無自性品指法相品所說三性雲前也。

    是又非一雙相對乎。

    若爾者後說無性指第二時雲事甚不可然。

    但至雲密意趣故後說無性者。

    深密無自性品雖顯了說也。

    所指第二時隐密說故。

    雲密意趣故也。

    意雲。

    至法相品顯三性之旨畢。

    立歸見第二時之空教。

    全述此三性之上無自性之義見也。

    故判三無自性之詞顯了之言。

    所指無性教指第二時之故。

    或雲隐密或雲顯了。

    俱無相違也。

    次至無性教有三性之後雲可四時教難者。

    于無性教存申爾義中。

    依顯了之義。

    本三時教者。

    第三時中道教也。

    三性顯中道比旨三無性顯中道之旨故。

    全不可雲别時教。

    俱第三時之教攝屬有何相違乎。

     一。

    私雲。

    三無性顯了義雲無性後說者。

    深密經無自性呂所說三無性為無性後說也。

    對法相品所說三性雲後說也。

    三無性隐密義。

    三性前說者指花嚴經也。

    謂為頓悟先說花嚴三性。

    後為漸悟說第二時無性教說。

    三性前說無性後說也。

    此雨義中燈意以三無性隐密義為所存欤。

    或釋觀生意樂密意趣故後說無性。

    或難說三性教可為第二時。

    有空前故(雲雲)以三無性教定空教事分明也。

    若此釋。

    難詞故雲非所存。

    答之作二釋時尤可判非空教旨。

    然肯空教義設二會釋故。

    此誦意以三無性隐密義為所存。

     後二無性 付明三無性。

    且可雲後二無性于依圓當體直立無性之名乎。

    答。

    此事南北雨寺之異義也。

    然且依一義。

    依圓當體立無性之名可申也。

    雨方。

    若于當體雲立無性之名者。

    凡思依圓二性正後二智之境界。

    其體非全無。

    何直雲無性乎。

    定知後二無性依圓上遍計實執不相應故雲無性也雲事。

    是以慈恩釋。

    非無後二性但無計所執若又依之雲爾者。

    對三種自性雲三種無性。

    三性無偏頗當體立無性稱若後二無性雙遮變計。

    立三無性無其诠者欤。

    一切所執初相無性遮之故。

    爾者雨方也。

     答。

    凡三性三無性相對法門也。

    三性既于當體立此稱。

    無性何遮他法乎。

    故知依圓之當體立無性之稱雲事。

    是以唯識論。

    假說無性非性全無若遮遍計雲無性者。

    是則實說也。

    豈雲假說乎。

    但至難勢者。

    後二無性為遮愚夫實有之執且說依圓空。

    雖然依圓中道法非可被遮之法。

    故為真實所遮者即遍計所執也。

    依之唯識論謂。

    後二無性雖體非無。

    而有愚夫于彼境界妄執實有我法自性。

    此即名為遍計所執為除此執故。

    佛世尊于有及無總說無性意樂為除執。

    立無性時直雲依圓空也。

    不可有相違。

     裹書雲。

    南寺執空。

    但南寺之護命僧正體空義也。

    北寺體空也。

     問。

    依圓之當體有空義。

    當體立無性之稱欤。

    如何。

    答雲。

    爾也。

    可見覺夢抄。

     重難雲。

    無性者空義也。

    遍計所執實從妄情迷執所起體用都無法故。

    可無性道理勿論也。

    依他諸法因緣生之義。

    雖虛假之性也假有之分非無故。

    後得智緣之起大悲心。

    圓成實性諸法至實性故。

    其體堅實非虛妄。

    依何依圓性雲空乎。

    若當體有可空道理雲空。

    此即可實說。

    然唯說論後二無性。

    俱假說無性定知論當體無空義雲事。

    雖無空義為遮執假雲說空。

    所空處定可非依圓當體。

    非遮所執者是何物乎。

    若又依圓當體無可雲空之義。

    為遮執雲說無自性。

    所無定可所執義又勿論也。

    若猶計且雲為遮執非依圓之當體無假雲無者。

    三無性之法門可虛妄說。

    凡相宗意設雖方便之說也。

    雲無虛妄之說也。

    若佛說有虛妄之分。

    何雲無客無淨之教乎。

    是以唯識論定三性之體之時。

    我法非有空識非無我法者所執也。

    空識者。

    空圓成識依他也。

    定依圓二性。

    既非無。

    何雲是無性乎。

    定知後二無性所遮自性可遍計所執雲事。

    但至雲遮所執始相無性盡。

    空一切所執立相無性故其上立後二無生可非所執者。

    誠後二無性所無克其體雖所執也。

    初性總遮愚夫迷執。

    後二無性别遮依圓上迷執故。

    總别義門異非重言也。

    所诠遮愚夫迷執之時。

    我法之執實凡情迷謬故雖可遮之。

    依圓二性聖智之境界思其體真實執着之故于依圓上别說無性法門也。

    是即遮學教成迷之執也。

    例如三論空初方言遮性實之迷第二方言遮學教成迷之執也。

    次至雲非體空不可雲假說若執空此即實說也何雲假說乎者。

    雖遮所執對執者意樂依圓思實雲汝所執依圓自性空也故。

    以依圓雲無性雲假說也。

    然彼所遮依圓當情現依圓故非實依圓雲執空也。

    慈恩非無後二性但無計所執之釋專顯此意也。

    故唯識論第九明三無性之時。

    依他無性釋雲。

    依次依他立生無性。

    此如幻事詫衆緣生無如妄執自然性。

    故假說無性。

    非性全無此釋既遮妄執自然之性為生無性。

    所遮所執非依他當體。

    又勝義無性釋雲。

    依後圓成實立勝義義無性。

    謂即勝義由遠離前遍度所掃我法性故假說無性。

    非性全無此又所遮無性指遍計所執之我。

    法性直遮圓成常體不見乎。

    爾者如何。

     答。

    此事法相一空大事南北南寺異義也。

    南寺諸德立執空義。

    北寺諸德并南寺護命僧正立體空義。

    二義俱控法相淵源考立破首尾。

    争辄定二義勝劣乎。

    且任北寺之傅立體空義申也。

    凡三無性教門以諸部般若為本。

    然般若之說不雲依他圓成。

    一切諸法說空義相也。

    其體非空混說空名般若隐密之教也。

    若遮所執說。

    第三時之說又爾也。

    遣虛存實義故。

    何必雲隐密之說乎。

    定知依體空之義為隐密之說雲事。

    且唯識論标雖體非無釋假說無性。

    約體說無性雲事異論者乎。

    但至雲遍計迷情之所執故有可遮之道理依圓二智之境界也何遮之者。

    法門顯了隐密源此處分。

    難勢之所存三性教之通也。

    三無性本隐密說故不可遮修圓。

    為遣迷情且遮之。

    隐密之說貌也。

    次至雲依圓當體有可空義故雲無性不可雲假說者。

    依圓當體。

    有可空義故。

    雖雲無性。

    彼空中道空非單空。

    而三無性之教門單空之說故雲假說也。

    但有可其體空義立體空雲事。

    所可思案也。

    次至雲三無性之教門可虛妄之說者。

    依圓當體自本有可空道理雲無性答申上。

    無性之說何虛妄乎。

    凡中道之法必其體非空非有也。

    非有義邊帶空義故。

    搜出彼空義說無性也。

    次至空識非無論文者。

    答申意依圓單空之法故。

    非雲說體空。

    中道法上控出所朋空義為破愚夫實執說空時。

    愚夫思單空故。

    約此邊雲假說無性也。

    次至雲地初相無性遣一切所執既盡其上立後二無性無用之難有二義一約總别之義二相無性遮常凡夫迷執後二無性遮學教成迷之執故非無用者。

    約總别之義時。

    重言地钐之難未被遮。

    别必存總中礦。

    次後二遮淡教成迷之執雲事。

    三無性既以三性為體。

    故用無性所執為體之時。

    設雖學教成迷之執也所執之分悉可攝相無性。

    立後二之無性豈非重言乎。

    三論三種方言例義門不等乎。

    次假說無性會釋不可然。

    執空義雲後二無性依圓體上所執空也詞也。

    設以執者。

    依圓當體直非雲空也。

    雲空詞本被所執。

    何雲假說乎。

    次至雲唯識論三無性釋遮所執者。

    釋意雲。

    後二無性體非無。

    愚夫妄執計實有相。

    即所執非依圓之體故。

    無體遍計有體依圓總遮雲說無性也。

    先雖體非無詞所顯遮體若不遮體雲雖體非無何用乎。

    又于有及無總說無性不指依圓之當體何雲于有乎。

    雲有無俱遮無争遮有者直指空識非無之依圓二性雲事。

    但舉所執事。

    本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