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疏百條第三重第一

關燈
六大法身 問。

    上達法身下及道今此法身可雲大日如來耶。

    答。

    不然也。

    雨方也。

    若雲非大日者。

    今文明六大為四曼體性之義。

    所變四曼舉十界也。

    然案住心論寶鑰等歸敬序。

    六大四曼各别歸敬時。

    大日四曼中舉之。

    若爾者。

    今上達法身者尤可指大日舉之。

    若爾者。

    今上達法身者尤可指大日況又廢立化身。

    不過四種身。

    大日既自性法身也。

    豈不名法身乎。

    定知舉佛界雲法身可指大日雲事。

    若又雲爾者。

    宗意以大日為諸法根源。

    尤萬六大若爾者既可能變六大。

    何攝所變之十界乎。

    爾者爾方。

    答。

    自元所答申非大日法身也先德。

    以大日定六大法身何攝所變之四曼乎。

    且難勢其理顯。

    但至雲以大日屬四曼者。

    四曼是則相也。

    而大日為諸尊總體。

    判乃至世天等悉是毗盧遮那已體若四身中一身别相佛定。

    何雲諸尊總體乎。

    可知大日六大體性故依為諸尊能造為諸尊總體雲事。

    次至住心論等釋者。

    為顯六大為四曼體性之義。

    四曼中舉加能造六大欤。

    或又如先德釋者。

    四萬之外有法界曼荼羅。

    法界曼荼羅者。

    六大位直存四曼之相欤。

    為顯此義。

    因四曼歸敬法界曼荼也。

    次佛身配立不出四身雲事。

    于四身可有開合之義合大日法身有為自性身。

    又有四身局四曼分六大法身别立先德秘釋引聖位忏二經文立五種法身義。

    專此意也。

    實菩提心論成大毗盧遮那佛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等流身者雲四身别相毗盧遮那總體之旨分明也。

    又秘經标薄伽梵雲以五智所成四種法身。

    薄伽梵外舉四身乎。

    凡四身者自性受用等也。

    自性身阿□佛者。

    經說分明也。

    大日雲自性身事。

    還微隐說欤。

    以四身配立為難勢事。

    更不及苦勞也。

     重難雲。

    思大日如來。

    為曼荼羅中台尊相好具足佛身也。

    既有對諸尊之一身。

    何雲諸尊能造體乎。

    若能造六大。

    曼荼羅海會總體故。

    别一處不可圖之。

    況又能造六大色形有無未定。

    以相好具足羯磨身定能造六大事。

    甚以不可然設。

    六大位許色形。

    六大四萬能造故。

    以非四曼别相之色形可為六大色形。

    若存一曼色相者。

    為餘曼荼羅能造之時雲何。

    以羯磨形佛身造三昧耶形。

    能造為本所造為本。

    能所造法尤可相順也。

    羯磨形。

    三昧耶形相順成能所造事。

    大所難思也。

    加之法體相者以不二為體以差别為相。

    若于六大位存羯磨形尊體者。

    既異餘法三等。

    豈不二總體義乎。

    四曼差别有何異乎。

    但至雲以大日為六大法身者。

    先德立五種法身證之時。

    望阿□等四身大日為總體故。

    總體義門以同六大。

    且名六大法身也。

    非理盡釋欤。

    凡總别義門重重也。

    一切諸法總體雖六大。

    于四曼中又各有總輥義。

    各彼總為大日别為諸尊也。

    為薩王愛者以阿□為總體。

    為欲角愛慢以金薩為總體。

    以阿□金薩等不可雲六在耕身。

    故知以大日雲諸尊總體。

    直不可定能造六大也。

    大日即具四曼相故。

    是則别之中總也。

    非總中總。

    次住心論等會釋甚不可爾。

    六大四曼說文既各别也。

    何猥以六大屬四曼中乎。

    六在為四曼體性之義可顯之者。

    于長行可設其釋。

    何窄頌文存因便釋乎。

    又六大位有四曼雲事甚難思。

    常四曼以何為差異乎。

    所诠四曼别相也。

    六大總體也。

    以異别相可為總體之義。

    總體位重存四曼别相事。

    非自語相違乎。

     答以大日為六大法身。

    非私案立。

    專任先德釋。

    故秘釋雲。

    複次法身有五種。

    前四身并法界身故。

    曼荼羅有五種。

    前四曼加法身曼荼羅故。

    聖位經像雲又禮忏經自性身外立法界身。

    依此等證文。

    四身外有法界身。

    法界身者六大法身四身外法界身指大日也。

    既雲法界身者六大法身。

    大日即六大也雲事。

    何及異義乎。

    随今章釋故。

    佛說六在灰法界體性非指法界體性智乎。

    若非法界體性智者。

    六大說法界體性說文何乎。

    若法界體性智。

    可大日條勿論也。

    凡宗意以大日為海會總體事。

    誰異求之乎。

    若四曼随一佛體。

    何故雲海會總體乎。

    但總别重重故。

    大日雲總事别之中總也成申事甚不可爾。

    我名金剛菩薩(乃至)名種種惡趣衆生。

    大悲曼荼羅正标此義也。

    釋指一曼荼羅諸尊總名大日。

    若随一佛。

    此義雲何。

    若别中之總。

    此上有何總乎。

    是豈以海會能造體非為六大之義乎。

    凡一家意。

    人法一緻。

    為法之處無不成人。

    若爾無當六大法體之人乎。

    但至雲曼荼羅中台佛對諸尊者。

    約實義見大日之時。

    諸尊在日也。

    故别非可圖書中台。

    為顯總别義且對諸尊圖一佛尊位之。

    如支分生曼荼羅者。

    以四重海會諸尊為大日如來五體支分建立曼荼羅。

    是則深秘曼荼羅示大日客體也。

    故宗先達以支分生曼荼羅教相談義出語事深禁之。

    顯深秘實義故也。

    次能造六大色形有無事雖及異義。

    今答成意有色形義也。

    六大色形先德秘釋往往出之。

    為彼末資尤可仰信之設許色形至雲可存不屬四曼色形者。

    一切色形悉盡四曼。

    何有異四曼色形乎。

    然四曼差别相故。

    諸相各各相對。

    設談不離義。

    不改其相互相攝入。

    如雲他宗相入法門。

    六大色形舉一全收舉一相。

    諸相悉一相也。

    然非廢餘相。

    不改餘相之相隻一相也。

    故四曼中三昧耶形有方圓三角等五輪形相。

    六大造之時。

    以方圓三角之相成一言。

    圓三角不逆方。

    餘相又如此。

    故知六大位一切色形等諸相無不具之。

    此諸相舉成四曼一一法也。

    成四萬時。

    六大有分限。

    各别非成之。

    是必非成一具六大之義。

    多具六大。

    此義門無相違也。

    次羯磨形。

    三昧耶形可相順雲事。

    如次上成。

    次以不二可為總體雲事。

    答成趣專此意也。

    而顯家不二無明緣起之前存差别之相故。

    法性根源諸相泯不二稱不二體。

    今宗不爾。

    性相曆然。

    故法性源底尤像曆然。

    此萬像之上有常同常别之二義總體以常同為表故不二也。

    别相以常别為本故而二也。

    常同不泯諸相故。

    非無而二義。

    常别錠融無礙故。

    不妨不二義也。

    次先德六大法身會釋不可然。

    若四曼佛何猥雲六大法身會釋不可然。

    若四曼佛何猥雲六大法身乎。

    設雖總别義重重。

    總根源可六大也。

    大日既諸尊根源。

    此上更無别佛。

    豈非六大。

    乎。

    故大日經雲。

    我一切本初。

    号名世所依。

    說法無等比。

    本寂無有上今章釋雲。

    我者大日尊稱(乃至)一切法本祖。

    如來法身衆生本性既雲一切本祖。

    何雲局大曼一種非諸法根源乎。

    又雲。

    無有上。

    若四曼佛。

    此上有能造六大。

    何雲無有上乎。

    又今宗以六大為所證理。

    同諸教真如理也。

    而釋本寂無有上句雲。

    如來法身衆生本性同得此本來寂靜之理本來寂靜理者。

    指我一切本初體也。

    既為所證理。

    豈非六大體性乎。

    次住心論釋事。

    大日如來六大法身義分明。

    雨義會釋何強相違乎。

    聖教如此例惟多。

    香角釋起信論三大義為生滅門。

    生滅門相用二大真如門體大也。

    為顯起必依不起。

    生滅門中又釋舉體大。

    次六大位大位雙有四曼雲事。

    前而二不二等義門其旨顯畢。

    六大色形舉一全收也。

    四曼别相故。

    其相差别。

    其旨大異也。

    何相濫乎。

     一。

    問。

    六大法根源故。

    不可有和合共成之義。

    而羯磨形聚方圓等之形以青黃等之衆色成。

    既和合共成。

    豈非四曼乎。

    答。

    今所皎羯磨形四曼中羯磨也。

    六大羯磨不可雲和合共成。

    羯磨人相未必供諸緣之處自有此相可意得也。

    例如以四在厲四味一青色必四大和合成然青色邊一種色非四大。

    又四味四大八事和合成眼根。

    眼根又有八事之外。

    如此顯形衆色合成人體。

    羯磨人邊又一種色有之也。

    問。

    爾者大日上顯形色四曼欤。

    答。

    不爾。

    六大法身許羯磨形義。

    一切色相六大處有之可意得也。

    故大日上四曼相直六大也。

    先德法界曼荼羅者是也。

    此四曼舉一全收。

    舉一曼餘舉一曼相也。

    非如别相四曼互形對差别。

    一曼中各各諸相又随如此。

    假令蓮花一舉一切三昧耶形舉蓮花形也。

    然不壞諸相舉一字諸字一字也。

    故以阿字為六大字此義也。

    問。

    約六大門海會諸尊悉六大尊乎。

    将以大日一尊為六大諸尊可雲四曼尊乎。

    答。

    前後句俱可許。

    先曼荼羅建立。

    大日标為海會總體義安中台。

    諸尊标為所造四曼之義各各形相差别。

    然論實義乃至世天等悉是毗盧遮那已體。

    何有淺深之别(雲雲)海會諸尊皆大日故悉六大法身也。

    故諸尊體皆六大法身。

    四曼各各諸尊所具别相也。

    每尊具四曼也。

    三密各各諸尊作用也。

    以之可為實義。

    故一流習觀音文殊等諸尊上有三種秘釋。

    淺略義大日普門總體諸尊一門尊體也。

    第二重大日如來為度人住各各三昧名諸尊。

    第三重諸尊全大日也。

    但此段教相談義可斟酌事也。

     成佛二利。

     大毗盧遮那佛神變加持今此成佛為通自證化他。

    将如何。

    答。

    可局自證也。

    雨方若雲局者。

    成佛言是廣。

    何簡化他乎。

    是以宗家釋中于今成佛開自他受用何雲局自證乎。

    若又依之雲爾者。

    疏中指今成佛。

    然此自證三菩提唯局自利雲事。

    實以分明也。

    如何可承乎。

     答。

    可局自證。

    存申意任疏家釋義。

    今題專為明說經由來顯四身生起之旨文也。

    毗盧遮那唱自證之成佛之後。

    出神變加持之應用說今經雲意也。

    若爾者。

    成佛位唯自證化他應用偏可有神變加持之位是以宗家釋今成佛句判修得始覺智身。

    是豈非簡化他乎。

    但至自他受用釋者。

    因受用言^2□一往釋也。

    無相違。

     重難雲。

    開收家釋義。

    于毗盧遮那出三義。

    即自證化他義分明也。

    成佛言若非簡化他之言者。

    雲毗盧遮那成佛之時。

    何強局自證乎。

    是以宗家開題。

    四身配當畢攝四為三之時。

    變化等流合為一身。

    法應化三身如次可知(雲雲)以成佛句為應身。

    于應身内應外應二義有之。

    故尤可通自證化他。

    若依金光明經三身說。

    第二應身避化他。

    不可雲局自證乎。

    又覺苑釋以顯四句配三大之時。

    成佛以下為用大。

    用大佛豈非化他乎。

    但至疏釋者。

    成佛言自元通自證化他故。

    且約自證之邊釋生起也。

    若約化他者。

    毗盧遮那為自證。

    成佛以下可屬加持三昧。

    次至宗家釋者。

    既受用中開自他受用之上。

    不可局自受用智身之條勿論也。

    準唯識論智殊勝中具攝三身釋者。

    他受用可雲智身欤。

    若不爾者。

    釋神變句之時。

    判變化法身。

    若如禦答者。

    今題額終可雲不舉他受用欤。

    次言便會釋甚不可爾。

    今成佛言既局自受用。

    何猥受用言可令被他受用乎。

     答。

    凡經文料簡專可任疏家定判也。

    然此自證三菩提釋無異論之止。

    可穿鑒成佛言可雲通化他乎。

    現覺諸法本初不生文。

    同釋第六卷菩提實義謂覺自心從本以來不生即是成文也。

    彼成佛既不通化他。

    今成佛豈交化他乎。

    且如先成申普自證化他生起之旨。

    題号也。

    神變加持言專顯化他文句也。

    可知成佛在自證位雲事。

    若如禦難成佛約化他時者毗盧遮那為自證雲住成佛以下加持者。

    成佛句可顯化他。

    詞也。

    既不爾。

    定知加持三昧位唯局神變加持句雲事。

    次至毗盧遮那三義者。

    毗盧遮那總體。

    成佛已下别義也。

    開毗盧遮那所具之三義。

    自利為成佛。

    化他為神亦加持。

    故成佛言局自利可潤色欤。

    次至開題釋者。

    且約内應三身配立顯義門多端欤。

    不爾者配立三大時。

    以成佛為相大。

    相大豈通他受用站。

    次約金光明經說。

    可局化他雲事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