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香光室下集
關燈
小
中
大
,執持阿彌陀佛名号,漸漸契入如來圓滿果覺,安住如來實相正定,如水歸水,漸覺充滿,己心融成佛心,佛心合成己心也。
迨至十五良宵者,即喻我等臨命終時也。
空中障雲,忽然一齊散開者,即喻我等彼時胸中所有種種塵勞業識,豁然一齊頓開,無有絲毫貪戀挂礙也。
不覺池中滿月,自然而現者,即喻我等本在如來圓滿果覺真實心中,親見如來相好莊嚴,垂手接引也。
下文又雲:是人終時,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所謂是人終時,心不颠倒者,即彼時我等正念住在如來圓滿果覺真實心中,如空中朗日,炯炯不昧,了了分明,不生一念颠倒亂想也。
所謂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者,即極樂對于娑婆,雖隔十萬億刹,原在如來圓滿果覺真實心中,不越絲毫仗佛神力,彈指即到也。
拙因屢讀至此,觀察思惟,思惟不已,頓覺身在如來圓滿果覺真實心中,安居正定,如如不動,契合圓融,周遍法界。
複自思惟,念佛行人,若能人人假此熏修,現在雖然不能斷惑親證,到了臨終為因,亦強 從此始知一心不亂四字,乃十方諸佛果覺正定,九界衆生念佛三昧。
原來徹上徹下,至頓至圓,對于上圓佛果,下度有情之一段大事因緣,總在裡許,不乏絲毫關系,極大至重至要,盡未來際,贊莫能窮。
凡修行之士,皆當深心注意,不可随便讀過。
何以故,所謂随便讀過者,凡普通行人,讀此一心不亂四字,完全看作自己生滅妄心,希望成片不亂。
殊不知自己生滅妄心,幻化無常,無有實性,若不假仗如來圓滿果覺,真實妙心,含養攝持融合之力,雲何能使成片不亂哉。
是以大家念起佛來,大概多數都是一個妄心,如同猿猴,無法制伏,不知如何令其自在安甯也。
所謂我等現今,欲令自己妄心猿猴,順善調伏,自在安甯者,必須假仗如來圓滿果覺,真實妙心,含養攝持融合之力,方能令其漸漸順善,漸漸調伏,久久純熟,自然不散不亂,而自在安甯耳。
譬如六月伏天,酷暑逼人,心不自在,忽然跑到清涼池中,通身沐浴,立覺内外清涼,豈不身心自在乎?念佛行人,亦複如是,六塵煩惱,熾盛逼人,心不自在,忽然得入如來圓滿果覺清涼海中,通身含養,頓覺内外清涼,當下身心自在耳。
複如臘月凍天,嚴寒逼人,心不安甯,忽然跑到大暖日光中,通身朗炙,立覺内外暖和,豈不身心安甯乎?念佛行人,亦複如是,五陰蓋覆,障蔽逼人,心不安甯,忽然得入如來圓滿果覺大光明藏中,通身融合,頓覺内外光明,當下身心安甯耳。
既得自在安甯,從此妄心漸漸順善,漸漸調伏,調伏至極,自然不制而制矣。
雲何是如來圓滿果覺?蓋上所雲一心二字者,正是如來圓滿果覺也。
不亂二字者,即是我等衆生生滅妄心也。
若能念念心存至誠,執持阿彌陀佛名号,能使我等生滅妄心,冥冥之中,不知不覺,自然漸漸契入如來圓滿果覺真實心中,安居正定,如如不動,契合圓融,周遍法界,因是故名一心不亂也。
當知我等無量劫來,常在阿彌陀佛圓滿果覺真實心中,直至于今,本未出離。
但因我等從來一向迷卻,不覺不知,若以正眼觀之,除佛一人圓證果覺,九界衆生皆在如來圓滿果覺真實心中,而借果修因也。
何以故?緣此一心,有總有别。
若據總論,本來聖凡同源,生佛一體。
若按别論,生佛地位,階降懸殊,人人各别,個個不同。
何以故?若論究竟一心,唯佛一人獨證,圓破無明,圓證實相,如同日食,因已全體圓彰,統身光複,故名究竟一心也。
【究竟三昧】是故經雲:三賢十聖住果報,唯佛一人居淨土。
此乃所謂究竟一心者,即如來常寂光淨土也。
又究竟一心者,乃如來法界藏身也。
除佛一人之外,自等覺還至初住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皆是分破無明,分證實相,如同日食,漸漸圓彰,漸漸光複,但名分證一心也。
【分證三昧】緣覺聲聞,見思粗惑雖斷,微細無明全在,如同日食,圓相雖現,真體不明,但名相似一心也。
【相似三昧】曆代祖師,除分證相似外,雖已大徹大悟,大開圓解,皆因見思粗惑未斷,如同日食,淡雲蓋覆,雖覺有日,圓相不現,但雲名字一心也。
【名字三昧】是以蕅益大師雲,名字位中正法眼,未知今日付何人。
若能依此一心,勤修觀行,了知十方所有一切依正色心,若色若空,若染若淨,悉皆同歸真實,一心一印,印定無二無别,乃至圓伏見思煩惱,任運不起,如同日食,淡雲已止,雖未去盡,不複再生,可名觀行一心也。
【觀行三昧】昔日智者大師,示登五品,即此位也。
我等普通凡夫,雖則人人本具,奈何從來未悟,如同日食,厚雲蓋覆,影相不現,複如眚盲,從未見日,全然不知,但名理具一心也。
【理性三昧】以上所述六種一心,前三一心,皆屬聖位。
若不念佛求生極樂,仗佛接引,橫超三界,一生彼國,參入聖流者,必須自力識心達本,斷惑證真,豎出三界,方入聖位。
末世凡夫,誰何能哉。
幸我釋迦世尊,于涅槃海中,三千年前,先知預見,愍念我等末世重障凡夫,根機淺薄,知識昏迷,如同眚盲,難見天日,不能自力識心達本,斷惑證真,了生脫死,超凡入聖,常在娑婆六道輪回,受諸苦惱,莫能出離。
如來欲暢本懷,是以無問自說,特開淨土借果修因之仗佛往生一門,普令我等念佛衆生,但能生信發願,念念心存至誠,執持阿彌陀佛名号,自然漸漸契入如來圓滿果覺,安住如來實相正定,如川入海,漸入漸深。
既入如來圓滿果覺,安住如來實相正定,然後方知名号乃如來果覺之權,果覺乃如來名号之實。
複知如來名号,乃夙生願力所成,如來因實施權,普令十方衆生,假此名号之權,念念執持不忘,漸漸契入如來圓滿果覺之實。
既入如來圓滿果覺之實,念佛之時,自覺句句佛号,皆從如來圓滿果覺真實心中流出,複覺句句佛号,還歸如來圓滿果覺真實心中,契合圓融,充滿法界。
此乃所謂如來洪名即果覺,果覺即如來洪名也。
我等大家,果能如上領會,如上修習,則淨業功夫,雖然未曾斷惑,親證一心,總算入了如來圓滿果覺,真實一心之門。
用起功來,覺得有了歸宿,有了依靠,有了主權,有了法味。
不似從前,如同躁猴失煉,到處飄流,專求穢食,貪逐六塵,無法收留。
從此再加精進,自然日有進步。
但能終身不退,依法熏修,現雖不能親證,臨終為因亦強。
何以故?如來實相果覺,廣大圓滿,十方虛空,悉皆包容。
我等正念佛時,但在各人自己起心動念處,立定腳跟,蹋著實地,念念觀照,勿使遷流。
若覺遷流,攝之令還。
若能念念如是持名,如是觀照,是名念念入佛果覺,心心住佛正定。
但自直下承當,莫起疑情,莫生分别,自然漸漸深入如來不可思議境界。
是以古人雲:身在含元殿,何必問長安。
當知如來真實果覺,即是自己清淨本覺。
自己清淨本覺,即是如來真實果覺。
此乃所謂即因即果,因果同時,直捷了當,全體周圓。
是以古人雲:一句彌陀,絕待圓融,超情離見,不可得而思議也。
良因。
我等雖然識與如來不同,覺性本無分别。
如漚入水,天然契合。
苟能自己一念腳跟蹋實,通身放下。
則當下入佛果覺,住佛正定。
從此正好安心念佛,待佛來迎。
複如乞兒得入破廟,雖非自己所有,亦可假借安居。
較之昔日露天,勝過多矣。
縱有行動走作,幸能知去知回。
我等念佛行人,亦複如是。
假借如來菩提果覺,而為自己菩提因心。
幸蒙我佛慈悲,夙有願力,令假名号,而為入門。
攝歸如來圓滿果覺,安住如來實相正定。
雖有遷流走作,當下一覺便回。
從此亦可常借如來實相清淨海水,通身沐浴。
當下頓覺身心快樂,而内外清涼。
複借如來福德智慧香光,通身熏照。
當下頓覺身心安然,而内外透徹。
此正所謂以佛莊嚴而自莊嚴,以佛住持而自住持。
直待娑婆印壞,淨土文成,佛來接引,往生樂邦。
正好親近慈父,修學一切法門。
了此一心不亂,上圓佛果,下度有情之一段大事因緣。
既有如是不可思議之勝妙利益,理應善與人同,方合菩提大道。
故此述其要略,普供十方同倫。
願諸淨友,讀斯經者,皆當留神觀察,正念思惟。
依法熏修,共獲勝益。
現在身居娑婆,而深入佛果。
命終往生極樂,而高登寶蓮。
複願處處以此相傳,人人以此相授。
庶使念佛三昧,而久住世間。
淨土正宗,而永不替矣。
今欲簡約易持,統攝全篇一切諸義。
重述偈雲, 正念如同午朗日,虛空含養日安居。
圓光統攝無邊際,曆曆明明獨自知。
六字洪名相續念,聲聲價值勝摩尼。
及時臨暮佛來引,徑往西方七寶池。
以上八句譬喻,表顯念佛三昧,事理圓彰,體用具足,所謂因果相契力,定慧圓明力,自他感應力,生佛相見力,四行四力,一一分明,識者觀之,自然明了。
念佛行人,如肯讀熟記憶,念佛之時,随文觀念,久久熏習純熟,自然覺得身在如來圓滿果覺真實心中,安居正定。
如果平時習熟,能在如來圓滿果覺真實心中念佛,到了臨終,亦在如來圓滿果覺真實心中見佛,如鏡現像,似水攝影,不須勉強,自然而然。
念佛同倫,幸勿疑焉。
注雲,篇内所述六種一心,合符教義,表顯念佛三昧位次,庶免儱侗。
除前三一心,名得名證。
後三一心,但名借果修因,皆不名得名證。
若不言得言證,假此熏修,利益難量。
若故妄語,言自已得已證,而反招惡殃。
是以古人隻言修持,不言得證。
何以故,念佛三昧,若論下手入門,而與一切法門特别。
若言證果,全與教義相同。
然證果一事,古時猶難。
是以智者大師,示居觀行。
蕅益大師,示居名字。
以此觀之,古人尚爾,末代凡夫,誰較易乎。
讀此可免以凡濫聖,犯妄語罪。
但肯發心修習,功德不可思議。
現在消除業障,廣增福慧。
命終往生極樂,高登寶蓮。
願諸同倫,各各須知依法熏修,同歸淨土耳。
附:文殊般若經一行三昧 佛言: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應處空閑,舍諸亂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專稱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
何以故?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亦與諸佛功德無二,不思議佛法等無分别,皆乘一如成最正覺,悉具無量功德、無量辯才。
如是入一行三昧者,盡知恒沙諸佛法界無差别相。
釋曰:佛言法界無差别相者,即十方如來同證真如法身也。
法華經雲:十方諸如來,同共一法身。
又金剛經雲: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此正所謂觀身即實相,觀佛衆生然。
欲見阿彌陀佛真如法身者,因是而随意即見也。
入此境界,住此境界,名為入佛知見。
住佛知見,亦名入佛正定。
住佛正定,會者明入,不會暗入。
但肯念念心存,至誠執持阿彌陀佛名号,雖愚夫愚婦,可令潛通佛智,暗合道妙。
何以故?一真法界,本來凡聖共源,生佛同體。
若肯至誠念佛,能使漸漸背塵合覺,返妄歸真,如漚入水,天然契合。
契合至極,全體周圓。
故雲:悉具無量功德,無量辯才。
觀此更知極樂國土,依正莊嚴,悉皆包含,總在其中,一印印定。
雖然現在不見,臨命終時,決定得見。
我等現今念佛,如同開池待月,直至滿月當空,池中自然而現。
普願各各信受,幸勿疑焉。
迨至十五良宵者,即喻我等臨命終時也。
空中障雲,忽然一齊散開者,即喻我等彼時胸中所有種種塵勞業識,豁然一齊頓開,無有絲毫貪戀挂礙也。
不覺池中滿月,自然而現者,即喻我等本在如來圓滿果覺真實心中,親見如來相好莊嚴,垂手接引也。
下文又雲:是人終時,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所謂是人終時,心不颠倒者,即彼時我等正念住在如來圓滿果覺真實心中,如空中朗日,炯炯不昧,了了分明,不生一念颠倒亂想也。
所謂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者,即極樂對于娑婆,雖隔十萬億刹,原在如來圓滿果覺真實心中,不越絲毫仗佛神力,彈指即到也。
拙因屢讀至此,觀察思惟,思惟不已,頓覺身在如來圓滿果覺真實心中,安居正定,如如不動,契合圓融,周遍法界。
複自思惟,念佛行人,若能人人假此熏修,現在雖然不能斷惑親證,到了臨終為因,亦強 從此始知一心不亂四字,乃十方諸佛果覺正定,九界衆生念佛三昧。
原來徹上徹下,至頓至圓,對于上圓佛果,下度有情之一段大事因緣,總在裡許,不乏絲毫關系,極大至重至要,盡未來際,贊莫能窮。
凡修行之士,皆當深心注意,不可随便讀過。
何以故,所謂随便讀過者,凡普通行人,讀此一心不亂四字,完全看作自己生滅妄心,希望成片不亂。
殊不知自己生滅妄心,幻化無常,無有實性,若不假仗如來圓滿果覺,真實妙心,含養攝持融合之力,雲何能使成片不亂哉。
是以大家念起佛來,大概多數都是一個妄心,如同猿猴,無法制伏,不知如何令其自在安甯也。
所謂我等現今,欲令自己妄心猿猴,順善調伏,自在安甯者,必須假仗如來圓滿果覺,真實妙心,含養攝持融合之力,方能令其漸漸順善,漸漸調伏,久久純熟,自然不散不亂,而自在安甯耳。
譬如六月伏天,酷暑逼人,心不自在,忽然跑到清涼池中,通身沐浴,立覺内外清涼,豈不身心自在乎?念佛行人,亦複如是,六塵煩惱,熾盛逼人,心不自在,忽然得入如來圓滿果覺清涼海中,通身含養,頓覺内外清涼,當下身心自在耳。
複如臘月凍天,嚴寒逼人,心不安甯,忽然跑到大暖日光中,通身朗炙,立覺内外暖和,豈不身心安甯乎?念佛行人,亦複如是,五陰蓋覆,障蔽逼人,心不安甯,忽然得入如來圓滿果覺大光明藏中,通身融合,頓覺内外光明,當下身心安甯耳。
既得自在安甯,從此妄心漸漸順善,漸漸調伏,調伏至極,自然不制而制矣。
雲何是如來圓滿果覺?蓋上所雲一心二字者,正是如來圓滿果覺也。
不亂二字者,即是我等衆生生滅妄心也。
若能念念心存至誠,執持阿彌陀佛名号,能使我等生滅妄心,冥冥之中,不知不覺,自然漸漸契入如來圓滿果覺真實心中,安居正定,如如不動,契合圓融,周遍法界,因是故名一心不亂也。
當知我等無量劫來,常在阿彌陀佛圓滿果覺真實心中,直至于今,本未出離。
但因我等從來一向迷卻,不覺不知,若以正眼觀之,除佛一人圓證果覺,九界衆生皆在如來圓滿果覺真實心中,而借果修因也。
何以故?緣此一心,有總有别。
若據總論,本來聖凡同源,生佛一體。
若按别論,生佛地位,階降懸殊,人人各别,個個不同。
何以故?若論究竟一心,唯佛一人獨證,圓破無明,圓證實相,如同日食,因已全體圓彰,統身光複,故名究竟一心也。
【究竟三昧】是故經雲:三賢十聖住果報,唯佛一人居淨土。
此乃所謂究竟一心者,即如來常寂光淨土也。
又究竟一心者,乃如來法界藏身也。
除佛一人之外,自等覺還至初住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皆是分破無明,分證實相,如同日食,漸漸圓彰,漸漸光複,但名分證一心也。
【分證三昧】緣覺聲聞,見思粗惑雖斷,微細無明全在,如同日食,圓相雖現,真體不明,但名相似一心也。
【相似三昧】曆代祖師,除分證相似外,雖已大徹大悟,大開圓解,皆因見思粗惑未斷,如同日食,淡雲蓋覆,雖覺有日,圓相不現,但雲名字一心也。
【名字三昧】是以蕅益大師雲,名字位中正法眼,未知今日付何人。
若能依此一心,勤修觀行,了知十方所有一切依正色心,若色若空,若染若淨,悉皆同歸真實,一心一印,印定無二無别,乃至圓伏見思煩惱,任運不起,如同日食,淡雲已止,雖未去盡,不複再生,可名觀行一心也。
【觀行三昧】昔日智者大師,示登五品,即此位也。
我等普通凡夫,雖則人人本具,奈何從來未悟,如同日食,厚雲蓋覆,影相不現,複如眚盲,從未見日,全然不知,但名理具一心也。
【理性三昧】以上所述六種一心,前三一心,皆屬聖位。
若不念佛求生極樂,仗佛接引,橫超三界,一生彼國,參入聖流者,必須自力識心達本,斷惑證真,豎出三界,方入聖位。
末世凡夫,誰何能哉。
幸我釋迦世尊,于涅槃海中,三千年前,先知預見,愍念我等末世重障凡夫,根機淺薄,知識昏迷,如同眚盲,難見天日,不能自力識心達本,斷惑證真,了生脫死,超凡入聖,常在娑婆六道輪回,受諸苦惱,莫能出離。
如來欲暢本懷,是以無問自說,特開淨土借果修因之仗佛往生一門,普令我等念佛衆生,但能生信發願,念念心存至誠,執持阿彌陀佛名号,自然漸漸契入如來圓滿果覺,安住如來實相正定,如川入海,漸入漸深。
既入如來圓滿果覺,安住如來實相正定,然後方知名号乃如來果覺之權,果覺乃如來名号之實。
複知如來名号,乃夙生願力所成,如來因實施權,普令十方衆生,假此名号之權,念念執持不忘,漸漸契入如來圓滿果覺之實。
既入如來圓滿果覺之實,念佛之時,自覺句句佛号,皆從如來圓滿果覺真實心中流出,複覺句句佛号,還歸如來圓滿果覺真實心中,契合圓融,充滿法界。
此乃所謂如來洪名即果覺,果覺即如來洪名也。
我等大家,果能如上領會,如上修習,則淨業功夫,雖然未曾斷惑,親證一心,總算入了如來圓滿果覺,真實一心之門。
用起功來,覺得有了歸宿,有了依靠,有了主權,有了法味。
不似從前,如同躁猴失煉,到處飄流,專求穢食,貪逐六塵,無法收留。
從此再加精進,自然日有進步。
但能終身不退,依法熏修,現雖不能親證,臨終為因亦強。
何以故?如來實相果覺,廣大圓滿,十方虛空,悉皆包容。
我等正念佛時,但在各人自己起心動念處,立定腳跟,蹋著實地,念念觀照,勿使遷流。
若覺遷流,攝之令還。
若能念念如是持名,如是觀照,是名念念入佛果覺,心心住佛正定。
但自直下承當,莫起疑情,莫生分别,自然漸漸深入如來不可思議境界。
是以古人雲:身在含元殿,何必問長安。
當知如來真實果覺,即是自己清淨本覺。
自己清淨本覺,即是如來真實果覺。
此乃所謂即因即果,因果同時,直捷了當,全體周圓。
是以古人雲:一句彌陀,絕待圓融,超情離見,不可得而思議也。
良因。
我等雖然識與如來不同,覺性本無分别。
如漚入水,天然契合。
苟能自己一念腳跟蹋實,通身放下。
則當下入佛果覺,住佛正定。
從此正好安心念佛,待佛來迎。
複如乞兒得入破廟,雖非自己所有,亦可假借安居。
較之昔日露天,勝過多矣。
縱有行動走作,幸能知去知回。
我等念佛行人,亦複如是。
假借如來菩提果覺,而為自己菩提因心。
幸蒙我佛慈悲,夙有願力,令假名号,而為入門。
攝歸如來圓滿果覺,安住如來實相正定。
雖有遷流走作,當下一覺便回。
從此亦可常借如來實相清淨海水,通身沐浴。
當下頓覺身心快樂,而内外清涼。
複借如來福德智慧香光,通身熏照。
當下頓覺身心安然,而内外透徹。
此正所謂以佛莊嚴而自莊嚴,以佛住持而自住持。
直待娑婆印壞,淨土文成,佛來接引,往生樂邦。
正好親近慈父,修學一切法門。
了此一心不亂,上圓佛果,下度有情之一段大事因緣。
既有如是不可思議之勝妙利益,理應善與人同,方合菩提大道。
故此述其要略,普供十方同倫。
願諸淨友,讀斯經者,皆當留神觀察,正念思惟。
依法熏修,共獲勝益。
現在身居娑婆,而深入佛果。
命終往生極樂,而高登寶蓮。
複願處處以此相傳,人人以此相授。
庶使念佛三昧,而久住世間。
淨土正宗,而永不替矣。
今欲簡約易持,統攝全篇一切諸義。
重述偈雲, 正念如同午朗日,虛空含養日安居。
圓光統攝無邊際,曆曆明明獨自知。
六字洪名相續念,聲聲價值勝摩尼。
及時臨暮佛來引,徑往西方七寶池。
以上八句譬喻,表顯念佛三昧,事理圓彰,體用具足,所謂因果相契力,定慧圓明力,自他感應力,生佛相見力,四行四力,一一分明,識者觀之,自然明了。
念佛行人,如肯讀熟記憶,念佛之時,随文觀念,久久熏習純熟,自然覺得身在如來圓滿果覺真實心中,安居正定。
如果平時習熟,能在如來圓滿果覺真實心中念佛,到了臨終,亦在如來圓滿果覺真實心中見佛,如鏡現像,似水攝影,不須勉強,自然而然。
念佛同倫,幸勿疑焉。
注雲,篇内所述六種一心,合符教義,表顯念佛三昧位次,庶免儱侗。
除前三一心,名得名證。
後三一心,但名借果修因,皆不名得名證。
若不言得言證,假此熏修,利益難量。
若故妄語,言自已得已證,而反招惡殃。
是以古人隻言修持,不言得證。
何以故,念佛三昧,若論下手入門,而與一切法門特别。
若言證果,全與教義相同。
然證果一事,古時猶難。
是以智者大師,示居觀行。
蕅益大師,示居名字。
以此觀之,古人尚爾,末代凡夫,誰較易乎。
讀此可免以凡濫聖,犯妄語罪。
但肯發心修習,功德不可思議。
現在消除業障,廣增福慧。
命終往生極樂,高登寶蓮。
願諸同倫,各各須知依法熏修,同歸淨土耳。
附:文殊般若經一行三昧 佛言: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應處空閑,舍諸亂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專稱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
何以故?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亦與諸佛功德無二,不思議佛法等無分别,皆乘一如成最正覺,悉具無量功德、無量辯才。
如是入一行三昧者,盡知恒沙諸佛法界無差别相。
釋曰:佛言法界無差别相者,即十方如來同證真如法身也。
法華經雲:十方諸如來,同共一法身。
又金剛經雲: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此正所謂觀身即實相,觀佛衆生然。
欲見阿彌陀佛真如法身者,因是而随意即見也。
入此境界,住此境界,名為入佛知見。
住佛知見,亦名入佛正定。
住佛正定,會者明入,不會暗入。
但肯念念心存,至誠執持阿彌陀佛名号,雖愚夫愚婦,可令潛通佛智,暗合道妙。
何以故?一真法界,本來凡聖共源,生佛同體。
若肯至誠念佛,能使漸漸背塵合覺,返妄歸真,如漚入水,天然契合。
契合至極,全體周圓。
故雲:悉具無量功德,無量辯才。
觀此更知極樂國土,依正莊嚴,悉皆包含,總在其中,一印印定。
雖然現在不見,臨命終時,決定得見。
我等現今念佛,如同開池待月,直至滿月當空,池中自然而現。
普願各各信受,幸勿疑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