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香光室下集
關燈
小
中
大
分證法身,以己功德,回向發願,願生彼國,所生淨土,愈為勝妙,所得品位,愈為高超。
縱使自力全無,但具真信切願,執持佛名,或随力修諸功德,至心回向,仰仗佛力接引,亦可帶惑往生。
複因一切法門,統屬豎超,唯此淨土法門,特别橫超,仗佛接引,故得往生。
既得往生樂邦,縱居下品下生,悉皆永受妙樂,而同居不退,從此進修,直至佛位。
又十方諸佛,雖有德号,皆可稱念,而不易感通。
我等縱然一時感極,隻能暫時離苦,乃至漸除惡業,漸種善根。
唯有阿彌陀佛萬德聖号,乃夙生願力所成,以此方便,普攝衆生。
我等若肯懇切至誠,持佛名号,乃至終身不退,能令當生了生脫死,超凡入聖,從此常随佛學,速證無上菩提。
是以釋迦如來,徹底悲心,金口誠言,特教我等執持萬德洪名,期得一心不亂。
所謂一心者,即阿彌陀佛所證圓滿果覺真實妙心也。
蓋此圓滿果覺真實妙心,如摩尼珠,一真獨顯,萬德齊彰,三身圓滿,四土具足,主伴交參,自他不二,依正圓融,色心一體,即土即身,即身即土,身土不二,實相一如。
阿彌陀佛,以己所證圓滿果覺真實妙心,全體彰在一句洪名,普令衆生,欲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但當念念心存至誠,持佛名号,自然漸漸深入如來圓滿果海,安居如來實相正定,如水住水,天然契合,契合至極,畢竟成片,一念成片,生佛互融,得佛氣分,妙果必現。
正現前時,頓覺身心内外透徹,果海全彰,真實圓融,充滿法界,清淨明了,莫能思議。
此正所謂以佛果地之覺,徹我因地之心,以我因地之心,該佛果地之覺,即因顯果,因果同時,當體不二,真實如如,久久純熟,自得一心,既得一心,一切颠倒散亂,漸漸自除,故名不亂。
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衆,忽于圓滿果覺真實心中,而現其前,接引行人,往生樂邦,仗佛神力,彈指即到,既到極樂國土,同歸七寶蓮池,迨至華開見佛,聞佛說法,豁然了悟,始知娑婆極樂,雖隔十萬億刹,原在自己現前一念菩提真實心中,本來不出不入,非去非來,全事即理,全理即事,事理圓融,事理一如,超情離見,不可思議。
以此觀之,足見淨土法門,徹上徹下,至頓至圓。
事是大因緣,理是秘密藏。
具足一切禅教律,高超一切禅教律。
是以千經萬論,處處指歸。
往聖先賢,人人趣向。
如衆星之拱北,似萬水以朝東。
但以有等宗教之士,不肯細心研求,深入佛果圓理,妄拟淨土法門。
而為小乘見人念佛求生西方,嗤為舍本逐末,向外馳求。
讀此試問,複何言哉。
開佛知見,入佛知見,住佛知見。
凡我等念佛行人,欲得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圓滿果覺現前,自己清淨正念分明,感佛接引,安詳西歸,必須現在真信切願,念念心存至誠,持佛名号。
若肯念念心存至誠,持佛名号,能使念念背塵合覺,返妄歸真,如川入海,漸入漸深,久久觀念純熟,自然識障開通,深入如來圓滿果覺,安住如來實相正定。
從此句句佛号,曆曆分明,頓覺内外透徹,全體圓融,而不見遷相,不見流相,不見起相,不見滅相。
當知此時,正與如來果覺相契真實,如如不動,因是所謂開佛知見,入佛知見,住佛知見。
既已開佛知見,入佛知見,住佛知見,而持佛名号,從此常蒙佛力加被,法力融合,能使我等無量劫來,六塵煩惱,五陰障蔽,漸漸銷融,悉皆化為如來圓滿果覺之大光明藏,全體透徹,共成一色。
譬如黑鐵入火爐,須臾與火光共色,白冰投湯池,立刻和湯水同體。
此乃世間俗法,尚有如是融合之效力,況我彌陀世尊,往昔因地發大慈悲,立大誓願,無量劫來,久修久證,萬德莊嚴,融通無礙,圓滿清淨,真實一如,不可思議,出世一乘菩提之果覺。
衆生若肯念念存誠,契入心心,安住其中,持佛名号,而反不如彼融合之利益乎。
是故大勢至菩薩雲,若衆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
此乃開示衆生憶佛念佛是因,見佛成佛是果。
又雲,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此正所謂開佛知見也。
又雲,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
此正所謂入佛知見,假借如來福德智慧而自莊嚴也。
又雲,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
此乃總結上義,所謂我本因地,以念佛心,開佛知見,入佛知見,住佛知見,憶佛念佛,乃至分破無明,分證無生法忍也。
當知大士所示深妙意旨,正與上意天然相同,皆是大士往昔因地,自己所修實行親證之念佛法門。
今于娑婆,大慈大悲,以此開示,利濟衆生。
是故下雲,今于此界,攝念佛人,歸于淨土。
所謂此恩此德,勝于嚼食餧嬰,何止百千萬倍。
若不遵命,切實念佛,求生西方,乃至上圓佛果,下化衆生,縱使盡未來際,粉骨碎身,莫能酬報。
我等應當全身頂戴,一心奉持。
雲何全身頂戴?雲何一心奉持?所謂我等既能深入如來圓滿果覺,安住如來實相正定,從今正好專心念佛。
若肯專心念佛,常蒙如來無量福德之香,無量智慧之光,通身熏照。
此正以佛莊嚴而自莊嚴,以佛住持而自住持也。
譬如窮子得入大富長者之家,不覺法王寶藏自然而至,深知其中百寶具足。
雖然百寶具足,而其中當體即空。
雖然當體即空,而其中百寶具足。
因是空有無礙,色心一如。
此正所謂中道實相,第一義谛。
我等若能念念存誠契入,心心安住其中,所謂全身頂戴也。
又此圓滿果覺,若在衆生因地,但名一心。
一心之中,包含萬法。
萬法圓融,原來一心。
緣此一心,乃廣大圓滿,實相無礙之心。
其中無法不包,無法不融。
在凡不減,在聖不增。
亦可作生,亦可作佛。
亦可作因,亦可作果。
若在衆生分上,全體屬因。
縱使大徹大悟,全體圓彰。
而究竟莊嚴何在,隻得名為素法身。
是以自古迄今,許多宗教雙通之諸大善知識,已得徹悟心宗,大開圓解。
複肯通身放下,步步蹋實。
專修淨業,作觀持名。
禮拜讀誦,發願求生極樂者。
正為假借如來福德智慧,而莊嚴自己本覺真心也。
若在如來分上,全體屬果。
本來一真獨顯,萬德齊彰。
三身圓滿,四土具足。
受用自在,利濟無窮。
而不假更再修持也。
是以我等現今真信切願,念念心存至誠,持佛名号者,正是借果攝因,即因趣果。
亦名借果徹因,即因顯果。
又名因果相攝,生佛互融。
即因即果,因果同時。
當體不二,實相一如。
此正所謂觀身即實相,觀佛衆生然。
欲見彌陀如來真如法身者,因是而随意即見也。
以上皆是聖凡同源,生佛一體。
真心本具之妙用,及彌陀衆生曆劫因緣之成熟。
今得值遇,借果圓因。
如水逢水,天然契合。
我等若能念念領會,心心契合,所謂一心奉持也。
有不識者,疑此生佛因果同體之一心,單屬行人,與佛無關。
如果單屬行人,與佛無關者,我等專仗佛力,但持佛名則已,世尊何必教人要得一心不亂哉。
蓋今所謂念佛要得一心不亂者,正是我等即今念念心存至誠,持佛名号,而念念入佛果覺,乃至念念住佛法身,仗佛含養,蒙佛加被,承佛護念,現在念念增長福慧,命終感佛接引,往生樂邦,非但不失往生正因,生則品位高矣。
今見許多行人,平常說起,念佛要得一心。
究竟談到一心,看他有些駭怕,疑不敢入。
縱然偶爾契入,不敢腳蹋實地,住佛正定。
恐仗自力,孤負佛恩,不得往生。
情願棄之,另仗佛力。
明眼觀之,如龍失水,令人不禁可歎惜也。
所謂碎金不入,火爐難求其化。
雜念不投,佛智安得其融。
不知一心,正是如來所證圓滿之果覺。
句句佛号,該含一心。
當知該含一心,即是該含佛果。
因是所謂因該果海也。
又我等即今念念心存至誠,住己本覺,持佛名号。
當知住己本覺,即是住佛果覺。
常蒙佛光照徹,佛智融合。
因是所謂果徹因源也。
并非離己本覺,而别有如來果覺。
亦非離佛果覺,而别有自己本覺也。
又此佛名,亦可作權,亦可作實。
權人知權,引權歸實。
實人見實,即權即實。
何謂權人知權,引權歸實。
若未入如來果覺之前,句句佛号,唯是六字,量等音聲,因是而全實成權。
何謂實人見實,即權即實。
若已入如來果覺之後,句句佛号,顯佛果覺,量同法界,因是而全權即實。
可謂洪名即果覺,果覺即洪名。
是以世尊教人執持萬德洪名,期得一心不亂者,意在令人由淺入深,從權歸實,念念契入彌陀如來圓滿果覺也。
當知契入彌陀如來果覺,即是契入自己一心。
欲得契入自己一心成片不亂,必須念念心存至誠,持佛名号,如水住水,似水合水,久久成片,自然不亂。
因是真妄相契,智識一如,故名一心不亂也。
何謂真妄相契,智識一如?緣此一心,原來衆生本覺之真心。
但因我等無始以來,一向迷卻,不解返本還源,故此假借如來之果覺,還歸自己之本覺。
欲得念念安住自己之本覺,但須念念安住如來之果覺。
欲得莊嚴自己之本覺,須假如來莊嚴之果覺。
欲得圓滿自己之本覺,須仗如來圓滿之果覺。
平常所謂念佛法門,以果地覺為因地心,以因地心該果地覺者,而正此意也。
當知因地心者,即自己本覺真心也。
蓋此本覺真心,我等雖然無始以來,一向迷卻,不覺不知,究竟現在與佛果覺,體量相等,不欠絲毫。
是以我等但能念念心存至誠,持佛名号,自然漸見如來果覺清淨光明。
既見如來果覺清淨光明,即見自己本覺清淨光明。
若能再加精進,如法熏修,乃至漸見如來果覺,廣大無礙,真實圓融,無内無外,充滿法界。
當知皆與自己本覺,同體相合,同時現前,同念相應,無有先後。
因是所謂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一人既爾,個個亦然。
但以如來果覺雖圓,人人有分,個個可入。
唯有二種行人,最易契入,最易相應。
二種者誰,一者上上利根,二者下下鈍根。
但以利者明入,鈍者暗入。
雲何上上利根,如古來許多大徹大悟之明眼人,心中了無疑惑,看得如來果覺,整個圓融,毋用選擇,随時憶念,立即現前,一念現前,頓覺身入其中,所謂不動身心,深入如來圓滿果覺,不離本位,安住如來實相正定,契合生佛本源真實,如如不動,恰似清淨海中珠王,淨明四達,念念遍照,自覺句句佛号,皆從珠王流出,而複覺句句佛号,遍滿清淨海中。
是以徹悟大師雲,齊澄衆染,圓現本空,頓契靈源,直趣果海,此乃所謂明入也。
雲何下下鈍根,即如現今許多愚夫愚婦之老實頭,雖然一字不識,一文不通,不善分别是非好惡,教他生信發願,懇切至誠,念佛求生西方,便能發心信受,一直念去,始終不變,不生一點疑惑,隻知越多越好,反能念到内外契合,根塵一如,唯有佛号,曆曆分明,如同地裡流泉,念念不斷,因是故名潛通佛智,暗合道妙,此乃所謂暗入也。
因他念佛得益,自己不知,古人有個譬喻,表示極當,恰似貧婦腹中,懷了轉輪聖王,他自己完全不知,終日還在到處乞食,唯天人知之,将來該婦腹中所懷之孕,決定第一輪王,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千子圍繞,百寶具足,萬民有賴,利濟無窮。
此表愚人念佛,往往許多得益,而自己完全不知者,亦複如是也。
彼等常雲,自己苦惱,不識文字,不通經義,不解修行,唯佛知之。
将來此人命終,決定往生西方,蓮華化生,乃至畢竟成佛,普度衆生
縱使自力全無,但具真信切願,執持佛名,或随力修諸功德,至心回向,仰仗佛力接引,亦可帶惑往生。
複因一切法門,統屬豎超,唯此淨土法門,特别橫超,仗佛接引,故得往生。
既得往生樂邦,縱居下品下生,悉皆永受妙樂,而同居不退,從此進修,直至佛位。
又十方諸佛,雖有德号,皆可稱念,而不易感通。
我等縱然一時感極,隻能暫時離苦,乃至漸除惡業,漸種善根。
唯有阿彌陀佛萬德聖号,乃夙生願力所成,以此方便,普攝衆生。
我等若肯懇切至誠,持佛名号,乃至終身不退,能令當生了生脫死,超凡入聖,從此常随佛學,速證無上菩提。
是以釋迦如來,徹底悲心,金口誠言,特教我等執持萬德洪名,期得一心不亂。
所謂一心者,即阿彌陀佛所證圓滿果覺真實妙心也。
蓋此圓滿果覺真實妙心,如摩尼珠,一真獨顯,萬德齊彰,三身圓滿,四土具足,主伴交參,自他不二,依正圓融,色心一體,即土即身,即身即土,身土不二,實相一如。
阿彌陀佛,以己所證圓滿果覺真實妙心,全體彰在一句洪名,普令衆生,欲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但當念念心存至誠,持佛名号,自然漸漸深入如來圓滿果海,安居如來實相正定,如水住水,天然契合,契合至極,畢竟成片,一念成片,生佛互融,得佛氣分,妙果必現。
正現前時,頓覺身心内外透徹,果海全彰,真實圓融,充滿法界,清淨明了,莫能思議。
此正所謂以佛果地之覺,徹我因地之心,以我因地之心,該佛果地之覺,即因顯果,因果同時,當體不二,真實如如,久久純熟,自得一心,既得一心,一切颠倒散亂,漸漸自除,故名不亂。
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衆,忽于圓滿果覺真實心中,而現其前,接引行人,往生樂邦,仗佛神力,彈指即到,既到極樂國土,同歸七寶蓮池,迨至華開見佛,聞佛說法,豁然了悟,始知娑婆極樂,雖隔十萬億刹,原在自己現前一念菩提真實心中,本來不出不入,非去非來,全事即理,全理即事,事理圓融,事理一如,超情離見,不可思議。
以此觀之,足見淨土法門,徹上徹下,至頓至圓。
事是大因緣,理是秘密藏。
具足一切禅教律,高超一切禅教律。
是以千經萬論,處處指歸。
往聖先賢,人人趣向。
如衆星之拱北,似萬水以朝東。
但以有等宗教之士,不肯細心研求,深入佛果圓理,妄拟淨土法門。
而為小乘見人念佛求生西方,嗤為舍本逐末,向外馳求。
讀此試問,複何言哉。
開佛知見,入佛知見,住佛知見。
凡我等念佛行人,欲得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圓滿果覺現前,自己清淨正念分明,感佛接引,安詳西歸,必須現在真信切願,念念心存至誠,持佛名号。
若肯念念心存至誠,持佛名号,能使念念背塵合覺,返妄歸真,如川入海,漸入漸深,久久觀念純熟,自然識障開通,深入如來圓滿果覺,安住如來實相正定。
從此句句佛号,曆曆分明,頓覺内外透徹,全體圓融,而不見遷相,不見流相,不見起相,不見滅相。
當知此時,正與如來果覺相契真實,如如不動,因是所謂開佛知見,入佛知見,住佛知見。
既已開佛知見,入佛知見,住佛知見,而持佛名号,從此常蒙佛力加被,法力融合,能使我等無量劫來,六塵煩惱,五陰障蔽,漸漸銷融,悉皆化為如來圓滿果覺之大光明藏,全體透徹,共成一色。
譬如黑鐵入火爐,須臾與火光共色,白冰投湯池,立刻和湯水同體。
此乃世間俗法,尚有如是融合之效力,況我彌陀世尊,往昔因地發大慈悲,立大誓願,無量劫來,久修久證,萬德莊嚴,融通無礙,圓滿清淨,真實一如,不可思議,出世一乘菩提之果覺。
衆生若肯念念存誠,契入心心,安住其中,持佛名号,而反不如彼融合之利益乎。
是故大勢至菩薩雲,若衆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
此乃開示衆生憶佛念佛是因,見佛成佛是果。
又雲,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此正所謂開佛知見也。
又雲,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
此正所謂入佛知見,假借如來福德智慧而自莊嚴也。
又雲,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
此乃總結上義,所謂我本因地,以念佛心,開佛知見,入佛知見,住佛知見,憶佛念佛,乃至分破無明,分證無生法忍也。
當知大士所示深妙意旨,正與上意天然相同,皆是大士往昔因地,自己所修實行親證之念佛法門。
今于娑婆,大慈大悲,以此開示,利濟衆生。
是故下雲,今于此界,攝念佛人,歸于淨土。
所謂此恩此德,勝于嚼食餧嬰,何止百千萬倍。
若不遵命,切實念佛,求生西方,乃至上圓佛果,下化衆生,縱使盡未來際,粉骨碎身,莫能酬報。
我等應當全身頂戴,一心奉持。
雲何全身頂戴?雲何一心奉持?所謂我等既能深入如來圓滿果覺,安住如來實相正定,從今正好專心念佛。
若肯專心念佛,常蒙如來無量福德之香,無量智慧之光,通身熏照。
此正以佛莊嚴而自莊嚴,以佛住持而自住持也。
譬如窮子得入大富長者之家,不覺法王寶藏自然而至,深知其中百寶具足。
雖然百寶具足,而其中當體即空。
雖然當體即空,而其中百寶具足。
因是空有無礙,色心一如。
此正所謂中道實相,第一義谛。
我等若能念念存誠契入,心心安住其中,所謂全身頂戴也。
又此圓滿果覺,若在衆生因地,但名一心。
一心之中,包含萬法。
萬法圓融,原來一心。
緣此一心,乃廣大圓滿,實相無礙之心。
其中無法不包,無法不融。
在凡不減,在聖不增。
亦可作生,亦可作佛。
亦可作因,亦可作果。
若在衆生分上,全體屬因。
縱使大徹大悟,全體圓彰。
而究竟莊嚴何在,隻得名為素法身。
是以自古迄今,許多宗教雙通之諸大善知識,已得徹悟心宗,大開圓解。
複肯通身放下,步步蹋實。
專修淨業,作觀持名。
禮拜讀誦,發願求生極樂者。
正為假借如來福德智慧,而莊嚴自己本覺真心也。
若在如來分上,全體屬果。
本來一真獨顯,萬德齊彰。
三身圓滿,四土具足。
受用自在,利濟無窮。
而不假更再修持也。
是以我等現今真信切願,念念心存至誠,持佛名号者,正是借果攝因,即因趣果。
亦名借果徹因,即因顯果。
又名因果相攝,生佛互融。
即因即果,因果同時。
當體不二,實相一如。
此正所謂觀身即實相,觀佛衆生然。
欲見彌陀如來真如法身者,因是而随意即見也。
以上皆是聖凡同源,生佛一體。
真心本具之妙用,及彌陀衆生曆劫因緣之成熟。
今得值遇,借果圓因。
如水逢水,天然契合。
我等若能念念領會,心心契合,所謂一心奉持也。
有不識者,疑此生佛因果同體之一心,單屬行人,與佛無關。
如果單屬行人,與佛無關者,我等專仗佛力,但持佛名則已,世尊何必教人要得一心不亂哉。
蓋今所謂念佛要得一心不亂者,正是我等即今念念心存至誠,持佛名号,而念念入佛果覺,乃至念念住佛法身,仗佛含養,蒙佛加被,承佛護念,現在念念增長福慧,命終感佛接引,往生樂邦,非但不失往生正因,生則品位高矣。
今見許多行人,平常說起,念佛要得一心。
究竟談到一心,看他有些駭怕,疑不敢入。
縱然偶爾契入,不敢腳蹋實地,住佛正定。
恐仗自力,孤負佛恩,不得往生。
情願棄之,另仗佛力。
明眼觀之,如龍失水,令人不禁可歎惜也。
所謂碎金不入,火爐難求其化。
雜念不投,佛智安得其融。
不知一心,正是如來所證圓滿之果覺。
句句佛号,該含一心。
當知該含一心,即是該含佛果。
因是所謂因該果海也。
又我等即今念念心存至誠,住己本覺,持佛名号。
當知住己本覺,即是住佛果覺。
常蒙佛光照徹,佛智融合。
因是所謂果徹因源也。
并非離己本覺,而别有如來果覺。
亦非離佛果覺,而别有自己本覺也。
又此佛名,亦可作權,亦可作實。
權人知權,引權歸實。
實人見實,即權即實。
何謂權人知權,引權歸實。
若未入如來果覺之前,句句佛号,唯是六字,量等音聲,因是而全實成權。
何謂實人見實,即權即實。
若已入如來果覺之後,句句佛号,顯佛果覺,量同法界,因是而全權即實。
可謂洪名即果覺,果覺即洪名。
是以世尊教人執持萬德洪名,期得一心不亂者,意在令人由淺入深,從權歸實,念念契入彌陀如來圓滿果覺也。
當知契入彌陀如來果覺,即是契入自己一心。
欲得契入自己一心成片不亂,必須念念心存至誠,持佛名号,如水住水,似水合水,久久成片,自然不亂。
因是真妄相契,智識一如,故名一心不亂也。
何謂真妄相契,智識一如?緣此一心,原來衆生本覺之真心。
但因我等無始以來,一向迷卻,不解返本還源,故此假借如來之果覺,還歸自己之本覺。
欲得念念安住自己之本覺,但須念念安住如來之果覺。
欲得莊嚴自己之本覺,須假如來莊嚴之果覺。
欲得圓滿自己之本覺,須仗如來圓滿之果覺。
平常所謂念佛法門,以果地覺為因地心,以因地心該果地覺者,而正此意也。
當知因地心者,即自己本覺真心也。
蓋此本覺真心,我等雖然無始以來,一向迷卻,不覺不知,究竟現在與佛果覺,體量相等,不欠絲毫。
是以我等但能念念心存至誠,持佛名号,自然漸見如來果覺清淨光明。
既見如來果覺清淨光明,即見自己本覺清淨光明。
若能再加精進,如法熏修,乃至漸見如來果覺,廣大無礙,真實圓融,無内無外,充滿法界。
當知皆與自己本覺,同體相合,同時現前,同念相應,無有先後。
因是所謂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一人既爾,個個亦然。
但以如來果覺雖圓,人人有分,個個可入。
唯有二種行人,最易契入,最易相應。
二種者誰,一者上上利根,二者下下鈍根。
但以利者明入,鈍者暗入。
雲何上上利根,如古來許多大徹大悟之明眼人,心中了無疑惑,看得如來果覺,整個圓融,毋用選擇,随時憶念,立即現前,一念現前,頓覺身入其中,所謂不動身心,深入如來圓滿果覺,不離本位,安住如來實相正定,契合生佛本源真實,如如不動,恰似清淨海中珠王,淨明四達,念念遍照,自覺句句佛号,皆從珠王流出,而複覺句句佛号,遍滿清淨海中。
是以徹悟大師雲,齊澄衆染,圓現本空,頓契靈源,直趣果海,此乃所謂明入也。
雲何下下鈍根,即如現今許多愚夫愚婦之老實頭,雖然一字不識,一文不通,不善分别是非好惡,教他生信發願,懇切至誠,念佛求生西方,便能發心信受,一直念去,始終不變,不生一點疑惑,隻知越多越好,反能念到内外契合,根塵一如,唯有佛号,曆曆分明,如同地裡流泉,念念不斷,因是故名潛通佛智,暗合道妙,此乃所謂暗入也。
因他念佛得益,自己不知,古人有個譬喻,表示極當,恰似貧婦腹中,懷了轉輪聖王,他自己完全不知,終日還在到處乞食,唯天人知之,将來該婦腹中所懷之孕,決定第一輪王,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千子圍繞,百寶具足,萬民有賴,利濟無窮。
此表愚人念佛,往往許多得益,而自己完全不知者,亦複如是也。
彼等常雲,自己苦惱,不識文字,不通經義,不解修行,唯佛知之。
将來此人命終,決定往生西方,蓮華化生,乃至畢竟成佛,普度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