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香光室上集

關燈
,縱有晦略,未暇顧及。

    敬望遠近各地缁素蓮友,慈悲愛我,分明指陳,俾得修正,幸莫大焉。

    複更以此蕪文,供獻佛前,懇祈十方諸佛釋迦如來,洞鑒證明,敬求西方接引彌陀慈父,俯垂加被,稽首樂邦會上諸大聖賢,密相教授。

    伏願古今蓮社曆代祖師,冥垂指示,弟子敬著拙論,普供十方同倫,以此少分善根,回向極樂淨土,令我業障全消,智明獨朗,蓮台早就,果海速圓。

    願我臨欲命終,預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昏迷,諸根悅豫,正念分明,舍報安詳,如入禅定,佛身巍巍,金色晃耀,與諸聖衆,來迎接我,住立空中,現諸祥瑞,或天樂百千,或幢幡無數,感化衆生,發菩提心。

    我于爾時,乘金剛台,承佛微妙神力,彈指即入蓮邦,到彼華開見佛,聞佛演說實相,當下了悟無生,須臾偏曆十方,承事無量諸佛,修學一切法門,具足無生忍力,親蒙諸佛授記,悉皆摩頂歎言,不久如我無異。

    還到極樂本國,奉事無上慈尊,不動微妙色身,化身無量無數,恒作如來使命,十方化導群迷。

     第十發願流通 複願盡此今生報身,乃至未來作佛身,常當以此念佛三昧出世寶王清淨微妙法門,教化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衆生,發菩提心。

    願我作佛之時,以一不可思議微妙相好莊嚴之身,變化無量無數不可思議微妙相好莊嚴之身,普現十方無量無數不可思議世界,盡未來際,恒作佛事,各各以一不可思議微妙舌根,演出無量無數不可思議微妙音聲,一一音聲具足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真實妙義,皆當以此念佛三昧出世寶王,演說教化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種種差别衆生,悉皆導彼同歸樂邦,親近彌陀慈父,修學種種法門,從此永不退轉,直至圓滿無上菩提,皆同阿彌陀佛,等無有異。

    乃至福德、壽命、智慧、神力,亦複如是,等無有異。

    我今所發誓願,若不滿足,假使十方虛空處處有盡,我此誓願及其修持,終無休息,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今欲以此念佛三昧出世寶王,總攝全篇一切諸義,重述偈雲: 一句彌陀贊莫窮,包含萬德體圓融。

     衆生稱念同歸淨,品位高低各據功。

     結論護正救偏 拙論初成,有客請讀。

    讀畢言曰:敬讀高論,殊深欽佩。

    足見吾師一片婆心,殷殷發揮念佛奧義,如開寶藏,百寶全彰,有目皆睹,有識鹹知,普令大家欣入寶藏,各各随自根機而擇善利,非但功不唐捐,亦可稱為美善。

    但既教人念佛求生極樂,雲何不以淨土為宗,令人心緣極樂,則有所歸?師以佛果為宗,引人深入佛果,未知淨土、佛果兩種宗旨有分别乎?答曰:略有分别。

    客曰:有何分别?請師指示。

    答曰:若依十六觀經,專修淨土境觀,當以淨土為宗。

    今依阿彌陀經,專持彌陀萬德聖号,期得一心不亂,當以佛果為宗。

    客曰:師以佛名表顯佛果,佛名隻是六字,雲何可以為宗?答曰:不見徹悟大師雲:芥子微塵尚可為宗,況法界藏身、萬德莊嚴之果地彌陀,而反不可以為宗耶?今此拙論專以佛果為宗者,而正此意也。

    客曰:既以佛果為宗,究竟受用如何?答曰:蓋此受用具有二種:一者如來主伴受用,二者衆生受用。

    若論如來主伴受用,所謂一句佛名,全體佛果,一真獨顯,萬德齊彰,三身圓滿,四土具足,主伴交參,自他不二,依正圓融,色心一體,即土即身,即身即土,身土不二,實相一如,廣大無邊,量同法界,十方所有,無不包容。

    若論衆生受用,舉起一聲佛号,直下該含如來無量功德,【因能該果】統攝行人一切妙行。

    【果能攝因】此正所謂以因該果,借果攝因,因果相攝,生佛互融,能使行人不動身心,深入如來果海實相,【入佛正定】不離本位,安住如來三昧正定。

    【住佛正定】既入彌陀三昧果海,而極樂淨土即在其中。

    離卻彌陀三昧果海,何處更有極樂淨土?若是上上根性,從此努力熏修,乃至畢生不退,一朝淨業功成,則極樂勝境,而現生亦可得見。

    【古時甚衆】如人入海,親見龍宮,複何疑哉?縱然現生不見,臨命終時,決定得見。

    是以古人臨命終時,善能預知時至,正念分明,坐脫立亡,安詳西逝,天樂百千,幢幡無數,佛及聖衆,空中來迎,有緣衆生,悉皆見聞者,全得彌陀果海正定之力也。

    但以如此往生,瑞相最著,古時雖有,有亦不多,或傍人不見,往生之人,獨自得見,如此而為最多耳。

    我等末世凡夫,業障深重,根機淺薄,知識昏迷,修行懈惰,但肯發心修習,雖則現生不獲親證,亦得三昧熏染氣分。

    是以大勢至菩薩雲: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

    當知大士所示深意,正在此耳。

    是故大士自雲: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

    雲入無生忍者,即入實相忍也。

    親證實相,名得無生,既得無生,具足忍力,故名無生忍也。

    若作别解,則錯會大士深意,雖不錯會,亦非究竟。

    何以故?所言香光莊嚴者,乃我等正念佛時,全身契入如來果海實相,安住如來三昧正定,常受如來無量功德之香,智慧之光,通身熏照,使我等無量劫來,煩惱業障,心心消滅,功德智慧,念念增長,所謂以佛莊嚴而自莊嚴,以佛住持而自住持,故雲香光莊嚴也。

    譬如黑鐵入火爐,須臾與火光共色,白冰投湯池,立刻和湯水同體,此乃世間俗法,尚有如是融合之效力,況此微妙神力不可思議之出世念佛三昧,而反遜彼利益者乎?客曰:如來三昧神力不可思議,弟子早已深信敬慕久矣,但以如來三昧果海境界甚深,弟子初機淺學,知識愚蒙,不明理性,雲何能入?答曰:以上論中,早已說明,汝何讀之不察?如來三昧果海境界雖深,須知衆生一念至誠能入,所謂一念至誠,一念入三昧,念念至誠,念念入三昧,何以故?皆因我等正念佛時,念念心存至誠,能使漸漸背塵合覺,返妄歸真,是故能入。

    汝今但能如是念念心存至誠,不必明達理性,久久純熟,自然不覺契入如來果海實相,安居如來三昧正定,既得契入如來果海實相,安居如來三昧正定,從此正好息心念佛,念念觀照,常令正念安居實相,匆使遷流,設複遷流,攝之令還,愈習愈熟,漸入漸深,如蜂采蜜,取味無厭,若得蜜味,趁亦不去。

    我等念佛,亦複如是,若能知得三昧樂味,念念心不放舍,複如小兒吃糖,越吃越要,當彼之時,則念佛功夫,略有少分相應,若能從此再加精進,如法熏修,必使深入如來果海實相。

    既得深入如來果海實相,更為多分相應。

    自覺如來三昧果海,廣大無邊,充滿法界,洞徹圓明,融通無礙,一念全體,全體一念,不出不入,安居正定,當體一如,頓契實相。

    此正所謂觀身即實相,觀佛衆生然。

    若會此義,可知心佛衆生,三無差别,同一真如實相。

    【欲見彌陀真如法身,随意即見。

    】雖則不能斷盡見思粗惑,分破微細無明,分證真如實相,亦可藉此漸漸減少遷流,安心念佛。

    如同開池待月,但期我等心水充滿,妄波平安,減少遷流,略契實相,定心念佛,侍佛來迎,何患臨終勝境不現,佛不來迎。

    非但不失往生正因,生則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