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講 釋違教難——三自性與三無性

關燈


    所以在三性之中,遍計所執是空,依他圓成是有,空有對望,則非空非有。

    而真空妙有之中道亦由此而建立。

    此名三性對望中道,亦稱一法中道。

    三性為唯識宗立論的根本,唯識宗以一切不離心為義,<成唯識論>卷八曰:[三種自性,皆不離心、心所法。

    謂心、心所及所變現,衆緣生故,如幻事等非有似有,诳惑愚夫,一切皆名依他起性;愚夫于此橫執我法、有無、一異、俱不俱等,如空華等性相都無,一切皆名遍計所執;依他起上,彼所妄執我、法俱空,此空所顯識等真性名圓成實。

    是故此三不離心等。

    ] 三、釋違教難 由彼彼遍計,遍計種種物,此遍計所執,自性無所有。

     依他起自性,分别緣所生,圓成實于彼,常遠離前性。

     故此與依他,非異非不異,如無常等性,非不見此彼。

     即依此三性,立彼三無性,故佛密意說,一切法無性。

     初即相無性,次無自然性,後由遠離前,所執我法性。

     前面說明三自性及三無性,于此再依頌文,诠解‘釋違教難’。

    茲先解釋‘若沒有境,則教說的三種自性即不能成立’的問難;繼而再解釋‘若沒有識,則教說的三種無性即不能成立’的問難。

     釋違教難,是解釋外人對于違背教理的問難。

    所謂問難,就是外人的質問,外人繼違理問難後,又繼續質問曰:‘照你們唯識家說,唯有内識,沒有外境。

    如果這樣,則依他起的一性就夠了,為什麼聖教中處處說有三自性?’唯識家解答說:‘應知三自性亦不離識’。

    為什麼呢?唯識家以上列五頌的前三頌答之。

    頌文的初二頌正辨三性,次一頌前三句,明三性的不一不異,末一句明依他圓成證得的前後。

    後二頌明三無性。

    分釋如下: 一、由彼彼遍計,遍計種種物,此遍計所執,自性所無有:此是明能遍計的虛妄分别,遍計、即是周遍計度,遍緣一切境界,又計較推度是我是法。

    彼彼者,這個能遍計心的品類衆多,故說彼彼。

    ‘種種物’,即所逾遍計之境,如實我、實法等。

    這種若我若法的遍計所執,并沒有實在的體性,故說:‘此遍計所執,自性所無有。

    ] 二、依他起自性,分别緣所生:依他起的他,指的就因緣。

    是說色、心諸法,仗因托緣方得生起,故名依他起。

    色、心諸法生起的因緣有四,就是親因緣、等無間緣、所緣緣、增上緣,見本文第九講,此處不贅。

    色法生起,須籍親因緣及增上緣二種,心法生起,須四緣俱足,方始現行。

    因此,說色、心諸法生起,及心體所起見、相二分,都是依他起性。

    ‘分别’即是虛妄分别,也就是有漏的雜染諸法。

    有義,分别即是緣慮的異名,即依他諸法,是由分别的心、心所及衆緣所生起,所謂‘唯識所現,衆緣所生’者是。

     三、圓成實于彼,常遠離前性:圓成實三字,具有圓滿、成就、真實三義。

    但所謂圓成實,不是在依他起之外另有一個圓成實,而是在依他起諸法上,恒常遠離前面所說的遍計所執,便是圓成實了;反之,若于依他起法起種種實我實法執著,就是遍計所執了。

     四、故此與依他,非異非不異,如無常等性:此三句頌文重點,在說明依他起與圓成實之間,既‘非異’亦‘非不異’之理。

    因為圓成實性,既然是在依他起諸法上,遠離前面的遍計所執,就不能說這兩者是‘異’。

    但這兩者之間,也非‘不異’。

    何以故呢?如經中常說無常無我,色法是無常,乃至受、想、行、識亦是無常。

    這無常法性,遍及于一切法上。

    因此,無常與一切法是‘非異’;但就總相說雖然不異,而萬法各有其别相,總相别相迥然不同,故又‘非不異’。

    因此,依他起與圓成實,若說是‘異’,離開了依他起,就不能顯現圓成實的法性;若說‘不異’,那麼圓成實同于依他起,豈不是成了生滅之法? 五、非不見此彼:此句頌文,是明證見依他起與圓成實的先後。

    ‘此’指依他起,[彼’指圓成實。

    ‘見’者證見,意謂非不見彼圓成實性、而能見此依他起也。

    換言之,必先以我法二空的觀智(根本智)證見圓成實,此際已斷除我法二執(遍計所執),至此始(以後得智)了達如幻如化的依他起。

    <成唯識論>曰:[非不證見圓成實性、而能見此依他起性。

    ] 六、初即相無性,次無自然性,後由遠離前,所執我法性:頌文‘初即相無性’句,是依遍計所執性而立的。

    遍計所執隻是妄情計度,并沒有實在的體相。

    這有如空華,隻是現于病目之前,實無其體相。

    ‘次無自然性’句,是依依他起性而立的。

    依他起諸法是衆緣和合而生,既待緣而生,則緣生性空,故曰生無性。

    ‘後由遠離前,所執我法性’二句,是依圓成實性而立的,此即勝義無自性。

    圓成實性是遠離前面遍計所執(我法二執)所顯的真理,此真理離一切相,畢竟皆空,故曰無自性。

    無自性即是性空,亦曰空性,實則空性就是真如,于下一講中再詳細诠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