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是小乘第四十三

關燈
無已,故諸善根皆能增上也。

    又《彌陀要解》雲:‘同居淨土是增上善業所感。

    ’以念念即佛,為成佛之親因緣。

    淨念相繼,乃等無間緣。

    以佛号為所緣境,乃所緣緣。

    言增上者,總攝前三緣,有大力用。

    ‘當知此人非是小乘’。

    ‘此人’,即如上一心念佛之人。

    世多譏念佛為自了,甚至鄙視,是則未了佛意。

    世尊金口親宣,如是之人非是小乘。

    彌陀一乘願海,悉賜大白牛車,唯是一乘,何有二三。

    故雲‘非是小乘’。

    佛複贊揚如是念佛之人,‘于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

    何以故?以念佛法門最為第一故,最為難信故。

    于此‘一切世間難信之法’,能生實信,如教奉行,故稱第一。

     是故告汝天人世間、阿修羅等,應當愛樂修習,生希有心。

    于此經中生導師想。

    欲令無量衆生,速疾安住得不退轉,及欲見彼廣大莊嚴、攝受殊勝佛刹,圓滿功德者,當起精進,聽此法門。

     上文複勸尊重依止、愛樂修習本經所授之法。

    《淨影疏》雲:‘是故已下,勸學此經。

    以此經中說無量壽,聞獲大利。

    故設大火滿三千界,亦須從過聽受此經,況餘小難。

    ’因此經乃是淨宗第一經。

    于彌陀因地願行,極樂依正莊嚴,三輩往生正因,兩土穢淨因果,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等等,攝無不盡也。

    故應‘于此經中,生導師想’。

    敬依經教,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世尊複雲:凡欲令無量衆生速證不退,及為欲見極樂‘廣大莊嚴,殊勝佛刹’,願随佛學,亦自攝受佛刹。

    如極樂之廣大殊勝,普被諸根,廣攝萬類,以圓滿功德者,當起精進心,聽受此法門。

     為求法故,不生退屈谄僞之心。

    設入大火,不應疑悔。

    何以故?彼無量億諸菩薩等,皆悉求此微妙法門,尊重聽聞,不生違背。

    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是故汝等應求此法。

     上複深勸大衆,堅信此淨土法門與無量壽經。

    首雲:‘為求法故,不生退屈谄僞之心。

    ’蓋以四宏誓願中,法門無量誓願學。

    何況此淨宗乃第一之法,而此大經複是淨宗第一之經。

    彌陀因地發心曰:‘假令供養恒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

    ’求正覺者首應求正法。

    故不應自生谄僞之心。

    ‘退’指退轉,‘屈’指彎縮,‘谄僞’指虛妄。

    ‘設入大火’。

    ‘設’者假設,蓋謂倘因求法,身入大火。

    亦‘不應疑悔’。

    當如彌陀因地‘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始是深信切願也。

     ‘何以故?’乃世尊自問之語,其下則從正反兩面,深顯其義:一、正者,如《菩薩往生品》所明,彼等無量無數十方世界諸菩薩衆,皆求此微妙法門,尊重聽聞,信受奉行,悉生極樂。

    二、反之‘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

    下一品中複雲:有一億菩薩以不聞此經,而退轉于無上菩提。

    是從反面以勸堅信也。

    末後總結全品,慈悲咐囑,谕雲:‘是故汝等,應求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