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用具足第十九

關燈
佛法,以禅定,以三昧為食。

    永絕他食之勞。

    愛樂佛法味者,如日月燈明佛說《法華經》六十小劫。

    時會聽者,亦坐一處。

    六十小劫,謂如食頃。

    無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倦。

    以禅定為食者,謂諸大菩薩,常在三昧,無他食也。

    三昧者,彼諸人天,若須食時,百味嘉肴,羅列在前。

    眼見色,鼻聞香,身受适悅,自然飽足。

    食訖已化去。

    若(再)須(則)複現。

    其事(載)在經。

    是故言“愛樂佛法味,禅三味為食”。

    ’ 複有衆寶妙衣、冠帶、璎珞,無量光明,百千妙色,悉皆具足,自然在身。

     上明衣飾受用自在。

    ‘冠’者,帽也。

    ‘帶’者,衣帶。

    ‘璎珞’者,印度貴人男女,編玉以懸于身為飾,名璎珞。

    如是衣飾皆以衆寶合成,故雲衆寶妙衣等等。

    以由寶所成故,光色微妙,如《觀經》雲‘一一寶中有五百色光’,是故‘無量光明’。

    又雲‘一一光明八萬四千色’,是故‘百千妙色’。

    所雲百千者,蓋極言其多也。

    又色中複放光明,如《觀經》雲:‘琉璃色中出金色光,玻璃色中出紅色光。

    ......’等等。

    故知光色重重無盡,如是衣飾,具足莊嚴,自然在身,非因造作。

     所居舍宅,稱其形色。

    寶網彌覆,懸諸寶鈴。

    奇妙珍異,周遍校飾。

    光色晃曜,盡極嚴麗。

    樓觀欄楯,堂宇房閣,廣狹方圓,或大或小,或在虛空,或在平地,清淨安隐,微妙快樂。

    應念現前,無不具足。

     右明住所,受用具足。

    ‘舍宅’,所居之屋,俗雲,宿舍住宅。

    ‘稱其形色’者。

    《會疏》雲:‘形,其身大小。

    色,青黃等色’蓋指房屋之形體與色彩相調和或舍宅之結構、大小、顔色等等,皆與住居者之形色相稱。

    故形狀稱身如意,色彩悅目賞心。

    ‘寶網’者,由寶珠連綴而成之羅網。

    ‘彌覆’者,遍蓋也。

    ‘懸’者,挂也。

    ‘寶鈴’者,珍寶所成之風鈴,随風能發微妙音聲。

    ‘奇妙珍異’者,奇特、美妙、珍貴、希異。

    此贊網鈴中諸寶之殊勝也。

    ‘周遍’者,遍及無餘也。

    ‘校飾’者,《會疏》曰:‘相交莊飾’,(莊飾即裝飾)。

    ‘晃曜’‘晃’者,光也,晖也。

    ‘曜’者,照也。

    如上雲光中有色,色中有光,互相映飾,故雲‘光色晃曜’也。

    ‘嚴麗’。

    ‘嚴’者,莊也。

    ‘麗’者,美好也。

    ‘堂宇’:‘堂’者,殿也。

    古曰堂,漢以後曰殿。

    ‘宇’者,屋邊也,屋檐也。

    ‘房’者,住宅;又堂之中者為正室,左右為房。

    ‘閣’者,樓也。

    ‘廣狹’者,寬窄也。

    ‘方圓’,方形與圓形。

    又凡以直線連綴者,皆攝于方。

    以弧線形成者,攝于圓。

    例如扇形,則形兼方圓也。

    其大小高下,‘或在虛空,或在平地’。

    一一随人心意,随念顯現。

    如《吳譯》曰:‘所居七寶舍宅,中有在虛空中者,有在地者。

    中有欲令舍宅最高者,舍宅即高。

    中有欲令舍宅最大者,舍宅即大。

    中有欲令舍宅在虛空者,舍宅即在虛空中。

    皆自然随意,在所作為。

    ’故知彼土舍宅之形狀顔色大小以及升空在地,皆一一如人之意,應念而現。

    又《唐譯》曰:‘于衆生前,自然出現。

    人皆自謂各處其宮。

    ’如是無量衆生,則有無量宮殿,互入互容,彼此無礙,正顯事事無礙法界。

    ‘清淨安隐,微妙快樂’。

    《會疏》曰:‘無五濁,故雲清淨。

    無變易,故雲安穩。

    塵塵不思議,故雲微妙。

    永離身心惱,故雲快樂。

    ’又按《往生論》,如是種種,悉為一清淨句之所顯現。

    故雲清淨。

    如上種種不思議受用之物,悉皆應其心念,立即顯現,故曰‘應念現前’。

    諸受用物,圓具萬德,無欠無餘,故曰‘無不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