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遍照第十二

關燈
佛所護念經》。

    又《鼓音聲王陀羅尼經》曰:‘爾時十方恒沙諸佛,皆共贊彼安樂世界,所有佛法不可思議。

    神通現代、種種方便不可思議。

    若能有信如是之事,當知是人不可思議。

    所得業報,亦不可思議。

    ’又蓮池《疏鈔》釋‘不可思議’曰:‘此分為四:一是施法廣大功德。

    謂無量壽、無量光、三寶道品種種等。

    二是神化周遍功德。

    謂水鳥樹林,成宣妙法。

    衣食服用,受用自然。

    衆生皆具相好神變等。

    三是信受宿根功德。

    謂難信之法,能信受者,宿修無量善根等。

    四是果報難勝功德。

    謂即得往生;即得入上善會;即得不退轉地,畢竟成佛等。

    皆超越常情,故雲不可思議。

    如《金剛般若》雲:“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是也。

    ’ 又小本依正因果皆不可思議。

    《疏鈔》曰:‘依謂同居即寂光。

    正謂應身即法身。

    因謂七日功成。

    果謂一生不退。

    亦複超越常情,故俱不可思議也。

    ’ 又《彌陀要解》曰:‘不可思議,略有五義:一、橫超三界,不俟斷惑。

    二、即生西方,橫具四土,非由漸進。

    三、但持名号,不假禅觀諸方便。

    四、一七為期,不藉多劫多生多年月。

    五、持一佛名,即為諸佛護念,不異持一切佛名。

    此皆導師大願行之所成就。

    故曰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又曰‘行人信願持名,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故曰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要解》所雲:‘信願持名,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真是‘紅心裹面中紅心’之語,近代印光大師贊歎此書曰:‘理事各臻其極。

    為自佛說此經來第一注解,妙極确極!縱令古佛再出于世,重注此經,亦不能高出其上矣。

    ’誠哉是言! 不思議光中,全攝阿彌陀如來不可思議功德。

    故名不思議光。

     如是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

    其有衆生,遇斯光者,垢滅善生,身意柔軟。

    若在三途極苦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

    命終皆得解脫。

    若有衆生聞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稱說,至心不斷,随意所願,得生其國。

     上段是本品之四,顯彌陀光明妙用之殊勝。

    是為第十四‘觸光安樂願’之成就。

    ‘其有衆生,遇斯光者’,表佛光雖普照十方,無邊無礙。

    但以衆生根性不同,其根下緣劣者,喻如覆盆絕照,日光雖遍,但人覆盆于頂,則不見光明,故有能遇與不遇者。

    若有機緣,‘遇斯光者’,則必獲如下之光益。

    ‘垢滅’,《魏譯》為‘三垢消滅’,三垢即貪嗔癡之三毒。

    ‘善生’者,《十住毗婆沙論》曰:‘善根者不貪不恚不癡。

    一切善法從此三生。

    ’又《智度論卅》曰:‘一切善法,皆從三善法生增長。

    ’是明‘垢滅’則‘善生’也。

    又《魏譯》為‘善心生焉’。

    善心者,以慚愧之二法,及無貪等之三根,為善之自性。

    與之相應而起之一切心、心所,名曰善心。

    今約彌陀本願,則指對淨宗之真實信心也。

    ‘身意’,即身、口、意三業。

    ‘柔軟’謂心柔和而随順于道。

    如《法華經》曰:‘衆生既信伏,質直意柔軟。

    ’蓋此土衆生,剛強難化。

    若‘身意柔軟’。

    便易調服教化。

    ‘三途’。

    途者,道也。

    三途者,火途、血途、刀途也。

    小獄兼寒熱,大地獄唯在熱。

    從熱而言,故地獄名為火途。

    畜生互相啖食,故雲血途。

    餓鬼常被馳逼,故名刀途。

    惡趣衆生,在極苦處,蒙佛光照,其苦休止,而得安息。

    故雲‘皆得休息’。

    因佛本願曰:‘見我光明,照觸其身,莫不安樂。

    慈心作善,來生我國。

    ’今此殊勝光益,正是此願之成就。

    今雲‘命終得解脫’。

    正是願文中,慈心作善,往生極樂之意。

    由上可見三途極苦之衆生,以見光故,尚能息苦,命終往生,故知彌陀願力,威光攝受之力,俱不可思議。

    又《觀經》曰:‘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萬四千随形好。

    一一好中,複有八萬四千光明。

    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衆生,攝取不舍。

    ’又《般舟贊》曰:‘不為餘緣光普照,唯覓念佛往生人。

    ’故知真實念佛之人,皆是具緣遇光之人也。

     望西師疏曰:‘問:人間行者,猶見光難。

    三途衆生,豈辄得見。

    答:《心地觀經》雲:“以其男女追修福,有大金光照地獄。

    光中演說微妙法,開悟父母令發意。

    ”孝子追善,向以如此。

    彌陀光益,豈唐捐乎!’ ‘若有衆生聞其光明......日夜稱說,至心不斷......’此段指聞佛光明之德,日夜稱說者,亦皆‘随意所願,得生其國’。

    《吳譯》曰:‘善男子、善女人,聞阿彌陀佛聲,稱譽光明。

    朝暮常稱譽其光明好,至心不斷絕。

    在心所願,往生阿彌陀佛國。

    ’今經言:‘聞其光明威神功德’,相當于《吳譯》之‘聞阿彌陀佛聲’。

    今之‘日夜稱說,至心不斷’,相當于《吳譯》之‘朝暮常稱譽其光明好,至心不斷絕’。

    今之‘随意所願,得生其國’,相當于《吳譯》之‘在心所願,往生阿彌陀佛國’。

    《會疏》曰:‘日夜稱說(彌陀光明),至心不斷,是則生因也......。

    然則稱彼名号(彌陀聖号),至心信樂,是日夜稱說義也。

    ’疏謂‘日夜稱說,至心不斷’,成為往生淨土之因。

    而信樂持名,亦是日夜稱說之義。

    且信願持名是往生正因,故皆随願得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