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遍照第十二

關燈
菩薩戒弟子郓城夏蓮居會集各譯敬分章次 金剛乘三昧耶戒弟子黃念祖敬解 光明遍照第十二 前《國界嚴淨品》顯依報莊嚴。

    今第十二,與十三兩品,顯正報莊嚴。

    光明遍照,是身遍十方。

    壽命無量,是豎窮三際。

    本品贊揚彌陀光明,首贊彌陀光明之獨勝。

    次顯光明之因勝。

    三顯十二光之勝名。

    四顯光明妙用之殊勝。

     佛告阿難:阿彌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

    十方諸佛,所不能及。

    遍照東方恒沙佛刹。

    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複如是。

    若化頂上圓光,或一二三四由旬。

    或百千萬億由旬。

    諸佛光明,或照一二佛刹,或照百千佛刹。

    惟阿彌陀佛,光明普照無量無邊無數佛刹。

    諸佛光明所照遠近,本其前世求道所願功德大小不同。

    至作佛時,各自得之。

    自在所作不為預計。

    阿彌陀佛光明善好,勝于日月之明,千億萬倍。

    光中極尊。

    佛中之王。

     此品乃彌陀第十三‘光明無量願’,與第十四‘觸光安樂願’之成就。

    第十三願曰:‘光明無量’,‘絕勝諸佛’。

    此願成就,故‘阿彌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

    ’至于佛果平等,光明何異?望西師答曰:‘常同常别。

    諸佛妙德,内證雖同。

    本願别故,光有勝劣。

    ’此正經中‘本其前世求道所願功德大小不同’之意。

    ‘恒沙’指印度恒河之沙。

    ‘四維’東西南北四方。

    ‘頂上圓光’佛有頂光與身光,此指頂光。

    ‘由旬’乃印度表示距離之單位。

    古帝王一日行軍之裡數,為一由旬。

    或雲四十裡,或三十裡。

    又《維摩經》肇公注曰:‘“由旬”天竺裡數名也。

    上由旬六十裡。

    中由旬五十裡。

    下由旬四十裡。

    ’以上差異,蓋由中印兩國從古至今,度量衡單位常有變化。

    且行軍一日之裡程本非恒量。

    故不必定執一數也。

    從一由旬至‘百千佛刹’,表諸佛光明所照之遠近,以為對比。

    ‘唯阿彌陀佛,光明普照無量無邊無數佛刹’,顯彌陀光明之獨勝。

    以證彌陀光明最尊第一,超越十方。

    是為本品内容之首。

     次正顯彌陀獨勝之因。

    上品雲‘清淨莊嚴,超逾十方’。

    今品又曰‘十方諸佛所不能及’。

    下複雲‘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于平等法中,而又有如是差别者,蓋由于前世求道之本願不同也。

    彌陀第十三大願曰:‘我作佛時,光明無量,普照十方,絕勝諸佛。

    勝于日月之明,千萬億倍’。

    是以‘至作佛時,各自得之。

    自在所作,不為預計’。

    蓋謂至成佛時,每如其本願而現光明,皆自然成就,不因計畫與安排。

    因果如一,是故‘勝于日月之明,千億萬倍。

    光中極尊。

    佛中之王。

    ’ 是故無量壽佛,亦号無量光佛;亦号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等光佛;亦号智慧光、常照光、清淨光、歡喜光、解脫光、安隐光、超日月光、不思議光。

     此段是本品之三,顯光明之十二勝名。

    此十二光明,稱十二光佛,均為無量壽佛之異名。

    亦正是法藏成佛之果覺。

    《首楞嚴經》曰:‘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

    十二如來,相繼一劫。

    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佛。

    彼佛教我念佛三昧。

    ’今經之十二光佛。

    即彼往昔恒沙劫前之十二如來也。

    又密部《九品往生阿彌陀三摩地集陀羅尼經》曰:‘是内坐十二曼陀羅大圓鏡智寶像,其名為一切三達無量光佛....智力三明超日月光佛’,正與本經相合。

    又《唐譯》為十五光,《宋譯》為十三光,乃開合不同耳。

     ‘無量光佛’,昙鸾大師《贊阿彌陀佛偈》曰:‘智慧光明不可量,故佛又号無量光。

    有量諸相蒙光曉,是故稽首真實明。

    ’大師此贊,深契聖心。

    直指光明即是智慧,智光不二。

    ‘是故稽首真實明’,以此光明即是真實,故應稽首禮敬也。

    因此大經,唯一真實。

    真實之際,真實之慧,真實之利。

    今偈雲‘真實明’,可見極樂依正因果純一真實。

    又宋大慧禅師曰:‘隻以此光宣妙法,是法即是此光明,不離是光說是法。

    ’‘是法’指真實法,即真實際也。

    不離是光說是法,智慧光明不二也。

    此光即真實慧也。

    隻以此光宣妙法,乃惠以真實之利,亦即光中之妙用。

    是故《贊佛偈》雲‘有量諸相蒙光曉’也。

    因此智慧光明之真實明,能開曉諸有中一切之相,亦指開曉一切諸有中之衆生。

    故雲‘有量諸相蒙光曉’,一切衆生蒙此光益而曉了真實之慧也。

    《論注》曰:‘若遇阿彌陀如來光照....是等衆生,種種意業系縛,皆得解脫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意業。

    ’是即‘蒙光曉’之義,亦即惠予衆生真實之利也。

     ‘無邊光佛’。

    《贊阿彌陀佛偈》雲:‘解脫光輪無限齊,故佛又号無邊光。

    蒙光觸者離有無,是故稽首平等覺。

    ’昙師此贊,遠勝餘師。

    義寂解‘無邊’曰‘無邊際故’。

    淨影曰:‘廣也’。

    皆不如昙師之圓妙。

    昙師以解脫光注無邊光。

    解脫者,涅槃三德之一。

    複名之為‘輪’。

    輪者,圓具之義。

    表解脫之德圓滿具足。

    ‘無限齊’者,離一切局限與齊同。

    ‘離有無’者,離有無之二邊。

    離一切邊,從容中道。

    邊中俱離,究竟解脫,是‘無邊’義也。

    亦即《論注》中‘畢竟平等意業’也。

    末後直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