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界嚴淨第十一

關燈
菩薩戒弟子郓城夏蓮居會集各譯敬分章次 金剛乘三昧耶戒弟子黃念祖敬解 第三卷 第三卷從第十一品至第廿九品 上卷表彌陀因地大願之發起。

    本卷表彌陀究竟果覺圓滿大願之成就。

    經中備顯極樂依正主伴,清淨莊嚴,微妙奇麗,圓明具德,超逾十方,超情離見,不可思議。

    于第廿四品,标顯本經綱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三輩往生之勝行,複于廿五品更廣明往生之正因。

    故祈讀者,于如是章句,應深尊重,發起淨信也。

     上卷明發願,本卷表願成。

    故知經中種種超勝獨妙之處,均由于本願之最勝極妙也。

    且經中再三拈出‘願’字,如第十五品末曰:‘此皆無量壽佛威神力故,本願力故,滿足願故,明了、堅固、究竟願故。

    ’第廿七品曰:‘此皆無量壽佛,本願加威;及曾供養如來,善根相續,無缺減故,善修習故,善攝取故,善成就故。

    ’卷末第廿九《願力宏深品》雲:‘阿彌陀國長久廣大,明好快樂,最為獨勝。

    本其為菩薩時,求道所願,累德所緻。

    ’由是可見,上卷是因,本卷是果。

    佛國超逾十方,唯因佛願宏深,恩德無極。

     第廿九品末複雲:‘無量壽佛恩德布施八方上下,無窮無極,深大無量,不可勝言。

    ’故我侪今日,正宜乘阿彌陀佛所施恩德,發願往生,同入彌陀一乘願海。

    如第廿三《十方佛贊品》曰:‘至心回向,願生彼國,随願皆生,得不退轉。

    ’《往生正因品》曰:‘晝夜常念,願欲往生阿彌陀佛清淨佛國。

    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不斷絕者,壽終皆得往生其國。

    ’故知深信切願,持佛名号,乃我等唯一直出生死之寶筏。

    以佛果覺,作我因心。

    因果如如,直趨究竟。

    自覺覺他,唯此普施真實之利。

     又經中從第十一《國界嚴淨品》至第卅二《壽樂無極品》,廣說西方極樂世界依正主伴種種清淨莊嚴,事事無礙之相。

    如是無量無邊、微妙奇麗、不可思議之事相,悉因阿彌陀佛殊勝大願之所成,亦即極樂導師本淨明心之所現。

    事理無礙,故經中所宣妙相,悉是實際理體。

    複以事事無礙故,彼國一毛一塵,無不圓明具德。

    事事無礙乃《華嚴經》所專擅,今經複廣顯事事無礙,故知今經何異《華嚴》,極樂不離華藏。

    如曰弘法大師《秘藏記》曰:‘華藏世界義。

    華者,理也。

    理遍法界,藏諸法于其中。

    故曰華藏。

    是華藏世界者,最上妙樂在其中,故曰極樂。

    當知極樂與華藏。

    雖名異而非異處。

    ’又《秘藏記鈔六》曰:‘天親《淨土論》(又名《往生論》),極樂世界名華藏世界。

    是其證也。

    以蓮華成國土,故雲華藏。

    受最上妙樂,故曰極樂。

    是一處異名也。

    ’ 又《住生論》謂極樂三重莊嚴入一法句。

    ‘一法句者,謂清淨句。

    清淨句者,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故。

    ’昙鸾大師注曰:‘此三句展轉相入。

    依何義名之為法,以清淨故。

    依何義名為清淨,以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故。

    真實智慧者,實相智慧也。

    實相無相故,真智無知也。

    無為法身者,法性身也。

    法性寂滅故,法身無相也。

    無相,故能無不相。

    是故相好莊嚴,即法身也。

    無知,故能無不知。

    是故一切種智,即真實智慧也。

    ’昙鸾大師雲:‘相好莊嚴即法身。

    ’是畫龍點睛之筆。

    《宗鏡錄》曰:‘至理一言,轉凡成聖。

    ’經此一點,大地無寸土。

    世多謂淨土偏著于事相。

    然未知極樂世界不可思議。

    所顯事相即是法身。

    如善導大師所說,‘指方立相,即事而真’。

    密宗所主‘當相即道,即事而真’,與此同旨。

    又如文殊令善财童子采藥,童子持一莖草來,并曰:‘遍觀大地無不是藥者。

    ’若能如是會取,則禅密淨土,即三即一。

    塵毛刹土,悉顯事理無礙,事事無礙境界。

     國界嚴淨第十一 佛語阿難:彼極樂界,無量功德,具足莊嚴。

    永無衆苦、諸難、惡趣、魔惱之名。

    亦無四時、寒暑、雨冥之異。

    複無大小江海、丘陵坑坎,荊棘沙礫、鐵圍、須彌、土石等山。

    惟以自然七寶,黃金為地。

    寬廣平正,不可限極。

    微妙奇麗,清淨莊嚴。

    超逾十方一切世界。

     上段正明極樂世界依報莊嚴。

    是第一‘國無惡道’,第卅九‘莊嚴無盡’等願之成就。

    ‘無量功德,具足莊嚴’。

    《往生論》明三種功德莊嚴。

    一者彼佛國土。

    二者,阿彌陀佛。

    三者彼諸菩薩。

    (每一皆其無量功德莊嚴。

    )具此三種功德莊嚴,故雲:‘無量功德,具足莊嚴’。

    論又雲:‘彼佛國土莊嚴功德者,成就不可思議力故。

    如彼摩尼如意寶性,相似相對法故。

    ’蓋謂極樂世界一一皆應國人機宜而現。

    如泉池德水,‘一一随衆生意’,猶如摩尼寶又名如意寶,能随人意而現種種。

    論中‘如彼摩尼如意寶性’者,《論注》曰:‘借彼摩尼如意寶性,示安樂國土,不可思議性也。

    諸佛入涅槃時,以方便力,留碎身舍利,以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