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滿成就第九
關燈
小
中
大
阿彌陀具無量義。
一譯無量壽。
二譯無量光。
三譯甘露王。
密教以此三名,依其次第,表法報化三身。
又可譯為無量莊嚴、無量清淨等等。
又十二光名,亦皆彌陀名号。
又阿彌陀三字,每字亦具無量義。
阿字為本不生之義,故是空谛。
彌字為吾我之義,故是随緣之假谛。
陀字為如之義,故是中谛。
又《阿彌陀秘釋》雲:‘阿字,一心平等本初不生義。
彌字,一心平等無我大我義。
陀字,一心諸法如如寂靜義。
又阿字佛部義。
示理智不二,法界體相故。
彌字,蓮華部義。
妙觀察智,生法二空,實相本來不染六塵,如蓮花故。
陀字金剛部義。
如來妙智,自性堅固,能破一切妄想怨敵故。
又阿字,空義。
一心法體本自虛妄相空無故。
彌字,假有義。
一心平等,諸法如幻假有故。
陀字,中道義。
一心平等,諸法離二邊,無定相可得故。
又阿字,有義。
一心體相,本有不生,無滅盡故。
彌字,空義。
一心諸法,自性不可得故。
陀字,不空義,一心諸法,本來法身功德,無斷絕故。
又阿字,因義。
佛界衆生,因一心覺,因一心迷故。
彌字,行義。
斷人法二我,證生法不空,至佛果故。
陀字,果義。
示不二一心如如理智,是則佛果故。
如是差别法門,即名字相。
又如是字相,互無定相。
如帝網珠,不可取舍。
一心平等,不可得故。
’又曰:‘是故唱阿彌陀三字,滅無始重罪。
念阿彌陀一佛,成無終福智。
如帝網一珠,頓現無盡寶珠。
彌陀一佛,速滿無邊性德也。
’以上《秘釋》之說頓開諸佛秘藏,直顯持名一法,攝蓋一切法功德。
專念彌陀,即可迅速圓滿自性本具之無邊妙德。
如上妙谛,直示佛之知見。
正顯此法,實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又《阿字觀》曰:‘自阿字出一切陀羅尼,自一切陀羅尼生一切佛。
’佛号中一個阿字功德如是,故佛号之功德不可思議,明矣。
‘成佛以來,于今十劫’表四十八願圓滿成就,成等正覺,号阿彌陀佛。
從法藏成佛至釋尊說經時,已曆十劫。
但應著眼,此雲十劫,正是為酬願度生,示現之事相。
此乃一期應機之權說。
若究其實,則彌陀實久已成佛,彌陀即大日如來,已見于上所引證之《大乘密嚴經》,茲更引三證: 一、《法華經化城喻品》雲:‘乃往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祗劫,爾時有佛,名大通智勝如來。
’又‘其佛未出家時,有十六子。
’‘爾時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而為沙彌’,‘我今語汝:彼佛弟子十六沙彌,今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于十方國土,現在說法。
&hellip西方二佛,一名阿彌陀(是第九子)。
……第十六我釋迦牟尼佛,于娑婆國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上明彌陀乃十六王子中之第九王子,釋迦是第十六王子。
釋迦成佛以來,已無量劫,如《法華壽量品》雲:‘爾時佛告大菩薩衆,諸善男子:今當分明宣語汝等。
是諸世界,若著微塵,及不著者,盡以為塵,一塵一劫,我成佛以來,複過于此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祗劫。
’又‘如來見諸衆生,樂于小法。
德薄垢重者,為是人說,我少出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然我實成佛以來。
久遠若斯,但以方便,教化衆生,令入佛道,作如是說。
’釋迦于印度成佛,成佛以來,于今二千餘年,實為方便之權巧示現。
故彌陀于極樂成佛,‘于今十劫’亦複如是。
實皆久遠成佛。
二、靈芝《彌陀經疏》雲:‘《楞嚴勢至章》雲:“我于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
十二如來相繼一劫。
”準大本(指《無量壽經》)中,即彌陀也。
(其意為:根據《無量壽經》,《楞嚴》中之無量光如來即阿彌陀佛)今經(指《阿彌陀經》)大本,皆言十劫。
乃是一期赴機之說,不足為疑。
’上為靈芝師引《楞嚴》恒沙劫前有佛名無量光,證明彌陀久已成佛。
十劫隻是權說。
三、《箋注》雲:‘依真宗(指密宗)之教意。
則西方之阿彌陀,于胎藏界主證菩提之德,于金剛界主大智慧門。
妙觀察智之所成也。
然則大日如來成道之年劫,不可說,不可思議。
彌陀之成道,亦不可說,不可思議。
’以彌陀即大日故。
‘今現在說法’,言‘今現在’則非過去與未來,直指當下。
故雲‘今現在’,表阿彌陀佛是現在佛。
當下此時正為衆生說法。
故應發願往生,禮觀聽法,依法修行,速補佛位。
又彭際清居士曰:‘不唯爾時(釋尊說法時),名為現在。
乃至于今,以及後後無盡,同名現在。
以佛壽無量也。
’故知此非三世遷流之現在。
而言後後無量,直是常住,故永稱現在。
且無論今後若幹久遠時劫,凡有人讀到‘今現在說法’,則正指此時此刻,彌陀正在說法。
因彼佛說法無間也。
至于說法者是何身。
據《彌陀疏鈔》意,說法者,當是應身。
然亦兼報。
如《觀經》雲:‘六十萬億那由他恒沙由旬之身’,則是報身說法。
《疏鈔》又雲:‘有謂說法是應身報身。
有謂三身齊說。
各随機宜。
’‘三身齊說’則說法者雖是應身報身,實亦兼法身矣。
‘有無量無數菩薩、聲聞之衆,恭敬圍繞’,因彼土聖衆無量,複有十方前往禮觀聽法之聖衆,亦皆無量。
悉皆圍繞彼佛座下,一心恭敬,聽佛說法。
一譯無量壽。
二譯無量光。
三譯甘露王。
密教以此三名,依其次第,表法報化三身。
又可譯為無量莊嚴、無量清淨等等。
又十二光名,亦皆彌陀名号。
又阿彌陀三字,每字亦具無量義。
阿字為本不生之義,故是空谛。
彌字為吾我之義,故是随緣之假谛。
陀字為如之義,故是中谛。
又《阿彌陀秘釋》雲:‘阿字,一心平等本初不生義。
彌字,一心平等無我大我義。
陀字,一心諸法如如寂靜義。
又阿字佛部義。
示理智不二,法界體相故。
彌字,蓮華部義。
妙觀察智,生法二空,實相本來不染六塵,如蓮花故。
陀字金剛部義。
如來妙智,自性堅固,能破一切妄想怨敵故。
又阿字,空義。
一心法體本自虛妄相空無故。
彌字,假有義。
一心平等,諸法如幻假有故。
陀字,中道義。
一心平等,諸法離二邊,無定相可得故。
又阿字,有義。
一心體相,本有不生,無滅盡故。
彌字,空義。
一心諸法,自性不可得故。
陀字,不空義,一心諸法,本來法身功德,無斷絕故。
又阿字,因義。
佛界衆生,因一心覺,因一心迷故。
彌字,行義。
斷人法二我,證生法不空,至佛果故。
陀字,果義。
示不二一心如如理智,是則佛果故。
如是差别法門,即名字相。
又如是字相,互無定相。
如帝網珠,不可取舍。
一心平等,不可得故。
’又曰:‘是故唱阿彌陀三字,滅無始重罪。
念阿彌陀一佛,成無終福智。
如帝網一珠,頓現無盡寶珠。
彌陀一佛,速滿無邊性德也。
’以上《秘釋》之說頓開諸佛秘藏,直顯持名一法,攝蓋一切法功德。
專念彌陀,即可迅速圓滿自性本具之無邊妙德。
如上妙谛,直示佛之知見。
正顯此法,實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又《阿字觀》曰:‘自阿字出一切陀羅尼,自一切陀羅尼生一切佛。
’佛号中一個阿字功德如是,故佛号之功德不可思議,明矣。
‘成佛以來,于今十劫’表四十八願圓滿成就,成等正覺,号阿彌陀佛。
從法藏成佛至釋尊說經時,已曆十劫。
但應著眼,此雲十劫,正是為酬願度生,示現之事相。
此乃一期應機之權說。
若究其實,則彌陀實久已成佛,彌陀即大日如來,已見于上所引證之《大乘密嚴經》,茲更引三證: 一、《法華經化城喻品》雲:‘乃往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祗劫,爾時有佛,名大通智勝如來。
’又‘其佛未出家時,有十六子。
’‘爾時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而為沙彌’,‘我今語汝:彼佛弟子十六沙彌,今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于十方國土,現在說法。
&hellip西方二佛,一名阿彌陀(是第九子)。
……第十六我釋迦牟尼佛,于娑婆國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上明彌陀乃十六王子中之第九王子,釋迦是第十六王子。
釋迦成佛以來,已無量劫,如《法華壽量品》雲:‘爾時佛告大菩薩衆,諸善男子:今當分明宣語汝等。
是諸世界,若著微塵,及不著者,盡以為塵,一塵一劫,我成佛以來,複過于此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祗劫。
’又‘如來見諸衆生,樂于小法。
德薄垢重者,為是人說,我少出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然我實成佛以來。
久遠若斯,但以方便,教化衆生,令入佛道,作如是說。
’釋迦于印度成佛,成佛以來,于今二千餘年,實為方便之權巧示現。
故彌陀于極樂成佛,‘于今十劫’亦複如是。
實皆久遠成佛。
二、靈芝《彌陀經疏》雲:‘《楞嚴勢至章》雲:“我于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
十二如來相繼一劫。
”準大本(指《無量壽經》)中,即彌陀也。
(其意為:根據《無量壽經》,《楞嚴》中之無量光如來即阿彌陀佛)今經(指《阿彌陀經》)大本,皆言十劫。
乃是一期赴機之說,不足為疑。
’上為靈芝師引《楞嚴》恒沙劫前有佛名無量光,證明彌陀久已成佛。
十劫隻是權說。
三、《箋注》雲:‘依真宗(指密宗)之教意。
則西方之阿彌陀,于胎藏界主證菩提之德,于金剛界主大智慧門。
妙觀察智之所成也。
然則大日如來成道之年劫,不可說,不可思議。
彌陀之成道,亦不可說,不可思議。
’以彌陀即大日故。
‘今現在說法’,言‘今現在’則非過去與未來,直指當下。
故雲‘今現在’,表阿彌陀佛是現在佛。
當下此時正為衆生說法。
故應發願往生,禮觀聽法,依法修行,速補佛位。
又彭際清居士曰:‘不唯爾時(釋尊說法時),名為現在。
乃至于今,以及後後無盡,同名現在。
以佛壽無量也。
’故知此非三世遷流之現在。
而言後後無量,直是常住,故永稱現在。
且無論今後若幹久遠時劫,凡有人讀到‘今現在說法’,則正指此時此刻,彌陀正在說法。
因彼佛說法無間也。
至于說法者是何身。
據《彌陀疏鈔》意,說法者,當是應身。
然亦兼報。
如《觀經》雲:‘六十萬億那由他恒沙由旬之身’,則是報身說法。
《疏鈔》又雲:‘有謂說法是應身報身。
有謂三身齊說。
各随機宜。
’‘三身齊說’則說法者雖是應身報身,實亦兼法身矣。
‘有無量無數菩薩、聲聞之衆,恭敬圍繞’,因彼土聖衆無量,複有十方前往禮觀聽法之聖衆,亦皆無量。
悉皆圍繞彼佛座下,一心恭敬,聽佛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