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教緣起第三

關燈
‘漸頓各稱所宜,随緣皆蒙度脫。

    故雲“拯群萌”。

    ’又曰:‘“欲”指釋迦大悲所願。

    然此一字,通上下,含二義:一謂‘欲拯群萌’諸如來以大悲為體。

    欲願(原文)未度者令度,未安者令安。

    ‘光闡道教’皆為之(原文)也。

    故通上文。

    二謂欲‘惠真實之利’。

    謂如來欲願衆生入彌陀海故。

    ’《甄解》則于上說,結歸後義曰:‘諸佛之所以出興于世,欲說彌陀願力,惠救萬衆生,将為本懷故。

    ’ ‘惠以真實之利’。

    ‘惠’者,惠施也,亦恩賜之義。

    ‘真實之利’者,按善導大師意,指彌陀誓願為真實之利。

    大師偈雲:‘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

    ’《甄解》贊曰:‘此今家(日人稱善導大師為今家)獨步妙釋,他人所未談也。

    順此祖釋,以彌陀本願為真實利,則可以八萬四千法門為光闡道教,其義明矣。

    ’又《甄解》引《六要》曰:‘真實利者,指此名号,即是佛智也。

    ’《甄解》又雲:‘今真實者,佛智名号。

    善導所謂法藏因中所成真實,故言本願真實。

    開之則真實五願,合之一句名号。

    故知此真實通教行信證。

    應知‘之利’者,名号之大利。

    其大利之所究竟,即無上涅槃妙果。

    ’又《甄解》曰:‘真實之利對權假方便。

    故以世法望小乘,小乘真而世法假也。

    以小乘望權大乘,權大乘真而小乘假也。

    以權大乘望實大《華嚴》、《法華》等,實大真而權大假也。

    以《華嚴》、《法華》等實大乘,望彌陀十九願(十九指《魏譯》文曰:‘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

    ’),十九真而《華嚴》、《法華》假也。

    何以故?《華嚴》、《法華》以往生為經益,彼猶不出十九願故。

    以十九願望廿願(《魏譯》文曰:‘聞我名号,系念我國,植衆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國。

    ’),二十願真而十九願假也。

    以二十願望十八願(十念必生願),二十假而第十八真也。

    今真實中之真實,圓頓中之圓頓也。

    ’ 夫圓頓至極,莫過于《華嚴》與《法華》,今貶之為權假,而獨贊本經之一乘願海,六字洪名,為圓中之圓,頓中之頓,真中之真者何耶?《甄解》答曰:‘今就利益論,彼假此真。

    何故?彼說速疾成佛道,不見速疾成佛人。

    故自成别時意趣。

    法體非别時意,人機劣故。

    今信不疑者,十即十生。

    往生不退至菩提故。

    初生處即菩提。

    在世滅後但此一法故。

    一切凡聖行無别故。

    利益真者莫過斯。

    ’其意為:若論法體,諸經皆實。

    但今論利益,則餘經假而唯此法為真。

    何以故?因《法華》等雖說有速疾成佛之道。

    但不見依法修持當世成佛之人。

    故僅成為别時(指後時)成佛之因。

    就法體論,本不須待至别時,但修行者根劣,故不能速疾成佛。

    唯此淨宗一乘願海,六字洪名,十即十生,萬修萬去,故勝餘經。

    且(一)往生必證菩提。

    (二)法滅唯此經度生。

    (三)凡聖念佛齊等。

    《疏鈔》‘齊諸聖于片言’。

    故雲,真實之利,無有過于此法者。

     又本經能惠真實之利者,緣由經中開化皆是真實之際。

    極樂妙土正是彌陀住真實慧之所流現。

    如《往生論》曰:三種(指佛土,佛,菩薩)成就願心莊嚴,略說‘入一法句故。

    一法句者,謂清淨句。

    清淨句者,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故。

    ’真實之際者,無為法身也。

    極樂依正者,真實智慧之流現,一切真實,故能惠以真實之利。

    無為法身即實相,故《要解》雲:‘能說所說,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願所願,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贊所贊,無非實相正印之所印也。

    ’可見入此門中,一一皆入實相,故所惠真實之利,莫過于此也。

     ‘難值難見。

    如優昙花,希有出現’。

    值者,遇也。

    《會疏》曰:‘佛法難聞,故雲難值。

    佛身難睹,故言難見。

    ’優昙花,一譯靈瑞化。

    此葉似梨,果大如拳,其味甘。

    無花而結子。

    亦有花而難值。

    《般涅槃經》曰:‘有尊樹王,名優昙缽,有實無華。

    若金華生者,世乃有佛。

    ’又《文殊現法藏經》曰:‘無佛世有實無華。

    ’又《出曜經》曰:‘數千萬劫,時時乃出。

    群生見華,謂曰如來将出。

    ’據上諸經可知此花,希有難逢,于有佛世,方始出現。

    故以喻佛之真實教法,難值難遇。

    今因阿難之問,開釋尊之本懷,顯彌陀之宏願,乃将此真實之法和盤托出,普利群生。

    故贊阿難曰:‘汝今所問,多所饒益。

    ’ 阿難當知:如來正覺,其智難量。

    無有障礙。

    能于念頃,住無量億劫。

    身及諸根,無有增減。

    所以者何?如來定慧,究暢無極。

    于一切法,而得最勝自在故。

    阿難谛聽,善思念之。

    吾當為汝,分别解說。

     正覺者,證悟一切諸法之真正覺智,即如來之實智。

    故成佛曰成正覺。

    如《淨影疏》曰:‘如來正覺,總舉佛智。

    ’可見‘如來正覺’四字,全表佛智。

    此智甚深,故曰‘難量’。

    因佛極證涅槃甚深法性故,《嘉祥疏》曰:‘如來正覺其智難量者,明真智妙絕,照窮法界,非下情所測。

    ’又《甄解》曰:‘如來正覺者,乘彌陀一如來成正覺故。

    此應身即本地身也。

    其智難量。

    ……念佛三昧為所住。

    住此發勝妙智故。

    ’蓋謂釋迦如來正覺,乃乘彌陀一如之乘而來成正覺。

    故與彌陀同一真如,亦即同一法身。

    當前現瑞之應身佛,實即法身(本地身)如來。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