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會聖衆第一

關燈
菩薩戒弟子郓城夏蓮居會集各譯敬分章次 金剛乘三昧耶戒弟子黃念祖敬解 三、正釋經義(此為十門分别中第十門) 前明全經綱宗與經題總義。

    下則正入經文,分品逐句,闡發經義,謹以局心限量之言,略彰淨宗無盡之妙。

    茲依先例,全經分三:(初)序分,(二)正宗分,(三)流通分。

    蕅益大師曰:‘序如首,五官俱存。

    正宗如身,腑髒無阙。

    流通如手足,運行不滞。

    ’依大師意,‘序如首(頭也)’指經之序分猶人之有首。

    由首之五官(眉眼耳鼻口)可窺其人之善惡智愚。

    觀一經之序品,便可知全經之大小偏圓。

    故序分中,亦必含有深文。

    今依大師之旨,判分本經如下: (壹)第一品至第三品為序分。

     (貳)第四品至第四十二品為正宗分。

     (參)第四十三品至第四十八品為流通分。

     今之三分,亦正如我國淨影、嘉祥兩家對本經魏譯本之判分。

     (壹)序分 又序分複分為二:一通序。

    二别序。

     通序,又名證信序,諸經皆具。

    如天台與嘉祥等,依《法華論》以六種成就為證信序。

    六成就者,宗密大師曰:一信、二聞、三時、四主、五處、六衆。

    六緣不具,教則不興,必須具六,故雲成就。

    以證經文,确為佛說,真實可信,故名證信。

    本經之前二品屬之。

     别序,又名發起序。

    乃發起全經之端由。

    以法不孤起,起必有由,諸經各别,故又名别序。

    例如小本《阿彌陀經》乃不問自說。

    本經則因世尊放光現瑞,阿難啟問而說。

    各經不同,故名别序。

    今經第三品屬之。

     初通序 法會聖衆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與大比丘衆萬二千人俱。

    一切大聖,神通已達。

    其名曰:尊者憍陳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連、尊者迦葉、尊者阿難等,而為上首;又有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及賢劫中一切菩薩,皆來集會。

     ‘如是我聞’,諸經皆置此四字于經首,蓋尊世尊之遺教。

    世尊将般涅槃,阿難悲不能勝,阿泥樓陀教之曰:徒悲何益,應前向佛,請問四事:其一即‘一切經首,當置何字?’佛即答曰:當置‘如是我聞’,佛在某方等六事。

    (即上述之‘六成就’)。

    其中‘我’字,即阿難。

    ‘如是我聞’,表如是法門乃我阿難所聞于釋尊者也。

    此正可破當時之疑。

    因阿難結集經文時,大衆生起三疑:一疑佛重生;二疑阿難成佛;三疑他方佛來。

    故阿難曰:‘如是我聞’則群疑頓釋。

     或疑曰:佛成道廿年,阿難方出家。

    又十年方命為侍者。

    如此,則卅年前佛所說經,阿難何能皆曰我聞。

    此有三解:(1)輾轉聞。

    (2)佛重說。

    (3)阿難自通。

     (1)輾轉聞:《報恩經》言,阿難所不聞經,從諸比丘聞,或諸天子說。

     (2)佛重說:《報恩經》言,阿難因佛命為侍者,乃求三願。

    其中第三乃‘所未聞經,請佛重說’,佛許之。

     (3)阿難自通:《金剛華經》言,阿難得法性覺自在三昧,所未聞經,自能憶持。

     ‘如是’者,信成就也。

    居六種成就中之首位。

    《智度論》曰:‘佛法大海,信為能入。

    ’又《華嚴經》說,信為手。

    如人有手,至珍寶處,随意采取;若人無手,空無所獲。

    可見,信者乃入法之初門,舍此莫由。

    又為攝法之上首,故雲:‘才入信門,便登祖位。

    ’ 又‘如是’者,指所聞之法體,即實相之理體。

    實相妙理,古今不變,故曰如。

    如理而說,故曰是。

    今依本經,蕅益大師曰:‘依實相理,念佛求生淨土,決定無非,曰是。

    ’蓋實相妙理,隻是當前一念心之自性。

    非生非滅,無去無來,湛然常住,故名曰如。

    依此心性念佛,求生淨土。

    能念是實相心,所念是實相佛,所生是實相土,鹹為實相正印之所印。

    故大師曰:‘決定無非,曰是。

    ’ ‘我聞’者,聞成就也。

    阿難結集法藏時,自言‘如是法門,我從佛聞’。

    我者自我,聞者親聞,以告大衆,實可證信。

     聖人無我,而阿難仍自稱為我者,不壞假名故。

    實相無相,故非同于凡夫之有我,實相無不相,故非同于二乘之無我。

    阿難随順世間,假名為我,無乖于第一義谛。

    又《觀經疏》雲:‘無我則無聞,無聞則化道絕。

    為傳化不絕,假名說我。

    ’ ‘聞’者,耳根發耳識,今不雲耳聞,而言我聞,蓋以我字統收諸根識等,以總代别,以我代耳,故曰我聞。

    以上‘如是’表信順,‘我聞’表師承,我之所聞,皆世尊金口所宣,傳承有自,決非他說,或為臆造。

    以之證信。

     ‘一時’者,時成就也。

    蓋時無實法,長短随心。

    延促同時,三祇一念。

    如《疏鈔》曰:‘或說者得陀羅尼。

    一刹那頃,一字之中,說一切法門。

    或聽者得淨耳根,于一刹那,聞一字時,于餘一切悉無障礙。

    或說者時少,聽者時多,或說者時多,聽者時少。

    或說者神力延促随宜,聽者根器利鈍不一。

    古謂三乘凡聖所見佛身報化,年歲短長,成佛久近,各各不同故。

    今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