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律學入門

關燈
甲、叙言 戒的意義,就是止惡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惡五逆的罪惡,如防流水,似護眼珠,滋長善法,是名戒義。

    大集月義經說:‘諸仁者;離欲義是戒義,解脫義是戒義,休息義是戒義,盡義是戒義,滅義是戒義,此諸句義,名為戒義。

    ’釋尊将涅槃的時候,阿難請問佛在世時以佛為師,佛去世後以何為師?佛說:‘以戒為師’,所以我們佛弟子,能持戒律,方有導師,若無戒行,等于無師傳!但是佛教律藏中,關于律學的戒相很多,有在家五戒八關齋戒十善戒等,出家沙彌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五十戒,菩薩十重四十人輕戒,廣見經律,總之皆以五戒為根本。

    吾人果能基本五戒持得清淨,其他枝末就易持了。

     乙、戒持功的功德 一、總論 世俗所說:‘受戒容易持戒難!’确是有理。

    但亦在我們的善根有淺深,信心有無的關系?若果佛弟子戒律嚴淨,誰不敬仰?諸佛菩薩,尚為護念,何況天龍鬼神及人?真如爐中旃檀,妙香普薰,所謂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這五分法身的果香,也是從因地修戒得來的;如戒香經雲:‘佛告阿難,世有衆香,惟随風能聞,不能普聞。

    若持佛淨戒,行諸善法,如是戒香,遍聞千方,鹹皆稱贊,諸魔遠離。

    ’如長阿合經說:持戒有五種功德:一者、所求如願。

    二者、财産增益無損。

    三者、所住之處,人愛敬。

    四者、好名善譽,周聞天下。

    五者、身壞命終,必生天上。

     四分律說持戒十種功德: 1、滿足志願,能持禁戒,則身心清淨,慧性明了,一切智行誓願,無不滿足。

     2、如佛所學,佛初修道時,以戒為本,而得證果,能堅持戒,是亦如佛所學。

     3、智者不毀,戒行清淨,身口無過,凡有智人,喜樂贊歎,而不毀訾。

     4、不退誓願,堅持禁戒,求證菩提,誓願精進,得不退轉。

     5、安住正行,堅持禁戒,三業清淨,而于正行,安住不舍。

     6、棄舍生死,受持禁戒,則無殺盜等業,能出離生死,永脫輪迥之苦。

     7、慕樂涅槃,堅持禁戒,絕諸妄想,故能厭生死苦,慕涅槃樂。

     8、得無厘心,戒德圓明,心體光潔,一切煩惱業緣,皆悉解脫,無厘縛患。

     9、得勝三昧,持戒清淨,心不散亂,則得三昧成就,定性現前,超證有漏。

     10、不乏信财,持守戒律,于諸佛法,具正信心,則能出生一切功德,法财不匮。

     大集賢護經雲:出家之人,當先護持清淨戒行,戒行清淨,則能獲得現前三昧,成就無上菩提。

     四天王經雲:四天神王,每月以六齊日觀察人善惡,以啟帝釋,若持戒人帝釋即喜,敕諸善神擁護是人,随戒多少,若持一戒,令五神護之,五戒具者,令二十五神護之,是人生得安隐,死生天上。

    前來總說持戒功德竟。

     二、别說 ‘五戒’就是第一不殺生、仁;第二不偷盜、義;第三不邪淫、禮;第四不妄語、信;第五不飲酒、智;佛教五戒,就是儒教五常,思之容易知道。

     1、持不殺戒的功德 大乘以不殺戒為首,淫戒次之。

    小乘以淫戒在先,殺戒居次,厭離生死,必須斷淫欲故。

    菩薩利生為事業,宏法是家務,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普度九法界衆生,皆成佛界,開顯有情的自性,本來平等,由是殺一條性命,就是殺未來諸佛,過去父母;梵網經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此受生,故六道衆生,皆是我父母,爾殺爾食者,即殺我父母,亦殺我故身!’這裡所講‘男女’通指六道皆有男女故。

    心地觀經中有報衆生恩,指近說飛禽走獸,羽毛麟甲,就遠說六趣四生,此等衆生,從無始來互為父母兄弟姐妹夫妻兒女,但今妀頭換面,睹面不識!由是不但不知報恩,并且互為殺害,背恩亡義,真可憐憫!如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說:‘生養不得殺生,死亡不得殺生,結婚不得殺生,祝壽不得殺生,宴客不得殺生,祭鬼神不得殺生!’詳看放生文可知了。

    地藏經說:‘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三世因果經說:‘今生長壽為何因?前世戒殺放生人’所以不殺生的功德,就能感無病長壽和衆生有緣,及世界和平等報,下再引諸經論作證: (一)罪福報應經說:為人長壽無有疾病,身體強壯,從持戒中來。

    喜殺生者,後生水上浮遊也,朝生暮死。

     (二)正法念經說:若先世有殺生業,壽命短促,疾速命終。

     (三)毗娑沙論說:若人持不殺戒,于未來世決定不逢刀兵災劫。

     (四)楞伽經說:諸惡羅刹,聞佛說法,悉舍惡心,止不食肉,遞相勸發菩提之心,護衆生命,過護自身。

     (五)大莊嚴論說:有數比丘曠野中行,為賊所掠,剝脫衣服,觸恐比丘告人追捕,欲盡殺之,中有一人語曰:比丘之法不傷生草,還以生草縛其手足而去。

    比丘等恐犯禁戒,不斷草縛,相與伏處,待人解救!至于次日,國王出獵,見而問之,得其實情,國王為所感動,解其草系!說偈贊之,并延比丘至國,從受皈戒。

     (六)蘇摩王經說:釋迦往昔曾做大力毒龍,力能返國移山,一日受齋戒,靜卧山上,被人剝其皮,赤肉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