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緒言
關燈
小
中
大
阿彌陀經是佛一代時教中的勝異法門。
古來禅宗被譽作‘教外别傳’,我則贊淨宗是‘教内特傳’,其勝妙利益,八萬四千法門中,無出其右。
因此,傳承二千餘年,曆久彌盛。
緣于客家老人,尤其中北部學佛者,常在我面前慨歎,有客籍法師,卻聞不到妙法。
所以,從今起,每周六,用母語講一小時,錄音流通,方便樂聞佛法而聽不懂國、台語的客家信衆。
未說前,先略述本門勝益,念佛妙利無邊,綜合言之,不出三點: 一、普攝群機—所謂‘三根普被,利鈍全收’。
古德雲:‘上上智不能踰其阃,下下根亦能臻其域’。
上智下愚,皆不出其範疇。
華嚴經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參,初于福城親近文殊,大士教發菩提心已,引往南方,參德雲比丘,是五十三參的第一位善知識。
德雲比丘教修念佛法門,雖非念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但以念佛為先,故知修學菩薩道,以念佛為首要。
龍樹菩薩十住毗婆娑論雲:初學菩薩,不可離佛,離佛則道業難成,故須求生清淨佛國,随佛修學。
大智度論說:‘小鳥弱羽僅可纏枝’,羽翼未豐,不能高飛遠翔,隻能依賴母鳥,穿梭于樹間。
初學菩薩,也如小鳥,不能離佛菩薩及善知識,否則,道業難成。
因此,若無力成就于五濁,當生淨土,近佛修習。
善财參德雲比丘後,曆五十三位善知識,末參普賢,普賢菩薩為贊佛功德,并在行願品中,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善财五十三參竟,所證與普賢等,普賢菩薩尚教彼修十大願,依願起行,求生西方,親近彌陀,足見菩薩行者,上根利智如善财,從始至終,不離念佛法門。
乃至佛法傳入東土,除蓮宗諸祖外,餘如天台智者、湛然、蕅益,賢首之清涼國師在華嚴疏鈔中也廣贊彌陀念佛法門;清朝著賢首五教儀的續法法師,注觀無量壽經,勸人修習淨土,縱使是禅宗,到了宋朝初年,永明延壽禅師,也提倡禅淨雙修,作四料簡,往後禅宗大德,兼修者甚多,明蓮池大師,即是最佳典範。
上根上智尚如此,況我等中下之人,更需仰賴。
時值末法,可說除念佛法門外,衆生無以了生死,尤其宗門祖師禅,非上智難窺堂奧,易入歧途,百丈清規雲:‘修行以念佛為穩當’,彼是禅宗祖師,勉衆以念佛為依歸,由此可知,念佛法門之殊勝! 二、當生成就—即‘帶業往生’。
乃淨土法門最勝處,卻易讓人産生誤解,認為做惡不要緊,念佛便可,慈老曾駁斥說:‘極樂世界是清淨佛國,不是垃圾堆,豈是造業念佛者的避風港?’。
業,主指煩惱種子,衆生八識田中,充滿見思惑等,依聲聞法,斷惑了生死,證阿羅漢,利根者三生,鈍根六十劫,而念佛法門,今生成就,隻要深信、切願、力行,臨命終時,一心不亂,
古來禅宗被譽作‘教外别傳’,我則贊淨宗是‘教内特傳’,其勝妙利益,八萬四千法門中,無出其右。
因此,傳承二千餘年,曆久彌盛。
緣于客家老人,尤其中北部學佛者,常在我面前慨歎,有客籍法師,卻聞不到妙法。
所以,從今起,每周六,用母語講一小時,錄音流通,方便樂聞佛法而聽不懂國、台語的客家信衆。
未說前,先略述本門勝益,念佛妙利無邊,綜合言之,不出三點: 一、普攝群機—所謂‘三根普被,利鈍全收’。
古德雲:‘上上智不能踰其阃,下下根亦能臻其域’。
上智下愚,皆不出其範疇。
華嚴經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參,初于福城親近文殊,大士教發菩提心已,引往南方,參德雲比丘,是五十三參的第一位善知識。
德雲比丘教修念佛法門,雖非念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但以念佛為先,故知修學菩薩道,以念佛為首要。
龍樹菩薩十住毗婆娑論雲:初學菩薩,不可離佛,離佛則道業難成,故須求生清淨佛國,随佛修學。
大智度論說:‘小鳥弱羽僅可纏枝’,羽翼未豐,不能高飛遠翔,隻能依賴母鳥,穿梭于樹間。
初學菩薩,也如小鳥,不能離佛菩薩及善知識,否則,道業難成。
因此,若無力成就于五濁,當生淨土,近佛修習。
善财參德雲比丘後,曆五十三位善知識,末參普賢,普賢菩薩為贊佛功德,并在行願品中,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善财五十三參竟,所證與普賢等,普賢菩薩尚教彼修十大願,依願起行,求生西方,親近彌陀,足見菩薩行者,上根利智如善财,從始至終,不離念佛法門。
乃至佛法傳入東土,除蓮宗諸祖外,餘如天台智者、湛然、蕅益,賢首之清涼國師在華嚴疏鈔中也廣贊彌陀念佛法門;清朝著賢首五教儀的續法法師,注觀無量壽經,勸人修習淨土,縱使是禅宗,到了宋朝初年,永明延壽禅師,也提倡禅淨雙修,作四料簡,往後禅宗大德,兼修者甚多,明蓮池大師,即是最佳典範。
上根上智尚如此,況我等中下之人,更需仰賴。
時值末法,可說除念佛法門外,衆生無以了生死,尤其宗門祖師禅,非上智難窺堂奧,易入歧途,百丈清規雲:‘修行以念佛為穩當’,彼是禅宗祖師,勉衆以念佛為依歸,由此可知,念佛法門之殊勝! 二、當生成就—即‘帶業往生’。
乃淨土法門最勝處,卻易讓人産生誤解,認為做惡不要緊,念佛便可,慈老曾駁斥說:‘極樂世界是清淨佛國,不是垃圾堆,豈是造業念佛者的避風港?’。
業,主指煩惱種子,衆生八識田中,充滿見思惑等,依聲聞法,斷惑了生死,證阿羅漢,利根者三生,鈍根六十劫,而念佛法門,今生成就,隻要深信、切願、力行,臨命終時,一心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