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啟發心智的三個難題
關燈
小
中
大
善男子!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況輪轉生死垢心曾未清淨,觀佛圓覺而不旋複。
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今譯】“熱心真理的弟子啊!當心或主體旋動不停時,便無法見到靜止的外境,或外境的真面目。
何況衆生在生老病死中打轉,生滅不停的妄念未曾清淨過,又怎麼能正确地觀知完美聖者圓滿心智的境界呢?所以你們才産生前面那三種疑問。
【原文】“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見空華。
幻翳若除,不可說言此翳已滅,何時更起一切諸翳。
何以故?翳華二法非相待故。
【今譯】“愛好真理的弟子啊!譬如眼睛有毛病的人,誤以為空中有花。
眼睛的毛病如果治好了以後,不可以問說:這眼病已除,眼睛何時才會再起種種毛病。
為什麼呢?因為眼病和空花這兩件東西都是沒有實體的幻相,不是相對待而立的。
【原文】“亦如空華滅于空時,不可說言虛空何時更起空華。
何以故?空本無華,非起滅故。
【今譯】“同樣的情形,當幻覺的花朵消失在虛空中時,不可以問說虛空何時才會再産生花來。
為什麼呢?因為虛空中本來就沒有花朵。
虛空是常住不變,不生不滅的。
【原文】“生死涅盤,同于起滅。
妙覺圓照,離于華翳。
【今譯】“生老病死和涅盤的境界都宛如幻覺的花朵一般虛幻。
真正奇妙的圓滿心智卻是一種遍照十方而沒有阻礙的靈知,它沒有一切虛幻的眼病和幻花。
【原文】“善男子!當知虛空非是暫有,亦非暫無。
況複如來圓覺随順,而為虛空平等本性。
【今譯】“熱愛真理的弟子啊!你們應當明白:虛空都不是暫時才有或暫時沒有的。
何況完美聖者的圓滿心智能随時顯示世間和出世間一切法,而卻又不失甯靜平等的本性。
【原文】“善男子!如銷金礦,金非銷有。
既已成金,不重為礦。
經無窮時,金性不壞。
不應說言本非成就。
如來圓覺亦複如是。
【今譯】“愛好真理的弟子們!譬如熔冶金礦,所提煉出來的金,并非提煉過程中所具有的,而是金礦本來就有這種元素,既然提煉到純金以後,就不會再變回礦石了,這純金的屬性縱使經過很久的時間,仍然不會變壞或消失,所以我們不應該說金礦中沒有金這元素。
同樣的道理,完美的聖者所啟發的圓滿心智也是本來具有的。
【原文】“善男子!一切如來妙圓覺心,本無菩提及與涅盤,亦無成佛及不成佛。
無妄輪回及非輪回。
【今譯】“愛好真理的弟子們!完美聖者的圓滿心智中沒有任何對立的名相。
既沒有智慧和不生不滅的永恒境界,也沒有成佛和不成佛,輪回與不輪回。
【原文】“善男子!但諸聲聞①所圓境界,身心語言皆悉斷滅,終不能至彼之親證所現涅槃,何況能以有思惟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
【今譯】“愛好真理的弟子們!小乘的聖者所圓滿取證的境界,隻是斷了自我的執著,泯滅色身、語言和妄念。
而佛陀說他們證得了涅槃,乃是一種方便的權說,而不是究竟的圓覺境界。
小乘的聖者尚不能破除對真理的執著(佛學上稱為‘所知障’或‘法我執’)而親證圓滿的心智,何況那些有思惟和妄念的凡夫又怎麼能臆測完美聖者圓滿心智的境界呢? 【注①】聲聞:聽聞佛陀演說真理,依照佛陀所說的教法去做,而斷除煩惱的聖者,他通常偏重于自利。
【原文】“如取螢火燒須彌山,終不能著。
以輪回心生輪回見,入于如來大寂滅海,終不能至。
【今譯】“以有妄念的心識,來猜測完美聖者圓滿心智的境界,就如同以螢火蟲的火來燃燒須彌大山,永遠無法燒着。
同樣的,以生滅心和錯誤的觀念,永遠無法達到完美聖者圓滿心智的境界。
【原文】“是故我說一切菩薩及末世衆生,先斷無始輪回根本。
【今譯】“所以,我告訴所有的菩薩和末世的衆生,要了解完美聖者圓滿心智的境界,必須先斷除久遠以來在生老病死中打轉的根本一一無明。
【原文】
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今譯】“熱心真理的弟子啊!當心或主體旋動不停時,便無法見到靜止的外境,或外境的真面目。
何況衆生在生老病死中打轉,生滅不停的妄念未曾清淨過,又怎麼能正确地觀知完美聖者圓滿心智的境界呢?所以你們才産生前面那三種疑問。
【原文】“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見空華。
幻翳若除,不可說言此翳已滅,何時更起一切諸翳。
何以故?翳華二法非相待故。
【今譯】“愛好真理的弟子啊!譬如眼睛有毛病的人,誤以為空中有花。
眼睛的毛病如果治好了以後,不可以問說:這眼病已除,眼睛何時才會再起種種毛病。
為什麼呢?因為眼病和空花這兩件東西都是沒有實體的幻相,不是相對待而立的。
【原文】“亦如空華滅于空時,不可說言虛空何時更起空華。
何以故?空本無華,非起滅故。
【今譯】“同樣的情形,當幻覺的花朵消失在虛空中時,不可以問說虛空何時才會再産生花來。
為什麼呢?因為虛空中本來就沒有花朵。
虛空是常住不變,不生不滅的。
【原文】“生死涅盤,同于起滅。
妙覺圓照,離于華翳。
【今譯】“生老病死和涅盤的境界都宛如幻覺的花朵一般虛幻。
真正奇妙的圓滿心智卻是一種遍照十方而沒有阻礙的靈知,它沒有一切虛幻的眼病和幻花。
【原文】“善男子!當知虛空非是暫有,亦非暫無。
況複如來圓覺随順,而為虛空平等本性。
【今譯】“熱愛真理的弟子啊!你們應當明白:虛空都不是暫時才有或暫時沒有的。
何況完美聖者的圓滿心智能随時顯示世間和出世間一切法,而卻又不失甯靜平等的本性。
【原文】“善男子!如銷金礦,金非銷有。
既已成金,不重為礦。
經無窮時,金性不壞。
不應說言本非成就。
如來圓覺亦複如是。
【今譯】“愛好真理的弟子們!譬如熔冶金礦,所提煉出來的金,并非提煉過程中所具有的,而是金礦本來就有這種元素,既然提煉到純金以後,就不會再變回礦石了,這純金的屬性縱使經過很久的時間,仍然不會變壞或消失,所以我們不應該說金礦中沒有金這元素。
同樣的道理,完美的聖者所啟發的圓滿心智也是本來具有的。
【原文】“善男子!一切如來妙圓覺心,本無菩提及與涅盤,亦無成佛及不成佛。
無妄輪回及非輪回。
【今譯】“愛好真理的弟子們!完美聖者的圓滿心智中沒有任何對立的名相。
既沒有智慧和不生不滅的永恒境界,也沒有成佛和不成佛,輪回與不輪回。
【原文】“善男子!但諸聲聞①所圓境界,身心語言皆悉斷滅,終不能至彼之親證所現涅槃,何況能以有思惟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
【今譯】“愛好真理的弟子們!小乘的聖者所圓滿取證的境界,隻是斷了自我的執著,泯滅色身、語言和妄念。
而佛陀說他們證得了涅槃,乃是一種方便的權說,而不是究竟的圓覺境界。
小乘的聖者尚不能破除對真理的執著(佛學上稱為‘所知障’或‘法我執’)而親證圓滿的心智,何況那些有思惟和妄念的凡夫又怎麼能臆測完美聖者圓滿心智的境界呢? 【注①】聲聞:聽聞佛陀演說真理,依照佛陀所說的教法去做,而斷除煩惱的聖者,他通常偏重于自利。
【原文】“如取螢火燒須彌山,終不能著。
以輪回心生輪回見,入于如來大寂滅海,終不能至。
【今譯】“以有妄念的心識,來猜測完美聖者圓滿心智的境界,就如同以螢火蟲的火來燃燒須彌大山,永遠無法燒着。
同樣的,以生滅心和錯誤的觀念,永遠無法達到完美聖者圓滿心智的境界。
【原文】“是故我說一切菩薩及末世衆生,先斷無始輪回根本。
【今譯】“所以,我告訴所有的菩薩和末世的衆生,要了解完美聖者圓滿心智的境界,必須先斷除久遠以來在生老病死中打轉的根本一一無明。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