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啟發心智的程序及下手功夫
關燈
小
中
大
多身清淨故,如是乃至十方衆生圓覺清淨。
【今譯】“熱愛真理的弟子啊!由于一切事物的本體—心智—清淨的緣故,所以自己的身清淨了。
由于己身清淨的緣故,所以衆多的身清淨了。
衆多的身清淨後,十方衆生的圓滿心智也都清淨了。
【原文】“善男子!一世界清淨故,多世界清淨。
多世界清淨故,如是乃至盡于虛空,圓裡三世,一切平等,清淨不動。
【今譯】“愛好真理的弟子們!由于一個世界清淨的緣故,多個世界也随之而清淨。
多個世界清淨後,乃至整個宇宙,無窮的時空,十方三世一切平等、清淨、常住不變。
【原文】“善男子!虛空如是平等不動,當知覺性平等不動。
四大不動故,當知覺性平等不動。
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平等不動,當知覺性平等不動。
【今譯】“愛好真理的弟子們!由于虛空平等不動的緣故,應知圓滿心智也平等不動。
由于四大常住不變的緣故,應知圓滿心智常住不變。
乃至所有的法門平等不動的緣故,應知圓滿心智平等不動。
因為圓滿心智遍于一切事物,所以随舉一事,即見心智。
【原文】“善男子!覺性遍滿清淨不動圓無際故,當知六根遍滿法界①。
根遍滿故,當知六塵遍滿法界。
塵遍滿故,當知四大遍滿法界。
如是乃至陀羅尼門遍滿法界。
【今譯】“愛好真理的弟子啊!由于圓滿的心智清淨不變,遍布所有的事物,所以你們應當知道六根也遍布所有的法界。
由于六根遍滿法界,應知六塵也遍滿整個法界。
由于六塵遍布整個法界,應知四大也遍布整個法界。
由于四大遍滿整個法界,應知總持法門也遍滿整個法界。
【注①】法界:梵名Dharmadhatu。
又叫做“法性”,又名“實相”。
法界有時代表一個人無限的心智。
有時則泛指無窮的時空或宇宙。
因為宇宙中的每一種事物都各有自體,彼此分界而不相同,所以叫做“法界”。
【原文】“善男子!由彼妙覺性遍滿故,根性塵性無壞無雜。
根塵無壞故,如是乃至陀羅尼門無壞無雜。
如百千燈光照一室,其光遍滿,無壞無雜。
【今譯】“愛好真理的弟子啊!由于圓滿心智遍布整個宇宙,所以六根六塵的本體屬性永不混雜不變壞。
由于六根六塵的本體屬性不變壞,所以連總持法也不雜亂不變壞。
宛如幾百隻、幾千隻的燈所發射出來的光,照耀着同一個房間,每一道燈光都相交錯,照遍整個房間,而卻不雜亂或變壞。
【原文】“善男子!覺成就故,當知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脫、不厭生死、不愛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毀禁、不重久習、不輕初學。
何以故?一切覺故。
【今譯】“愛好真理的弟子啊!由于菩薩明白圓滿的心智遍布無窮的時空,所以他不會受各種名相的系縛,不追求解脫煩惱。
既不厭惡生老病死,也不貪著沒有苦惱的永恒境界。
不偏敬持戒的人,也不憎恨破戒的人。
不特别器重久學之士,也不輕視初入門學習的新手。
為什麼呢?因為圓滿的心智無所不在。
每一位衆生都具有這種潛在的心智。
【原文】“譬如眼光曉了前境,其光圓滿得無憎愛。
何以故?光體無二,無憎愛故。
【今譯】“譬如由于性光在眼(喻心智在一切事物),所以能直覺地明白眼前的事物(喻心智圓照一切事物,而不假思惟),使性光遍滿所見的事物(喻一切皆覺),因此沒有憎恨和貪愛(喻一切事物的本體平等)。
為什麼呢?因為心智和光的本體是平等無二的,本來就沒有憎恨和貪愛。
【原文】“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衆生,修習此心得成就者,于此無修,亦無成就。
圓覺普照,寂滅無二。
于中百千萬億阿僧隻①不可說恒河沙諸佛世界,猶如空華亂起亂滅。
不即不離,無縛無脫。
始知衆生本來成佛,生死涅槃猶如昨夢。
【今譯】“愛好真理的弟子們!假如菩薩和末世的衆生,能夠體察這圓滿的心智,日子久了,工夫逐漸純熟,頓悟心智寂靜平等的道理後,就不會執著修行和成就的名相。
隻有遍照無窮時空的心智存在。
而所有的世界都從因緣生起,沒有究竟實體。
所以好像幻花一樣,循著‘成住壞空’四個階段演變,而沒有固定的本體或形相。
世界空幻生滅,隻有圓滿的心智常存不變。
可是這世界和圓滿的心智不即不離。
因為世界從緣而生,沒
【今譯】“熱愛真理的弟子啊!由于一切事物的本體—心智—清淨的緣故,所以自己的身清淨了。
由于己身清淨的緣故,所以衆多的身清淨了。
衆多的身清淨後,十方衆生的圓滿心智也都清淨了。
【原文】“善男子!一世界清淨故,多世界清淨。
多世界清淨故,如是乃至盡于虛空,圓裡三世,一切平等,清淨不動。
【今譯】“愛好真理的弟子們!由于一個世界清淨的緣故,多個世界也随之而清淨。
多個世界清淨後,乃至整個宇宙,無窮的時空,十方三世一切平等、清淨、常住不變。
【原文】“善男子!虛空如是平等不動,當知覺性平等不動。
四大不動故,當知覺性平等不動。
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平等不動,當知覺性平等不動。
【今譯】“愛好真理的弟子們!由于虛空平等不動的緣故,應知圓滿心智也平等不動。
由于四大常住不變的緣故,應知圓滿心智常住不變。
乃至所有的法門平等不動的緣故,應知圓滿心智平等不動。
因為圓滿心智遍于一切事物,所以随舉一事,即見心智。
【原文】“善男子!覺性遍滿清淨不動圓無際故,當知六根遍滿法界①。
根遍滿故,當知六塵遍滿法界。
塵遍滿故,當知四大遍滿法界。
如是乃至陀羅尼門遍滿法界。
【今譯】“愛好真理的弟子啊!由于圓滿的心智清淨不變,遍布所有的事物,所以你們應當知道六根也遍布所有的法界。
由于六根遍滿法界,應知六塵也遍滿整個法界。
由于六塵遍布整個法界,應知四大也遍布整個法界。
由于四大遍滿整個法界,應知總持法門也遍滿整個法界。
【注①】法界:梵名Dharmadhatu。
又叫做“法性”,又名“實相”。
法界有時代表一個人無限的心智。
有時則泛指無窮的時空或宇宙。
因為宇宙中的每一種事物都各有自體,彼此分界而不相同,所以叫做“法界”。
【原文】“善男子!由彼妙覺性遍滿故,根性塵性無壞無雜。
根塵無壞故,如是乃至陀羅尼門無壞無雜。
如百千燈光照一室,其光遍滿,無壞無雜。
【今譯】“愛好真理的弟子啊!由于圓滿心智遍布整個宇宙,所以六根六塵的本體屬性永不混雜不變壞。
由于六根六塵的本體屬性不變壞,所以連總持法也不雜亂不變壞。
宛如幾百隻、幾千隻的燈所發射出來的光,照耀着同一個房間,每一道燈光都相交錯,照遍整個房間,而卻不雜亂或變壞。
【原文】“善男子!覺成就故,當知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脫、不厭生死、不愛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毀禁、不重久習、不輕初學。
何以故?一切覺故。
【今譯】“愛好真理的弟子啊!由于菩薩明白圓滿的心智遍布無窮的時空,所以他不會受各種名相的系縛,不追求解脫煩惱。
既不厭惡生老病死,也不貪著沒有苦惱的永恒境界。
不偏敬持戒的人,也不憎恨破戒的人。
不特别器重久學之士,也不輕視初入門學習的新手。
為什麼呢?因為圓滿的心智無所不在。
每一位衆生都具有這種潛在的心智。
【原文】“譬如眼光曉了前境,其光圓滿得無憎愛。
何以故?光體無二,無憎愛故。
【今譯】“譬如由于性光在眼(喻心智在一切事物),所以能直覺地明白眼前的事物(喻心智圓照一切事物,而不假思惟),使性光遍滿所見的事物(喻一切皆覺),因此沒有憎恨和貪愛(喻一切事物的本體平等)。
為什麼呢?因為心智和光的本體是平等無二的,本來就沒有憎恨和貪愛。
【原文】“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衆生,修習此心得成就者,于此無修,亦無成就。
圓覺普照,寂滅無二。
于中百千萬億阿僧隻①不可說恒河沙諸佛世界,猶如空華亂起亂滅。
不即不離,無縛無脫。
始知衆生本來成佛,生死涅槃猶如昨夢。
【今譯】“愛好真理的弟子們!假如菩薩和末世的衆生,能夠體察這圓滿的心智,日子久了,工夫逐漸純熟,頓悟心智寂靜平等的道理後,就不會執著修行和成就的名相。
隻有遍照無窮時空的心智存在。
而所有的世界都從因緣生起,沒有究竟實體。
所以好像幻花一樣,循著‘成住壞空’四個階段演變,而沒有固定的本體或形相。
世界空幻生滅,隻有圓滿的心智常存不變。
可是這世界和圓滿的心智不即不離。
因為世界從緣而生,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