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啟發心智的程序及下手功夫
關燈
小
中
大
,若無六塵①則不能有。
四大分解,無塵可得。
于中緣塵各歸散滅。
畢竟無有緣心可見。
【今譯】“熱愛真理的弟子啊!這虛妄分别的意識,如果沒有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可以攀緣。
便不能産生作用。
如果固體、液體、氣體和熱能分開以後,六塵也就不存在了。
而且在根塵識中,當能緣的根、所緣的塵、各自散滅時,則終究沒有能攀緣的意識存在。
【注①】六塵:貪著“色、聲、香、味、觸、法”等六樣東西,可以蒙蔽心智,所以叫“六塵”。
【原文】“善男子,彼之衆生,幻身滅故,幻心亦滅。
幻心滅故,幻塵亦滅。
幻塵滅故,幻滅亦滅。
幻滅滅故,非幻①不滅,譬如磨鏡,垢盡明現。
【今譯】“熱愛真理的弟子們!啟發心智的衆生,必須先觀身如幻。
當虛幻的色身破滅後,幻心也随之而滅。
當幻心滅後,幻塵便随之而滅。
幻塵滅後,則幻滅的作用也消失了。
幻滅的名相和觀念消失後,圓滿的心智就會顯出來。
這好比擦拭銅鏡,鏡上的污垢除卻幹淨,照明的作用立即可以顯現。
【注①】非幻:指真實的圓滿心智。
【原文】“善男子!當知身心皆為幻垢,幻相永滅,十方清淨。
【今譯】“愛好真理的弟子們!你們應當明了:衆生的身心,都被虛幻的無明所蓋住污染了。
無明污垢除盡,無限的圓滿清淨心智便可立即顯現。
【原文】“善男子!譬如清淨摩尼寶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現。
諸愚癡者,見彼摩尼實有五色。
【今譯】“熱心真理的弟子啊!打個比方來說,清潔晶瑩的如意寶珠,随着外境而映現種種色彩。
可是愚笨的人卻以為如意珠内有許多顔色。
【原文】“善男子!圓覺淨性,現于身心,随類各應。
彼愚癡者,說淨圓覺實有如是身心自相,亦複如是。
由此不能遠于幻化。
【今譯】“熱愛真理的弟子啊!清淨的圓滿心智,随着種種無明而感現不同的身體和妄心。
可是愚笨的人卻以為,清淨的圓滿心智中具有種種身體和妄心的名相,因而貪執種種虛妄的境界。
這跟前面的例子豈不也是同樣的道理! 【原文】“是故我說身心幻垢,對離幻垢,說名菩薩。
垢盡對除,即無對垢及說名者。
【今譯】“所以我說色身和妄念是虛幻的、污垢的,對能夠遠離幻垢的人,稱為‘菩薩’。
而當污垢除盡後,就用不著‘除去污染’或‘除污垢的人’等名相了。
這時候全部都是清淨的心智,還有什麼好建立名相或對治污垢的呢? 【原文】“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衆生,證得諸幻滅影像故,爾時便得無方①清淨,無邊虛空覺所顯發。
【今譯】“熱愛真理的弟子啊!假如你們這些菩薩及末世的衆生,修證到一切虛幻的假相消失時,便可以随時随地,顯現無限的圓滿心智了。
【注①】無方:不拘方所,随處可顯現,叫做“無方”。
【原文】“覺圓明故,顯心清淨。
心清淨①故,見塵清淨。
見清淨故,眼根清淨。
根清淨故,眼識清淨。
識清淨故,聞塵清淨。
聞清淨故,耳根清淨。
根清淨故,耳識清淨。
識清淨故,覺塵清淨。
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複如是。
【今譯】“由于體悟到圓滿的智慧,所以心地清淨。
因心地清淨的緣故所以看到外界的事物清淨。
因為見到外界事物清淨,所以眼根清淨了。
由于眼根清淨的緣故,所以眼識也清淨了。
由于眼識清淨的緣故,所以聽到的聲塵也清淨了。
由于聽到的聲塵清淨的緣故,所以耳根清淨。
由于耳根清淨的緣故,所以耳識也清淨了。
由于耳識清淨的緣故,所以覺塵也清淨了。
乃至鼻舌身意等也都清淨了。
【注①】清淨:心不執取、貪著就叫“清淨”。
【原文】“善男子!根清淨故,色塵清淨。
色清淨故,聲塵清淨。
香味觸法,亦複如是。
【今譯】“熱愛真理的弟子啊!由于根清淨的緣故,色塵也清淨了。
色塵清淨後,聲塵也清靜了。
聲塵清淨後,香塵、味塵,觸塵、法塵也都清淨了。
【原文】“善男子!六塵清淨故,地大清淨,地清淨故,水大清淨。
火大風大,亦複如是。
【今譯】“熱愛真理的弟子啊!由于六塵清淨的緣故,地大也清淨了。
地大清淨後,水大、火大、風大也清淨了。
【原文】“善男子!四大清淨故,十二處①
四大分解,無塵可得。
于中緣塵各歸散滅。
畢竟無有緣心可見。
【今譯】“熱愛真理的弟子啊!這虛妄分别的意識,如果沒有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可以攀緣。
便不能産生作用。
如果固體、液體、氣體和熱能分開以後,六塵也就不存在了。
而且在根塵識中,當能緣的根、所緣的塵、各自散滅時,則終究沒有能攀緣的意識存在。
【注①】六塵:貪著“色、聲、香、味、觸、法”等六樣東西,可以蒙蔽心智,所以叫“六塵”。
【原文】“善男子,彼之衆生,幻身滅故,幻心亦滅。
幻心滅故,幻塵亦滅。
幻塵滅故,幻滅亦滅。
幻滅滅故,非幻①不滅,譬如磨鏡,垢盡明現。
【今譯】“熱愛真理的弟子們!啟發心智的衆生,必須先觀身如幻。
當虛幻的色身破滅後,幻心也随之而滅。
當幻心滅後,幻塵便随之而滅。
幻塵滅後,則幻滅的作用也消失了。
幻滅的名相和觀念消失後,圓滿的心智就會顯出來。
這好比擦拭銅鏡,鏡上的污垢除卻幹淨,照明的作用立即可以顯現。
【注①】非幻:指真實的圓滿心智。
【原文】“善男子!當知身心皆為幻垢,幻相永滅,十方清淨。
【今譯】“愛好真理的弟子們!你們應當明了:衆生的身心,都被虛幻的無明所蓋住污染了。
無明污垢除盡,無限的圓滿清淨心智便可立即顯現。
【原文】“善男子!譬如清淨摩尼寶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現。
諸愚癡者,見彼摩尼實有五色。
【今譯】“熱心真理的弟子啊!打個比方來說,清潔晶瑩的如意寶珠,随着外境而映現種種色彩。
可是愚笨的人卻以為如意珠内有許多顔色。
【原文】“善男子!圓覺淨性,現于身心,随類各應。
彼愚癡者,說淨圓覺實有如是身心自相,亦複如是。
由此不能遠于幻化。
【今譯】“熱愛真理的弟子啊!清淨的圓滿心智,随着種種無明而感現不同的身體和妄心。
可是愚笨的人卻以為,清淨的圓滿心智中具有種種身體和妄心的名相,因而貪執種種虛妄的境界。
這跟前面的例子豈不也是同樣的道理! 【原文】“是故我說身心幻垢,對離幻垢,說名菩薩。
垢盡對除,即無對垢及說名者。
【今譯】“所以我說色身和妄念是虛幻的、污垢的,對能夠遠離幻垢的人,稱為‘菩薩’。
而當污垢除盡後,就用不著‘除去污染’或‘除污垢的人’等名相了。
這時候全部都是清淨的心智,還有什麼好建立名相或對治污垢的呢? 【原文】“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衆生,證得諸幻滅影像故,爾時便得無方①清淨,無邊虛空覺所顯發。
【今譯】“熱愛真理的弟子啊!假如你們這些菩薩及末世的衆生,修證到一切虛幻的假相消失時,便可以随時随地,顯現無限的圓滿心智了。
【注①】無方:不拘方所,随處可顯現,叫做“無方”。
【原文】“覺圓明故,顯心清淨。
心清淨①故,見塵清淨。
見清淨故,眼根清淨。
根清淨故,眼識清淨。
識清淨故,聞塵清淨。
聞清淨故,耳根清淨。
根清淨故,耳識清淨。
識清淨故,覺塵清淨。
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複如是。
【今譯】“由于體悟到圓滿的智慧,所以心地清淨。
因心地清淨的緣故所以看到外界的事物清淨。
因為見到外界事物清淨,所以眼根清淨了。
由于眼根清淨的緣故,所以眼識也清淨了。
由于眼識清淨的緣故,所以聽到的聲塵也清淨了。
由于聽到的聲塵清淨的緣故,所以耳根清淨。
由于耳根清淨的緣故,所以耳識也清淨了。
由于耳識清淨的緣故,所以覺塵也清淨了。
乃至鼻舌身意等也都清淨了。
【注①】清淨:心不執取、貪著就叫“清淨”。
【原文】“善男子!根清淨故,色塵清淨。
色清淨故,聲塵清淨。
香味觸法,亦複如是。
【今譯】“熱愛真理的弟子啊!由于根清淨的緣故,色塵也清淨了。
色塵清淨後,聲塵也清靜了。
聲塵清淨後,香塵、味塵,觸塵、法塵也都清淨了。
【原文】“善男子!六塵清淨故,地大清淨,地清淨故,水大清淨。
火大風大,亦複如是。
【今譯】“熱愛真理的弟子啊!由于六塵清淨的緣故,地大也清淨了。
地大清淨後,水大、火大、風大也清淨了。
【原文】“善男子!四大清淨故,十二處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