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啟發心智的基本觀念

關燈
慧,使修學的人明見清淨的本性,脫離生老病死的苦惱,而達到永恒的樂境。

    這法門也能教導菩薩,使他們證得無上智慧。

     【注釋】①真如:萬物真正的本體和實體,也就是衆生無限的心性和靈知。

    完美的聖者沒有任何負擔和煩惱的心靈,也是真如。

     ②菩提:即明白一切事物本體的智慧。

     ③涅槃:佛學上說,所有的事物,凡是有生就有滅,有了生滅就無法永生或永恒。

    沒有生的境界才是真正的永恒,這沒有生滅的境界就叫“涅槃”。

    涅槃就是“寂滅”的意思,因為要滅除所有的煩惱和執著,才可以達到涅槃的永恒的樂境。

     ④波羅蜜:梵文Paramita,又名“波羅蜜多”,意思就是“究竟”、“到達彼岸”。

    彼岸就是沒有煩惱、沒有痛苦的境界。

    能究竟自利利他的,使衆生到達永恒的樂境,叫做“波羅蜜”。

     【原文】“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①,永斷無明②,方成佛道。

     【今譯】“所有完美的聖者最初立志追求真理時,都是依照這圓滿普照的清淨心性,才能永遠斷除無明和煩惱,成就最高的智慧。

     【注釋】①圓照清淨覺相:清淨的心智可以完全明了一切事物,所以說它能“圓照”。

     ②無明:所有煩惱的總稱。

    因為它會使心智昏暗,不能産生照明覺知的作用,所以叫做“無明”。

     “雲何無明? 【今譯】“為什麼會有無明呢? “善男子!一切衆生,從無始①來,種種颠倒。

    猶如迷人,四方易處。

     【今譯】愛好真理的弟子們!所有衆生從久遠的過去以來,他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就有了錯誤的執著,誤認肉體為真正的我,以為外在的事物都是真實的,不知道肉體和外在的事物都是由許多條件結合在一起,而産生的假相。

    所以就颠三倒四,認假為真了。

    好像迷失方向的人,将南作北、指東話西,既然認錯了某一方向,其他方向也就随着錯了。

     【注①】無始:指時間的久遠。

    不知從何時開始,也沒有第一個原因做開始。

    譬如你現在不知你昨晚幾點幾分睡着的,因為假如你知道是何時睡着的,那個時間你并未入睡。

    同樣的道理,衆生何時開始迷惑颠倒,自己并不知道。

    所以稱為“無始”。

     “無始”的另一個含義就是一個現象産生的原因是無盡的,并沒有第一因存在。

    因為假如有了第一因(例如說上帝創造萬物,這上帝就是第一因),就無法解釋第一因的來源,而成為“無因論”,所以佛學上說“無始才有因,有始則無因。

    ” 【原文】“妄認四大①為自身相。

    六塵②緣影為自心相。

     【今譯】凡夫也是如此,誤以為堅硬的骨骼、液狀的血、出入的呼氣和吸氣、有溫度的體溫為自己的身體。

    對外色、聲音、香氣、味道、觸覺、思考的抽象内容等六種能蒙蔽心智的事物上,現起能緣影子,起虛妄的分别心,認為這妄想是自己的心。

     【注釋】①四大:指地(堅硬的固體)、水(柔軟的液體)、風(流動的氣體)、火(有溫度的能量)。

     ②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等六種東西。

    具有蒙蔽心智的作用,所以叫做“六塵”。

     【原文】“譬如病目,見空中華,及第二月。

    善男子!空實無華,病者妄執。

     【今譯】宛如眼睛有毛病的人,誤認為空中有花朵和第二個月亮。

    熱心真理的弟子們!空中本來沒有花,可是眼睛有毛病的人誤以為空中真的有花。

     【原文】“由妄執故,非唯惑此虛空自性,亦複迷彼實華生處。

     【今譯】由于錯誤地執著空中有花的緣故,不但無法确實明白虛空的真相,而且所感覺的花也是錯誤的。

     【原文】“由此妄有輪轉生死①,故名無明。

     【今譯】因為這種緣故,所以衆生妄受六道輪回,不斷在生老病死中打轉。

    所以叫做“無明”。

     【注①】輪轉生死:一般人死後随著自己生平的善惡業,而投生在天界、人界、阿修羅界、畜生界、餓鬼界、地獄界等六界。

    心地越善良,死後投生的境界越好。

    這樣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循環不已,叫做輪轉生死。

     【原文】“善男子!此無明者,非實有體。

    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于醒,了無所得,如衆空華滅于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

    何以故?無生處故。

     【今譯】愛好真理的弟子啊!這無明是沒有實體的。

    猶如正在作夢的人覺得夢境十分逼真,可是醒來以後,發現空無所有。

    同樣的道理,當虛空中所幻覺的花朵消失時,不可以說這幻覺的花朵有固定的去處或滅處。

    為什麼呢?因為幻覺的花朵本來就未曾産生,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