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啟發心智的基本觀念

關燈
,所以又稱為“頭面禮足”。

     【注二】長跪:雙膝跪在地上,兩胫上空,兩腳指頭頂住地面使上身挺直,或稱為“胡跪”。

     另解:長跪有時候也可指以右膝跪在地上的禮節。

    (詳見釋氏要覽)佛陀教男弟子以右膝跪地,跪累了再換以左膝跪,雙膝交換跪的叫“互跪”。

    因為女子身體比較弱,所以教他們雙膝同時跪在地上的禮法。

    雙膝跪在地上比較不辛苦。

     【注三】叉手:合掌而交叉雙手中指。

    另解:合掌。

     “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來法衆,說于如來本起清淨,因地法行;及說菩薩于大乘①中發清淨心②,遠離諸病。

    能使未來末世③衆生求大乘者,不堕邪見。

    ” 【今譯】“慈悲心廣大而受世人尊敬的導師啊!希望您對這會場的衆生,說明完美的聖者初發心時,所修行的法門;并且講解菩薩學習慈悲衆生的真理時,應如何專心追求無上的智慧,遠離一切錯誤和過失。

    以使得将來追求慈悲衆生的真理時,才不至于産生偏差的見解。

    ” 【注一】大乘:追求慈悲無量衆生的真理,啟發圓滿無上的心智,叫做“大乘”。

    和隻斷除自己煩惱的“小乘”相對。

    大乘偏重利他,小乘偏重自利。

     【注二】清淨心:專心追求慈悲衆生的真理,而不摻雜其他名利心,叫做“清淨心”。

    同理,專心啟發圓滿智慧,而不夾雜不好的念頭和企圖,也叫“清淨心”。

     【注三】末世,釋迦牟尼佛離開人間後的五百年是佛法的鼎盛時期。

    這時候凡是依照佛陀的教法去實行的人,大多可斷除煩惱,而啟發大智慧。

    而且在這時期,大家對佛法的認識都十分正确,所以又叫“正法時期”。

     正法時期以後的一千年,叫做“像法時期”。

    因為這時候,人們對佛經的了解已逐漸産生偏差了。

    很多人對同一句經文的解釋産生了争論和激辯。

    這時期,修行佛法的人雖然也相當多,可是真正斷除煩惱,具有大智慧的已比前時期少多了。

     “像法時期”以後的一萬年,叫做“末法時期”,在這時期裡,明白佛法、照佛法去修行已經很少了。

    照佛法去修行而斷除煩惱、啟發心智更少。

    這時候,有許多似是而非的理論和見解出現于世,人們對于佛法的體認大部分已流于形式。

    雖然還有人講解佛法,可是實際領受到佛法真正益處和趣味的人已如鳳毛麟角了。

     【原文】作是語已,五體投地①。

    如是三請,終而複始。

     【今譯】文殊菩薩說完了上面這段話,便五體投地,對佛陀行最敬禮。

    這樣周而複始,連續請求了三次,禮拜了三回。

     【注一】五體投地:詳見前面“頂禮”的注解。

     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菩薩言:“善哉①!善哉!善男子②!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咨詢如來因地法行。

    及為末世一切衆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堕邪見。

    汝今谛聽!當為汝說。

    ” 【今譯】當時佛陀慈祥地點點頭,告訴文殊菩薩說:“問得好!很好!熱心真理的好弟子啊!你能夠為其他菩薩,向我問及:完美的聖者最初立志學習啟發心智時,所修行的方法。

    以使得末世學習慈悲衆生和啟發心智的人們,能夠得到正确的知識,而不緻産生錯誤的見解。

    你們現在專心聽!我應當立即為你們解說! 【注釋】①善哉:佛陀對弟子的稱贊語。

    譬如贊美他們問話問得好、信心堅固、見解正确、行為表現良好等等。

     ②善男子:佛陀對男弟子的稱呼。

    好像老師對學生說:“好弟子啊!” 時文殊師利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今譯】文殊菩薩聽到了佛陀這麼說,心裡非常高興,和其他的大衆安靜地等待佛陀的教誨。

     “善男子!無上法王①,有大陀羅尼門②,名為圓覺③。

     【今譯】佛陀接着又說:“愛好真理的弟子們!完美的聖者,有一種融會貫通所有真理的法門,這法門就是啟發潛在的圓滿心智。

     【注釋】①無上法王:佛陀對于一切事物都徹底明了,其他人不能比他更洞悉真理,所以叫“無上法王”。

     ②陀羅尼:梵名Dharani,含有“總持”、“能持能遮”兩種意思。

    “總持”有“重要綱領”的意思。

    “能持”就是能使善法不緻散退。

    “能遮”就是使惡法不再生起。

     又稱:即“真言”或“咒”。

    佛菩薩從禅定中所發的秘密言句。

     ③圓覺:徹底明白宇宙中一切事理和現象,叫做“圓覺”。

    換句話說,就是圓滿的覺知或洞察。

    所以啟發心智,叫做“圓覺法門”。

     “流出一切清淨真如①、菩提②、涅槃③及波羅蜜④,教授菩薩。

     【今譯】“這法門能生出一切奇妙的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