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集須彌藏經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大乘大集部·第0062部
大集須彌藏經二卷
高齊那連提耶舍共法智譯
聲聞品第一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在佉羅帝山,依牟尼仙住處,與大聲聞眾過出眾數,一切皆是佛大弟子。
與大菩薩眾無量無邊,悉從十方諸佛世界而來集會,次第究竟梵翼記分。
爾時,眾中去佛不遠,有功德天住於佛前,為聽法故即從座起,合掌向佛而白佛言:「大德婆伽婆,有諸菩薩以施福船筏渡生死海。
何以故?此佛世界五濁極穢,多有眾生功德智慧悉皆減少,以是因緣故,菩薩摩訶薩於此眾生起大悲心。
「又此眾生說無因論,資財乏短,勤苦追求而不能得。
此諸菩薩若不行施,不能化彼罪惡眾生,是故諸菩薩作如是念:『我今被檀度鎧起大精進,泛施船筏越生死海。
』是諸菩薩摩訶薩,修行佈施福德之事,令入諸佛無上大海,乃至獲得最上灌頂法王之位。
「世尊,復有眾生計存常見,廣乏資財,苦身求索亦不能得。
菩薩若不修行戒施,則不成熟彼諸眾生,是故菩薩摩訶薩於計常眾生起大悲心,復作是念:『我當化彼計常眾生。
我以如是持戒鎧筏,欲度生死大海,乃至得受灌頂法王之位。
』是諸菩薩以持戒福事行及十善道,成熟眾生令入無上諸佛大海,乃至安置灌頂法王之位。
「世尊,此復有眾生行十善道而不清淨,於殺盜淫乃至貪嗔等身見眾生,福德智慧減少故,貲財乏短,勤苦追求亦不能得。
彼諸眾生若不以出家清淨戒,無以成熟。
是故菩薩摩訶薩,於彼殺、盜、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嗔等身見惡行眾生所,起大悲心,以無常方便令諸眾生入佛法中,以出家戒成熟眾生:『此即是我忍進鉀胄,是出家戒即為船筏渡生死海。
』以是緣故,菩薩摩訶薩以持戒福德及無常方便,教化成熟出家律儀戒眾生。
彼菩薩以是業故,乃至令入無上諸佛大海,乃至安置灌頂法王之位,菩薩摩訶薩便自能入無上諸佛大海。
」 爾時,功德天白佛言:「大德婆伽婆,雲何菩薩摩訶薩,最初修學禪波羅蜜本業,學已知諸禪分能出欲界,斷除五支成就五支,於四神足遊戲神通,善能往詣一切佛剎迅疾如電,於一切佛所供養聽法,為竭眾生三種道故。
何等為三?謂業道、煩惱道、苦道,滿足禪波羅蜜。
雲何滿足禪波羅蜜?具足六波羅蜜。
滿足六波羅蜜已,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佛言:「善哉!善哉!清淨智!汝清淨智,於此法中以為疲勞滿此法行,為眾生故,能於如來應正遍知所問於此義。
汝清淨智,當至心聽,善思念之,我今為汝分別演說。
」 功德天言:「如是,世尊,我當聽受,唯願說之。
」 於是世尊告功德天言:「清淨智,如汝所問,雲何菩薩摩訶薩最初修學禪波羅蜜本業,學已智於禪分能過欲界,除斷五支成就五支,於四神足遊戲神通,善能往詣一切佛剎迅疾如電,於一切佛所供養聽法,為竭眾生三種道故。
何等為三?謂業道、煩惱道、苦道。
能生修道所作福事,滿足禪波羅蜜;禪波羅蜜滿足故,具足六波羅蜜;滿足六波羅蜜已,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清淨智,此菩薩摩訶薩初修禪定,於一切出入息相繫心緣念。
彼菩薩摩訶薩以不亂心出息入息,隨入息觸心,彼入息觸心者名為覺;隨出息觸心,隨出息觸心者名為觀;乃至喜樂一心不亂心,將出欲界離於覺觀,斷除貪慾及嗔恚蓋,伏一切惡法,得於初禪有覺有觀。
彼時即有如是相起,一切身份悉皆震動充遍於身。
若菩薩增上勇猛,繫念專住,彼時便能滅於覺觀,喜樂一心得第二禪。
為除喜過精勤不止,既滅喜已得第三禪樂。
菩薩爾時其身適樂,猶如暖乳以灌身體,得希有樂如天身想。
彼得成就如是勝樂,於三寶中得增上信心,復作是念:『我為利益一切眾生,被服大鎧勤修禪定,我今應捨身樂。
』彼菩薩摩訶薩止出入息,舍相續攀緣心,系意鼻端,於出入息住心觀察。
又觀彼心剎那散壞,知生知滅。
又知彼心剎那相應散壞無生,如水中月、如光影、如陽焰、如電,心意識一切陰界入如泡,是故棄捨身樂,思念彼法生滅,入第四禪 時即有如是相起,菩薩雖復閉目,如大日光照見明了。
彼菩薩作是念:『以此攀緣光明相故,一切眾生陰界入不斷增長熾然。
我今應當心念止於攀緣光明。
』彼復於此以滅方便,舍受想思觸憶集生滅,入勝清淨善寂滅城,住止身口意業。
彼菩薩還從定起,取出入息相,觀觸念相還入空定;從空定起,復觀出入息生滅攀緣相,便入無願三昧;從無願三昧起,見出入息寂滅,住無相定,如是則能修滿四念處及三解脫門。
彼菩薩以觀出入息生滅,觀於生滅故修四正勤滿足。
彼菩薩以觀出入息出沒相,便能具修滿四神足。
彼觀出入息故,即能散壞其身猶如窗塵,爾時即得修滿五根。
以出入息出沒方便,觀察三行,如是便能修滿五力。
彼以除出入息受想方便,觀察除寂滅,如是修七菩提分滿足。
彼以出入息風方便念,散壞一切大地界,及一切色悉皆無餘。
彼無有相無有語言,無有狀貌無有假名,三行寂靜極寂靜寂滅,得無緣三昧。
此如是名遊戲禪定禪波羅蜜本業,諸菩薩摩訶薩共一切聲聞、辟支佛禪本業。
若住於此以下精進,或證須陀洹果,或斯陀含果、阿那含果,或乃至住阿羅漢果。
若菩薩堅固精進大悲心,顧念一切眾生,無量福德智慧聚為之疲勞。
彼菩薩摩訶薩於如是禪本業,遊戲三昧方便安住,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墮聲聞決定聚中,不捨禪定本業大鎧。
彼菩薩摩訶薩滿足禪波羅
與大菩薩眾無量無邊,悉從十方諸佛世界而來集會,次第究竟梵翼記分。
爾時,眾中去佛不遠,有功德天住於佛前,為聽法故即從座起,合掌向佛而白佛言:「大德婆伽婆,有諸菩薩以施福船筏渡生死海。
何以故?此佛世界五濁極穢,多有眾生功德智慧悉皆減少,以是因緣故,菩薩摩訶薩於此眾生起大悲心。
「又此眾生說無因論,資財乏短,勤苦追求而不能得。
此諸菩薩若不行施,不能化彼罪惡眾生,是故諸菩薩作如是念:『我今被檀度鎧起大精進,泛施船筏越生死海。
』是諸菩薩摩訶薩,修行佈施福德之事,令入諸佛無上大海,乃至獲得最上灌頂法王之位。
「世尊,復有眾生計存常見,廣乏資財,苦身求索亦不能得。
菩薩若不修行戒施,則不成熟彼諸眾生,是故菩薩摩訶薩於計常眾生起大悲心,復作是念:『我當化彼計常眾生。
我以如是持戒鎧筏,欲度生死大海,乃至得受灌頂法王之位。
』是諸菩薩以持戒福事行及十善道,成熟眾生令入無上諸佛大海,乃至安置灌頂法王之位。
「世尊,此復有眾生行十善道而不清淨,於殺盜淫乃至貪嗔等身見眾生,福德智慧減少故,貲財乏短,勤苦追求亦不能得。
彼諸眾生若不以出家清淨戒,無以成熟。
是故菩薩摩訶薩,於彼殺、盜、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嗔等身見惡行眾生所,起大悲心,以無常方便令諸眾生入佛法中,以出家戒成熟眾生:『此即是我忍進鉀胄,是出家戒即為船筏渡生死海。
』以是緣故,菩薩摩訶薩以持戒福德及無常方便,教化成熟出家律儀戒眾生。
彼菩薩以是業故,乃至令入無上諸佛大海,乃至安置灌頂法王之位,菩薩摩訶薩便自能入無上諸佛大海。
」 爾時,功德天白佛言:「大德婆伽婆,雲何菩薩摩訶薩,最初修學禪波羅蜜本業,學已知諸禪分能出欲界,斷除五支成就五支,於四神足遊戲神通,善能往詣一切佛剎迅疾如電,於一切佛所供養聽法,為竭眾生三種道故。
何等為三?謂業道、煩惱道、苦道,滿足禪波羅蜜。
雲何滿足禪波羅蜜?具足六波羅蜜。
滿足六波羅蜜已,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佛言:「善哉!善哉!清淨智!汝清淨智,於此法中以為疲勞滿此法行,為眾生故,能於如來應正遍知所問於此義。
汝清淨智,當至心聽,善思念之,我今為汝分別演說。
」 功德天言:「如是,世尊,我當聽受,唯願說之。
」 於是世尊告功德天言:「清淨智,如汝所問,雲何菩薩摩訶薩最初修學禪波羅蜜本業,學已智於禪分能過欲界,除斷五支成就五支,於四神足遊戲神通,善能往詣一切佛剎迅疾如電,於一切佛所供養聽法,為竭眾生三種道故。
何等為三?謂業道、煩惱道、苦道。
能生修道所作福事,滿足禪波羅蜜;禪波羅蜜滿足故,具足六波羅蜜;滿足六波羅蜜已,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清淨智,此菩薩摩訶薩初修禪定,於一切出入息相繫心緣念。
彼菩薩摩訶薩以不亂心出息入息,隨入息觸心,彼入息觸心者名為覺;隨出息觸心,隨出息觸心者名為觀;乃至喜樂一心不亂心,將出欲界離於覺觀,斷除貪慾及嗔恚蓋,伏一切惡法,得於初禪有覺有觀。
彼時即有如是相起,一切身份悉皆震動充遍於身。
若菩薩增上勇猛,繫念專住,彼時便能滅於覺觀,喜樂一心得第二禪。
為除喜過精勤不止,既滅喜已得第三禪樂。
菩薩爾時其身適樂,猶如暖乳以灌身體,得希有樂如天身想。
彼得成就如是勝樂,於三寶中得增上信心,復作是念:『我為利益一切眾生,被服大鎧勤修禪定,我今應捨身樂。
』彼菩薩摩訶薩止出入息,舍相續攀緣心,系意鼻端,於出入息住心觀察。
又觀彼心剎那散壞,知生知滅。
又知彼心剎那相應散壞無生,如水中月、如光影、如陽焰、如電,心意識一切陰界入如泡,是故棄捨身樂,思念彼法生滅,入第四禪 時即有如是相起,菩薩雖復閉目,如大日光照見明了。
彼菩薩作是念:『以此攀緣光明相故,一切眾生陰界入不斷增長熾然。
我今應當心念止於攀緣光明。
』彼復於此以滅方便,舍受想思觸憶集生滅,入勝清淨善寂滅城,住止身口意業。
彼菩薩還從定起,取出入息相,觀觸念相還入空定;從空定起,復觀出入息生滅攀緣相,便入無願三昧;從無願三昧起,見出入息寂滅,住無相定,如是則能修滿四念處及三解脫門。
彼菩薩以觀出入息生滅,觀於生滅故修四正勤滿足。
彼菩薩以觀出入息出沒相,便能具修滿四神足。
彼觀出入息故,即能散壞其身猶如窗塵,爾時即得修滿五根。
以出入息出沒方便,觀察三行,如是便能修滿五力。
彼以除出入息受想方便,觀察除寂滅,如是修七菩提分滿足。
彼以出入息風方便念,散壞一切大地界,及一切色悉皆無餘。
彼無有相無有語言,無有狀貌無有假名,三行寂靜極寂靜寂滅,得無緣三昧。
此如是名遊戲禪定禪波羅蜜本業,諸菩薩摩訶薩共一切聲聞、辟支佛禪本業。
若住於此以下精進,或證須陀洹果,或斯陀含果、阿那含果,或乃至住阿羅漢果。
若菩薩堅固精進大悲心,顧念一切眾生,無量福德智慧聚為之疲勞。
彼菩薩摩訶薩於如是禪本業,遊戲三昧方便安住,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墮聲聞決定聚中,不捨禪定本業大鎧。
彼菩薩摩訶薩滿足禪波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