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神護法品第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使他受害了。
非但隻有你去保護這個人,也還有其他神祗如:帝釋、梵天的種種天人、天神來保護這人。
為什麼會得到這些聖賢的保護呢?這都是由于瞻仰、禮拜地藏王菩薩的形像以及念誦這部不可思議的《地藏菩薩本願經》的緣故,自然而然在最後能跳出三界生死的苦海,證到涅的真正快樂。
正因為如此,才會得到這麼多的聖賢的保護啊!’ 【注釋】: 1)堅牢地神:亦稱堅牢地祗,堅牢地天。
大地神女之名,義為地之堅牢與神之不壞也。
欲求資财珍寶伏藏、神通長壽妙藥、療治衆病、降伏怨敵、制諸異論時,可結道場,如法求之。
《金光明最勝王經》第八品為‘堅牢地神品’《金光明經》第九品為‘堅牢地神品’,《觀佛三昧經》及《大日經》中,皆言及堅牢地神。
2)觀音菩薩:舊稱觀世音,略稱觀音新稱觀世自在、觀自在。
觀世音者,觀世人稱彼菩薩名之音而垂救觀自在者,觀世界而自在拔苦與樂。
觀音有六觀音、七觀音、乃至三十三觀音。
但常稱之觀音為六觀音中之聖觀音,如《法華經·普門品》及《觀無量壽經》中之觀音乃觀音之總體。
與西方彌陀四菩薩之最初法菩薩同體。
顯教以為阿彌陀佛之弟子,密教以為阿彌陀佛之化身。
與大勢至菩薩同為彌陀之二脅士,而贊其教化。
觀音之本地乃正法明如來,為濟度衆生而現菩薩身也,見《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羅尼經》。
《悲華經》雲:于阿彌陀佛涅槃後,觀音成佛,号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如來。
《觀音授記經》雲:‘阿彌陀佛滅度後,補處号普光功德山王如來。
其淨土在印度南海岸補陀落迦山。
觀音頂戴阿彌陀佛,《般舟贊》曰:‘天冠化佛高千裡,念報慈恩常頂戴。
’經雲:觀世音名寶意,作日天子大勢至名寶吉祥,作月天子虛空藏名寶光,作星天子。
3)龛室:龛,音‘看’,安置佛像之小櫃或石室也。
又稱‘塔下室’,用以貯存僧人遺體。
4)豐壤:此處‘壤’即‘穰’也,古時壤穰相通。
五谷豐收曰穰。
故知豐壤者,即豐穰、豐收也。
5)虛耗辟除:虛者空虛、空乏耗者,消耗,指意外的損失。
此句意為以誦《地藏經》之功德力,可免除種種意外之損失也。
6)水火盜賊:指種種禍事:‘水’指水災‘火’指火災‘盜’指失竊被盜,丢失财物‘賊’指兇惡殺人放火搶掠之惡人也。
7)辄聞于耳:辄,音哲,‘常常’之意,‘總是’之意。
此句為‘常常聽到’之意。
8)聖賢:聖人與賢人也。
聖乃正之義,初地以上息妄契真會正,名聖。
有聖法之人,得聖戒、聖定之人,指大小乘見道以上,斷惑證理之人,常以指佛菩薩。
賢乃和于善,雖離惡,而未發無漏智,不證理,不斷惑,尚在凡夫之位。
以十住、十行、十回向為三賢以初地至十地為聖。
9)擁護:擁者,親而圍之,擁戴也護者,呵護,保護也。
非但隻有你去保護這個人,也還有其他神祗如:帝釋、梵天的種種天人、天神來保護這人。
為什麼會得到這些聖賢的保護呢?這都是由于瞻仰、禮拜地藏王菩薩的形像以及念誦這部不可思議的《地藏菩薩本願經》的緣故,自然而然在最後能跳出三界生死的苦海,證到涅的真正快樂。
正因為如此,才會得到這麼多的聖賢的保護啊!’ 【注釋】: 1)堅牢地神:亦稱堅牢地祗,堅牢地天。
大地神女之名,義為地之堅牢與神之不壞也。
欲求資财珍寶伏藏、神通長壽妙藥、療治衆病、降伏怨敵、制諸異論時,可結道場,如法求之。
《金光明最勝王經》第八品為‘堅牢地神品’《金光明經》第九品為‘堅牢地神品’,《觀佛三昧經》及《大日經》中,皆言及堅牢地神。
2)觀音菩薩:舊稱觀世音,略稱觀音新稱觀世自在、觀自在。
觀世音者,觀世人稱彼菩薩名之音而垂救觀自在者,觀世界而自在拔苦與樂。
觀音有六觀音、七觀音、乃至三十三觀音。
但常稱之觀音為六觀音中之聖觀音,如《法華經·普門品》及《觀無量壽經》中之觀音乃觀音之總體。
與西方彌陀四菩薩之最初法菩薩同體。
顯教以為阿彌陀佛之弟子,密教以為阿彌陀佛之化身。
與大勢至菩薩同為彌陀之二脅士,而贊其教化。
觀音之本地乃正法明如來,為濟度衆生而現菩薩身也,見《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羅尼經》。
《悲華經》雲:于阿彌陀佛涅槃後,觀音成佛,号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如來。
《觀音授記經》雲:‘阿彌陀佛滅度後,補處号普光功德山王如來。
其淨土在印度南海岸補陀落迦山。
觀音頂戴阿彌陀佛,《般舟贊》曰:‘天冠化佛高千裡,念報慈恩常頂戴。
’經雲:觀世音名寶意,作日天子大勢至名寶吉祥,作月天子虛空藏名寶光,作星天子。
3)龛室:龛,音‘看’,安置佛像之小櫃或石室也。
又稱‘塔下室’,用以貯存僧人遺體。
4)豐壤:此處‘壤’即‘穰’也,古時壤穰相通。
五谷豐收曰穰。
故知豐壤者,即豐穰、豐收也。
5)虛耗辟除:虛者空虛、空乏耗者,消耗,指意外的損失。
此句意為以誦《地藏經》之功德力,可免除種種意外之損失也。
6)水火盜賊:指種種禍事:‘水’指水災‘火’指火災‘盜’指失竊被盜,丢失财物‘賊’指兇惡殺人放火搶掠之惡人也。
7)辄聞于耳:辄,音哲,‘常常’之意,‘總是’之意。
此句為‘常常聽到’之意。
8)聖賢:聖人與賢人也。
聖乃正之義,初地以上息妄契真會正,名聖。
有聖法之人,得聖戒、聖定之人,指大小乘見道以上,斷惑證理之人,常以指佛菩薩。
賢乃和于善,雖離惡,而未發無漏智,不證理,不斷惑,尚在凡夫之位。
以十住、十行、十回向為三賢以初地至十地為聖。
9)擁護:擁者,親而圍之,擁戴也護者,呵護,保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