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
關燈
小
中
大
、衆生界,不問功德多少,最終必定成佛,更别說帝釋、大梵天王、轉輪聖王等等的福報了。
因此說,地藏王啊,應當廣泛地向一切衆生宣傳這其中的道理,廣泛地勸說一切衆生學著這麼做才對呢! ‘還有,地藏,在未來世中,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在佛法中種很少一點善根,即使如同汗毛、灰沙那麼點,他們所受的福報就大得沒法比喻了。
另外,地藏,在未來世中,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見到佛的形像、菩薩的形像、辟支佛的形像、甚至轉輪王的形像,能去布施、供養,即可得無量的福德,常可在人間天上享受最美妙的安樂。
若把這功德回向給法界的話,那這人的福德就多得無法比喻了。
另外,地藏,在未來世中,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見到大乘經典,或是聽到、看到一個偈、一句經,能發尊重心、殷切心、贊歎、恭敬、布施、供養,那人獲得極大的果報,大到無量無邊。
若能把這功德回向法界,那他的功德就無法用比喻能說清了。
另外,地藏,在未來世中,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到佛的塔寺、大乘經典,若是新的,去布施、供養、瞻仰、禮拜、贊歎、恭敬合掌作禮;若是舊的或是已經損壞的,發心去修補、抄寫、印刷、裝訂。
或是獨自一個人發心,或是勸許多人共同發心,像這樣跟著布施的人,在三十生中,常常當小國王;而那位領頭發心的人,在三十生中常常當轉輪聖王,還以種種善法、善政去教導、教化這些小國王。
‘最後,地藏,在未來世中,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在佛法中所種的善根:或是布施供養,或是修補塔寺,或是裝理經典,少到哪怕像一根汗毛、一粒灰沙那麼點善事,隻要能回向法界,那末這人的功德,在百千生中都會受到人天最美妙的快樂。
倘若單是回向給自己的親人或自身,那所得的福報隻是三生受快樂。
若是回向法界,那功德成千上萬地翻倍,真叫做“舍一得萬”啊!地藏,布施的功德因果關系就像如上所說的那樣。
’ 【注釋】: 1)校量:校量又曰較量,較校雖通而以校為本。
比量物之多少曰校量。
又,校量歎,欲贊歎某種功德,先假舉一大功德,使知其份量,而後以之況知其他功德之更大也。
天台嘉祥謂之格量歎,慈恩謂之校量歎。
《法華經·随喜功德品》所明者,其一例也。
《金剛經》中多次以七寶、大千世界、微塵等以明誦經、講經功德,此其又一例也。
2)回向:以一切所修之善根,轉向于衆生,轉向于佛道也。
3)淨居天主:色界四禅天,證不還果之聖者所居之天。
有五處:無煩天,無一切煩雜處;無熱天,無一切熱惱處;善現天,能現種種勝法處;善見天,能見種種勝法處;色究竟天,色界天最勝處也。
《俱舍頌·疏世品》雲:‘此五名淨居天,唯聖人居,無異生雜,故名淨居天。
’ 4)六欲天主:欲界六重天之天主也。
見第一品中注10、注49~53。
5)檀越:梵語陀那缽底,譯作施主。
‘越’為施之功德,謂已越貧窮海之義也。
《寄歸傳》雲:‘梵雲陀那缽底,譯為施主。
陀那是施。
缽底是主。
而言檀越者,……意道由行檀舍,自可越度貧窮。
’
因此說,地藏王啊,應當廣泛地向一切衆生宣傳這其中的道理,廣泛地勸說一切衆生學著這麼做才對呢! ‘還有,地藏,在未來世中,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在佛法中種很少一點善根,即使如同汗毛、灰沙那麼點,他們所受的福報就大得沒法比喻了。
另外,地藏,在未來世中,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見到佛的形像、菩薩的形像、辟支佛的形像、甚至轉輪王的形像,能去布施、供養,即可得無量的福德,常可在人間天上享受最美妙的安樂。
若把這功德回向給法界的話,那這人的福德就多得無法比喻了。
另外,地藏,在未來世中,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見到大乘經典,或是聽到、看到一個偈、一句經,能發尊重心、殷切心、贊歎、恭敬、布施、供養,那人獲得極大的果報,大到無量無邊。
若能把這功德回向法界,那他的功德就無法用比喻能說清了。
另外,地藏,在未來世中,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到佛的塔寺、大乘經典,若是新的,去布施、供養、瞻仰、禮拜、贊歎、恭敬合掌作禮;若是舊的或是已經損壞的,發心去修補、抄寫、印刷、裝訂。
或是獨自一個人發心,或是勸許多人共同發心,像這樣跟著布施的人,在三十生中,常常當小國王;而那位領頭發心的人,在三十生中常常當轉輪聖王,還以種種善法、善政去教導、教化這些小國王。
‘最後,地藏,在未來世中,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在佛法中所種的善根:或是布施供養,或是修補塔寺,或是裝理經典,少到哪怕像一根汗毛、一粒灰沙那麼點善事,隻要能回向法界,那末這人的功德,在百千生中都會受到人天最美妙的快樂。
倘若單是回向給自己的親人或自身,那所得的福報隻是三生受快樂。
若是回向法界,那功德成千上萬地翻倍,真叫做“舍一得萬”啊!地藏,布施的功德因果關系就像如上所說的那樣。
’ 【注釋】: 1)校量:校量又曰較量,較校雖通而以校為本。
比量物之多少曰校量。
又,校量歎,欲贊歎某種功德,先假舉一大功德,使知其份量,而後以之況知其他功德之更大也。
天台嘉祥謂之格量歎,慈恩謂之校量歎。
《法華經·随喜功德品》所明者,其一例也。
《金剛經》中多次以七寶、大千世界、微塵等以明誦經、講經功德,此其又一例也。
2)回向:以一切所修之善根,轉向于衆生,轉向于佛道也。
3)淨居天主:色界四禅天,證不還果之聖者所居之天。
有五處:無煩天,無一切煩雜處;無熱天,無一切熱惱處;善現天,能現種種勝法處;善見天,能見種種勝法處;色究竟天,色界天最勝處也。
《俱舍頌·疏世品》雲:‘此五名淨居天,唯聖人居,無異生雜,故名淨居天。
’ 4)六欲天主:欲界六重天之天主也。
見第一品中注10、注49~53。
5)檀越:梵語陀那缽底,譯作施主。
‘越’為施之功德,謂已越貧窮海之義也。
《寄歸傳》雲:‘梵雲陀那缽底,譯為施主。
陀那是施。
缽底是主。
而言檀越者,……意道由行檀舍,自可越度貧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