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身集會品第二

關燈
願。

    你從久遠的大劫以來一直誠懇地發“度一切衆生”的宏誓大願。

    一旦你把這些衆生度盡之後,馬上就可以證得菩提而成佛了。

    ’ 【注釋】: 1)分身:諸佛及法身大士以方便力,為度種種有緣衆生,分無量身,皆同一形,以地上菩薩能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者,即可分身。

    法身證得越多,分身越多。

    而與化身不同,化身為度有緣衆生,應機赴現,形相種種皆不相同也。

     2)業道:業者造作義道者能通義。

    業道者,以煩惱為因,發動身三口四意三此十業,造諸種種有漏之業,而感天、人、惡趣之苦果,六道輪轉,故名業道。

     3)不退轉:梵語阿跋緻,不退轉于成佛之道的意思。

    以菩薩所修之功德善根越增越進,不會退失轉變也,是菩薩階位名,經一大阿僧祗劫之修行方到此位,是人不為諸魔所動,更不退轉。

    不退轉有三方面:位不退,入十住位,無複退堕惡道及生死流轉,發菩提心,破見思惑也。

    行不退,入于初地,成就真唯識觀,利他之行不退,破塵沙惑也。

    念不退,八地以上,得無功用智,念念入于真如實相大海,破無明惑也。

     4)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智之名,即無上正等正覺也。

    阿,無也耨多羅,上也三,正也藐,等也菩提,覺也。

    其道無極稱‘無上’其道至正至遍,為‘正等’也其道至正至慧,為‘正覺’也,合之乃真正平等覺知一切真理之無上智慧也。

    ‘正覺’,區别于衆生的不覺與外道的邪覺‘正等’區别于小乘的獨覺‘無上’區别于菩薩覺行未能圓滿也。

    故知‘無上正等正覺’乃唯佛方可稱得也。

     5)果證:依因位之修行而得果地之證悟也。

    如修四谛道的,可得聲聞四果的證悟修十二因緣的,可得緣覺、獨覺的果證修六度萬行的,可得菩薩四十二階位的證悟。

     6)金色臂:佛身紫磨真金色。

    紫磨真金乃黃金中最上品。

    用以表佛身無上也。

    紫者,紫色磨者,無垢濁,表佛身清淨。

    以佛身清淨故,有忍辱柔軟之相。

    金色臂乃佛紫磨真金色之手臂也。

     7)摩頂:佛為囑累大法,摩弟子之頂或為授記摩頂。

    此處是佛為慰勞地藏菩薩度生,日日三時在地獄教化衆生,贊其不辭勞苦而摩頂也。

     8)五濁:又名五滓、五渾等,住劫中人壽二萬歲以後,而有渾濁不淨之法五種。

    一、劫濁:人壽二萬歲以後,四濁疊起,此劫名劫濁,以四濁聚于此時而名之也二、見濁:衆生具種種邪見(見前‘邪見’條所注),以此邪見引起餘四濁也,乃五濁之主體三、煩惱濁:以衆生具邪見,複以無量生死來種種無明引起煩惱,如貪嗔癡慢疑等,為迷于世間事物而起之惑,為五鈍使,亦為五濁之主體四、衆生濁:以衆生之見濁、煩惱濁盛故,人間果報漸衰,心鈍體弱,苦多福少,名衆生濁五、命濁:以衆生之見濁、煩惱濁盛故,人命漸減乃至十歲,名命濁。

    此五濁中,以見濁,煩惱濁為濁之主體衆生濁、命濁、劫濁為前二濁之結果。

     9)利根:利者,銳利也,聞法速疾即得妙解也根者,常指根器、根性,亦指信、進、念、定、慧之五根或眼、耳、鼻、舌、身之五根,這裡指具有深厚智慧及善根的衆生,聞法即得妙解,能速證無生法忍者或至少能得聲聞初果者。

    利根之人修出世間法易。

     10)善果:勤修善業招緻得生人天,享受善妙福報之果也。

    善果衆生唯求世間之善法,隻可作世間善人,于出世間最善之法無進取心,故需‘勤勸’方得‘成就’出世正果也。

     11)暗鈍:暗者,以無明煩惱障蔽,失去自性清淨光明,故稱暗,即指無正信者。

    鈍指鈍根,修佛道根性鈍弱者。

    鈍根者可修成二忍:衆生忍,即對于種種衆生所加之惡害而能忍也觀察法忍,即忍受身體病痛或自然界所加之種種寒熱饑渴也。

    又,指根機愚鈍,不堪修學佛法之人,此類之人若得善知識教化,亦須久久勤修,勤能補拙,故稱‘久化方歸’也。

     12)業重:指惡業深重之人。

    此類人,善根極微,信根不立,雖經佛菩薩及善知識循循誘善,不思改過,反生譏謗,故稱‘不生敬仰’。

    此類業重之人,即使發心行善改過,在修行中亦諸多種種逆緣,重重魔障,進一退九。

    唯有徹底忏悔業障,方能清淨修行。

     13)轉輪王:又稱轉輪聖帝、轉輪聖王、輪王。

    此王身具三十二相,即位時,由天感得輪寶,轉其輪寶降伏四方,故稱轉輪聖王。

    又能飛行空中,故稱飛行